时间:2023-02-17 23:56: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门诊输液室重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输液滴速调节不规范的情况在我院门诊输液室时有发生,经笔者调查发现:无医嘱护士凭经验调节、患者及家属自行调节、患儿哭闹致家长离开输液室及改变等因素导致的输液滴速不规范所占比例最高。鉴此,我科于2013年8月至11月开展以“提高门诊输液滴速规范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门诊输液室共有护士8人,均为女性,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2岁。学历:本科2人、大专5人、中专1人。职称:主管护师4人、护师1人、护士3人,护龄1~25年、平均15年。选取2013年6月至11月来我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将6月至7月的3569例患者选为活动前组、8月至11月的6972例患者选为活动后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1.2.1.1 品管圈成员组成、圈名及主题的确定 品管圈成员由7人组成,由圈员民主推选出圈长1名,护士长担任辅导员,6名护士为圈员。
1.2.1.2 分析现状 2013年6月至7月来我科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共3569例,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输液不符291例,我们将其作为查找问题的对象,分析出医护环节问题及原因、患者及家属环节问题和原因等重点问题。其中医嘱无滴速护士自行调节138例,占47.4%;患者及家属自行调节95例,占32.6%;患者改变25例,占8.6%;液体渗漏11例,占3.8%;输液器材10例,占2.9%;药物性质8例,占2.7%。前3项问题合计占88.6%,故将其作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1.2.1.3 设定目标值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1 ] 291-291×88.6%×76%95。
1.2.1.4 解析 全体圈员召开多次会议,对注射室输液不符的现状利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如下因素:①医护因素:医嘱无滴速(或滴速不科学)护士凭经验调节;近两年新上岗护士增加,低年资护士经验不足、输液安全意识欠缺;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对输液过程中的滴速改变没有及时调整;护士没有及时有效地宣教输液滴速过快对患者的危害等。②患者因素:缺乏相关知识,自行调节滴速;患儿哭闹影响滴速;患者离开输液室导致输液滴速不规范等。③其它因素:输液室没有设置相关警示图片;输液器材的质量不过关;输注的药液浓度、性状对输液滴速的影响等。
1.2.1.5 拟定对策并实施如下:①与门诊主任取得联系,规范各科医生的门诊处方并由药房人员认真转抄到处置单上,护理人员严格按医嘱执行。②活动前291例输液滴速不符中138例是无医嘱护士凭经验调节导致的,针对这一现象我科于2013年7月进行了“输液滴速的调节”的护理查房,从输液速度的相关标准、输液过快过慢的危害、输液速度的影响因素、如何正确调节输液速度、输液滴速的调节依据、如何保障正确的滴速和我科输液中存在的滴速不符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等方面对注射室护士进行了系统学习和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输液安全意识。③宣教多样化:将输液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制成宣传画张贴墙上,让患者及其家属提高对输液过快危害性的知晓率,提醒患者及家长不能自行调节滴速。
1.2.2 评价方法 ①品管圈目标达成及进步率: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进步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改善前数据×100%[ 1 ]。②患者满意度:统计患者满意度中巡视主动性单项满意率。
1.2.3 统计学方法 计数数据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目标达成及进步率 输液滴速不符情况:活动前291例,活动后94例,目标达成率=(94-291)/(95-291)×100%=100.5%。进步率=(94-291)/291×100%=67.7%。
2.2 患者满意度 活动前满意率89%;活动后满意率97%。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科室工作效率 品管圈作为一种加强管理的手段,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深化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2]。本次品管圈活动中,全体圈员积极参与,利用休息时间收集资料,多次讨论,针对输液滴速不符的各个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并客观记录每项数据,确保本次活动的实施。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病人满意度 在品管圈活动中,全体圈员在拟定对策时充分考虑患者(患儿)及家属的感受,增加了主动巡视的次数,积极处理发现的问题。同时张贴了通俗易懂的宣传图片警示患者及家属注意输液滴速的控制。活动后患者满意率从活动前的89%提升到活动后的97%。
1.1儿科门诊输液因患儿年龄小,小儿自主意识不成熟,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差,不能准确地自述病情和治疗反应。加之小儿新陈代谢旺盛,一旦患病表现为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若静脉穿刺一针未见血、特殊液体输液渗漏如葡萄糖酸钙、甘露醇等药物易引起皮肤坏死;心、肺疾患患儿输液速度过快易引起心衰;但有些输液速度又不能太慢如腹泻患儿、还有些患儿皮试是阴性但在输液时仍有可能出现药物反应等情况下,也极易产生护患矛盾,使得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着更大风险。
1.2不能随时观察病情,门诊输液患儿输液完后立即回家,若病情有变化,医护人员既观察不到也处理不了。
1.3儿科门诊输液室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儿科门诊输液室每天接待大量患儿和家长,人员相对集中,是流动性较大的场所。患儿多、陪伴多、涉及病种多等因素,使得儿科门诊输液室空气污染,而患儿年龄小,抵抗力差,因此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2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2.1输液前,医生要认真仔细地检查患儿,排除特殊疾病或严重疾病,病情较轻者才予门诊输液;其次,门诊患儿尽管再多再忙,医护人员也要做到忙而不乱,根据病情严格掌握药物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对所开医嘱中的药物和剂量要保证准确无误,把好儿科门诊输液第一关,绝不留门诊输液安全隐患。
