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我发展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09 14:34: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师自我发展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师自我发展总结

篇(1)

经过对问卷的认真统计和分析,我们对本地中职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概括的了解:

1.青年教师都能重视专业发展,但动力不足,缺少实际行动

调查显示,有79.3%对“专业发展现状”表示“不满意”或“无所谓”。就专业发展的必要性认识来看,绝大多数的教师持肯定态度。这充分显示绝大多数教师已深受终身教育观念的影响,非常清楚自主学习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专业发展目标方面,有42.4 %教师希望通过专业发展“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有68.6%希望成为“研究型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或者“特级教师”。在追求专业自主发展的动力方面,“实现自我价值”占67.4 % ,“让学生获得更好发展”占55.4% ,为了“追求职务、职称的提升”占25 % 。可见,大多数中职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目标上是明确的,给自己的定位和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但在回答“您有自己专业发展的计划或打算吗?”时,仅有55.4%的青年教师表示“有”。在自主学习方面,绝大多数青年教师“不能”或者只能“偶尔”自主学习,其客观原因是教学任务重,其次是工作压力大。在妨碍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原因调查中发现,有34.8%的青年教师明确表示是因为“教学工作使人厌倦”,排在“妨碍发展”原因的首位,也有少部分教师明确表示“不想一直在教师这个岗位工作 ”,反映出一部分教师工作疲惫甚至厌倦,职业理想不稳定。很难设想一个对教学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使自己在专业上不断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不能满足教师促进自我发展的需求

目前,青年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途径主要是“按自己的需要学习”。但在选择“对专业自我发展帮助最大的途径”时,有44.6 %的教师选择“参加校外培训或继续教育”, 有41.3%的教师选择“参加社会实践或下企业锻炼”,只有15.2%的教师选择“校本教研和培训”。对于教育教学专家的理论指导或是案例分析,教师则普遍认为帮助不大。关于“校本培训在专业自我发展中的作用”,53.3 %的教师认为是“有帮助”的。

这充分说明,相对于专家的纯理论指导,中职学校的教师更乐于接受或者需要实践指导。而在现行制度下,因工作时间安排困难、工作经费有限等原因,校外培训、下企业锻炼等广受教师欢迎和肯定的培养途径在中职学校尚不能大面积推广,每年只能有少部分教师有机会集中时间参与继续教育或培训,下企业锻炼也往往只能流于形式。可见,中职学校现行的专业发展途径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的。

3.青年教师自我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自我发展能力可以体现为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发展规划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调查发现,青年教师中能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自主反思的,占68.5%;但大部分教师不能坚持撰写论文,即使有写也难于发表;有77.2%的教师没有主持或参加过课题研究。在访谈中,也了解到青年教师对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普遍偏低,表现在教师自学能力不断蜕化,教育科研能力尚未养成。一方面,中职学生生源质量不高,教师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的管理上,较少考虑教育科研;另一方面,在现行的体制下,教师们埋头教学,对如何不了解,或者找不以合适的期刊。多数人认为,由于工作的压力,教师通常是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管理上,造成教师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关注不够,从而出现教师的教学与学习、发展相分离的局面。

二、促进中职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策略措施

笔者认为,教师自我发展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发展的过程,即是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探讨如何引导与调整个体内外因素的积极影响,使教师获得专业上的自我提高。这个过程的实现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策略:

1.学校层面:营造良好的教师发展氛围

(1)建立、健全学校教师管理体制。学校把教师发展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高度重视教师发展的组织与领导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制度,并督促贯彻落实。完善常规教师管理制度如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落实开展常规的岗位竞赛、业务评比活动。通过一系列制度,体现学校管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通过一系列活动,规范与改变教师的专业行为,进一步加深对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认识,将教师专业素质要求内化为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目标,从而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2)实施教师评价改革。把教师评价当作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充分拓展、发挥它的激励、导向、调控等功能,尝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即由学校管理者、同行教师、学生以及教师本人组成评价主体。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教师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由原先的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的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不再处于过去单纯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充分体现了他们在教师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十分有利于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自我管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师质量。

(3)开展教研组合作。专业发展极为重要的是与同事进行共同合作。教研组群体是学校中的重要群体之一,教师们具有共同的需要和目标,显示出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教研组教师之间由于存在着教育背景、教育教学经验、年龄、性别、所教学科以及兴趣、爱好、特长、能力、气质、性格方面的差异,为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优势互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能。通过合作互动,教师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达成教学的目标。同时,教师通过合作可以从同伴处获得强大的心理支持,获得认同感、自我肯定感以及归属感。来自同伴的理解和支持将会转换为教师自我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促使教师不断发现问题,并在和同伴的交流中获得灵感,吸取力量,开拓思路,丰富知识结构,拓宽自我发展的领域。

(4)设置多样化的发展渠道。考虑到教师个人选择专业发展途径的多样性,学校应对教师培训与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安排和充分利用,除了组织参加一些外出进修、函授或培训之外,还可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不定期的合作交流、讲座、报告会、参观考察等。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和研修活动,充分满足青年教师更新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素质的需求,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个人层面:确立发展主体地位

