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1 20:29: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民办教育工作意见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
一是重金钱、轻事业,表现为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二是有的教师搞第二职业,从事经营活动,热衷于搞家教,缺乏人民教师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三是有的教师不甘清贫寂寞,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丧失了人民教师的尊严;四是把知识当成商品,乱办班、乱补课现象较为突出,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健康成长,违背了教育规律,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五是有的教师品行不端,经常对学生训斥、讽刺、谩骂、体罚、甚至殴打学生,丧失了做一名人民教师的资格,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六是有的教师重智育,轻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完全背离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使学校的办学方向出现了偏差;七是有的教师向学生和家长索要钱物,在社会和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使圣洁而平等的师生关系蒙上了金钱的阴影;八是有的教师追求时髦,浓妆艳抹,穿奇装异服,完全违背了对人民教师仪表端庄文雅的要求;九是有的教师存在“双重”人格,对学生讲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言行不一,不能以身作则,在学生中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十是有的教师缺乏对学生科学教育方法,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违反纪律不是把学生轰出教室,就是公开声称清出班级,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分析教师队伍中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部分教师受社会上消极腐朽思想影响,放弃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己思想改造,忘记了人民教师的职责。当看到自己的同龄人与自己学历、学识相当,但由于行业差别带来的高出自己几倍的收入时,心理失衡,导致工作上进心不足,缺乏敬业精神,从而在师德方面产生一系列问题;二是部分教师的观念落后,受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影响,不是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教育对象, 而是唯我独尊,任意发号施令,惩戒学生。对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缺乏深刻认识,总是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认为对学生为所欲为是自己的资格和权利,对自己师德方面反思较少,总以传统的、封建的师生观对待学生;三是教育方法存在问题,部分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学生成为有用人才,但教育方式方法不对头,有的过于简单粗暴,以惩代教、以罚代教;四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学校只重视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忽视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制约机制,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表面上,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个别教师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近几年来,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出重拳治理,师德师风建设明显好转。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的灵魂和永恒的主题,是整个教育工作一项常抓不懈的弦,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随着当前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坦然面对,寻求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第一,立足教育,未雨绸缪,进一步增强教师树立依法执教的意识。
要在广大教师队伍中重点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还要重点学习各校教育、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纪律,端正校风、学风和教风,深入开展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教育,进一步增加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广泛开展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的教育,讲师德、练师能、树师表、铸师魂,引导和教育广大教师自尊、自爱、自省、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同时,开展师德警示教育活动,利用典型案件,进行剖析,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增强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
第二,强化监督,防微杜渐,深入剖析自身在师德师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因此,必须把教育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要广泛发动本校教师剖析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问题主要突出三个方面:第一,突出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第二,突出重点问题。找影响教师整体形象,损害学校声誉的难点问题;第三,突出极个别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剖析时采取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方法。在具体形式上,可以采取召开学生和学生家长座谈问卷、个别谈话等方式,开展学生、学生家长、社会各界评师德活动。各学校也可通过设立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向社会和学生家长印发征求意见函等形式进行。
第三,完善制度、构建体系、加大对师德师风违纪案件的责任追究。
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急需的适用人才,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而言就显得比较欠缺,譬如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机构组织尚不健全,师资队伍比较薄弱且不够稳定,管理平台滞后等环节出现偏差和问题。鉴于此,各民办高校应积极整合资源,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形成学工部、教务部、研究所、公共课部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协同创新机制,开拓出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做法,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引领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艺术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牵涉到各个方面,只有为其建立起一定的保障机制,工作才能够顺利进行。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认知是一个逐渐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内化的过程,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引起矛盾冲突,影响工作的进行。因此,民办高校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工作,对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民办高校应建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或办公室,由校领导牵头,组织协调各部门配合工作,解决问题,分化矛盾,保障各环节相互衔接,以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同时,领导小组或办公室还可以对外部环境进行整合提升,为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其次,健全激励机制。将激励机制引用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能使民办高校大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这一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他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自觉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大学工作的实效性。当前,在民办高校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面对新形势下的实际情况,民办高校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工作激励制度,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和途径。这种激励机制,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政策制度和考核标准来进行,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客观的单位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可以对优秀的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树立起一个榜样。学校也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提供正确的政策支持,把思想引导与物质利益、精神利益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制度和氛围,加快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骨干教师队伍
民办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素质,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整体素质。为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师队伍。
