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导论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09 18:00: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管理学导论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管理学导论论文

篇(1)

学案是导学的载体,有什么样的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学案,确保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差的学案只能加重学生负担,重蹈传统教育的覆辙。

1.教学目标的编写

教学目标应是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理解。好的教学目标是一种全新的知识观,这种新的知识观不是现成的真理和结论,而应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是使学生在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的。

教学目标应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上的空白点、遗漏的成分、模棱两可的问题的感性上的认识和为了发展某些能力而设的学生必须学会的目标。所以设置的教学目标要有梯度,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按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同层次可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一般能力目标和创新目标。

2.学案内容的编写

学案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应当采用启发式,使学生“跳跳摘桃子”,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

学案内容的编写具体地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内容删减、合并、重组。

(2)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

(4)能体现跨学科的渗透。

(4)要广泛地联系社会生活。

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学案的编写大有文章可做,而且好的学案决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潜心研究,分类专项突破,以挖掘学案之潜力。决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

二、教师的“导”

导,即开导、启迪之意,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一个“导”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在认知过程中,适当的问题,能激发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

1.把握诱导的时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教育家孔子的论述。它恰如其分的点明了学生需要启发的最佳时机。即是说当学生讨论热烈,对问题似懂非懂,想说却又说不清楚,正是渴望启发的最强烈之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时机,给予适当的诱导和点拨,将起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笔者在讲解一道习题:正二十面体是由二十个正三角形围成,且有12个顶点。问切去12个顶点后可得到多少个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不少同学一开始对此题一筹莫展。我给予了适当的点拨:你能否求出每个顶点被多少个三角形共用?很多同学很容易的解出是由5个三角形共用。解到这儿有些同学又茫然了,我又给予提示:试着画出其中一个顶点被切除后的剖面图和其中一个三角形被切去三角后的剖面图,学生豁然开朗。点拨不需要太多语言,关键是要抓住时机,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导学要讲究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变教为导更要讲究艺术,任何拙劣的导学,不仅不能诱导启发学生的思路,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甚至退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刻地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动机、兴趣、态度,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放下老师的架子,完全进入和学生的交流过程,始终与学生要表达的思想合拍,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教师既要跟上学生的思路,又要引导学生的思路。对任何疑难问题不能直接讲授给学生,要创设不同梯度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真正领悟、掌握。不能把自己的思路强加给学生,使其硬性接受。

3.导学方式的灵活性

导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长时间单一的引导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是这个道理。导学与学案是密不可分的,好的学案是教师有一堂好的导学课的先决条件,但教师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已设计好的学案,因为再好的学案也不能把课堂上的所有情景都设计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课堂上的不同情形,迅速且不断的搜集学生学习的信息,进行多元化备课,对学案进行添加、修改使其进一步完善,而不能受其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灵活多样的导学方式,可以给学案注入活化剂,从而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篇(2)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3.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4.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记笔记的类型有:

(1)补充笔记。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见脖和“多发脖,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4)系统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笔记的形式有: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5.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6.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

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矗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7.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8.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

精读是认真地读懂并理解及记忆重点内容和定义,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精读主要用于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知识系统化。

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例如电解质的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关键性字词是“化合物”和“或”字。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关键字词是“和”字和“都”字。对这些关键字词要认真思考,并把它标出记号或作眉批,以备以后再次复习时注意。

对于比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内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复读。认真地思考、分析、整理、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把重要内容、关键词句记在笔记本上,还可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和认识,或记下不懂的问题,以备查问。

9.读化学课外读物

篇(3)

道德激励工作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一些道德激励措施以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到的激励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2.公正性原则

公正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道德激励时保证学生对激励措施的适应性,避免出现不公正的激励手段,保证学生在道德意识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避免不公正现象对学生心灵的伤害,影响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3.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要求教师在道德激励工作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度,激励措施应当在学生能够承受范围之内,过分的道德要求容易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教师应当始终保持宽和、冷静与平易近人的态度。

4.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学生道德激励工作中提高激励措施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并在学生道德实践期间加强各种监督机制与评价审核机制,既为学生提供道德修养上的辅导,又确保学生真正将道德意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

5.差别对待原则

差别对待原则需要在公正性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性格等基本特点为其制定相应的的道德激励措施,体现道德激励工作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道德激励的主要措施

