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评价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31 21:40: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自我评价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大学生自我评价总结

篇(1)

大三学生自我评价1大学三年的时间已经结束了,我现在感受很多,因为毕业了,我必须要面对很多事情,毕业之际,对自己也应该有一个客观的看待,特别是在自己这三年的一个生活,学习经历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当然不能够夸大其词,也不能够为自己的在工作当中的一些行为而去逃避,它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有着这么一个心态,才能够发展好,才能够的规划好一些工作,有些时候不单单是自己的工作,也有他人的时间,要去自己的安排,认真的去感受好这些,有一个好的心理准备,也就是大学三年来的一个学习生活,我也对自己评价一番。

在生活当中,我是一个生活作风比较好的人,虽然只有短短三年的时间,但是在这大学三年的时间,我一直都特别的珍惜自己的每一天,都非常认真的对待自己周围的每一个朋友,当然,生活当中我也不会肆意妄为,我知道自己有哪些缺点,也有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点,有些东西是一定要去正确看待的,一定不要盲目的去评判他,更加不应该去逃避,有缺点就一定要纠正,有不足的地方,这一定要改善,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人生态度,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人生观念。

学习上面我不敢耽误,大学期间我专业知识上面的问题,我都会虚心的请教老师,虚心的请教同学,优秀的同学往往都是那种比较专业能力较强的,所以我会向她们靠拢,我会向们请教问题,这样对于自己来讲也是一种进步,学习上面哦,没有丝毫的耽误,所以大学三年来我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是比较看好的,有一个硬的底气。

虽然这大学三年的时间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真的非常的感激,也感激周围的每一个人,也相信在未来的生活当中会做得更好,我也会不辜负周围的每一个人,不辜负这三年的时间,不辜负这三年的付出,更加不会让自己未来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我一定会沿着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一个想法继续的发展下去。

大三学生自我评价2大学三年即将过去,三年的时光收获匪浅。在感受校园清新气息的同时,接触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和老师,在每个人身上,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对于涉世不深的我来说,这些都是宝贵的经历。从进大学校门第一天起,父母就对我说,大学是通向社会的必经之路,是为以后安身立命的重要阶段。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在回顾走过的这三年,发现自己在许多方面有了进步,同时许多方面也有待改进。

在学习上,脑子里持着进入大学后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思想,于是忽略了学习。没有高中时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次临近期末考,考前一周临时抱下佛脚,算是顺利通过。但是自从吸取几次大学英语四级失败的惨痛教训之后,我发现在大学不学习是不行的。必须努力地充实自己,花精力花时间在课外阅读上,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开阔视野。

在课堂上,虽然不必要像高中那会那样全神贯注,但也不能经常走神,思想开小差。在这一点上,我自认做的不好。时常会被乏味的课堂气氛弄的困意大发。作为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开阔视野。我坚信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事前必然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努力,所以想在毕业之后收获更多,在大学期间就要付出更多!

在思想道德上,一直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我自认为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集体、热爱人民,以务实求真的态度参与许多公益活动。

在生活上,崇尚朴实质朴的生活作风。在大学期间,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从来没有无故夜不归宿。平时比较平易近人,对人态度友好,与同学和朋友的相处融洽。我一直相信,生活源于坚韧的信念。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因此,个人的生活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比较强,很多事情都力求自己解决,尽量不让别人帮忙。

一直相信人不是完美的,每个人必定有各自的缺点和优点,重要的是该怎么去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为人随和,诚实,性格坚毅是我的优点。只要决定去做一件事,必定会认真的去完成。从来都不喜欢和一些虚伪的人交往,虽然不能改变别人,但可以时常勉励自己坚持原则,为人诚实守信。

我的缺点是对很多事情表现的漠不关心,缺乏热情。在人际交往上,没有主动性,在与陌生人的交往过程中表现的极其冷淡,以至于和很多曾接触过的人都没能深交,只是泛泛之交。但是,本人的交友态度一直也就是顺其自然,不强求不刻意。

时间是稍纵即逝的,有机会去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尽量使自己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付出是显见的,收获总是潜见的,但是只要肯去为目标奋斗,收获绝对远远大于付出!