首先,要优化队伍结构。可以通过选拔建设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专业学历的教师队伍来实现此目的,可以挑选 30-45 岁阶段,具有副高或以上职称的老师或工作人员来进行专门的培训,以此达到优化队伍结构的目的。然后还需要从岗位基础、工作实务、经验实践等维度进行培训,以便加深他们的印象,提升能力,优化结构。
其次,可建立应用性课题介入平台,让民办高校德育教师和工作人员运用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围绕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大学德育工作这一命题,在接受机制、融入方式和载体途径等关键问题上,将他们纳入到项目平台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反复思考、反复实践、探究问题、寻找答案。“只有大学教师的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做好了,才能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这对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非常重要。”
再次,搭建导师组教育平台。可以选拔优秀的德育教师、工作人员攻读古典文学专业、古汉语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聘请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国学大师,组成讲师团,为他们进行授课,实现与大师的对接,以启迪心灵、感悟真谛。此外,可定期举办德育教师、工作人员的交流论坛,提升他们解决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民办高校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网络阵地建设
当今时代,网络媒体的发展为日益社会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技条件和物质基础。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民办高校建设并管理好大学校园网就显得尤为重要。民办高校有关部门特别是网络信息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大学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维护、监督和管理,净化当代大学生的上网环境,努力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校园网络文化,为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大学校园网络环境氛围。具体而言:
首先,各个民办高校应积极争取建设一批既有鲜明特色又符合各自学校实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品网站。“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比如其通过在网站上开展一系列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活动,在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民办高校还可以组织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名师名家整理、汇编出适合大学生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通过文字、图象、声音和动画等各种形式,使大学生身临其境,从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无限魅力。
其次,各民办高校、高校主管部门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积极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宣传,可以在个人微博、博客上与大学生交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心得体会,及时向他们解答有关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种种困惑。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在QQ、博客、微博上组织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主题的网页设计大赛,中华文化经典常识、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成语故事比赛,等等,使大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并不枯燥,从而激发当代大学生不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几千年来数代人的文化积淀,更是无数优秀思想家智慧的结晶。我们无法也不能脱离或抛开历史的优秀文化传统,而要不断发展它,赋予它以时代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今天,各民办高校应注重将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德育相结合,创新和发展德育的内容和途径。这样既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加强和改进了大学生道德教育。
关于做好2001年全省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省教育厅 2001年4月)
2001年,我省共有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10040人,其中:省内院校6128人,省外院校3912人。是我省历史上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为认真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1〕2号)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暂行规定》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2001年我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的精神为指导,以教育部《关于做好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暂行规定》为基本政策依据,以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为我省的开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为目的,继续深化我省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坚持市场取向,加强宏观管理,合理调控毕业生流向。进一步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和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推动社会用人制度改革和高中等教育体制改革,为尽快建立“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新机制创造条件。
二、政策原则
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确保新旧机制平稳过渡,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既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规定政策,又要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坚持充分就业、适当待业、合理流动的原则。
并轨毕业生原则上实行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定向、委培性质毕业生按合同就业。允许定向、委培方与毕业生协商同意并履行解除合同手续后,按并轨生办法就业;高职毕业生和计划内自费生实行自主择业的办法就业;毕业研究生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就业;少量统配毕业生原则上按青政办〔2000〕46号文件规定的办法就业。
三、加强宏观管理,积极调控毕业生流向
1、根据我省基层教育教学第一线对高校师范生的需求情况,高校师范生主要面向全省教育系统就业,适当限制高校师范生中的紧缺专业毕业生改行和出省就业。鼓励和动员其他相近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改善学缘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我省基础教育进一步发展。
2、优先保证我省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等重点建设项目对高层次毕业生的需求,支持相关用人单位到省外高校招聘毕业生。凡单位按有关程序和要求选定引进的毕业生,都予认可,并办理有关手续。
3、从今年起,省外院校我省生源毕业生回省后原则上实行“先落户、后择业”的办法。签发报到证后,三个月内联系上工作单位的,其户口按有关规定落到单位所在地;三个月后仍未落实单位的,根据毕业生意愿其户口可临时落在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毕业生集体户口”或派往生源地落户;凡自愿来我省就业的非青海生源本科以上紧缺专业毕业生,允许先将户口临时落在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毕业生集体户口”,为他们在青海联系单位提供方便。
4、专业性较强的部门,特别是中直单位,在接收毕业生时必须优先保证绝大多数专业的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以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
5、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抓住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以优化人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为目的,根据空编情况和人事部门的有关规定,重点补充一部分高素质毕业生;国有大中型企业要结合企业改制优化人员结构,争取接收和储备一些急需专业的毕业生,增强发展的后劲。
6、积极支持驻青部队、省委组织部等单位选调毕业生的工作,有关学校在推荐毕业生时把好质量关,确保把品学兼优的毕业生选送到有关单位工作。
7、省属院校毕业生在5月底前尚未落实单位的,原则上派回生源地择业。在择业期内跨地区落实就业单位的,都予办理调整改派手续。
四、拓宽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条件
1、鼓励普通大中专毕业生中的低学历者或所学专业暂时难以就业的长线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期内进行提高层次或增加就业技能的学习培训,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或资格并联系到就业单位后,以最高学历或新学专业予以派遣,缓解目前就业压力。
2、对省属院校大专以上紧缺专业毕业生原则上限定在省内就业,以保证我省开发建设对高层次毕业生的需求;对中专学校毕业生和省属高校少量长线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不作限制,允许他们到省内外任何地区联系单位,拓宽择业范围。
3、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谋职业或到非国有企业就业。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一些有利于毕业生以独立创办、联办企事业组织等方式自主创业或利用各种方式自谋职业的办法措施,开辟新的就业领域和途径。县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要为他们提供人事,并在档案管理、落户、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流动、养老、医疗保险、党团关系管理等具体环节上提供优质服务。