(1)增强自主发展的意识。一方面,青年教师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自觉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是增长知识的唯一渠道,是教师积极更新知识、自主成长的捷径。教师们应当通过理论学习,把握教育理论支柱、目标取向、实施策略等等;另外,教师工作的可变性、发展性以及教育任务和责任的复杂性,也决定了教师在专业领域必须不断开拓、终身学习。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要时常进行工作压力调适。要正视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充分认识自我,在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化解职业适应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学会自我调适,学会自我减压,增强感受和抵抗工作与压力的能力。

(2)制定专业发展规划。青年教师作为专业发展的主人,其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最主要是体现在对自我发展的科学有效的规划和设计上。教师可以聚焦于自己的专业兴趣点、特长点和学校要求点,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考虑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要顾及具体的工作环境和现实的工作条件,同时,还要充分认识专业成长目标与学生日常学习要求的关系,把自我专业成长与学生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在专业发展的自我调控上,要通过回顾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总结和反思成败得失,不断调整和改进专业发展目标与行动计划。

(3)重视并加强学习。一名自我发展取向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依赖正式的教师教育来获得专业发展,而且将专业发展与自己日常的专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利用各种有助于自己专业发展的资源,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进修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到有利于自己专业发展的东西。青年教师学习的方式可以是自修,也可以是参加培训,还可以是相互学习,包括“师徒式”的老带新的学习方式,“会诊式”的观摩教学,师生之间的“相长”,教师之间的“切磋”等。

篇(2)

近年来,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加快,外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有关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青年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研究相对缺乏。

一、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必然性

(一)教师教育理论发展的要求

Freeman认为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反思的动态过程。这个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动力是外语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目标是提高自身素质。这说明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专业自主发展。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指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自觉的发展意识和发展行为。青年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由两方面内容组成:外在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内在自我发展的需要。外在客观环境的影响是外因,内在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内因,内因起根本作用,是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青年外语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状况,自觉设置专业发展相关规划,进行专业学习,同时不断监控自己的专业发展。自主专业发展意识能够增强青年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责任感,促使青年外语教师自身对外语专业的发展保持自觉主动的态度,并且能够自觉主动地调整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发展,让自身的专业发展达到要求。

(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从当前国内外语教育情况看,外语教学一线的主力军是青年教师,他们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是外语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教育改革的成败与青年教师密切相关。调查显示,高校外语教师师资队伍也存在年轻化问题。新入职的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但很多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缺乏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师年轻化的特征是可塑性强,其成长具有阶段性和可预料性。因此,很有必要探讨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

二、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基本观点

20世纪60年代以来,自主的概念成为外语教育领域的热词。教师自主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是教师恰当把握教学过程、有效实施教学、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教师自主地进行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即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出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计划,选择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自己监控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自己评价自己专业发展的状况,把外在的要求同自己的发展恰当地结合起来,通过自我反思,通过自己对自己的专业结构进行分析,认清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运用必要的调控手段来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自我发展需要为动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反思,提升专业素质和完善信念系统的动态过程。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在内容上包括专业道德和精神、教学科研能力、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理念等方面的意识,时间上包括对过去自身专业发展状况的总结意识、对现阶段自身专业发展态势的意识以及对未来自身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三方面内容。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即智力,特殊能力是指教学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教学语言能力以及教育教学交往能力等与外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相关的各种能力。

三、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途径

(一)加强自主意识

篇(3)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217-01

专业化教师是自我造就的,现代人的重要标志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起点,自我管理是基础。教师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优秀的教师,不是“靠”别人来培养的,而是自我造就,自己发展起来的,我们要培养现代化的教师,就是要以教师为本,尊敬教师,为教师的发展服务,给教师提供机会,给教师创造一种环境,使教师伴着教育的发展,伴着学校的发展去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如何以自我发展、自我造就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首先,要科学地进行自我认识。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只能限于完成任务;如果把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就能精益求精;如果把教师作为一种事业,才能追求卓越。可见自我认识是教师真正实现专业化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它可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的责任感,使自己的专业成长保持不断进取的态势。教师把自己作为稳定的主体来认识,并通过一定的标准,与他人比较,与他人的评价比较,形成对自己的个性、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即形成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能充分满足教师个体的发展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并将所订的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展示自我的主体力量,走向自我超越和潜力的自我实现。同时教师要既能够承认自己的短处与不足,接受个体生命在成长过程中的错误,又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长处与优点,欣赏自己主体生命焕发的光彩。自我认识是教师自觉的职业规划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个体心理的反映;是教师对照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根据社会赋予教师的特定要求,不断获得与教师相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精神追求。

其次,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反思应该是经常的,贯穿教学整个过程的。一是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二是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型,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三是在教学后反思,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反思意识和能力是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反思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双重角色,他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两者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现代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沟通的桥梁。通过反思能力的提升,教师的自主能力逐渐得到增强。教师反思过程的最大特点是主体自主的意识活动,反思活动要靠教师主体自主参与才能实现,因此,有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教师能更快地适应自己的教学,并能在这种适应中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最终提升自身学习力。