大三学生自我评价3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大学三年即将结束了,回首三年的大学校园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生活,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很多。这三年,是我一生中最值得记忆和回味的三年。有希望,有梦想,奋斗过,追求过,有失败,也有成功!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育,即科学文化知识。端正个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大学三年,我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参加__省自学考试,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扩充知识面,努力成为适应新世纪复合型人才。

体育,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大学三年里,我不断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学校、系和班级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在心理方面,参加校心理协会组织的活动,不断锻炼自己,塑造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健康的人格品质,克服心理障碍,以适应多变社会发展要求。

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与同学友好相处,相互帮助。积极为同学服务,尽自己努力为同学排忧解难。

在学习上,我孜孜不倦,认真听讲,刻苦钻研,端正个人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我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伍。

作为一名大学生,深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的生活准则是: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我的特点是:勇于拚搏,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了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朝夕耕耘,图春华秋实;十年寒窗,求学有所用。相信在贵司的培养和自我的奋斗下,我定会胜任本职工作。

大三学生自我评价4大学的生活快要结束了,回顾大学三年的学习、思想、工作和生活,心中不免思绪万千。过去的三年,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怀和帮助下不断地学习、努力逐渐成长为了一名合格大学生,现在的我胸怀大志,敢于挑战自己和生活。下面将对我大学三年的学习、思想、工作和生活做一个评价。

通过大学的学习我的能力明显的得到了提高。懂得了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重独立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自己的学习,把在大学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积极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使学习和实践融为一体。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也要进一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自己更好的适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进入大学以后,我认识到仅仅学习好是不够的。要追求上进,思想上的进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期间,我担任了两年的英语课代表,一年文体委员。在与同学们相处的三年期间,我积极主动地为同学们服务,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一致,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促进了团队沟通与合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生活上,我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三年的大学生活,我收获很多。感谢老师和同学给我的关怀与帮助,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大三学生自我评价5大学三年生活即将随着我的成长而慢慢逝去,回顾这丰富多彩的三年学习生活,我已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大学生了,这些日子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这三年在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三年来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做自我评价如下:

时光飞逝,依稀记得刚进大学时还是一个毛毛躁躁的小丫头,转瞬间三年即逝,褪去了青涩经过时间的洗礼与磨练、在失败中重生,已然成为了社会需要型人才。大学=小社会=大家庭,在这个小社会中我们学会处事,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学会为人。生活需要自己去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

我的性格属于活泼开朗型却又不失谦虚稳重,充满活力,待人真诚热情,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际能力,凡事能吃苦耐劳,适应性与应变性都很强。

篇(2)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着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

还一直做班委和寝室长,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家教、志愿者、推销员和设计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体育成绩一向很好。我的体质并非很出色,可是通过我的练习和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还是能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授项目。我喜欢运动,基本对所有运动都感兴趣,尤其是足球。在四年之后的今天,我的球技有了质的提高,脚法和意识。我是从高一开始接触足球,起步比较迟,可进步很快,总能在同一水平的伙伴中踢一段时间后脱颖而出。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抱定了要踢好的决心,也许还有那么点运动天赋。踢足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但关键是能否正视并利用它们。四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归纳了一些自己的优缺点。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记得有好几次,同学或老师约了我见面,我答应以后必定按时到达指定约会地点,即使有急事也从不失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映像。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这在我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充分展示了出来。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意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他本身。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在跟自己作战,准确地说,是和自己的意志战斗。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比以前坚毅了许多,但我不会松懈下来的。以上这些优点,是我今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我应该继续保持,并不断以此鞭策自己奋发向上。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1-0186-02

学习的自我评价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学生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且始终没有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自我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个性的健康发展,学习状况的改善都很重要。特别是信息社会,加强学生通过外语学习获取知识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外语学习的自我评价概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撰写了许多有关学生外语学习综合能力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评价的文章和著作,这些文献也为外语教学中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帮助。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新的现代化语言学习手段的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动机、观念和策略都在动态变化之中,研究新形势下学生变化特点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学习能力自我评价的相关要素,对提高外语学习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学习评价的含义

“评价”一词在我国北宋时期已经出现。《宋史・戚同文传》有“市物不评价,市人知而不欺”的记载。这里的“评价”是指评论货物价格的意思,而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因而是判断价值。在日常生活中,不仅“物”有价值需要判断,“人”和“事”也有个价值问题,同样需要判断。所以,“评价”一词现在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

学习评价是对学习者学习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学习评价的本质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所产生的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而不单纯是收集信息或考试,是对所收集到的信息(教育测量)和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用以衡量学习者的水平和能力。考试本身是学习测量而不是学习评价,对考试结果的分析才是学习的最后考评。