1.科学建立道德激励的教育目标

道德激励需要设定科学的道德教育目标来指导教育工作。对高校新生一般进行尽快适应高校学生与生活方面的教育,中年级学生道德教育主要以学好专业知识为主,毕业班学生道德教育应当加大职业素养、综合素质与全面成才方面的思考。

2.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道德沟通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大大提高各种道德激励措施的效果。在学校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应当主动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与学生状况,从多个侧面考察学生道德状况以及道德学习状况,为道德激励措施的完善提升提供参考。

3.树立道德榜样与行为楷模

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善于培养学生干部,并善于发现学生中间的思想品德休养较高的,通过树立道德榜样与行为楷模,激发学生们的道德心,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模仿道德楷模的意识与习惯。

4.使用道德素质评价机制

道德素质评价机制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激励措施。通过道德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进行品行砥砺与自我修养的积极性与认真程度,是提高学生管理效率的有效方式。

篇(4)

要在奥林匹克竞赛中获胜,平常就要注意精心选拔好尖子生。只有把那些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善于独立思考、有较强实验能力和好奇心的学生选,才能在竞赛中取得胜利。如我校学生姜维,她反应敏捷,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思路开阔,学习兴趣高,笔下快,我就将她定为竞赛候选人。结果她在这次竞赛中一举获得省级奖。

二、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开拓学生视野。

常言道:“根深则叶茂”。化学竞赛也一样,学生平时能吸取较多的知识营养,才能在竞赛中得心应手,获取好成绩。因此,我平时就十分注重开拓学生视野。例如,我在进行有关结晶水合物的教学时,启发学生知道如何测定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分的方法;在进行二氧化碳教学时,介绍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原理;在复习置换反应时,介绍铝锅烧水变黑的道理。介绍这些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强了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参赛也就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

对于竞赛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善于运用启发式,防止硬性灌输,如我在做铁的生锈实验时,先演示实验,然后启发学生回答,铁在什么情况下易生锈?学生通过动脑,就很容易得出在与水和空气都接触时易生锈的正确答案。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让学生对产生的H2与O2的体积比为2∶1的现象进行观察,引导他们推断水的化学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解题能力,还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享受。

四、因材施教,强化辅导。

篇(5)

1.创新导入指教师设计出具有创新思维价值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在快速阅读课文后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在创新中完成对新课的学习。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导入:上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的“家”字,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后,大胆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结合家庭成员的性格特点和金钱关系的主题,把七个家庭成员巧妙地组合在这个“家”里。同学们根据这些人是亲密的血缘关系、是同处于一种亲情之下的一家子,他们顺理成章地盼着“亲弟”钱财的支持。有了于勒的钱财,这个家显得和睦、温馨和稳固。于勒是全家的希望,是全家的支柱。有了于勒的大力支撑,有女婿的紧紧依附,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美满的大家庭啊!然而,事实上菲利普夫妇的行为告诉我们所谓的“亲情”只能是置于金钱之上的。没有钱,长脚的女婿自然更是随时可能迈出家门。充满创造力的学生,形象地设计出很有创意的表明社会中金钱关系主题的“家”字。

这个导语的设计始终让学生处于紧张而有兴趣的思维状态,既要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提炼的抽象思维,又要进行扩展的创造性的发散思维,进而将抽象的结果具体化为直观的实形。这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较为完美的结合。此中新奇的联想与独特的比拟都是创造力的体现。这样“新”“巧”的导入设计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保持高频思维的吸引力。

2.悬念导入指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而后自然导入新课学习的一种方式。例如《论求知》一课的导入:上课一开始,老师先把一只空口袋用手提起来,然后往讲桌上连放几次,口袋都摊倒在桌面上。后来,老师给口袋里装满书,再往桌子上一放,袋子便端端正正地立在大家面前。这时,老师问同学们看到这一过程后有何感想,请他们用最简洁的文字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有的学生说:“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有的说:“一个人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等等。在学生认为教师紧接着要向他们讲一番道理时,老师只是停留片刻,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然后,把话锋一转,提出了又一个问题:同学们想获得知识吗?获得知识都有哪些方法?请看《论求知》是怎么说的。这样就自然地导入了新课的学习。再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的导语设计:“鲁提辖,男,39岁,膀大腰圆,满脸络腮胡子。因三拳打死镇关西,畏罪潜逃,若有人捕获前来开封府,或首告到官,可得赏钱一千贯。”这种悬赏缉拿的告示一出,下面的学生就炸开了锅,纷纷为鲁达鸣不平,要为他辩护:“鲁达无罪!镇关西罪有应得!”在辩护过程中,教师就水到渠成地导入了新课的学习。上述两例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认知发生冲突,进而导致期待状态和探究行为的产生。学生急于想寻求答案,读课文的积极性大为高涨,因而达到了设置悬念的效果。