2.2调查显示,82%的患者将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作为就医的首要考虑因素[3],医护人员在穿刺过程中能否一针见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与对医院的整体评价。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儿科门诊输液的立足之本。护士要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因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若发生不适,不能准确的向医护人员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护士必须经常巡视患儿,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患儿有无输液反应,液体是否渗漏,有无空气进入输液管,液体有无浑浊、沉淀、絮状物出现,并要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有无变化,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并予相应处理。患儿输完液后,若是输需做皮试的药物者,需观察患儿30min后,才可让患儿回家,以避免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
2.3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往往是众多家庭成员精心呵护一个小孩,孩子有任何不舒服都会令家长过分紧张、焦虑,希望穿刺时一针见血,减少孩子的痛苦,在患儿病情较重的情况下,恢复速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患儿家属容易产生抱怨。那么,护士要指导家长在输液过程中如何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呼吸等变化,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避免医护人员因工作繁忙而无暇巡视、观察患儿,导致意外发生。并且要向家长反复地交代不能擅自将输液儿带离观察室输液或擅自调节滴速,以免意外发生或引起不良后果。
2.4小儿输液室分普通输液室和发热输液室,病室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d,桌、椅、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湿拖2次/d;室内勤开窗通风,至少30min/次;压脉带一人一用一消毒;一次性剃毛刀,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
2.5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儿童患者,他们本身心智尚不成熟,患病后更易滋生恐惧和抵触心理,医护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与患者沟通交流,达到语言安抚作用。护士首先要主动热情、亲切地接待患儿和家长,给患儿和家长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取得他们的信任,并根据患儿年龄特征,可给患儿准备一些小玩具,消除彼此的陌生感,在静脉穿刺时与他们进行交谈,聊一些小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等[4]。同时多跟患者家属交流孩子的健康状况、恢复情况,与患儿家属建立情感共鸣。用热情的服务态度感染患儿和患儿家属。在遇到患儿高烧不退、一针未见血、输液渗漏等最易引起护患矛盾的情况时,多向患儿和家长说"对不起",耐心解释,安慰患儿及家长,消除其紧张、担心心理,同时积极给予相应准确的处理,以取得他们的谅解和配合,从而避免矛盾的发生。
3讨论
儿科门诊输液虽然风险极大,但做好预见性防范措施,消除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降低患儿输液风险。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杜绝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患儿门诊输液安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及家长满意度[5]。
参考文献:
[1]Li Y, Chen C, Guo L. Effects of Accountability Nursing Group in Neurological Department [J][J]. Nursing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2010,19.
[2]Katyal N K. Internal Separation of Powers: Checking Today's Most Dangerous Branch from Within[J]. The Yale Law Journal, 2006: 2314-2349.
1.1 外在因素导致的护士查对不严。患儿家属经过一系列的排队挂号、看病、交钱、取药后,最后来到输液室,往往是满腹牢骚,而患儿输液较大人难度大,等候时间长,由于病痛及对医院环境的恐惧,孩子哭闹声不断,导致家属情绪急躁,从而易催促护士,甚至将不满情绪发泄于护士,对护士情绪造成了影响,从而导致匆匆查对,使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
1.2 护士经验不丰富、业务不熟练导致的查对差错。门诊用药种类多,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不易掌握,有些药物的使用有年龄及滴速限制,儿科用药剂量按体重计算,所用药物剂量各不相同,护士在窗口收药转抄输液单时、治疗护士加药时,易出现查对疏忽导致的药物剂量错误。
1.3 儿科输液室环境嘈杂,患者易扎堆,护士虽核对了患儿姓名,但在患儿姓名字音相同或相近时。因家长精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出现错误应答,易导致患者拿错药、输错液的错误发生。
1.4 护士工作忙乱导致的查对失误。患儿顽皮好动、爱哭闹,易造成输液不畅、胶布固定松动,再加上脱针、鼓针、拔针等工作,使巡视护士疲于在治疗室与输液区奔走,工作忙乱,也易造成查对失误发生。
2 护理对策
2.1 护士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儿科门诊的特点,用沉着冷静的心态对待工作,技术上要熟练精巧,学会与儿童及家长交流沟通,最大限度的争取理解和支持。护士长在安排班次上,合理运用分组分层优化排班方法[3],实行分层次排班;在输液高峰时段,实行弹性排班;并充分运用满意度调查对工作质量进行了解,随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2.2 多方法简化查对,并针对性的重点查对。①为便于查对,科室设计了印章,把患儿输液时间、次数、批号集中于一个小表格上。患儿首次来诊时在门诊病历最后一次的就诊记录下方盖上印章,按表格内容填好,使查对一目了然。②制定科室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及特殊药物的重点注意事项,在显要位置张贴,必要时红笔标记,以示提醒。③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护士负责窗口收药,对于用药剂量不是全量时,用红笔在输液卡的药名剂量下面划双横线,给治疗护士加药时重点提示。
2.3 建立输液注射编号登记制度。在窗口收药时对输液的每一名患儿实行编号,给家属发号牌,嘱其挂在输液架上,座位不能随便调换。输液卡上用黑色记号笔标识编号。在治疗前让家长再复述患儿姓名及编号,防止同名同姓出现差错。
2.4 营造便于巡视的环境,提高巡视效率。输液厅内输液椅环形摆放,2~3名护士直接巡视在输液厅内。创新设计了多功能巡视车,护士工作所需物品巡视车内全部配齐,这样使患儿都在护士的视线范围内,问题便于及时发现处理,工作有序不被动,不至于因杂乱繁忙引起查对问题的发生。
3 讨论
通过加强对护士的安全教育,强化风险意识,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加强巡视、观察,加强管理,加强宣教,严格消毒,加强护患沟通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可及时纠正儿科门诊输液室工作中的不足,将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控制,因此,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杜绝了护理缺陷及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最终确保了护理安全。投诉明显减少,满意度不断提升融洽了护患关系,护士的服务理念也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最终使患儿及家长满意