学习的自我评价是指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分析和判断,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馈和自我调节的活动。学习的自我评价要求有稳定性,不能随意进行,要客观地进行评价,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按照评价的不同主体对学习评价分类,可以分为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是指除学习者之外的人对学习者所作的评价。例如教师对学生学习指导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相互借鉴性的学习评价等。他人评价的客观性较强,更能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限于篇幅的限制,在这里重点谈一下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问题。

外语自我评价就是学习者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外语学习进行评价。这是学习者自我调节性的学习评价,能增强学习者的评价水平。其缺点是缺乏外界参照体系,不便进行横向比较,主观性大,容易出现评价偏高或偏低的趋向,甚至出现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外语自我评价的水平一方面与评价者掌握和运用自我评价的方法和技能有关,更与评价者对自身的了解和自我意识的水平和修养有关。外语自我评价是外语学习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人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使自己更好地理解自己,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显然,外语自我评价能力的高低不仅是高效率学习的基础,而且是外语学习者必须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外语学习评价的功能

外语学习自我评价功能如下:

1.自我诊断的功能。学生对照标准,通过对搜集到的有关重要信息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就会发现,什么地方有进步,可以继续巩固和发展,什么地方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尚且要进行完善和提高。

2.自我反馈的功能。学生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本人的学习状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改变学习计划,更新学习方法,对学习重点目标有了更新的认识,这样就会离理想的目标越来越近。

3.自我激励的功能。学生在看到自我评价的反馈信息后,就会了解自己的缺点,就会及时调整自己行动的方案,主动和教师和同伴进行沟通,并在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下使学习的动力发挥到极致。一旦收效明显,他们会从精神上受到鼓舞,信心大增,对学习热情的激发更加有力。

自我评价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伴随于学习过程始终的,学生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对自己行为的塑造作用十分明显。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善于观察自己,依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去考察自己的学习目标的实现途径,不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我评价对于外语学习来说是一项自我教育活动,学生们通过自我评价,能让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和弱点,学会从多层面、多维度、批判吸收性地看待自己的学习过程,最后实现不断地自我超越。

二、外语学习者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外语学习的自我评价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自我评价外,还包括对自己学习动机的性质、内容、方向、动力大小、学习态度的自我评价;对学习策略(包括学习方法)的自我评价;对能力(包括智力)活动水平以及学习效率的自我评价等。可运用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或进步、保持、退步三个等级进行考量。

(一)外语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

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应该自我测评一下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形。一段学习之后,可以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认知的分类,从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等方面来评估自己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将所学的知识点与目标得分率制成一个对比图表进行分析,通过图表就能很清楚地看出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除此之外,下面几方面分析对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也有帮助:

1.对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否清楚?

2.能否将新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3.对所学知识能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在实践中能否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得自如?

(二)外语学习动力的自我评价

学习动力有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分。自我评价主要对内在动力进行分析、判断,主要包括:

1.是否明确了学习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是否制定,制定的是否合理?

2.对学习各门功课的信心是否十足?

3.对所学科目的兴趣如何?

4.在学习态度上是否做到了认真、勤奋?

5.能否有主动积极的进取精神?

6.面对困难是否有勇气和毅力去战胜它?

7.平时学习情绪如何,是否能做到持久、稳定?

(三)外语学习策略的自我评价

学习策略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学习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活动的安排是否有计划?

2.学习时间安排得是否妥善?

3.对学习资料的利用是否善于?

4.合作学习做得如何,和教师、学生的互动情形如何?

5.课前预习能否做到?

6.听课过程中精力是否做到集中?

7.当天学过的功课课后是否复习,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否按时完成?

8.每次考试后返回试卷能否认真总结,分析出错误所在,并保证下次不再犯?

9.有没有把错误的问题集中成册,能不能自己给自己出一些检测题?

10.在学习过程中,对外界的干扰自己能否排除?

11.自己对学习方法选择是否恰当?

12.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善于总结经验或者借鉴他人成功的范例?

13.对学过东西,做过的事情能经常反思吗?