3.故事导入指教师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生活实例或故事(科学发现史的典故、轶事、寓言、笑话等),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使学生产生学习新课兴趣的一种导课方式。例如《词义所指的范围有大小》的导入:有个小孩喜欢随地吐痰,爸爸看见了对他说:“吐痰不卫生!”从此小孩有痰就不吐出来,憋着劲往肚里咽。有一天,父亲看他涨红了脸,拼命咽东西,问他咽什么,他说咽痰。爸爸说:“有了痰不吐出来不卫生!”孩子迷惑不解地问:“前几天,你不是说吐痰不卫生吗?今天怎么又说有痰不吐不卫生呢?到底你以前说的话对,还是今天说的话对呢?”请说一说,爸爸说的哪一句话对?这件事中是爸爸有过错还是儿子有过错?是爸爸有错。孩子幼稚天真,对他讲话不能省略,必须明确指出吐痰所指的范围是“随地吐痰”,孩子就不会误解了。运用故事导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抽象的或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接受起来更为容易。应该注意的是故事内容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宜短不宜长,能说明问题即可。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适时转入新知识的教学环节。

4.歌曲导入指教师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歌曲作为开场导入新课内容的一种方法。例如:《愚公移山》时导入巧妙地融入流行歌曲《愚公移山》MTV片段,当教室里出现那优美、铿锵的旋律“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梁压弯……”,当屏幕上出现一位古代老人“望望头上天外天”“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那神情坚毅的特写画面时,学生们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真切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心,课堂很快进入学习阶段。又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导入,放电影《水浒传》主题歌:“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梁山好汉中,最能与歌词相符的人物莫过于鲁提辖了,他三拳打死镇关西,就显出这样的英雄本色。作品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请同学们在主题歌的感情酝酿中自读感知有关内容,领悟文章的精巧构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歌曲导入,所选歌曲必须与教材有密切关系,同时歌曲本身必须健康有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不能纯粹地追求趣味性。

5.情境导入指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课文学习的一种导课方式。例如:教读《听潮》,一边在磅礴的音乐声中朗读课文,一边播放“海睡”“海醒”“海怒”幻灯片,并伴以海潮涌动、拍打岩石的音响。教《“友邦惊诧”论》放映帝国主义侵华的资料片,使学生认清“友邦”的丑恶嘴脸。教《沁园春·雪》放映诗朗诵电视片,欣赏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去感受诗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创设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具有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当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处于极致时,学生的认识功能也发展到极致,教师的教授能力也得到最佳状态的发挥,会产生忘我的精神状态。上述例子,即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深刻体验教材内涵之美。

6.温故导入指教师依据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由已知向未知引渡,架设攀登新知识高峰的梯子,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的导入方式。例如《春》一课的导语:同学们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会了你们许多古诗,其中有不少是描绘春天的诗句,同学们来一个比赛,看谁能说出得最多——“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去领略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万象更新的春天吧!这个导语的设计,通过复习旧知识,拓宽旧知识,使学生联想到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因此,在具体导课时教师要善于联系和利用旧知识,把新旧知识加以比较,找出异同,以此作为导课的切入点,设计导语,引出新知。要注意不可颠倒主次、喧宾夺主,把温故课上成一种纯粹的复习课。

导课是一种富有魅力的教学艺术。不管运用什么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追求目的性和针对性。目的性就是说导课应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学?怎么样学?针对性是要针对教学内容,使设计的导语与教学内容构成有机的内在联系,不可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兴趣差异等实际情况设计导语。

2.重视关联性和递进性。运用导课的各种方法时,要注意各学科教材本身的系统性。要以旧知识为前提,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使导语的内容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结合,揭示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旧知识通过新授加以扩展和深化。

篇(6)

(附图{图})

对这道题,“教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师教学用书》)给的答案(下称“参考答案”)是:

“通过3个钉子: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其中可能有等腰三角形,但不可能围出等边三角形。)

通过4个钉子:四边形(一般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

以上每种图形,由于大小不同,可能会有很多,只要学生围出即可。”

下面谈一谈,笔者对上述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参考答案对不对?