再次,进行合理的自我设计。

自我设计强调教师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教师应较少地设计自己是权威者的角色,尽量以学习者和探究者的身分与学生共同对话和学习,在学习与探究中不断地设计自己,完善自己。教师其潜在的角色就应是一个学习者,他必须为不断的训练和进步,为不懈的自我探索,为自己知识和经验的增长付出应有的努力。教师应该能清晰地意识到目前的发展阶段和水平,能计划、意识并预计自己的变化,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自己成长的具体目标,把握关键因素,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行动方案,并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完善。

第四,要不间断地自我学习。

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去,在新理念、新做法中不断学习成长。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体系,这就要隶教师要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和研究,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反思。新课改以“三转五让”为核心,“三转”是指课堂教学实现三个转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五让”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的个体成长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4)

20世纪70年代以后,终身教育理念日受重视,生涯发展的研究,已不只偏重个人的职业选择方面,进而扩大到个人自我潜能的发挥。教师逐渐体会到在职进修的必要性,光凭过去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实在很难胜任目前的教学工作,必须不断地进修,吸取各种经济、政治、科技和教育知识,以扩大知识领域,提升专业能力,最大程度地扩大个人自我潜能。

2.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们大家都知道,教育质量的提升,主要在于教师能否将教学工作当作终生的志业,或是将教学工作当作一生值得奉献的专业。

因此,教师必须有自我发展需要和自我发展意识。

教师规划自我发展就是“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后的行为”,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

教师发展传统的模式是学校要求—学校组织学习—教师实践—总结。教师发展应有的模式:“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学习和准备—实践和行动研究—总结提升”。

3.有助于教师确立发展目标

上班已接近五年时间的我,过去缺乏生涯设计的概念和意识,也了解到不少教师对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几个阶段达到自己的目标,现在自己处于什么阶段等等问题,往往是模糊的,有的甚至从来就没有这样考虑过。在工作上,就是听从领导安排,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自己的追求,态度被动;当工作不满意时,往往归因于外部的环境制约,认为自己尽了力,没有办法克服困难。

所以,生涯规划,可化被动为主动,在追求中体会快乐人生。

4.有助于教师适应未来的竞争与社会需求

处于世纪的转型期,教师面临的问题将愈来愈复杂,所要处理的问题,可能不只是学校内部教学的事情,同时还要面对社会、科技、家庭所带来的各种挑战。所以,教师必须对生涯发展有所了解,并且进行有效的生涯规划。

5.有助于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有多方面的症状和表现。首先,精力耗竭,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早晨去上班常常感到畏惧;其次,人格缺失,对学生抱消极态度,有意减少甚至断绝与学生的联系,见到学生也不理睬;成就感降低,对自己的工作看不到成就,对困难不愿努力去克服,甚至产生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

职业倦怠不是由某一个事件造成的,而是由日常工作中的挫折、焦虑、沮丧日积月累造成的。一些教师由于缺少有意识地训练,因而教学水平和能力往往处于高原状态,没有成就感和发展感,这样很快就会出现职业的倦怠和退缩。职业倦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难以突破的恶性循环。我们发现,在教师中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篇(5)

二、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过程性评价,它要求教师根据学校规划、教师发展计划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2、自主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潜能,开拓发展时空,发挥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3、激励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改变以往只注重横向比较的评价方式,要注重教师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鼓励教师在不同阶段,不同基础的情况都能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以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

四、评价方法:

㈠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可采取多种方法。1、教师可以按照评价内容通过写自我反思的形式来评价。2、学校可根据评价内容设计有利于教师全面发展的有关表格、数据让教师自我评价;3、也可通过写教学日记、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价。总之在自我评价中,学校要从多方面给予指导和鼓励,并加强自我评价工作的管理,防止自我评价过程中因过高或过低评价影响工作情绪的不良现象发生。

㈡学生和家长评价。

采取每学年两次的阳光活动月的形式让学生家长直接参与教师教师评价,让家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直接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出自己的评价,还将家长请进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通过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在“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中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项目进行勾画,并折算成分数进行评价,同时对教师教学工作提高意见和建议。

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还可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来收集学生、家长对教师日常教学的评价意见。

㈢同事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本教研组中开展参与式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用评价标准衡量评对象的课堂教学,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个人对本节课教学的看法,并适时与评价对象交换意见,提高教研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同事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但要把握一个原则,评价必须是以调动积极性促进专业发展为目的,切忌在评价中相互闹矛盾。为了真正做出客观、合理、有价值的评价,评价结果不应直接与教师的各种利益和名誉挂钩,避免教师间的摩擦或矛盾。

㈣学校或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

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研课、学校优质课比赛,及时进时听课评课,收集教师课堂教学信息,根据评价体系,对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作出恰当的评价,作为期末评价量化的依据,并从这中不断发现人才,为优秀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促进其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建设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

五.评价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提高自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家长、社会以及整个教师群体都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和接触。在教师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在通过互评,使主客体双方意见得以沟通,逐步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评价的过程就是教师思考判断、学习提高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让教师学会自省,学会自我调节,学会自信。而客观评价过程,又是教师深化认识,学会理解,学会认同,学会修正,学会恰当评价的学习过程、提高过程。

2.常规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常规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我们在教学评价方面的做法是每月由教研组、课题组评价一次,教导处、教研室不定时进行抽查,发现典型及时给予表扬,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对此。