(四)外语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

学习能力是同学习策略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但学习能力要比学习策略更加稳定、持久。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信息的能力的获取:包括感知能力、阅读能力等。

2.加工、存储、应用、创造信息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口头、文字)、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

3.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包括学习计划的制订和调整、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困难的克服等。

4.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的能力:包括比较分析能力、反思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较强的毅力等。

总之,对外语自我评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还可采取写自我总结、写学习日志、读书心得、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等方式。在评价过程中,最好能把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起来,因为他人评价要更客观(如教师的指导性评价、同学之间的鉴定性评价),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很有帮助;自我评价存在自身的缺陷,没有横向比较,和容易受到主观性影响,容易出现评价偏高或偏低的趋向。当然,如果引导得当,评价者态度端正,自评也可能获得比外部评价更准确也更有效的结果。总之,自我评价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应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因人而异,做到内外结合选择合适自己的评价方法,提高自我评价的效果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研究与尝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1).

[2]邱葆珍.高职生外语职业能力评价方法实践探讨[J].内江科技,2010,(5).

篇(4)

口才是一个人德、才、学、识的试金石。在欧美等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人们普遍认为“能说会道”是人才必备的素质。从竞选总统到求职应聘,从国际交往到企业管理,口才往往是人们在竞争中使用的重要工具。但是在日常口语交际中,目前大学生却因为学习压力、家庭压力、就业压力等因素而产生种种不良交际心理,这不仅会大大地削弱他们在就业中的竞争力,也会对他们就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产生不良影响。

一、大学生不良交际心理的主要表现形式

1、自卑。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轻视自我、对自己不满意、没有信心的情绪体验。它使人离群、孤立、苦闷、失去信心,甚至导致嫉妒、沮丧、暴怒、自欺欺人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有自卑心理的人,虽有强烈的交际愿望,但又不敢大大方方地与人交往,担心受到别人的嘲笑和冷落。他们在进行语言交际时,常常表现为目光呆滞、态度冷漠、沉默少言、语无伦次、手足无措等。如此多次反复,就会逐渐强化怯懦与自卑心理,反过来使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进一步降低。

2、胆怯。胆怯是在口语交际中过分地谨小慎微、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准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人际关系发展的心理现象,是对自己能力信心不足的一种心理表现,也是影响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胆怯心理的人,大都性格内向,注重自我。做事顾虑重重,生怕自己言行不当而遭人非议,希望却又害怕与人交往。

3、自傲。自傲是一种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有自傲心理的人在口语交际中往往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过高地估价自己的能力。他们在交际会话中高谈阔论,滔滔不绝,自以为技压群雄,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自傲是建筑在以自我为中心基础上的一种超现实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态度,它使青年人孤傲离群,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极为有害。

二、大学生不良交际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

1、心理暗示法。心理暗示包括直接暗示和联想求同两种方法。直接暗示有人称为“镜子技巧”。当遇到某些时候感觉信心不足时,不妨先对着镜子修饰一下自己的容貌,然后自信地凝视着自己的形象大声说几遍:“你是最棒的”,以此建立并强化自信心。联想求同就是要避开自己和对手在现实中的差距,通过联想找出双方共同点的心理暗示法。一旦发现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时,决不可盲目自卑,而应该这样想:“别人行,我也一定能行”,从而增强改变现状的信心。这些做法乍看起来往往会觉得荒唐可笑,然而对于个性品质尚未定型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能够长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就能慢慢地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力量,并在实际行动中转化为勇气和自信,在任何困难和问题面前看到的都是机遇和希望。

篇(5)

成就归因是指人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的过程。例如,对于高职大学生的成就归因,大部分学生都会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少部分学生会归因于其它的各种特殊原因,如个人家庭的影响,自己智力的原因等等。其实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升学选择上可能存在着心理压力,但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就是一个挑战。就要看到成就归因,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要对自己给与正确的评价,这样才能在今后的高职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学习。同时在成功面前,要保持谦虚好学的精神。事实上成功与失败,原因是复杂的,分析成功的原因时,常常会提到四句话“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努力,领导班子的团结,我在其中不断地思考”。尽管这句话大家常常说,实际上其中的道理并不是都完全明白,就是影响成功的因素很多,当然,影响失败的因素也很多,但在自己努力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行与外部原因。