笔者认为,参考答案是有毛病的。因为:第一,小学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直(锐、钝)角三角形”和“等腰(等边)三角形”等概念(这些概念是四年级的学习内容)。因此他们是看不懂上述参考答案的。第二、参考答案对“不同的形状”的含义有曲解之嫌。我们知道,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形一般是指相似(或不相似)的图形,因此,对思考题所提“可以围几种不同的形状”的问题,就应该理解为“可以围几种不相似的图形”。而不应该理解为“可以围几种不同类别的图形”(因为同类别的图形不一定同形状。例如,图1中的3个三角形是同属“钝角三角形”这一类图形的,但却不相似即不同形状)。容易看出,参考答案就是这后一种理解的产物,这样的答案是难以令人置信的。第三、对思考题所提“可以围几种不同的形状”的问题,理当以确切的数据给予回答,但参考答案最后却以“可能会有很多”一言以蔽之,这也是不妥的。

思考二不同形状知多少?

前述思考题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通过3个钉子可以围几种不同形状即不相似的三角形。

为叙述方便,我们把钉子板上的钉子记为点A[,ij](下标i和j分别为行序号和列序号,i=1,2,…6,j=1,2,…,6。如点A[,32]即表示位于第三行第二列的那个钉子),并把同行(列)相邻两点间距离设为“1”。

可以看出,所围三角形可分为下列几类:

(Ⅰ)短边长为1的三角形

(附图{图})

这类三角形为数甚多是显然的。我们关心的是:它们共有几种不同的形状?这可以通过寻找“代表”(每一种形状找一个三角形充当“代表”)的途径来解决。这个寻找“代表”的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且设计性很强的工作(要保证所寻“代表”不漏不重)。此处,我们可以取以线段A[,11]A[,21]为边、图2中的任一加圈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为“代表”。容易看出,这样的代表共有10个,它们是互不相似即形状互不相同的。并且,在短边长为1的这一类三角形中,已不再存在形状不同于这10个“代表”的其它三角形了。由此可知,这类三角形共有10种不同的形状。

(附图{图})

在这类三角形中,不同形状的“代表”一共也能找到10个(以线段A[,21]A[,12]为边、图3中任一加圈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以及A[,22]A[,41]A[,13]、A[,22]A[,61]A[,13]、A[,23]A[,51]A[,14]、A[,24]A[,61]A[,15])。因此,这类三角形也有10种不同的形状。

(附图{图})

在这类三角形中,不同形状的“代表”一共有12个(以线段A[,21]A[,13]为边、图4中任一加圈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以及A[,14]A[,22]A[,51]、A[,14]A[,22]A[,61]、A[,16]A[,31]A[,24]、A[,24]A[,41]A[,16])。因此,这类三角形共有12种不同的形状。

(附图{图})

在这类三角形中,不同形状的“代表”一共有7个(以线段A[,21]A[,14]为边、图5中任一加圈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以及A[,15]A[,22]A[,61]、A[,16]A[,23]A[,51])。因此,这类三角形共有7种不同的形状。

(附图{图})

在这类三角形中,不同形状的“代表”一共有3个(以线段)A[,31]A[,14]为边、图6中任一加圈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因此,这类三角形共3种不同的形状。

(附图{图})

在这类三角形中,不同形状的“代表”一共也有3个(以线段A[,21]A[,15]为边、图7中任一加圈点“”为顶点的三角形)。

(Ⅶ)短边长为5的三角形

(附图{图})