阶段性评价是一种总结性评价,我校在每学期期末进行。对教师学期或学年的工作进性考核评价,注重绩效与自我发展评价,同时进行教师自身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反思能力和工作绩效的考核。

3.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篇(6)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6-0023-06

初中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属于相对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初中学校一直处于外延式发展模式之中,需要靠外部教育资源投入来提高教育质量,这就导致了初中学校比较缺乏自主发展和内涵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日益彰显,内涵发展的需求愈加迫切。学校如何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如何以充分挖掘学校内部潜力的方式来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初中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新近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自组织理论角度看,学校作为多元系统,和其它系统一样有其不依赖外部指令而按照各要素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且相互协调地自动形成有序结构的功能,而这种功能就是学校内生发展的动力机制。基于此,本课题研究建构了“学校自我发展力”的概念:“自我发展”强调学校发展的内源性,指学校在自创、自决、自律的内在机制驱动下不断提高自身结构有序度和自适应、自发展功能,从而持续创造教育效益和促进人的充分发展的过程与状态;“自我发展力”就是学校内部能够促进自我发展的所有组织要素以特定方式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功能与能量,是基于学校文化,以办学者、师生及利益相关者为主体,指向学校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系统而持续变化的一种内生的、人本化的组织力量。从构成要素上说,自我发展力涵盖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能力、潜力、活力等。[1]课题组对南京市80位初中学校正职校长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初中学校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同时评估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寻找提升学校自我发展力的合理路径。

一、调查设计、实施与数据处理

1.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学校发展是校长最为关注和熟悉的领域,对学校自我发展力的考察,首选对象就是校长。因此,课题组以南京市初中校长为调查对象,涵盖所有区县不同办学性质和办学水平的学校,以问卷为主要形式开展调查研究。

本研究依据“学校自我发展力”理论模型(见下图)设计问卷,设置了8道单选题,内容涉及学校发展因素、学校发展阶段、学校发展资源、校长领导力特点、学校发展愿景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分别考察:学校发展的动力,包括学校自我发展的意愿与内在动因;学校发展的能力,包括学校自我发展的基础、优势与发展障碍;学校发展的潜力,包括学校自我发展的提升点与可用资源;学校发展的活力,包括校长的领导力和发展行动指向。问卷尽量以客观性作为设计标准,降低校长对问卷的敏感度。此外,问卷还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问题,用以与客观题进行相互印证,以期达到较高的可信度。

2.调查实施与数据处理

2012年3月,课题组对南京市初中正职校长展开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80份,回收率为80%。数据用SPSS13.0版软件进行处理,主要采用频数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开放性问题则进行文本分析,再辅以个别访谈,以期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学校发展现状与自我发展能力。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动力充足:多数初中学校校长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愿

不同的校长对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判断,而这种观念会直接影响到校长对于学校发展模式的设定。调查显示,在问及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时,58.75%的校长认为“学校自身的意愿与行动”是最关键的因素;其次是“生源与师资的改善”,占32.50%;也有部分校长认为“上级领导的支持”是最关键的因素,占8.75%;而无人认为仅靠“经费投入”就能促动学校的发展。这在客观上表明,多数初中校长已经具有了较强的自我发展意愿,但也有部分校长依然停留在依靠外力(如生源、配备师资、上级领导支持)发展的思维模式之中,自我发展意识相对薄弱。

在学校自我发展的内部要素上,40.00%的校长认为“校长的领导力与组织的执行力”是最关键的;其次是“学校拥有的课程与教学实力”,占28.75%;再次是学校“乐于自我改进和变革”,占25.00%;仅有6.25%的校长认为“学校潜在资源的开发”是自我发展的关键要素。从数据上来看,近七成的校长更看重领导力和课程与教学实力,对学校整体目标与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过从整体上讲,学校的自我发展已经成为多数校长关注的重点,但这也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2.能力较弱:初中学校自我发展的基础差、优势不明显、改革有障碍

学校的发展是有不同层次的。本课题按照“学校发展对外界依赖的强弱”这一维度,将学校发展粗略分成4个递进的阶段:从“外部扶持阶段”、“自我调适阶段”到“自我发展阶段”再到最后的“良性循环阶段”,学校逐渐挣脱对外界的依赖,走向以学校内在动力为驱动的发展模式,最终达到一种良性的平衡状态。对于“学校处于何种发展层次”这个问题,60.00%的校长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处于“自我发展阶段”;25.00%的校长判断所在学校处于“自我调适阶段”;12.50%的校长认为学校处于“外部扶持阶段”;极少的校长认为学校处于“良性循环阶段”,仅占2.50%。虽然有六成的校长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处于自我发展阶段,但结合相关的访谈可以了解到,校长对学校发展阶段的判断与学校的实际发展状况还是有一定出入的,校长对学校的发展总体上存在乐观的倾向。

关于学校的优势方面,37.50%的校长认为“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优势因素;27.50%的校长认可学校的发展优势是“组织管理”;13.75%的校长认为“领导能力”是自己学校的优势;较少校长认为“课程资源”和“科研能力”是学校的优势因素,仅分别占7.50%和3.75%;其他情况占10.00%,包括教师的基本素质、师生整体向好的精神面貌、特色课程、社会资源、教师的个人能力、校园文化等。综合来看,初中学校普遍重视教师团队和组织领导的打造,而对于社会资源的发掘和学校整体文化氛围的塑造关注不够。学校的自我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除了保持自身的发展优势外,还要调动一切可以带动发展的因素共同作用,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发展状态。