参 考 文 献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90-01
门诊注射室是门诊患者诊疗后的静脉输液治疗处,主要负责全院各科室的门诊患者的各种注射及输液治疗。每天接待来自各个科室的患者及配偶家属,人流量大且人群相对集中,因而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何提高门诊注射室护理水平、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行为,给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是当前各大小医院门诊注射室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 门诊注射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布局不合理。有的医院注射输液室远离小儿科门诊及住院部,这对抢救造成不方便的影响。
1.2 护理人员的老龄化。由于护理岗位的职业发展限制,吸引不了年轻人进入这一行业。现阶段,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部分年纪大,对工作缺乏热情。且每名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偏大,护士人员这工作难免懈怠,这导致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率不高。
1.3 服务不到位。部分医护人员服务理念转变慢,部分护理人员尚未将服务意识植入心底,人性化服务不到位。部分护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热情,对患者不能做到温言细语,说话语调过重。个别护士由于工作劳累,心浮气躁,工作态度不好。对患者缺乏基本的同情心和责任心,服务理念滞后,服务态度简单、生硬。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没有耐心解答,病人感受不到来自护士的关心和爱护。
1.4 忽视输液过程中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整体护理实施不全面。
1.5 护理纠纷在工作中时有发生,护士与患者沟通不够。
1.6 硬件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由于受到成本的限制,很多医院门诊注射室面积较小,且提供的休息椅子数量少。门诊注射室本来就是各类病人汇集地,不同疾病的病人汇集一处,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而医院对病患的隔离措施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交叉感染频发。这对本来就身患疾病的病患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1.7 护士的医学知识储备不够,需要实时更新。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新药不断研制成功,进入主流医院。因而护士需要对新药的禁忌十分了解。而现实的情况是部分护士不了解新药的不良反应,甚至会有药物混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出现。
1.8 护士违反护理操作常规规程。很多护士不严格执行各种制度和操作规程,特别是核心制度,造成了不安全的严重隐患。
2 门诊注射室护理管理的对策
2.1 小儿输液尽量设在小儿科门诊,以便抢救观察患儿及时,减少纠纷,减少安全隐患。
2.2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既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又需要一定的工作热情,因而以30~40岁的护士为最佳,这样才能保证护理质量,提高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率。
2.3 更新护士的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尽快转变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积极主动为患者服务,制订注射室的服务用语,提倡普通话。
2.4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医院对护士在收药、配药、注射、换瓶等每个环节都必须制定操作规程。护士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查对、预防工作,防止出错事故的发生。
2.5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配药室、输液观察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灯照射;止血带一人一用,用后浸泡消毒,晾干备用;操作前后用消毒液擦拭双手,防止交叉感染。清洁工随时进行保洁,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卫生、整洁的输液环境。
2.6 护士不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新药知识的培训及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杜绝外购药物在院输液注射。
2.7 完善便民服务措施。患者来医院看病,忍受着身体上的病痛和精神上的情绪低迷。医院要竭尽所能为病患创造一个舒适、自在的输液环境。医院可以适当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患者方便的必需生活品。如在注射室为患者及陪护提供热的饮用纯净水、水杯等。解决患者在注射过程中的不适感。同时医院可以在注射室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科普医学常识,让患者学会保养身体、自愈普通感冒等轻症状。
2.8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多和护理人员学习沟通技巧。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同时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尤其是对幼儿及小孩,尽可能温言细语,在护理过程中尽自己所能减轻患者的惧怕感。
3 总结
门诊注射室护理管理工作是护士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门诊注射室是门诊患者诊疗后的静脉输液治疗处,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护士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提高注射室护理水平、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行为,给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如沐春风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立萍,张丽娟,王艳萍.门诊输液室的护患沟通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6(12)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医院日常防范各种安全工作的一部分,儿科门诊输液室的风险管理则是其中最不可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门诊静脉输液治疗是治疗儿童病症的主要手段,见效快,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就容易引发投诉和纠纷。