4、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省政府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的要求,认真清理本地区、本部门自行制定的政策规定,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缓解人才供需矛盾,促进毕业生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五、积极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规范市场行为
1、省级毕业生就业市场要尽快建立“青海大中专毕业生信息网”,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毕业生就业政策和供需信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2、各院校要抓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改善设施环境。有条件的用人单位要抓好相应工作,为以后网上供需交流打下基础。
3、省教育厅要重点组织好全省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在发挥其计划协调、供需洽谈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洽谈会的宣传作用,改变用人单位选人观和毕业生的择业观。
4、各院校要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培育学校市场,组织各种形式的洽谈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牵线搭桥,为学校招生计划调整、专业结构调整和教学内容改革等提供依据,促进学校教学机制的改革。
5、用人单位要公开需求信息。凡接收毕业生的单位都必须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向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申报需求信息,并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或媒体公开。
6、各院校要把好毕业生的推荐关。为保持协议的严肃性,《协议书》原件限发一份,毕业生凭《推荐表》与用人单位进行洽谈,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书》并按程序盖章备案。
7、加强监督工作。各院校对毕业生的推荐材料要严格审查,尤其是《推荐表》中的成绩、鉴定等内容要如实填写,不得弄虚作假;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对用人单位招聘广告内容要严格审核,要对各单位接收毕业生是否择优进行和按有关程序操作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努力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就业环境。
六、扎扎实实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
二、工作目标
1.稳定职教招生规模。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000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2.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布局调整,*职高、农综技校力争建成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并进入国家级或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行列。全市重点建设好富士康精密模具(南通)人才培训中心和*职高综合实训基地,建成省级示范专业1—2个。新建*市级镇社区教育中心3个。
3.服务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00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3000人,农民创业培训1740人。
4.推进教育现代化。成立“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深入地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
5、规范民办教育。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办学体制,加强管理监督,努力实现民办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工作意见,加大改革力度,强化保障措施,推动我市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建设的贡献率。
2.推进职教资源整合。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市职业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撤销平潮职中、西亭职中的建制;支持*建校创建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好*职高、农综技校,力争两校均建成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并进入国家级或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行列;大力支持江苏电大*学院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思路,积极筹建高职学院。
3.稳定职教招生规模。创新职教招生工作思路,规范招生市场秩序,稳定职教事业规模,确保高中阶段教育职、普规模大体相当。将各初中升入本市职业学校学生数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初中校长的争先创优考评。鼓励、支持各职业学校积极开拓省内外招生市场,在中西部地区设立招生、招工联络机构,与当地职业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沟通联系,采用联合办学的模式,为本地企业订单开展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引进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4.加强校企合作对接。各职业学校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与市内相关企业建立长效、稳固的联系、合作机制,根据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快速反应,将学校的学历教育及技能培训与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紧密对接。在全市推进“四大主导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职高——机械电子、精密模具、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农综技校——船舶修造、钢结构、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江苏电大*学院——计算机应用、软件设计、家纺设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校——建筑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以此为依托,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菜单式培训,满足我市各类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我市产业集聚、经济跃升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和高质量服务。同时,各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与周期上,也要顺应企业需求,主动对接。
5.全面启动职工教育。进一步加强企业职工教育,充实市级职工教育管理力量,建立健全市级职工教育工作网络。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将恢复和建立企业职工学校,组建职工教育师资队伍,通过实行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政策,引导、支持员工通过教育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各职业学校、成人学校要积极为企业职工教育做好服务,配合相关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文化培训等。
6.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建好示范专业、骨干专业的实训基地,今年力争建成2个省级示范专业。全市重点建设好富士康精密模具(南通)人才培训中心和*职教中心综合实训基地。将各校实训基地在承担本校学生技能实训的基础上,面向其他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和社会人员开放,扩大服务范围。各校要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争取在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各类企业以及示范性农业基地和其他服务性机构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全市今年力争建成5个校外实训基地。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并将其作为专业教师上岗和职务晋升的基本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明年暑期前各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50%以上。
8.强化创业教育。进一步强化创业教育,加强学生的创业实践,大力推广“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模式,使广大职校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意识,形成创业能力,推进职校毕业生由“就业者”向“创业者”转变。全市职业学校毕业生创业率力争达到5%。
9.提高就业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与行业、企业和职业介绍机构紧密结合,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咨询指导和各种便利条件,努力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确保毕业生就业率98%,优质就业率(一次对口就业率、获得较高报酬)70%,当地就业率30%以上。
10.推进课程改革。加快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过渡,挖掘和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课程资源,开发和使用多种形式呈现的校本教材。*职高力争进入“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行列,农综技校力争成为“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点”。重点围绕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等,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大力推进以专业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把毕业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胜任工作岗位要求,作为考核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11.加强镇成教中心校建设。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的意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切实加强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努力做到编制独立、校园独立、办学独立、经费独立,确保年底前80%的学校达到省定合格标准。