发展往往基于变革,而学校的变革会存在多方面的阻力。关于学校改革的最大障碍,42.50%的校长认为“课程与教学的有效突破”是瓶颈问题;36.25%的校长认为“办学理念的整体提升”是困难所在;也有13.75%的校长觉得“外部压力”是学校改革的阻碍;仅7.50%校长认为“制定科学务实的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的难题。这充分说明,课程与教学实力的增强,应该成为学校自我发展的核心所在。此外,观念的变革与学校的社会公关能力也在牵动着学校的发展,需要纳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中来考虑。

3.潜力巨大:多数学校具有自我提升的空间和丰富资源

作为活跃的组织系统,每所学校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对于不同学校,其潜力的挖掘点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帮助学校找到自我发展的“杠杆点”,不仅能加快学校发展的进程,也能保证学校发展的品质。当问及学校需要迫切提升的要素时,56.25%的校长认为“教师团队”的培养至关重要;其次为学校的“科研能力”,占18.75%;再次是“组织管理”,占16.25%;“领导能力”和“课程资源”比例最小,分别占5.00%和3.75%。值得一提的是,除去“教师”这个常规要素外,不少校长开始重视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能力”作为提升学校的“杠杆点”,显现出了校长观念的飞跃。但是,对课程资源开发的关注尚显不足。

对学校发展资源的考察是一道开放式的问题,校长自行作答,因此回答文本显现出多元化的样态。总结起来,按提及频次排序,可看出学校资源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①教师资源;②学校管理资源;③社区与社会资源;④课程与课堂教学资源;⑤家长资源;⑥学生资源。具体内容见下表:

4.活力尚缺:初中学校校长领导力构成单一,自我发展行动指向不明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校长的领导力基本上可以预示出学校发展的活力。校长领导力的特点不同,学校发展也会随之呈现不同样貌。在对自身领导力特点的评估中,多数校长看重自己的“引领力”,占36.25%;其次是“决策力”,占31.25%;再次是“沟通力”,占21.25%;“推动力”和“执行力”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7.50%和3.75%。这说明,多数校长领导力偏重于学校中的价值和精神引领作用以及决策沟通能力,但在推动力和执行力等方面稍显欠缺。这可能跟校长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长期的角色定位有关,尤其是学校的办学自主性不高,使校长很难培育和释放多元化的领导能力。

被问及学校的未来发展行动时,选择“进行积极的自我修炼”的校长最多,占35.00%;其次是“发动学校整体改革”,占30.00%;再次是“争取更多的外部支持”,占18.75%;想要“维持现状平稳发展”的校长占16.25%。这说明多数校长还是不满足于学校发展现状的,想要进行自我变革的。只有学校积聚了较强的自我发展需求,才能使学校的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对策与建议

从上述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南京市初中学校自我发展力整体呈现出动力充足但能力和活力有待提升、潜力有待挖掘的发展态势。针对这种特点,本研究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1.激活动力:运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盘活学校资源

从上文的理论模型可见,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价值理念”和“战略规划”两个要素。虽然在调查中仅7.50%的校长认为制定科学务实的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的难题,但结合实际访谈情况来看,一些校长对于发展规划的认识并不到位,很多还停留在文本的层面上。再考察调查对象所在学校的发展规划的文本,可看出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一些学校发展规划虽然列出了前期的办学成就,但缺少对存在困难与问题的分析,同时也缺少对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可能面临的外部环境(机遇与威胁)和内部环境中的劣势因素的分析,而这些分析本应是学校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背景和起点;二是规划虽然提出了学校发展的宏观目标和具体目标,但没有提出阶段性目标,这就有可能在实施过程中削弱目标的达成度;三是规划虽然制定了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但没有提出保障这些措施实现的机制与策略,这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措施落实不到位。因此,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规划并能有效落实到学校未来的发展行动上,是学校在自我发展力提升中应该重视的重要课题。

校长应该在了解学校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发展进行整体谋划,尤其是要制定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将学校视为一个动态系统来加以改进。学校的发展规划是先进的办学理念向可操作的管理行为的转化,一方面它是学校中短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所在,在阶段性时间内可以使师生员工明晰学校要走向何方;另一方面通过它可分解学校教学工作各学年的目标任务,直到具体岗位与个人。学校可围绕规划的实现开展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因此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全面科学,尤其是一些关键要素必须齐全。

2.增强能力:加强校长的课程领导,提升学校课程品质

学校的“制度结构”和“教育实践”构成了学校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制度结构不易改变的情况下,学校的自我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提升学校的教育实践的品质上来。而课程正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课程的丰富与发展构成了学校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学校可以发挥自身能动性的场域。一方面,仅7.50%的校长认为“课程资源”是学校的优势因素,另一方面,仅3.75%的校长认为“课程资源”是学校需要迫切提升的要素。有鉴于此,本研究认为学校亟需通过进一步加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来逐步弥补和完善。所谓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指以校长为首的校级团队在理解课程内涵、开发课程资源、编制课程规划、引领课程实践、实施课程评价等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智慧程度和行为力度。具体来说,初中学校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校长首先要建立课程文化价值观。完整的、科学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做到观念先行,而观念的核心要素是明确课程文化的价值观。学校的课程价值观存在学生导向与学校导向、教育目的与教育功能等二维取向,校长可以综合考虑,全面深刻地提炼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价值。