1 自我评价的作用

自我评价,就是指自己对自己行为的认识能力,实际上自己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是比较困难的要求,但是,只有自己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评价,才能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下,个人的奋斗目标,因此高职学生要通过合理的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协调和自我控制的环节,来获得个人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的行为,这是人作为社会价值取向的努力,也是社会价值来评价实践活动。作为高职院校学生,从他们进入高职学校后,就需要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实际上这也是高职学校培养的目标之一,高职学生要通过合理的自我设计、自我协调和自我控制等环节,来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优势,在人生与社会的需求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位置,只要努力,就可以达到学校培养的目标,但这个目标要求,需要和个人努力,自我实现,全面发展的价值学习和对自己正确的评价,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够实现。

2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评价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评价工作的提高,因为自我评价工作直接影响着育人功能,也兼顾着学校对学生评价工作的开展,这种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有效性,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质量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评价状况还值得探讨,还存在许多问题。

2.1 高职院校学生与自我设计与规划

高职院校学生在入学前就对自己的学习放弃了,对进入高职学习,大部分都是听命与家长的要求,因此在入学时,学生对专业选择大都是茫然地,几乎是听命于家长的安排,或者是遵照老师的建议,当然也有一些学生也有自己的选择,但这种选择只是自己的一时兴趣,因为这时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本身并不了解,他们还缺乏必要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知识。也缺乏合理的自我设计与规划的长远目标。因此,导致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给自己设计职业生涯的需要,因此,就谈不上布置学习任务和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按照要求,老师讲到哪,书就看到哪,对自己的前途没有设计和规划,只是以同学们的想法,来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对待自己的生活管理方面,高职学生一般不会对自己的课余活动进行安排,时有打游戏、上网、看电视等活动无节制现象的发生,对个人的花销也一般不做计划。

2.2 高职院校学生与自我规范的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一般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尝试过对他的压力,也经受过不能继续学习的折磨,进入高职后,虽有部分学生在学期前也确定了学习目标,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对计划的执行会受到干扰,因此,能够坚持下去,并能够定期检查自己学习效果,能够给与自己评价的学生就更少了。大部分高职学生对学习计划只能做到部分执行,大部分学生只是流于形式,并不能规范自己执行下去。另外,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学习中还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这正是过去学习成绩不好的症结,但却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使他们对于新的学习内容不了解;课后又不认真复习,只在考前临时抱佛脚,成绩并不会理想又使他们没有学习的信心。

2.3 高职院校学生与自我协调能力

高职学生大部分是迫于无奈才选择的,他们自身的学习动力不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大多来自老师的要求和家长的期望,在他们内心深处任然存在颓废心态,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缺乏应有的自信。表现在高职大学生普遍缺乏自我学习的意识。很多学生不会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等进行定期的反思与调整;他们缺少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一般也不会涉及课本外的知识与技能;他们的学习方法简单,尤其是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不能掌握,通常靠个人的方法习得;但他们与普通高校学生比较,一般对于技能的掌握比较擅长,又比较能够吃苦。

3 成就归因对自我评价的潜在因素分析

在高职学校成就归因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影响作用是潜在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潜意识来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评价,这样才可以激发高职学生的成就归因,激发自己的能动性。

成就归因是自己对自己的总结,对自己正确的总结可以激发自己的动力,成就归因与自我评价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做好了成就归因需要学生具有自我评价的能力,只要有了这个能力就能够对自己在学习西过程中有个正确的认识,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就能够信心十足的完成学习任务,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有用之才。高职的教育过程应该是“教是为了不教”,如果运用到对学生的评价工作,就应该是“管的目的是为了不管”。辅导员应该更新观念,要明确学生在高校学生评价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使大学生评价工作正确的总结出成就归因,就会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评价教育工作的开展。要积极加强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和主动性的提高。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优势和潜能,要启发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因而对高职学生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加强自我评价的能力,以期扬长避短。增强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这样就能够有效时告知学生激起对未来学习、生活的信心,使他们激发努力向上的动力。

4 结语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要积极开展对学生评价工作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工作的力度。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应要摆脱传统的评价模式,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教育,提高学生成就归因能力,在得到尊重和理解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学生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工作取得更大成绩,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篇(6)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人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与自己交际圈的其他人进行各方面的对比,通过比较形成对生活质量、工作水平、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方面的认识评价。Festinger.Leon把这种人际间相互比较的现象称为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Festinger.Leon认为,人们进行自我评价时需要依照一定的标准,但现实情境往往缺乏客观标准,此时,人们为了提升确定感,增加评价的准确性,便会通过与相似的他人进行比较来满足自我评估的需求。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同样是在社会比较中不断实现的,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自身发展是指大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选择并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在选择目标的过程中,大学生经常会将同龄人作为参照群体,通过群体比较来实现目标确定。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合理的社会比较对大学生公平心理、愉快情绪的产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一些不理性的社会比较会导致大学生之间产生不良的竞争,引发抑郁、焦虑、嫉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阻碍其人格完善、心理健全。因此,本文对既往社会比较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社会比较对自身发展影响的差异分析