12.着力推进社区教育。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工作机制,形成以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镇社区教育中心(镇成教中心)为骨干、村文化技术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确保建成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省级社区培训学院。引导、支持各镇整合基层党校、人口学校、科协、文化活动中心等教育资源于一体,把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成为镇社区教育中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力争今年新建*市级镇社区教育中心3个。
13.加快发展职业培训。积极实施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继续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大力实施“定向培训”、“订单培训”,确保全市年培训3000人。根据当地产业转移需要,配合农林、科技部门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培训43000人。立足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全年完成农民创业培训1740人。
(一)“普九”工作巩固提高。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10年全县共投入公用经费5517万元,免教科书730.6万元,享受“一补”资金281万元。“三保”政策进一步落实,编制内教师工资都能按时足额发放。投入资金1096万元,安排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5个,新建面积13955平方米。
止目前,我县的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儿童入学率101.9%,7—15周岁残疾儿童入学率100%,15周岁完成率100%,15周岁文盲率0%,17周岁完成率100%,初中辍学率1.7%,小学辍学率0%。
(二)幼儿教育蓬勃发展。目前我县有幼儿园56所,入园儿童8671人,其中乡镇政府所在地幼儿园入园率90%。有学前班270班,入班儿童9844人。我县已建成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7所,各类幼儿办学点22个,幼儿教育初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办学模式并进的发展格局。
(三)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了师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师德教育工作网络;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2、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对高中教师进行了新课程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并成立了高中新课程培训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新课程学习中心。进行了初中班主任培训和小学教师班主任培训;并进行了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3、加强了教师的学历教育和高学历教育,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全国成人高招、自学考试等学历深造考试。4、配合省、市教育局进行了骨干教师培训,共培训省级骨干教师20人,市级骨干教师26人;我县有8人被评选为国家级骨干教师,30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50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
(四)以新课改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强化领导。县、乡、校层层设岗,营造“抓质量、提质量、上质量”的舆论氛围,全员树立以质量生存、靠质量取胜、谋质量发展的观念。二是明确目标。从小学“两率”(及格率、优秀率)、初中“三率一分”(年辍学率、中招录取报到率、中招优秀率、中招平均分),普通高考上线人数到教师素质提升等各项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三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用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新的教学模式。四是组织开展初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乡镇组织初赛,县里组织决赛,并表彰奖励优胜者及辅导教师。五是建立立体式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县局对初中,乡对所辖小学分别实施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六是强化对教育质量的督导和考评,实行教育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对教育质量年活动中开展的各项活动全部纳入对单位和个人的年终评价,并实行严格的奖惩。
(六)体育、卫生、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工作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切实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下发了《汝南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了责任,分解了任务,建立了晨检制度,建立健全了信息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置机制;下发了《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关于在全县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通知》等文件,召开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专题会、预防校园暴力安全工作会,加强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大检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和全县学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县幼儿园用车专项整治、全县学校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有效地预防了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二、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工作
职业教育工作。多方协调,争取政策和资金,统筹县域职业教育资源,调整职业学校布局,将马乡职业高中(汝南县第一职业中专)、老君庙高中、县卫校、县农机校、农广校、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及其它公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总投资1亿元在实验中学原址建立120班规模、在校生6000人的汝南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学校2010年6月首期招生1500人。
民办教育工作。一是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校车管理制度,规范了校车管理。二是加强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积极组织民办学校校长参加市局组织的校长培训班,并积极开展民办学校教研教改活动,努力探索课改新路子,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是加强民办学校的设置、审批及年审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的设置审批程序及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审批学校,分五个检查组对全县的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及民办学校进行了排查,取缔了没有办学资格的学校。三、常规工作
(一)狠抓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主要从三个层面抓起。一是局党组成员实行周汇报制度,党组成员每周五必须在局办公会上汇报本周工作的督导和落实情况。教体局局长以身作则,赵局长从10月16日报到至今,已走访了十一个乡镇,检查了全县200多所学校,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看望教师,慰问教师。二是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要求各股室把每周工作内容公开,写在公示栏上,实行开门办公,并在局办公会上汇报每周的工作落实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三是落实校长吃住在校制度,与学生同吃同住。各校长必须安装固定电话,随时检查在岗情况,现在各中心校、各中学办公电话已安装完毕,汇报工作尽量使用电话汇报;教体局下乡督导,到校必查校长的听课记录和业务活动开展记录,听取校长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工作抓的不实的校长到局办公会上作表态发言。
(二)狠抓校园管理,创建优美环境。以学校校园管理为突破口,狠抓了校园文化建设,此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领导干部和教师的关系正在贴近,校长的责任心正在加强,广大师生的信心正在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正在高涨,我们的校园更加整洁,学生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务实重干的风气正在形成,教育形象正在改变。
(三)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狠抓了教学管理。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推进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逐步规范。各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教学工作计划周全;校长们亲自任主科,以教学领导教学;校长工作更扎实,措施更有力;教师的备课质量逐步提高;过程性检测训练更加扎实有效;校际交流日益活跃;教研机构制度基本完善,校本教研全面开展;青年教师培养措施得力。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有明显成效,教学质量也相应提高。
(四)精简超编人员,充实一线力量。完成了大王、舍屯和张岗中心校的撤并工作;实现了中心校人员分流,把39名中心校的教师骨干充实到了教学第一线,充实了一线教师队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五)构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成立了汝南县高中教科研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学科中心教研组。构建了我县高中教育交流平台,依托学科中心教研组优势,统一组织我县高中开展教学交流和沟通,形成了全县高中教育工作一盘棋,实现了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六)整合农村小学,优化教育资源。在反复调查的基础上,2010年年底计划撤销一批生源少、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小学52所。使教育资源流向集中,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七)建立教育网络,提高办公效率。建立了教育系统办公网络,出台了汝南县教育系统电子公文管理办法,各类规范性文件按照规范格式制成电子文档在汝南县教体局网上进行传输,不再印发纸质文件。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提高了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减少了公文运转环节和成本,切实提高了办公效率。