(2)校长要强化课程体系的建构,制定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课程规划的制定,关键在于把握课程的本质与整体,尤其要基于系统思维,完整、准确地呈现课程的目标、内容、方式、评价4个核心要素,以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建立在全面、科学、制度化的基础之上。

(3)校长要提高学校课程设置的组织程度,完善课程结构。结合访谈中所了解的学校课程设计现状,我们建议从操作层面建立一个课程框架,在空间范畴内以课程内容为经,以课程类型为纬,再引入时间范畴(初一至初三),对各内容、各类型的课程在三年内的设置及其课时与比例进行整体谋划、科学统筹,以期建构起时间与空间合理布局、内容与形式有机关联的学校课程结构体系。

(4)校长要以制度促进课程实施的执行力,并在课程建设中给教师赋能。除了建立恰当的学校课程决策程序与学校内部课程监测机制外,还应当加强对教师团队课程意识与理论的培训,并且尽可能地赋予教师课程开发与自主决策的空间,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

3.挖掘潜力:以科研培育研究型教师,以知识管理打造学习型团队

学校自我发展的潜力主要存在于“教师发展”和“资源开发”之中,在本调查的开放性问题的回答中,多数校长都将“教师资源”作为学校自我发展的重要资源。一所有自主发展能力的学校,必然依赖一批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教师群体。大量研究已经证明,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使其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2]但就本次调查来看,教育科研对学校发展的作用,尚未全面进入校长意识,教师的研究与教学依然是分离的。

本研究建议校长以知识管理为依托,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所谓学校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建立知识生产和流通体系,增进教师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再造的意识与能力,并提升学校组织的智商和效益的机制与过程。[3]教师的知识是学校最为重要的资源,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以把教职员工聚集到献计献策与通力合作的“文化场”中来,促使教师个人的知识向组织知识的持续转化,不断充实与盘活学校知识存量,同时也使教师能及时有效地从学校知识库中获取需要的知识及相关支持,以此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运作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校长可将以往有关教师专业提升的制度、做法等分别从知识收集与编码、知识交流与共享、知识学习与运用、知识更新与创新等四个环节加以梳理,使这些经验上升至系列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理性层面,再重点从促进知识共享和团队合作等方面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从而为学校的自我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4.保持活力:提升校长自身的领导力,明晰学校自我发展的行动方向

研究显示:校长的领导力在整个学校效能的发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Leithwood、Harris和Hopskins的研究就指出有效的校长领导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指出一所学校如果缺乏“有才华的领导”,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很难向令人满意的方向发展。[4]不管是教师还是课程,都是在校长的组织协调下呈现出各种结构与样态,并具备多样的功能指向。校长在学校的自我发展中能够采取积极主动的领导风格,是学校自我发展的活力之源。这一领导力包括如下校长的态度和行为:有强烈的自我发展的意愿;有清晰的学校发展目标;有对学校现有基础的清醒认识;有对课程与教师的统合能力;有开发学校特色资源的意识与能力;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并能够将这种期望转化为实际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行动。本次调查显示出的初中校长在决策力、推动力和执行力上的欠缺,是学校自我发展需要充分重视的问题。校长仅有理论上的理念和强制性的命令是不够的,其领导工作面对的很多问题都是具有情境性和模糊性的,就算可以从理论知识中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但是这些解决方法如果不为组织文化和组织非正式领导者所接受,那也是无效的。因此,校长领导力的提高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在学校组织中建立和维持一种利于学习的组织环境,包括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和统筹各项工作,以及如何推动组织成员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总之,能从根本上促进学校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是学校自我发展力的提升。这对初中校长来说是一个持续的挑战,需要校长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自我修炼,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校的发展与变革。

参考文献:

[1]沈曙虹.我国学校发展“力”的研究述评[J].教育研究,2013(2).

篇(7)

教师的责任感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就是教书育人。具体来说要把握学生的三个方面特质。

1.引领学生心智聪慧

学生在家长、老师、社会的间接或直接的教育中,不断完成自我的社会化。教书为了启智,育人为了丰富心灵,心智是人作为人最本真的部分,摧残就会扭曲,扭曲就会产生邪恶;压制就会变形,变形必然导致伤害。从杜威到苏霍姆林斯基,从孔子到陶行知都推崇心智对人成长的作用。教师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教会学生去如何对付考试,教师的责任是引领学生用智慧去开启新疆域。

2.指导学生交际策略

人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作为个体的自我,心智要丰满;作为社会的自我,人格要健全。人格健全就表现在交往的成熟和健康上。人离开了集体就犹如水滴离开了江河,交往是人的自然生存之需,更是人自我发展之要义。学生处在人生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正确、健康的交际观和交际策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应该获得的教育成果,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前后左右上下的关系,是教师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生的交际能力固然与家庭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学校是学生实践交往策略的最大的舞台,学生理应在这里获得这种能力,收获这些观念和策略带来的成果,以及体悟其中的酸甜苦辣。