这类三角形只有一种形状,图8中的三角形是它们的“代表”。

容易看出,通过3个钉子的三角形只有上述七类。在这七类三角形中,我们一共找到了(10+10+12+7+3+3+1)即46个“代表”。现在的问题是:在这46个代表中,尽管“同类代表”(产生于上述某一类三角形中的代表)的形状是互异的,但那些“不同类代表”(产生于上述某几类三角形中的代表)的形状是否互异呢?细细审察可以发现:上述(Ⅲ)中的代表A[,13]A[,21]A[,42]、A[,14]A[,22]A[,51]分别与(Ⅰ)中的代表A[,11]A[,21]A[,22]、A[,11]A[,21]A[,32]相似;(Ⅴ)中的代表A[,11]A[,31]A[,63]和(Ⅵ)中的代表A[,15]A[,21]A[,62]均与(Ⅰ)中的代表A[,11]A[,21]A[,22]相似。因此,就上述七类三角形之总体而言,不同形状的代表应该是(46—4)即42个。

至此即知,通过3个钉子一共可以围42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通过4个钉子围图形,情况会更复杂一些,此处就不细述了。

思考三如何处置这道题

由上述讨论显而易见,将前述思考题编排在小学三年级课本中是绝对不合适的。那么,这道题究竟如何处置为宜呢?笔者觉得,下列几点意见是值得考虑的。

篇(7)

二、在“督”下坚持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为标准,倡导制度与文化并重

1.督导下规范办学行为

修业学校坚持民主集中和职代会制度,巩固校务公开评级和党务公开试点成果,长期设立了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专栏。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制度,全面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从2011年开始在全区率先采用国有资产电子化管理,规范教学器材的管理和使用,完善借用登记,所有新添置的教学器材和图书做到及时录入,账物相符。严格规范招生和收费行为。保证本学区适龄儿童全部免试入学,学区范围内流动人员子女全部实行免费入学。从不拒收具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入学。学校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一直保持在100%。严格收费纪律,认真落实“0”收费制度,学生校服、直饮水和按规定配备的学习资料全部免费(由政府埋单)。学校对收费标准、监督电话长期公示。学校做到了多年无一例违规招生行为,更未出现过任何乱收费现象。学校在校门显眼处悬挂了全区统一的督学责任区公示牌,公布了责任区督学姓名、工作邮箱和监督举报电话;设立了全区统一督学责任区工作信箱,广泛收集家长和学生的意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这样的举措促进了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意识,保证了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让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少走弯路。督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随机督导,针对学校教育的常态管理和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如“暑期成建制补课行为”、教师落实师德规范的情况、学校落实“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情况、落实“减负提质”的情况、落实“零收费”政策情况、考察课程开设和执行情况等。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随访等形式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评价指导,落实“回头看”,督促问题整改,检查整改成效。督学深入课堂,倾听老师和学生的心声,给老师们讲自己优秀的育人经验,鼓励青年教师坚定从事教育的决心;参与学校办学特色研究,与学校管理者一起探讨学校发展方向,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困难。

2.督导下探索良好的管理模式

学校积极探索管理新模式,实施“层级管理”,每位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职有权。坚持了校务会成员每周五的例会制度、重大事情的商议制度;实施了学校日常管理巡查制度,即行政人员每天进行教学常规巡查、德育巡查,分别对教师教育教学常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天候管理。学校工作无论大小,大家全力以赴,同心同德,以最大的激情、最优的绩效、最无私的奉献精神完成工作。

3.督导下塑造良好的制度文化

学校创新和完善了学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学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通过职工大会对《修业小学教职工绩效管理考核方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严格实行教职工出勤、业绩、师德等考核机制,考勤结果一月一小结,与绩效密切挂钩,为教师评先评优、晋升职称,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绩效管理考核方案的制订,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制度上有对应的,按制度办事;制度上没有穷尽的,校务会秉公商议,并及时补充制度。

4.督导下塑造良好的特色文化

篇(8)

一、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中的某个重点段落,然后集体讨论,教师相机指导深化,以“主”带“次”,理解全篇。

如:《小音乐家扬科》的自学可以这样安排:

1.从解题入手,抓住重点。出示思考题:从课题《小音乐家扬科》中,你觉得课文应写些什么?扬科成了音乐家吗?