2021年工作总结
一、基础教育工作
(一)“普九”工作巩固提高。
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21年全县共投入公用经费5517万元,免教科书730.6万元,享受“一补”资金281万元。“三保”政策进一步落实,编制内教师工资都能按时足额发放。投入资金1096万元,安排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5个,新建面积
13955平方米。
止目前,我县的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儿童入学率101.9%,7—15周岁残疾儿童入学率100%,15周岁完成率100%,15周岁文盲率0%,17周岁完成率100%,初中辍学率1.7%,小学辍学率0%。
(二)幼儿教育蓬勃发展。
目前我县有幼儿园56所,入园儿童8671人,其中乡镇政府所在地幼儿园入园率90%。有学前班270班,入班儿童9844人。我县已建成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7所,各类幼儿办学点22个,幼儿教育初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办学模式并进的发展格局。
(三)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了师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师德教育工作网络;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2、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对高中教师进行了新课程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并成立了高中新课程培训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新课程学习中心。进行了初中班主任培训和小学教师班主任培训;并进行了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3、加强了教师的学历教育和高学历教育,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全国成人高招、自学考试等学历深造考试。4、配合省、市教育局进行了骨干教师培训,共培训省级骨干教师20人,市级骨干教师26人;我县有8人被评选为国家级骨干教师,30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50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
(四)以新课改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强化领导。县、乡、校层层设岗,营造“抓质量、提质量、上质量”的舆论氛围,全员树立以质量生存、靠质量取胜、谋质量发展的观念。二是明确目标。从小学“两率”(及格率、优秀率)、初中“三率一分”(年辍学率、中招录取报到率、中招优秀率、中招平均分),普通高考上线人数到教师素质提升等各项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三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用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新的教学模式。四是组织开展初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乡镇组织初赛,县里组织决赛,并表彰奖励优胜者及辅导教师。五是建立立体式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县局对初中,乡对所辖小学分别实施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六是强化对教育质量的督导和考评,实行教育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对教育质量年活动中开展的各项活动全部纳入对单位和个人的年终评价,并实行严格的奖惩。
(六)体育、卫生、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工作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切实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下发了《汝南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了责任,分解了任务,建立了晨检制度,建立健全了信息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置机制;下发了《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关于在全县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通知》等文件,召开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专题会、预防校园暴力安全工作会,加强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大检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和全县学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县幼儿园用车专项整治、全县学校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有效地预防了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二、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工作
职业教育工作。多方协调,争取政策和资金,统筹县域职业教育资源,调整职业学校布局,将马乡职业高中(汝南县第一职业中专)、老君庙高中、县卫校、县农机校、农广校、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及其它公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总投资1亿元在实验中学原址建立120班规模、在校生6000人的汝南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学校2021年6月首期招生1500人。
民办教育工作。一是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校车管理制度,规范了校车管理。二是加强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积极组织民办学校校长参加市局组织的校长培训班,并积极开展民办学校教研教改活动,努力探索课改新路子,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是加强民办学校的设置、审批及年审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的设置审批程序及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审批学校,分五个检查组对全县的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及民办学校进行了排查,取缔了没有办学资格的学校。
三、常规工作
(一)狠抓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主要从三个层面抓起。一是局党组成员实行周汇报制度,党组成员每周五必须在局办公会上汇报本周工作的督导和落实情况。教体局局长以身作则,赵局长从10月16日报到至今,已走访了十一个乡镇,检查了全县200多所学校,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看望教师,慰问教师。二是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要求各股室把每周工作内容公开,写在公示栏上,实行开门办公,并在局办公会上汇报每周的工作落实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三是落实校长吃住在校制度,与学生同吃同住。各校长必须安装固定电话,随时检查在岗情况,现在各中心校、各中学办公电话已安装完毕,汇报工作尽量使用电话汇报;教体局下乡督导,到校必查校长的听课记录和业务活动开展记录,听取校长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工作抓的不实的校长到局办公会上作表态发言。
(二)狠抓校园管理,创建优美环境。
以学校校园管理为突破口,狠抓了校园文化建设,此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领导干部和教师的关系正在贴近,校长的责任心正在加强,广大师生的信心正在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正在高涨,我们的校园更加整洁,学生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务实重干的风气正在形成,教育形象正在改变。
(三)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狠抓了教学管理。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推进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逐步规范。各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教学工作计划周全;校长们亲自任主科,以教学领导教学;校长工作更扎实,措施更有力;教师的备课质量逐步提高;过程性检测训练更加扎实有效;校际交流日益活跃;教研机构制度基本完善,校本教研全面开展;青年教师培养措施得力。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有明显成效,教学质量也相应提高。
(四)精简超编人员,充实一线力量。
完成了大王、舍屯和张岗中心校的撤并工作;实现了中心校人员分流,把39名中心校的教师骨干充实到了教学第一线,充实了一线教师队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五)构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成立了汝南县高中教科研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学科中心教研组。构建了我县高中教育交流平台,依托学科中心教研组优势,统一组织我县高中开展教学交流和沟通,形成了全县高中教育工作一盘棋,实现了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六)整合农村小学,优化教育资源。
在反复调查的基础上,2021年年底计划撤销一批生源少、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小学52所。使教育资源流向集中,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七)建立教育网络,提高办公效率。
建立了教育系统办公网络,出台了汝南县教育系统电子公文管理办法,各类规范性文件按照规范格式制成电子文档在汝南县教体局网上进行传输,不再印发纸质文件。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提高了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减少了公文运转环节和成本,切实提高了办公效率。
(八)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
一、督导评估的目的意义