1 、 儿科门诊输液室的特点及我院相关概况
所谓风险管理,即对患者、工作人员、控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儿科门诊输液是儿科门诊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有较强的特殊性、复杂性,具有环节多、周转快、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新药种类繁多等特点,护理风险系数较高,稍有不慎就可引发护患纠纷。这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和损害,而且直接影响到医院的信誉和发展。
以我院为例,通过对儿科门诊输液室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发现,此期间共接待输液患儿6414例,其中 2岁以下婴幼儿有4426例,占 69%。高峰期每日患儿输液量达102例,其中,2岁以下婴幼儿占72%。发生护理差错2例,约占 0.03%;护理投诉 1 例,约占0.015%;药物反应4例,约占0.06%。
2、 常见的儿科输液室风险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患儿方面 医护人员为患儿静脉穿刺成功后,处于成长发育好动时期的儿童,动作无规律,易出现针尖移位或自行拔针等现象,导致二次穿刺;患儿因肥胖、皮肤色泽深、表浅静脉不显露以及高热、腹泻、呕吐、等疾病的影响,导致血管充盈度不够,给穿刺带来困难;部分患儿出现吵闹等现象,家长带着小孩到输液观察室外游走,药物长时间暴露在室外环境容易导致药效下降,还可能引起药物污染等无形的风险。
2.2 家长方面 患儿在整个就诊过程中,输液室是最后的环节。经历了一系列就诊程序(挂号、候诊、缴费、取药等)的家长,感到身心疲惫,特别是巧遇输液高峰时段,家长就更不耐烦,时常急切地督促护士,造成护士紧张,未能及时查对处方、输液卡及检查药品质量,容易引起用药错误;在整个输液过程中,疏于对小孩的管理和看护,小孩在座椅游玩好动之时造成针管脱落或移位;缺乏等待耐性的家长,不顾及小孩输液的安危,擅自加快输液速度,由此引发不良事件发生 。
2.3 护士方面 1] 儿科输液环境喧闹, 工作量大, 护士情绪易急躁, 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 而忽略了患儿或家长的沟通交流, 常因穿刺未成功, 护士对家长的耐心解释和安抚做得不够而引发纠纷[2]。
2]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仍未加强,查对制度履行不到位。中文名字存在音同字不同或同名同音等巧合,语言交流又存在普通话与地方口音的差异。有时在护士呼唤姓名时家长注意力不集中, 出现误答, 护士确认名字不够细心, 造成用错药物。
2.4 环境方面 门诊留观病人多,一个患儿来院就诊往往有多个陪护,使本来狭小的空间显得更加拥挤,嘈杂,空气质量差,又加之患儿病情复杂多样,传染病较多,易发生交叉感染。
3、 儿科门诊输液室风险管理要点
3.1 提高儿科护士的护理技能和沟通技巧 对待患儿和对待成人在方式上显然是不同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医护人员,要将过硬的临床护理技能和儿科专业知识有机
地结合起来,只有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为患儿解除痛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基础,合理的运用语言和行为沟通技巧,变被动为主动,将医疗、护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3]。护士了解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掌握语言沟通技巧,注意礼仪修养,做到形象稳定,态度热情,解释耐心,宣教到位。
3.2 加强对患儿及其家长的人性化管理 在患儿及其家长到达儿科输液室之后,履行告知义务、医护人员要教育患儿及家属自觉的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善待每一个患儿,善待每一位陪同的家长,并告知家长其应当履行的义务,如注意不要让患儿的手抓挠穿刺处;来回走动时要注意“莫菲氏”滴管不可倒转,以免空气进入等注意事项,做到人人对患儿负责。
3.3 医、护、药三方合作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创新模式 我国某些医院的学者提出了医、护、药三方合作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深究。三方合作与配合最重要的一关是护理人员的把关过程, 这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生命与用药安全。具体措施如下:医生的重点在于根据病情, 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药剂人员则严把药品关, 配方过程认真、仔细,避免发错药、发少药、多发药等现象, 以确保儿科药物治疗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护理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 认真履行查对工作;养成使用药物说明书的好习惯;强化药物不良反应( ADR ) 处理的规范管理方法, 细化 ADR处理流程[4];强化护士对ADR 处理的应急能力训练。
3.4 医院可采取一些有效的可视化管理措施 可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措施,对于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同样值得重视,例如,在输液室内壁的墙上可增加一些直观的可视化元素,如家长告知语及注意事项等。还可将小朋友自己画的作品展览在墙上,有助于提升输液室温馨的氛围,让患儿仿佛置身于一个欢乐而忽视病痛感的快乐环境中。有些医院大胆的创新,规定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士必须穿着卡通头像的统一特制工作服或佩戴诸如大白兔耳朵等统一卡通饰物等,这些举措都值得每一个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借鉴。
4 体会 近年来,随着医院风险管理工作的深入,儿科门诊输液室的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加强儿科门诊输液室的风险管理,制定有效可行、避免护理风险的策略,对防范护理差错和纠纷,为患儿及其家长提供优质、值得信赖的护理服务,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只有尊重幼小的生命,未来的栋梁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麦伟娟.门诊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之家,2009,249-252
社区门诊输液室是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的集中场所,因患儿周转快,输液室的药物种类繁多,如何做好患儿安全用药的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仅就儿童输液管理及护理综述如下:
1 社区门诊儿童输液管理
1.1 用药前指导
1.1.1 护士应熟练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品的配伍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不同年龄不同体重的常规剂量。
1.1.2 接待患儿家长时,应做好解释工作,介绍药物的作用并指导家长阅读药品说明书。
1.2 用药时严格执行技术操作
1.2.1 正确执行医嘱,接待护士根据病历书写执行单核对药物,不清楚的及时和医生联系,然后将病历、执行单、输液药物放在单一输液筐内放人治疗室,治疗室护士再次核对病历、执行单,确保正确用药。