3.教会学生展示自我

表现不应有贬义的元素存在,展示自我应是一个人的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展现。展示自我是把自己真实的能量和才华表现出来,为他人服务,推动组织发展,凝聚成员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这种抢得发展先机的能力与那种谦谦君子的迂是两码事。是金子就得自己擦掉身上的灰尘,让自己放光;是宝马就得自己奋蹄前驱,让自己神行;是苍鹰就得自己展翅高飞,让自己登巅。

二、教师的求知欲

教师是以传播知识和施展才华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职业,这个职业需要以丰富和渊博的才情为基石。只有知识没有才华的教师,其教学必然波澜不兴;有才华没有知识的教学,有趣味但不深刻。求知不应是教师的习惯,更应是教师的生活方式。

对专业知识的精进是教师的立足之本。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分工在精细的同时也对知识的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以专业知识仅能应对学科的教学工作,必然难以提升课堂的活力和满足学生的不懈追问,也难以胜任跨学科的知识服务。教师要尽量避免成为解题高手或考试专家,要以丰盈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满足学生,要以高雅的情趣和爱好服务学生,要以健康的心态和豁达影响学生。教师的专业知识精进要建立在厚实的基础之上。而对专业知识精进的标准是贯通。

三、教师的上进心

教师的上进心不单单表现在追求政治进步上,还体现在专业发展的进取精神上,不断完善自我、突破自我。如何才能具有上进心?至少需要修炼三个习惯。

1.让阅读成为习惯

现代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或许真的没有时间让我们去阅读经典名篇,但优秀的教育期刊和网站还是能方便地给我们提供大量的优秀作品,学生的优秀作品也能让我们阅后如浴春风。另外,各种教材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料。不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高校教师,阅读专业以外的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为学生所学知识的整合提供了可能。还可以阅读经典散文、诗歌和优秀小说等,这些作品能使课堂教学有灵动的活力和激情;还应涉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些能使我们的视域更宽广。

2.让静思成为习惯

静思是一种好习惯,通过静思,可以对自己的工作得失进行总结,回头看看,看清走过的路或者来时的路,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向何处去。教师每天面对的挑战都是新的,静思每天应对挑战的过程及结果,是教师职业所产生的丰富且难得的财产。静思也是提高的过程。静思能使我们变得聪明、清醒、智慧和丰富。没有静思,失败永远是失败,不会有通向成功的质变。

3.让敏感成为习惯

篇(8)

机制是保障,规范管理是保障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有序进行的关键。学校应注重完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以校长全面负责、教导主任具体抓,学科组长分科组织、教师具体实施的教研管理四级网络,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教研工作管理有效,工作落实到位。

1、理论学习制度是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必备条件。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新概念、新方法的有效保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添加剂”,是教师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可以采用集中培训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及时了解教学理论新动态,转变教学理念,获取教学新信息,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改理论水平。

2、教研教改制度学校可以根据开学初的教研教改计划,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实效性,开展上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或开专题讲座等不同形式的教研教改活动,并从中吸取他人之所长,补自已之所短,真正做到资源共享,自我提升。

3、教学反思制度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自我课堂活动的经验总结与成败反思。不断审视自我的教学行为,及时记下自已教学中的亮点,问题分析,理性思考与改进措施,培养教师自我反思习惯,提升教学效果。

二、名师名家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教师多处农村学校,农村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教学能力相对较低,新课程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相对滞后。借助名师名家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是引领我们专业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的不断成长的有效途径,可以取得投石问路,抛砖引玉的效果。

1、名师名家的专题论纸学习。为了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专家名师的专题培训,读名师专家的专题理论著作,如吴正宪老师《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让老师接受各级业务培训,从培训学习中学到比较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样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同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专家名师的课例品析。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案例是展示其高超的教学艺术、厚重的文化积淀、驾轻就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的教学过程,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教师可以通过听取、观看名师名家的优秀课例,学习名师名家的做法,吸取名师名家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风格、教学思路、驾驭能力,使教师在学习中感受名师名家身上折射出的专业素养。

3、课题引领。走科研兴校之路已经成为中小学校发展的共识。学校可以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勇于承担各级课题,坚持以新课程为导向,课题教研与课堂教学研究相结合,先模仿他人做法,从扶到放、从学到创,走科研之路。

篇(9)

一、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自主学习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即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独立的方法,独立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能自启入境,自学探究,自研交流,自评完善,并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会迁移,能运用,去开拓,敢创新。教学的本质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培养独立的学习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教法要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自主探究。致力于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精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积极思维习惯、归纳总结习惯、动手实验习惯和规范解题习惯等。

2.转换教师角色,建设民主课堂

钱梦龙说过:教师在教学中,要在感情上相信学生,尊重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时间上支持学生,留够时间让其思考和体验;在学法上精心指导,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师要改变“一言堂”,丢去“严肃性”,建设民主课堂。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使之对物理规律、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完善知识体系。大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充分讨论,提出不同的见解,特别是对一些独特的见解、思维方式、解题方法,要给予鼓励,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感,以促进他们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