在我国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新的管理体制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背景下,乡镇人民政府承担着相应的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责任,乡镇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县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开展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是推动乡镇人民政府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认真开展好督导评估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领导职责
1、确立科教兴乡镇战略,把教育工作列入乡镇人民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研究和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的重点领域,制定促进乡镇义务教育、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的措施,切实予以保障。
2、建立乡镇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经常深入学校指导和支持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育改革与发展
1、研究制定本乡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并纳入本乡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
2、切实做好“两基”实现后的巩固提高工作,做好“两基”复查准备工作,制定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学前三年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
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积极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定改革等各项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4、努力做到乡镇内义务教育、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统筹义务教育、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经济、科技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格局,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三)投入与管理
1、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2、动员适龄儿童入学,关爱“留守学生”,控辍保学。
3、对新建、扩建乡镇、村学校校舍所必需的土地,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按有关政策落实。
4、继续发挥村民自治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作用。根据国家规定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
(四)办学条件
1、乡镇内中小学(含村小)布局合理,逐步消除基础薄弱的学校(含村小),缩小校际差距,努力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
2、建立完善校舍定期检查制度,做到校校无危房,师生不得在D级危房中上课和活动。
3、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达到省定标准,学生宿舍、食堂、厕所及饮用水设施等符合有关规定。
(五)队伍建设
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重视对中小学班子成员的理论、政策、管理水平的学习与提高。班子成员分工合理,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作用。坚持经常深入一线指导教学,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2、创建学习型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规范性、灵活性业务培训,加强师风教育、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六)教育管理
1、坚持依法执教、依法行政。乡镇内中小学(含村小)办学行为规范,无乱收费、乱招生、乱办班现象发生。乡镇中小学校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2、对中小学、幼儿园和成人学校依法实行科学管理。
3、社区、学校之间沟通与合作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得到综合治理,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4、实行中小学安全工作政策领导责任制,制度健全,责任落实,推进警校共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措施得力,隐患整改有效,事故处理及时,学校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三、督导评估的组织实施
对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由县人民政府负责,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具体组织实施。督导评估的范围包括全县各级镇人民政府和辖区内各初中、小学、幼儿园。督导评估工作从2007年开始进行。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制订督导评估的规划和年度计划,全县各级镇人民政府在任期内原则上都要接受一次督导评估。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根据本实施意见精神,制订督导评估的实施办法和细则,组织开展对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
四、督导评估的工作原则和程序
督导评估坚持实事求是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重在落实责任,促进改革与发展。督导评估的程序是:
(一)乡镇自查自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任期内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按照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和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的督导评估细则,每年进行自我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二)县上督导评估。根据乡镇人民政府的自我评估报告,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会同县政府督查室等单位,按规定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分期分批对各乡镇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
(三)结果反馈。对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结果分为优质、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县上将督导评估结果及时向被督导的乡镇人民政府反馈,并将其纳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和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内容。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抽查评估一律评为不合格:
1、挪用教育经费或违规向学校乱收费的;
2、乡镇内学校、幼儿园仍在使用D级危房的;
3、义务教育有关指标严格下滑的;
2.各级社区教育机构在社区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上埋头苦干的多,在理论研究方面工作较少,大多数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员缺乏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印证和充实理论的意识,没有有效利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强大武器,来为社区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为进一步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切实增强全市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的基础能力,宜兴市2012年社区教育工作意见明确要求:社区培训学院要把宜兴终身学习网工作放上整体工作安排的相应位置,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专人负责,精心设计发挥全市社区教育龙头作用的服务方案,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予以实施。在具体工作的推进上,明确指出要建设好信息互通平台,结合宜兴实际,深度开发社区网上教学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在家门口接受终生学习的平台,以此发挥社区培训学院在全市社区教育办学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
二、增强社区教育信息资源示范辐射功能的实践
1.健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社区教育制度建设
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服务体系的建成,确立了社区培训学院在整个系统中的龙头地位,并依托“宜兴终身学习网”作为社区教育网上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主阵地。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宜兴社区培训学院专门组建了宜兴终身学习网管理办公室,由此办公室统一组织和推进“宜兴终身学习网”相关事务,协调与其他社区教育机构的关系,共同建设和维护“宜兴终身学习网”这一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2.加强辐射源(宜兴终身学习网)软硬件建设
“宜兴终身学习网”由宜兴市教育局主管,由宜兴市社区培训学院承办,社区培训学院全面负责网站的整体策划、设计与建设等工作。通过招投标,确定杭州精英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共同研发数字化学习平台。社区远程教育整个应用系统中,系统构建的应用数据硬件平台是整个系统的重中之重。鉴于参与社区教育的人员分布地域广泛的情况,为保证能够支持大量学员及分布式架构管理,社区培训学院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当今先进的存储技术和硬件设备,购置专用的服务器,引入了千兆独享光纤,以保证其今后数年的技术先进性。目前,“宜兴终身学习网”拥有流媒体精品课程2200多门,涵盖休闲娱乐、保健医疗、法律维权、饮食起居、舞蹈健美、体育健身等三十多个门类。在学习人群上覆盖少儿至老年各个年龄段,在学习内容上覆盖生活、工作、修养各个方面。课程每月更新,每年更新1000门以上,同时整合全市其他社区教育中心的优质特色教育资源,极大地满足了全市居民终身学习的需求。
3.“宜兴终身学习网”教学过程管理上的两点尝试