1.2.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灵活掌握药物的浓度、剂量的换算方法,避免忙里出错。另外抽吸药物时应选择型号最为合适的20ml、5ml、2ml注射器使用,如抽吸不足1ml的剂量,应选用lml的注射器,确保药物用量的准确性。
1.2.3 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强化无菌观念,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药品准备时必须认真检查瓶签是否完整清晰,是否过期,检查输液瓶盖是否松动及缺损,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清度的改变。另外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在使用前应按常规检查有效期及有元漏气。
1.2.4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护士在配药时作到一针一用,两种药物同时加在一瓶液体中,即使没有配伍禁忌也要分别加入,配完一瓶液体及时签名,并用酒精棉球盖好再配另一瓶,防止交叉加错药物_1]。
1.3 注重儿童心理护理,提高穿刺成功率。
1.3.1 穿刺过程中耐心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儿及家长的紧张状态,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待婴幼儿首先让家长沉着冷静的对待穿刺,穿刺时由家长抱住婴幼儿,让婴幼儿觉得安全。对待学龄前儿童自我意识已得到发展,喜欢得到表扬,因而可采取鼓励的办法。对肥胖或手足冰凉等血管显露差的患儿,可在与其交谈的同时,采用手臂下垂、局部热敷等方法充分显露血管,选择桡静脉等易于穿刺的静脉进行穿刺。
1.3.2 穿刺成功后根据患儿年龄、病情、药物调好滴速。对药物的作用原理、药物的副反应、输液滴速仔细向患儿家长作解释,并嘱患儿家长不得任意调节滴速。
2 社区门诊儿童输液观察与护理
2.1 加强巡视,由于患儿家长忙于照看患儿,所以护士要主动巡视及时更换液体,特殊用药特殊标记,以加强巡视观察,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2.2 仔细观察由于患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出现输液反应时,患儿不能及时表达,有的以哭闹为主,所有要求我们及时巡视,及时分析哭闹反应异常的原因。如在输液过程中,若发现患儿出现怕冷、寒战、面色苍白及发热等症状,应考虑为输液反应,需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
2.3 门诊输液患儿高热患者较多,输液过程中,注意高热惊厥的发生。一旦出现惊厥,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1)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保持患儿安静、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防舌咬伤:用开口器或在上下白齿之间放纱布包裹的压舌板。(3)按医嘱给予抗惊厥药物。此外,要注意观察防止虚脱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4 输液过程中,由于输人液体,患儿小便次数会增加,指导家长在患儿小便时一定要抬高输液瓶,以防压力不足而使头皮针内的血液回流,堵塞针头。
2.5 输液结束后,让患儿在门诊观察10分钟以后离开输液室,以利于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若出现意外及时给予处理。
3 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3.1 做好宜教患儿来输液时尽量不要空腹,如静脉点滴青霉素时,在空腹情况下容易致患儿心慌、腹痛,同时还会增加患儿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3.2 特殊药物的不良反应重点解释并观察如阿奇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局部胀痛等,刚开始滴时速度要慢,等患儿适应可适当加快,饱腹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嘱患儿家长给予喂奶或食物,输液室内安装电视机,播放动画片,分散患儿的注意力。
3.3 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密切,是各种临床药物的直接监测者,应主动关心患儿,询问和检查有关症状、体征,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并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收集及记录,及时与药剂部门取得联系,分析原因。
4 小结
社区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给社区门诊患儿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应努力把握好儿童输液的各个环节的护理质量,有效地减少儿童输液不良反应。以确保社区门诊输液安全、快捷、有效,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童风玲,门诊输液室患者用药安全存在问题及防范[J].中华护理杂志.2006,24(3):39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管理、医护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输液安全,我院不断优化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优化流程
1.1加强药品管理 以往患者需要每天来回带药,经常发现药品磨损,玻璃针剂裂痕或破损,患者对药品缺乏了解而保存不当,如该避光的药没避光,该冷藏的没冷藏,或者来输液时所带的药品数量不正确,以及药房发错药不能及时发现,造成药品安全隐患较多[2]。为了加强用药管理,我院门诊输液室制作了药品存放柜,统一存放长期输液患者的药物。药柜里将不同患者的药物和治疗卡分隔放置,并在格子前插上相应患者的信息卡,如姓名、性别、开始寄存日期等,并上锁。当患者输液结束后,护士提前摆好患者次日需输入的药物,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等待输液的时间。
1.2自制床头牌 设床头牌信息为:患者的床号(座位号)、姓名、性别、年龄等,电脑统一打印,一式2份,一份插至患者输液药物的摆药盒上,另一份插至患者的座位椅上;以利于护士接瓶时的核对。当患者输液结束后,拔针护士及时撤除患者的床头卡信息。通过核对床头卡信息,能有效的识别患者的身份,同时也避免了护士接错瓶的现象。
2 综合培训
2.1理论学习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学习,科室每周组织护理人员关于输液有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并于每月月底进行考试,考试内容包括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2.2应急预案演练 科室将"常见输液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以及"输液突发事件的类型和应急处理"制成文件夹,供护理人员学习和查看。科室每月对输液相关突发事件的处理进行了应急预案演练,并于月底进行抽考或提问,发现合格率低或经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和考核,直到人人熟练掌握为止。
2.3总结分析 ①科室设一名为门诊输液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组长,每天依据医院制订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护理质量的全面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时记录、反馈问题并及时改进[3];②组织1次/月科室质控会议,讨论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做好记录;③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并登记。