2.编列提纲,理清层次。自学课文,思考:扬科喜爱音乐,课文写了哪些事?除了写扬科喜爱音乐,课文开头还交代了什么?扬科的结局又怎样?从而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层次。

3.出示习题,指导练习。围绕下列问题,准备自学讲析课文重点:(1)扬科是怎样欣赏大自然中的“音乐”的?(2)扬科怎样陶醉在旅店的音乐声中的?扬科爱小提琴,设想他是怎样想的?(3)扬科看见地主食具间的小提琴,又是怎样想的?“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在讲述第三点时,可结合观察课文的插图,想象描述当时环境和扬科的心理活动。

4.自学课文,尝试讲析。学生先按自学要求,自学课文。第二步分小组讨论,排疑解难,互相补充,准备作尝试性讲解分析。第三步学生尝试讲解分析课文重点,注意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学生评析时,教师相机点拨,以加深拓宽,落实训练。

二、抓住思路,理解课文对思路较明显的课文,通过抓住文章思路的方法,去分析理解课文。

如《桂林山水》一课,有经验的老师是这样安排的:

1.审题,预测思路。出题后先提出桂林在地图上的位置,然后让学生思考:(1)看了题目,你认为文章是写什么的?重点应该写什么?(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以设置悬念。

2.感知课文,理清思路。通过以下“练读”,理清文章脉络:(1)哪几段分别写桂林的山和水?(2)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3)在段落结构上,本文有什么特点?给课文列思路图。

3.阅读分析,理解思路。教师激情朗读,学生自读体会。指名列思路图,全班评析。在评议中,渗入必要的词句和读写训练,并组织质疑。

三、抓住中心,理解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中心词或中心句。然后以此作为自学题统摄全篇,读懂课文。

如《草船借箭》一课的自学题可以这样设计:

1.初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思考“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

2.找出中心词,统摄全篇。明确“草船借箭”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直接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心词语:“神机妙算”,并理解什么叫“神机妙算”?

3.细读课文,抓住主线。思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自学“借箭”一段时可启发学生找出描写第三天四更时的景色和诸葛亮与鲁肃的问答,借箭的巧妙调度等情节的重点词语。如“大雾漫天”“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笑着说”“……只管……就……”等,还可简单地勾划出受箭时船头船尾的方向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当堂讲解,集体评议。

4.反复诵读,深挖开拓。有感情地朗读,体味诸葛亮成竹在胸、足智多谋的气度和周瑜妒贤忌能、心胸狭窄的性格。

四、抓住提纲,理解课文要求学生列出课文的详细提纲,并以此深入理解课文。教师可在学生讨论评议时相机诱导。

如《蟋蟀的住宅》一课的自学题可以这样安排:

1.联系已有知识初读课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蟋蟀的知识,了解蟋蟀的特点。尝试讲述对蟋蟀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初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篇(9)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那么,如何正确观察实验、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

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

设置课本实验的目的在与实现某一学习目的,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现象,才能有效地观察,有效地学习。如在初中化学〈序言〉课的实验,所设置的几个实验都是为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设置的。因此,观察的重点应放在反应前后物质是否发生质的变化,从而确定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镁带的燃烧实验,观察的重点是镁在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带有何本质的不同,确定反应是否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而不能仅仅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这一非本质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其次,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

对于实验,特别是一些过于复杂的实验,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素,实验过程中必须全面、有序地进行观察,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从而深入、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

那么,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呢?

第一阶段(实验前)——观察要素为:1、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2、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通电等);3、反应装置(用什么作反应器具、装置有何特点等);4、*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如何等);5、其他(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

第二阶段(实验中)——观察要素: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放热等)

第三阶段(实验后)——观察要素: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3、仪器拆分顺序;4、仪器整理等。

随着实验的深入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如果不能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往往会因为观察的片面性而导致种种问题,如无法获得全面的知识。更为严重的是在实验具体*作过程中,可能回导致失败或危险,如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为向下倾斜,导致试管破裂;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如果不遵循实验前先通氢气一段时间后再后加热、实验后先撤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撤氢气的顺序,必然导致实验失败和危险(爆炸)等。

第三、协调多种感觉器官。

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不仅仅依靠眼睛观察来完成。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手、鼻等感官。如第一章关于硫燃烧的实验中,除用眼观察之外,还需借助鼻闻(二氧化硫的气味)、用手摸(摸集气瓶感觉热现象)等。只要这样,才能全面获得感性的材料。

此外,实验现象的观察过程中,还要克服下列不良习惯:1、只注意强烈刺激作用的现象,而忽视其他现象;2、由于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忽略了稍纵即逝的现象;3、只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而忽略对实验*作顺序、装置特点的观察;4、只观察不思考等。

化学学习方法之二

专题三:学会加工

加工,指的是对所感知的事物通过特殊的思维方法对获取(感知)的饿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是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取得联系,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效获取知识的基本条件之一。

对信息加工的重要方法有:1)类比法;2)比较法;3)质疑等。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这些策略,从而顺利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如何类比、比较和质疑呢?