3.改善授课方式,指导自主探究

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改善授课方式,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1)自学指导式

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改进自主学习策略,制订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比如,指导学生课前自觉预习,自主阅读教材,清楚章节具体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学会质疑;教师利用课堂阵地,带领学生积极思考,教会他们智慧听课、笔记;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如何做错题本等等。这种自觉认真学习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自我

发展。

(2)合作探究式

合作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创设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在课堂上临时组建或者课外自愿组合探究小组,让学生集思广益,达到多元的优势互补,使大家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可以采用“引导发现式”,程序为“创设情景─观察探究─推理证明─总结练习”;也可以运用“探究训练式”,程序为“遇到问题─搜集资料和建立假设─用事实和逻辑论证─形成探究能力”。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知识与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

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主题研究活动,既可以丰富课堂学习形式,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划分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然后开始分工,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动手实验,写出研究过程,创建答案,最后将主题探究活动的成果公开展示,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极强的成就感,更促进学生探索精神的成长。

(3)多媒体整合式

现代教育技术中,文本、图形、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能够把静态的物理知识、物理规律迅速转变为动态的学习资源,呈现出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画面,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视觉,使其更快速地记住多样化的表象,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及掌握物理学科的知识。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善于借助现代多媒体,应用网上资源进行课本相关内容的延伸学习,进一步整合知识体系。比如,借助网络教育平台整合知识板块:学习要点、难点突破、经典例题、练习反馈、课外探究等;在网上观看部分实验的模拟视频和与课程相关的部分百科视频等。这种自主学习模式更能促进学生视野的开阔性,知识的兼容性。

(4)加强课外小实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物理小实验,小制作的题材广泛,材料非常丰富,是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益活动。对每章或每节课后的小制作、小实验,教师可适当给予指导,提出必要的建议。使得学生能够善于动脑动手,因陋就简地取材,把小实验、小制作活动搞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虽然课外实验活动在许多方面略显粗糙或不规范,但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尤其是在设计和准备过程中那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及操作过程,是在其他途径中无法体会到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他们自觉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5)反思总结式

学生自主学习还表现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我评价并及时对学习行为做出调整,以更好地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比如,教会学生自我诊断,明白阶段性学习中的长处和不足,及时校正目标,调整学习态度、学习计划、学习方法,不断促使自己向理想的目标迈进。

此外,可以借助教师当堂巡视、批改及时练来促进学生自我检查与反思。教师在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手批改,看到做错的题目及时指出错误,让学生及时纠正。这样,教师就能及时反馈学生获取知识的情况,使学生及时纠错。还可以利用学习小组互查式。当练习完成后,在学习小组各成员之间交流,让他们互批互纠或互批自纠。这种方法能使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提高辨识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强化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篇(10)

本人200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生物技术系本科,现正积极报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

学校里熟悉的伙伴都戏称我为“流动大军”,哪里需要我,我就往哪里冲。从教七年来,我曾任教过数学、科学、生命科学、心理等多门学科,担任过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政工教导员、大队辅导员等职务。无论处于哪个岗位,从事哪份工作,不求闻达于人,只求每天能尽职尽责的做些实实在在的事,用真情和爱心对待每一位同事。

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培养和教研员的悉心指导下,已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师德水平,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工作者。近三年来由于学校的栽培和自身的努力,获得了普陀区教育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荣获 “普陀杯”生物学科评优大赛二等奖,参与了《上海市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内容的编写工作,撰写的论文也分获全国、市级比赛二等奖。

初踏竞聘平台,我对教学管理有着如下初步的认识与思考:

我认为,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是学校培养“勤于思考,敏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乐于奉献”的教育人才、优化课程改革,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因此管理者除了兼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以外,还应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组织能力,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调控、自控能力及熟练的现代技术手段,能做到平等负责地落实每一项学校工作,协调各项活动,明确服务意识,以共同的目标团结人,以有效的管理激励人,以自身的行动带动人。

如果有幸加入学校教学管理的团队,我将做以下两点尝试:

一、重视学习 适应角色

1、立足本位,丰富教管学识

如果我能有幸踏上教学管理的岗位,我将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本的理念,向骨干教师学习专业理论,向部门领导学习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教学管理水平,思考可行可检的工作策略,做好教导主任的助手,深入了解每一位教师的优点和长处,发挥团队的最大合力。

2、着眼群体,促进自我发展

新课改下的教师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因此倡导自我发展,让教师做好终身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常规工作。教师自我发展的秘诀之一就是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普及教科研方法,使教师能善用理论去研究理论,善用理论去拓展实践;教师自我发展的秘诀之二是熟读善用《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前者通过对于学科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规划,体现了学科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课程理念。后者通过细致入微、浅显易懂的语言描述,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学术语言和学科目标以形象、具体的方式加以表达,更有利于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把握;教师自我发展的秘诀之三则是力争在上好每一堂“家常课”的过程中加强自我反思、学习和改进。在课堂教学“实战”中,每一位教师都能从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生成在书本上无法找到的教学智慧,这些东西都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性因素,都需要教师个体细细体验、默默领会的,是别人难以教会的,属于教师个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的范畴。

二、重视创新 发展特色

上一篇: 用餐礼仪 下一篇: 测绘专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