3 评价指标
3.1分别于2013年1月(实施前)和2014年1月(实施后)科室对护理人员理论水平、应急处理能力、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满意度等4项进行评价,针对评价结果从中抽取60份进行对比。
3.2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
4 结果
通过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后结果表明,护理不良事件下降、护理人员理论水平提升、应急处理能力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 讨论
5.1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如表1,护理人员通过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后,从90%上升到100%。
5.2科室每月对输液相关的突发事件进行了应急预案演练,并于月底进行考试和提问,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如表1,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从83.33%上升到98.33%。
5.3通过加强对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全面质控和整改,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16.67%下降到0.05%,见表1。
5.4优化输液室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对输液相关知识的学习及应急突发事件的掌握,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科室不定期对输液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可见,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86.67%上升到96.67%,见表1。
门诊输液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医院的一个窗口。通过完善输液室的管理,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近年来,输液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明显提高,减少了护理服务投诉,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作为北京率先开展6S管理的企业医院,航空总医院在改善医院环境建设,打造重点科室等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探索。
三种新型管理方式大幅提升医院门诊量
为何要把企业的管理章法引入医院的管理中?高国兰坦言这是“逼出来的改革”。据介绍,自2002年国家经贸委、卫生部等六部委下l《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意见》以来,约2000家企业医院试点剥离,截至目前,全国共有企业医院7068家,占医院总数的33.8%。如此众多的企业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属性不明确,长期游离于政府所办公立医院之外;二是品牌得不到百姓的认可;三是企业医院长期得不到政府在财政以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因此,造成很多企业医院“环境一般,收入中等,管理不规范。”“要想在三甲林立的北京生存,解决企业医院所面临的困境,就必须实施差异化战略,改进管理方式,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为此,高国兰开始“对症下药”,对医院管理开始推行6S管理,品管圈管理及KPI考核。
打造北京首家对门诊输液说“不”的医院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提倡“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然而在我国,门诊“吊瓶一片”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门诊不输液、无感染不输液,可以去投诉,欢迎来理论。”去年航空总医院成为北京第一家取消普通门诊静脉输液的医院,普通门诊除儿科外,所有门诊医生不得开具静脉用药处方,病情紧急的转急诊科治疗,急诊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审慎开具静脉输液。“我做这件事(取消门诊输液),是把社会效益放在医院效益之上。”高国兰院长说,她始终认为,自己应该尽力去做回归医疗本质的工作。“现代输液治疗是从西方传来的,西医输液最初针对的只是抢救病人,至今在国外输液治疗不亚于一个小手术,非常慎重。国外很多大医院没有输液室,而国内绝大多数医院都有门诊输液,门诊输液几乎成了中国老百姓的就医习惯。就医观念的不正确,是目前国内抗生素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决定在航空总医院取消普通门诊输液前,我们面临着很多压力。”高院长说:“比如医生的管理及知识更新,医院收入的合理化引导,医生向病人解释会加重工作负担等等,都是管理者要提前考虑到位的,最让人不可把控的也是最现实的是来自‘坚决要输液’患者的压力。”
然而这一举措得到了绝大多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理解支持。据了解,取消门诊输液一年多来成效明显:日输液量由原来的门急诊输液300-400人降至急诊输液60-70人,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同比下降2.74%,门诊药占比下降6%,急诊输液不良反应病例由去年同期的6例降至1例。
Brief analysis outpatient service infusion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dangerous factor and countermeasure
Zhang Yu
Abstract:The outpatient service infusion room is patients crowded place,various branches patient combines in one room,disease type is complex,also the patient fluidity is big,manages the difficulty to be big,has slightly extremely is carelessly easy to cause the hospital infection the occurrence with to extend,for the patient,the hospital and even the society causes the enormous harm.Through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outpatient service infusion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dangerous factor,is for the purpose of discussing the outpatient service infusion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the control and the guard countermeasure.