第一、学会类比

类比是根据两类或两个事物之间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识所作出的一种推断。这是加工的重要方法。它既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这种方法在学习中广泛地得到应用。如在高一学习卤族元素极其化合物性质知识时,抓住该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个,从而类推出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与Cl2与及其化合物相似的化学性质,从而顺利实现卤素其他元素对应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这里应该注意的是:1)要考虑不同事物之间的可比性。即善于发现事物相同或相似的本质上属性,只有本质上属性相同或相似,才能作出类比;如卤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这一本质属性,为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类比提供基础。2)要注意类比的或然性,正确类比,防止类比的负迁移。换句话说,就是在抓住事物共同属性的同时,也应注意差异性一面。如卤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由于其电子层数不一样,因此其化学性质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不能有Cl2+H2O==HCl+HClO类推出F2+H2O==HF+HFO等。

第二、学会比较

篇(10)

一、听力教学的模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就是:教师放音——学生答题——教师公布答案并讲解其中的语言点,这种教学的重心在于成果(product),即教学的重点是练习的正误和最终对听力文字材料进行的讲解分析,学生获得的仍是与精读课差不多的语言知识点,而听力理解能力却提高不大,学生学习较被动,这样听力课纯粹就成了听力测试,起不到培养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BlendedLearning教学模式

第一,多媒体语音室教学环境。多媒体语音室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在现代听力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它将原有复杂、抽象的静态教学转变为简单、直观的动态教学,化难为易,通过变化多样的媒体演示功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其学习兴趣。基于环境舒适的多媒体教学环境,目前的听力教学也要求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听力教学模式,BlendedLearning模式就是如今比较人性化的一种。

第二,BlendedLearning教学模式。BlendedLearning(混合学习/融合性学习)是一种从企业领域发展过渡到教育领域,实用性强,灵活性高且成本较低的新的、更为人性化的教学模式。BlendedLearning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适当的时间,为适当的人,以适当的传递媒体,通过适当的学习方式,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因此BlendedLearning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在听力教学领域获得了极高的重视。

二、影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主要因素及科学应对措施

(一)知识因素(主要是指语音、语义、文化三方面)

第一,听音辨音是听力教学中的首要基本功训练,学生语音的标准与否及其对语音知识体系掌握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其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有些学生地方口音重,发音欠标准,在听力理解时易受方言影响造成理解上的“负迁移”。另外,在正常语速下,缺乏对一些语音现象如连读、失去爆破、弱化等的认识,也会造成学生分不清自己到底听到的是单词还是词组,从而导致对听力材料的误解。因此,教师对语音体系应作系统、详尽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打好语音基础,突破语音关。

第二,词汇量小(尤其缺乏对同一词汇不同词性用法及搭配意义的掌握),句法分析练习不足。听力中很多句子都为复合句,若搞不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分不出主、次信息,即使把句子中的每个单词都听懂了,也未必能正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更好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在听说应用中增强词汇、语法,培养语感,使学习极富趣味性和实用性。

第三,对英语国家文化了解不够。学生做题时,往往只能理解字面含义,回答字面意义的问题,而回答不出与文化背景知识有关的推断性问题。

(二)情感心理因素

人的情感心理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非智力因素。它对学习效果起促进或抑制作用。

第一,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学生产生的动力效应远比来自于外界压力(如:就业升学、家长的奖惩)等因素的影响更为持久。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首先就应当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形式(如:听英文歌、看外文电影、英语新闻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焦虑:来源于不安、沮丧、自我怀疑、恐惧和紧张等负面情感,如考试、竞争、他人的评价等压力都会激起学生心底的焦虑感。过度焦虑会使人的神经处于高度紧绷状态,引起思维混乱,对学习不利;适度焦虑能维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警觉,对学习有利,因此,教师应提倡进行“合作学习”(BlendedLearning的一个精髓部分),一方面,教师不妨将好、中、差等不同水平的学生混合搭配,发扬团体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友好、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相互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不能一味坐在主控台前自我陶醉,而应根据需要,走到学生中去展开讨论交流,多微笑、勤幽默,拉进师生距离,尽量帮助学生降低其焦虑感。