市民可到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公办备案制、民办教育机构)领取学习卡,登录“宜兴终身学习网”,填写实名信息激活学习卡;也可以直接登录“宜兴终身学习网”,自由注册并填写实名信息。市民登录网站后点击课程中心,选择想学的课程,就可以开始学习了。平台会如实记载学员在网站平台上的学习行为,学员也可以在“个人中心”查看自己所选的课程和已经完成的课程。同时在教学过程管理中尝试引入“导学制”和“学分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宜兴终身学习网”学习过程如上图所示:市民在网上自主学习,很容易在海量的信息中迷失方向,如果没有制定好一个可行的学习计划,没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志愿者)作指导,学习的效率将会大打折扣。“宜兴终身学习网”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这点,引入了“专家团队在线帮助”和“志愿者在线服务”的导学制度。网站聘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和行业精英,组成“专家团队”;大量招募有经验并乐于奉献的普通市民,组成“志愿者队伍”。两者双管齐下,定期在开展指导讲座、答疑解惑等导学活动,为网站和学员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4.结合形式多样的社区互动活动,大力宣传和推广
“宜兴终身学习网”以丰富实用的学习内容、方便快捷的学习功能,吸引市民主动注册学习,达到网站覆盖面广、注册率高、学习效果明显的目的。同时结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区互动活动,积极开展市民数字化学习宣传,提高市民对“宜兴终身学习网”的知晓率和网上注册学习率,提高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影响力。例如“大手拉小手,学海共遨游”、“学习币实物兑换及抽奖”、“网络学习进社区”等一系列市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成功展开,加强了宣传,增强了互动,扩大了影响,对学习平台的进一步推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分散各地的社区学习中心及时上报新闻信息及相关活动材料,让市民足不出户,鼠标轻点便知本社区的大小事宜,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宜兴终身学习网”通过多种途径,定期开展网络学习的推广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网络学习。正式上线半年以来,平台注册学员人数达62895人,学习访问人次达1418773人次。
二、工作目标
1.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5%以上;
2.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专业合格率90%,任职资格合格率80%以上;
3.加强标准幼儿园建设,着力创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
三、工作要点
(一)抓优质创建,促办园档次有新跨越
今年我市幼儿教育工作的重点就是加强标准幼儿园建设,争创江苏省优质幼儿园,各类幼儿园要在巩固“和谐校园”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切实改善办园条件,认真做好标准园、优质园创建的各项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料的准备工作。今明两年我市60%的幼儿园要力争建成省优质幼儿园,所有幼儿园都要建成标准幼儿园,实现全市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跨越发展。各类幼儿园要认真分析现状,找出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优化人力和物力资源,以保证幼儿园可持续、高品位发展。要根据《江苏省幼儿园设置基本条件》和《江苏省优质幼儿园评估标准》,逐条对照指标,找到定位和差距,研究制定出实施方案,抓紧部署,及早行动,力争尽快完成新一轮标准园登记注册和省优质园创建工作。
同时,各幼儿园要深入推进市局“升格创特”活动,在巩固已有办园成果的基础上,争创办园特色,逐步形成“一园一品牌,园园有特色”的良好办学格局。各类幼儿园的主办者、管理者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要将“升格创特”活动看作幼儿园发展的一次新的历史机遇,立足幼儿园当前的办学实际,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已有办学资源优势,合理确立办学特色的生长点。要将“升格创特”工作纳入幼儿园整体工作规划,量力而行、有序推进,全面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体现有效保健的思想。要注重过程,加强交流,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创建工作方法,提升创建综合效益。省示范幼儿园、省现代化幼儿园要着力构建、完善富有特色的园本课程,形成*市乃至南通市、江苏省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园本课程,总结办园经验,提炼办园智慧,形成鲜明的办园特色。各中心园要正视问题、寻求机遇、创造条件,努力实施中心园振兴计划。
(二)抓教研实践,促办园质量有新提高
各幼儿园要树立“教研兴园”的理念,深入开展园本教研,努力提升园本教研的品质和效益。要“以幼儿园为基地,以本园教师为对象,以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向,通过教研切切实实解决教师日常保教中的突出问题。各幼儿园要建立园长为组长,业务园长为副组长,业务骨干为成员的园本教研管理机构。要根据幼儿园实际,进一步完善园本教研管理制度,如:学科带头人展示制度、课题研究阶段汇报制度、家长开放日制度等,激发教师园本教研的热情和积极性。要精心开展“问题会诊”、“一课多研”、“个案评析”、“园长对话”等活动,让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最贴近教学实际、最符合教学需求、最有利于教师业务提升、最受教师欢迎的研究形式。要进一步深刻领会我市“抓标、务本、有效、渐进”的教学思想,进一步发扬优良传统,完善管理措施,让保教工作走向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逐步形成具有幼儿园特色的、切实有效的园本教学指导思想。本学期教研室将组织开展园本教研交流研讨活动。
基于部分幼儿园教研力量相对薄弱,又是孤军奋战的局面,我们积极倡导联合教研,加强区域和园际教研的互动。各幼儿园要结合“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要求,主动积极地寻找“姐妹园”结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手拉手”活动,促进结对双方更快、更好地发展。省示范幼儿园、省现代化幼儿园要在市局的统一安排下,发挥管理优势、师资优势和科研优势,通过开展管理沙龙、开放日、送教下乡、校本培训、科研协作、结对拜师等活动,提高薄弱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深入推进城乡幼儿园教育均衡发展。教研室上半年的“江海之光”优课展评活动,将为园际互动研究提供展示的平台。本学期拟开设“江海之光”三个专场(园长专场、教师专场、实幼专场)的优课展评活动,以促进面上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各幼儿园要根据园内的研讨课和园际的公开课情况,向教研室自主申报市级公开课,由教研室选择有价值的教学活动,集中开放观摩评议。
本学期教研室将充分发挥新建立的*市幼教中心教研组的研究、示范、辐射作用,通过教研组成员共同参与式、分享式、合作式、恳谈式研究学习,及时将最新幼教理念、教改信息加以推广应用,提高园本、园际教研活动的质量和研究水平。同时积极发挥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在四月份组织江苏名师南通送教活动,通过活动引领、典型引路,架起全市幼儿教师研讨的平台,促进全省优秀教学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游戏活动效率。为切实有效地加强对市级以上课题的规范管理,教研室将继续协同教科室对幼儿园课题进行指导,和各幼儿园的实验教师一起研讨、交流、总结,使各幼儿园课题研究过程做到科学规范。凡是具有市级或市级以上课题的幼儿园,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教学活动为载体,踏踏实实地开展研究。目前暂不具备条件独立申报市级课题研究的幼儿园,要积极主动地与教研室、实验幼儿园、*幼儿园联系,参与她们的子课题研究。各幼儿园要牢固确立“人人都是研究者”的理念,把研究的触角伸向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角落,为切实提高保教质量夯实基础。
(三)抓队伍建设,促办园实力有新增强
幼儿园的队伍建设是办园的“软实力”,也是推动我市幼儿教育事业整体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坚实力量。市局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园长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园长工作绩效评价体系,遵循科学化、可比性、可操作性原则,加大园长考核力度,引领、鼓励和激发园长奋发有为,克难求进,提升质量,创造业绩。幼儿园园长要自觉加强管理理论和教育法规的学习研究,拓宽信息渠道,加大交流力度,提高依法办园、依法治教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品牌意识。
各类幼儿园要严格按照每班“两教一保”的要求配备教师和保育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充实教师和保育员,并做好保教人员的继续培训工作。要鼓励和督促教师迅速报名参加幼儿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努力提高通过率。要坚持保育人员不培训不上岗、先培训后上岗,增强保育员责任意识,加强对保育员的规范管理。每位保育员要熟悉卫生保健要求,会管理幼儿的生活,积极配合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本职工作。各幼儿园要切实贯彻执行市局《关于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书育人、敬业爱生、遵纪守法、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教育影响幼儿。同时要加强骨干教师和保育员队伍建设。各园要结合园情、师情认真制定“骨干教师队伍梯队建设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分解到年度,落实到人头,并注意加强过程管理。本学期市局将开展第二届“幼儿园教坛新秀”评比活动。
(四)抓规范管理,促办园声誉有新提升
各类幼儿园要认真贯彻落实《南通市幼儿园管理规范》,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办园,规范管理。不管何种类别的幼儿园,必须依据幼教法律法规办园,必须坚持“合理”、“公正”、“透明”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参与,接受社会监督,真正以规范管理树声誉,以规范管理求资源,以规范管理谋发展。在规范管理中要做到有依据、有程序、有标准、有责任、有评价,实现“凡事有人做、凡事有人管、凡事有要求、凡事皆精致”。各类幼儿园要在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同时,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局颁发的《*市幼儿园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和《*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基本要求》,全面提高幼教常规管理水平。市局将加大对幼儿园常规管理检查力度,检查情况将通过《幼教工作简报》公布。