Keywords:The outpatient service infusion Infection Dangerous factor and the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13-01
门诊输液室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各科患者混杂于一室,疾病种类复杂,且病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稍有不慎极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曼延,给患者、医院乃至社会造成极大危害。通过对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防范对策。
1 门诊输液室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环境污染因素:
1.1.1 输液室人员密集,流动性强,空气污染机会增加;
1.1.2 环境布局不合理,各科病种的人混杂于一室,使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1.1.3 对输液座椅及其他公共用品,如水池、抹布、呼叫器等消毒重视不够,使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加。
1.2 患者自身因素:
1.2.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进展,门诊输液室约60%的患者为老龄患者,复合疾病多、抵抗力差,成为易感者。
1.2 .2 大量抗生素的开发和普及。治疗过程中应用多种抗生素或集中使用大量抗生素,使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
1.2.3 因为治疗需要,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致使病人自身免疫机能下降,对各种病原菌的易感性增高。
1.2.4 患者及陪护人员自我防护以及卫生保健知识的缺乏,使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加。
1.3 医务人员方面的因素。
1.3.1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或概念落后;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管理制度;
1.3.2 缺乏对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管理;
1.3.3 无严格探视陪护制度。
1.3.4 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或流于形式,致使患者未能真正掌握到自身防护与卫生保健的知识。
1.4 其他方面的因素。
如护理人力资源的严重缺编,致使护士只能忙于完成最基本的治疗与护理,消毒隔离规范执行不到位;医院上级领导部门对院内感染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到位等。
2 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对策
2.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在职教育。定期组织医院感染培训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护士长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重点抓好落实。并将定时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以确保消毒隔离制度措施的全面落实。
2.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护士在进行无菌操作前,应认真清洗双手,采取六步洗手法,使用快速吹风机或消毒纸巾擦手,摒弃在工作服上擦手的坏习惯。在为患者集中进行静脉注射时,采用快速消毒剂消毒双手,避免微生物通过医务人员的手而引起的交叉感染。止血带必须做到一人一带,用后以500 ~100 0PPM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再用灭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后置清洁盘备用。配药室、输液室以及患者接待室严格分开。配药室采用空气净化技术,以提高环境空气的洁净度,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和微粒污染。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认真执行医院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规定,在操作中一次性用品疑被污染或已被污染,应立即更换。护士长要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专业操作训练,提高护士“一针见血”的静脉穿刺能力,避免因反复静脉穿刺而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3 加强消毒管理:高度重视输液室空气的消毒,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在各输液房间按装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每4小时进行循环消毒2小时,遇特殊情况立即消毒。并配合安装通风换气设备,每日通风换气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根据季节、气温变化,开放冷暖空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室内地面及用物清洁,使用含有效氯1000PPM的爱尔施消毒液湿拭清扫地面、擦拭输液座椅、呼叫器、门把手等每日两次,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4 改善输液环境,实行分类管理:对输液室环境进行整改,改输液大厅为相对分离的一个个输液单间,根据病种合理安排座位,在某一病种流行期间,将流行患者同其他患者分室输液。建立隔离输液室,配备专用治疗用物,凡是发热病人、肠道传染病等需在门诊治疗的患者均分别安排在相应隔离输液室,实行床边隔离,输液结束后对其用物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2.5 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作为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手段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为了满足不同病人的健康需求,帮助病人认清自己的疾病状况,有意识地改变其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获得科学的较全面的治疗,要针对患者的特点和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对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如在输液前简单介绍各项规章制度、输液环境,在醒目处悬挂健康教育图片,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讲座等,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增强他们的防病能力、自我监测能力及自我保健意识,这样不但能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对缩短治疗时间也有一定效果。
2.6 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内涵。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安排专门护理人员进行巡回,及时为患者更换补液,消灭红灯,主动为患者倒水、定餐,搀扶老龄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入厕等。输液室还配置电视机、录像机,播放科普知识,专供输液患者观看,制定并执行各项便民措施,真正体现全方位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满意、家属放心,从而达到减少陪护率,降低医院感染率的目的。
关键词 门诊;化疗;警示牌;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91
Application of high-risk warning signs in tumor outpatients during chemotherapy
CAI Ai-min
(Wujin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Changzhou213000)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using safety warning signs in tumor outpatients during chemotherapy.