杨慧:科学指导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第三,自尊:自尊是学习者自我肯定的一种心理态度,是学习者确立自信心的前提。大量研究表明,在自尊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的认知活动最为有效。因此,教师课上应采取多鼓励、多表扬、多启发的正面评价方式,不能过分看重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要多看看学生的长处,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不断增强自信,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第四,性格差异:人的性格通常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类。内向型的人给人的感觉较沉默寡言,外向型的人却活泼健谈。因此,表现在课堂上就为:内向型的学生由于自我约束过多而较少参加课堂活动,外向型的学生喜与外界接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交流。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偏爱外向型学生而忽视内向型学生,应根据二者的性格特点,一方面充分给予外向型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起到带头作用,搞活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内向型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不强迫他们发言(采取自愿原则),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第五,短时记忆:短时记忆能力在听力理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否记起刚才听完的内容是学生选择正确答案的前提。因此,教师应传授和训练学生相关技能-如何在听的过程中记笔记。此外,还可利用画简图等方法来辅助记忆。

(三)认知策略因素

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听力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能通过考虑如何储存和检索信息来解决问题,如捕捉关键词、推理等。在英语教学中通常使用自上而下(top-down)、自下而上(bottom-up)、并行(即同时运用top-down和bottom-up)这三种认知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认知法进行听力理解操练,如:对于猜测情景或说话者身份的题型就很适合用bottom-up认知法,而回答文章大意或主要情节则用top-down认知法等。

三、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及课堂组织

(一)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主要应有以下六个角色:组织者(organizer)、控制者(controller)、检测者(assessor)、启发者(prompter)、参与者(participant)、信息源(sourceofinformation)。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教师角色的定位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二)课堂组织

第一,听前阶段(Pre-listeningStage):听前教师应综合考虑听力材料的特征(如它的语速、所涉及的词汇的难易、句法的特色、文化底蕴)以及学生对材料所涉及内容的熟悉度等因素。从两方面着手为学生即将进行的听力理解做好准备:一是开展读标题、看插图、学习新单词、浏览听力题目等活动,对即将听的内容作个预测,教师可提一些启发性问题,或让学生讨论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等。二是介绍一种听力技巧,并告诉学生在即将开始的听力理解过程中该如何操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力求听出每个词、每句话的心理状态,应指导他们根据听力材料的类型、需要训练的听力技巧,去有选择地听。

第二,听时阶段(While-listeningStage):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听力理解习惯,即:学生根据要求应用某种听力技巧来理解所听到的内容,这样持之以恒,学生就会自己根据材料自动选择正确有效的听力技巧,从而达到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目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坐姿的问题,在多媒体语音室中,教师主要是利用主控台通过耳机与学生进行单向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很少,课堂气氛不太活跃,加上语音室环境舒适,有些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坐姿不端、懒散,或趴在桌子上,或双手托着头,嘴里咬着笔头等,听着听着就进入了梦乡。因而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坐姿端正,边听边写,眼、耳、口、手、心等多种感官并用。

第三,听后阶段(After-listeningStage):检查学生答案,掌握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另外,安排一些简短的讨论、跟读、背诵等口语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听力理解与说的能力紧密相连,是读、写、译等其他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听说结合能及时有效地巩固(consolidated)和内化(internalized)学生对所听内容中出现的新信息(如语音、语义、文化层面的新知识点),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听力教学过程才算完成。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严格把握好尺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对模式生搬硬套,在遵循总的原则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好听力教学。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影响听力教学的多方因素着手,来探寻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最一般规律,以便科学指导教学实践。在当下,多媒体语音室环境下的听力教学绝非易事,它需要广大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尝试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考虑知识、情感、心理、认知策略、教学参与者等各方因素,因此,教师应充分做好“四研”:既要研究好教材和教法,又要研究好自己和学生,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才能共同创建和谐、友好的教学新环境,从而使教师更敬业,学生更爱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哺乳期避孕措施 下一篇: 住院药房药师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