幼儿园要严格按照《江苏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和市物价局核定的标准收取保育教育费、伙食费。民办幼儿园要根据《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收取学费、代办费和住宿费,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各幼儿园要进一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学校食堂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食堂伙食价格、进货渠道以及食堂职工队伍建设的管理,幼儿园食堂的利润不得超过5%。要进一步完善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生事故,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事态的发展,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凡发现学生食物中毒必须在2小时内上报市局,同时上报当地人民政府,以便共同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各幼儿园要加强对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的学习,规范用工。此外,各幼儿园也要增强宣传意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学校宣传栏、家长开放日、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各自的经验和成果,提高幼儿园社会知名度。
四、常规工作安排
二月份:
1.研究下发幼儿教育学期工作意见。
三月份:
1.开展幼儿园常规管理工作检查;
2.*市“江海之光”幼儿园优课展评活动(园长专场);
四月份:
1.*市“江海之光”幼儿园优课展评活动(教师专场);
2.组织教师参加第二届江苏名师南通送教活动。
五月份:
1.*市幼儿园“迎奥运”趣味活动评比;
2.组织评选第二届“幼儿园教坛新秀”;
3.*市“江海之光”幼儿园优课展示活动(实幼专场);
4.民办幼儿园教学质量抽查。
(一)领导重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1、建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领导机制。镇的教育发展是我区教育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镇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督导评估迎检工作领导小组、民办教育领导小组、扫盲工作领导小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暑期工作领导小组、文技校校务委员会等领导机制,坚持做到教育工作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教育单位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教育工作格局。镇还建立了党政领导联系学校的制度,长期坚持定期或不定期走访辖区学校,及时努力解决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了辖区内的教育发展。
2、优先协调和解决教育工作的问题。镇党委、政府将教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全镇教育工作会议,坚持定期或不定期调查、研究和解决教育工作问题,并能邀请各相关职能部门、村(居)干部和社会人士参与,共商教育发展大计,及时解决教育工作问题。近年来,通过积极协调,解决辖区内教师宿舍楼的产权办理,中学操场用地,埠兴小学厕所排污等问题,深受广大师生和社会的好评。
3、优先改善校园配套设施和校园环境。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确保教育资金足额及时到位的基础上,坚持每年从自有资金中拨出教育专项一百多万,用于学校配套设施和环境的改善。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小学新操场投入使用,图书馆通过省级示范馆验收;前屿小学、樟林小学危房改造顺利完成;埠兴小学无厕所的现象得也改变;小学过街天桥、操场、办公用房等配套设施全面完成;新区小学等校园环境改造和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为镇的各中小学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作出重大的贡献。
4、优先保障教师待遇,营造尊师尊教的氛围。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不管镇政府的财力如何,优先保证了教师工资的足额发放,保证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到位,保证教师住房补贴的到位。在每年教师节来临之际,镇党委、政府都隆重召开庆祝教师节暨“师德之星”表彰会,对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教师节”、“六一节”班子成员深入辖区中小学对师生进行慰问。并组织镇综治、计生、司法、团委等职能部门开展了新《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动员村、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损资助学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齐抓校园周边整治,构建和谐教育氛围
1、做好校园周边的综合治理工作。镇党委、政府重视学校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镇政府各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学校周边社会治安进行专项治理,拆除学校周边的违法建筑,打击学校周边无证经营的小摊小贩,取缔离学校200米内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并对网吧执行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做好靠街小巷的校园周边环境卫生,餐饮食品的卫生治理工作。镇党委、政府积极与公安部门配合,聘任公安干警担任中小学校的综治副校长,有效打击不法分子侵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行为,深入学校开展禁毒、反、交通安全、消防演练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能力。
2、积极打造平安校园。镇党委、政府始终将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不断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强化安全教育,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定期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镇领导不定期深入学校检查安全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同时,配合区教育行政部门、执法部门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整治,专门成立了清理整顿无证办学机构的领导小组,镇长亲自担任组长,组织派出所、安办、卫生、城管等相关部门人员对辖区内的无证办学机构予以取缔。去年以来,重点开展了如对启智幼儿园等9所无证幼儿园的取缔工作,并进行持续监控,收到明显效果。多年来,全镇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无重大违法犯罪事件发生。全镇十六所中小学都被授予“平安校园”的称号。
(三)扎实做好入学保学工作,巩固“双高普九”成果
1、下大力做好组织入学工作。根据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镇村应承担的职责,始终按照“督导评估”的要求,积极组织适龄儿童入学,通过镇、村、校和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每学年八月份,镇政府主动协调辖区的、远洋两个派出所,要求打印出当年6周年少儿的户口册,按村(社区)统一填写,寄发少儿入学通知单,并逐一落实少儿入学情况,对各种原因未及时入学的,动员村(社区)做好组织宣传工作,督促家长按时送孩子入学;对流到镇外就读的人员,积极做好取证工作,确保全镇6周岁少儿入学率达到100%;对少数确需免缓学的人员,经认真核实后,给予办理免缓学手续。
2、尽全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镇认真执行贯彻“政教督[]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意见》和《区控辍工作责任分解的通知》精神,配合上级教育部门认真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落实了政府、村(社区)、学校、教师的责任制,构建了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学校负责人包校,教师包学生的“控辍保学”工作网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为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镇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标语、墙报专栏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要求学校必须做好“九年义务教育”登记卡、学生学籍卡等教育档案的建档工作,做好转学学生的档案移交管理,严格控制学龄儿童无故辍学,防止流生现象。召开学生家长会进行全面引导,组织家长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使全镇村民对义务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二是采取了“一劝二导三扶助”的措施。“一劝”就是劝学生读书,劝家长送子女读书;“二导”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开导家长充分认识到知识对其子女自身发展的作用;“三扶助”就是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采取政府扶助等多种方式进行扶助,确保“一个也不能少”。年镇6—11周岁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12—14周岁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9%;6—15周岁残疾人口入学率为100%;3—5周岁户籍适龄儿童入园率93.71%。小学学额巩固率为100%,初中学额巩固率为99.66%,巩固“双高普九”成果。
(四)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镇历届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坚定不移的推进“科教兴镇”战略,优先考虑教育发展的需要,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做到了“三个确保”,即确保及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确保辖区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拨付,确保农村中小学新建及危房改造经费落实,“两免一补”资金全部落实到位,较好地承担了政府对教育负有的主要责任。除了预算内资金外,还根据实际需要筹措自有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007年全镇财政投入教育经费达1624万元,其中,自有资金部分投入76万元,年全镇财政投入教育经费达1955万元,其中,自有资金部分投入237万元,年自有资金部分已投入200万元。逐步改善了辖区内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与整改建议
1、加强三类残儿的筛选鉴定工作。镇政府对残儿的筛选鉴定工作需建立长效机制。每年对小学新生进行组织入学的同时,应对三类残儿开展摸底排查,组织鉴定工作,并根据残儿鉴定的残疾等级组织到相关的学校就读,以完成好九年义务教育。
2、强化教育工作的协调力度。目前镇一些学校的产权纠纷尚未解决(例如:日出东方操场权属的纠纷、横屿小学庵连庙校舍纠纷),给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镇政府应强化做好协调工作,解决产权纠纷工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