Methods:300 cases in hospital outpatient chemotherapy were selected from April 2006 to April 2008 as the control group,they received the routine transfusion nursing.350 cases of outpatient chemotherapy patients from May 2008 to April 2013 as observation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routine transfusion management,the useful of safety warning signs to marker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erson responsible for it.The rate of liquid leakage,the nursing conflicts caused by chemotherapy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outpatient chemotherap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rate of liquid leaka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nursing conflicts caused by chemotherap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less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satisfaction of out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The safety warning signs can alert the nurses,improve the safety of transfusion in outpatient chemotherapy effectively,and strengthen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This method is worthwhile for application in the transfusion room.
Key wordsOutpatient;Chemotherapy;Warning sign;Safety management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肿瘤科床位紧张以及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住院化疗,为此我院在门诊输液室开展了肿瘤患者的化疗工作。因肿瘤患者化疗方案复杂、专科性强,对静脉输液要求高,加上输液室护士相对年轻、经验不足、工作繁忙等因素,使因输液不慎而引起的化疗纠纷时有发生。为保证门诊化疗患者的输液安全,
作者单位:213000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急诊科
蔡爱敏: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确保治疗方案的准确落实,并防止液体外渗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我院输液室从2008年开始应用自制的安全警示牌对化疗患者进行标记,经过使用运转,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06年4月~2008年4月未实施高危警示标记的在我院门诊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男185例,女115例。年龄21~87岁。选择2008年5月~2013年4月350例门诊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10例,女140例。年龄20~8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警示牌的制作警示牌采用红色塑料材质,将其剪成6 cm×10 cm的长方形形状,上面写上“化学治疗”,然后将其插入一个6 cm×10 cm带夹子的长方形的塑料袋内,当为肿瘤患者进行门诊化疗时,将此夹子夹在输液巡视卡的醒目位置,达到警示提醒护患双方的目的。
1.3方法
1.3.1对照组按照普通输液患者要求进行管理护士穿刺成功后,告知患者及陪护静脉维护的要点及防止液体外渗的重要性,写好输液巡视卡后挂在输液架上,遵医嘱为患者输液,护士按规定每小时巡视1次,没有相对固定的人员来管理。
1.3.2观察组安排一位经过专科培训、责任心强的护士相对固定负责化疗患者的输液,当接到肿瘤患者输液时,由其全权负责患者治疗和专科知识介绍,并在输液巡视卡上夹一个6 cm×10 cm的长方形红颜色标记牌,护士每半小时观察巡视1次并记录。输液完毕将标记牌和巡视卡收回。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液体外渗发生率、因化疗而引起的护理纠纷以及患者对门诊化疗的满意度情况。
1.5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χ2c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3.1醒目的标记可以对护患双方起到警示作用色彩可以引起人们多样的感情和心理效应,特别是红色,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激情和行动,给人以警示的作用[1]。当护士看见红色时就可以联想到化疗失误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督促护士有针对性地观察巡视,并不失时机地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教,使患者和家属了解警示标记的重要性,并能感受到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细节,从而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另外,警示标记还体现了一种医院文化、一种专业内涵、一种人文关怀,可以增强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信任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2警示标记有助于降低门诊肿瘤患者的化疗风险2008年的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就明确指出了要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对于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而言,提高用药安全是医患共同追求的目标,化疗药物因其本身的毒性决定了它比其他药物的安全性要求更高[2]。对于护士而言,防止化疗药物外渗是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有资料表明[3],静脉输入化疗药物的渗漏率在0?1%~6?0%,实际的发生率可能更高。一旦发生药物渗漏,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严重时还会引起局部组织溃疡坏死,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甚至可能会影响对疾病的进一步治疗。因此,加强化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防止药物渗漏是保障肿瘤患者化疗安全的重要手段。门诊输液室作为肿瘤患者的特殊化疗场所,因其工作繁忙、护士人手相对不足以及专科知识缺乏等客观因素,更加增加了患者的化疗风险。警示标记的应用,提醒由专门的护士对化疗患者进行全程监护,强化了护理工作中的细节管理,增强了护士应用化疗药物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了用药宣教和输液巡视,有效规避了化疗风险,减轻了患者化疗期间的痛苦,有效提高了门诊化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3警示标记有效减少了各类意外事件的发生警示标记是一种新型的风险管理制度,它针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环节、药物和人群进行了重点监测,重点管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精心护理”的理念[4],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使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被早发现、早处理,大大降低了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警示标记的运用,强调将“事后控制”转向“事前预防”,突出细节管理和人文关怀,降低了液体渗漏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建议将这种模式运用到临床护理的各个环节,以不断提高护理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罗芳.应用管道标识对ICU患者进行管道安全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72-73.
[2]李敏,李芳.肿瘤患者静脉化疗安全用药的护理管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4):114.
[3]柴晓红,戎霞,戴建平.肿瘤外科病房静脉化疗风险管理的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10(2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