1.性别差异

目前,对于大学生社会比较对自身发展影响的男女差异存在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相对于男生,女生更喜欢通过社会比较实现对自我能力的评价。分析其原因,包括很多方面,首先,女生的依赖性、群体性更高,她们很多行为的实施、活动的展开都是与他人结伴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自然会出现能力高低的比较。其次,当今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很多工作领域的性别比例差异逐渐减少,这间接促使女性对自身能力的要求日益提升。而持续存在的职场性别歧视等现实问题,迫使女性不得不通过与同龄异性的比较来发现自己的性别优势,弥补先天的劣势。

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男女在社会比较给自身发展带来的影响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者认为,这与高校民主、开放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关。在大学,男女生接触的信息、受到的尊重和认可、得到的发展平台基本平等,他们的生活环境类似,锻炼机会均等,这些都促使他们社会比较结果的性别差异模糊化。

2.年级差异

目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社会比较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性。社会比较会影响幸福感,进而影响其自身发展。白红敏等人的研究发现,大一至大四4个年级段的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其中大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大三、大四学生。大学的生活方式是相对独立的,学生有了更多的经济自,上课以外的自由时间相较于高中也大幅增加。对于大一学生而言,这样大的环境改变是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的,故他们的幸福感会稍低些。进入大二,学生对学习生活环境基本适应,形成了稳定的人际交往圈,掌握了学习方法,发展了相应的兴趣爱好,因此能体验到更多的愉悦情感。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考研、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当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各高校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很多学生一进入大三就开始准备复习考研或者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来锻炼自己的综合技能。心理压力随着毕业的临近逐渐增加,精神负担较重,对前途的迷茫和担忧使得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指数较低。低水平的主观幸福感下个体寻求自身发展的动力也会受到消极影响,因而出现大学生社会比较对自身发展影响的年级差异。

二、大学生社会比较对自身发展带来的影响

1.自卑心理

韩丕国在“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基于社会比较的研究”中指出,自卑心理是由于个体对自我评价不当而产生的一类消极的心理体验,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强的消极作用。而社会比较模式是否合理对个体能否形成恰当的自我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合理的比较模式,会使个体形成认知偏差,产生自卑心理。研究显示,具有“向上比较倾向”的大学生其自卑心理水平显著高于具有“向下比较倾向”的大学生。向上社会比较时,个体的不足被凸显出来,易使其体验到挫败感,一旦形成固定的比较倾向,就会降低自信心,产生自卑感。

2.后悔心理

吴宁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会产生后悔心理。随着社会比较强度的增大,后悔的程度也会变大。社会比较对后悔的强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分析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比较方向及后悔心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社会比较在人格对后悔的作用上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高神经质的个体经过社会比较后,后悔心理增强。

3.嫉妒心理

社会比较与嫉妒关系密切,嫉妒经常伴随着社会比较,并且是由于进行消极的社会比较而产生的。嫉妒心理的出现具有同级性,即产生于关系亲近的同一领域的竞争者间。Chaubroeck和Lam的一项研究发现,嫉妒情绪的出现并不总被个体意识到,当与自己相似的他人在某方面获得成功、超越自己时,嫉妒感就会产生,并影响个体的言行反应。大学生在学校集体生活的氛围中,在与同学互动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通过社会比较产生嫉妒心理。李扬的“大学生社会比较、嫉妒心理与族群认同的关系研究”证实,社会比较强度与嫉妒感强烈度呈显著正相关。

4.心理幸福感

社会比较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现有研究证实社会比较的内容、方向、倾向、策略、情境、特点等均会影响心理幸福感的水平。洪冬美等人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会比较的倾向对综合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幸福感都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杨倩茜对大学生社会比较特点、自我评价及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比较不仅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高低,而且可以通过影响自我评价间接调节心理幸福感。

三、启示

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规划、自我掌控和自我发展的愿望,但是他们的能力有限、经验不足,在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与同龄人之间的对比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使得他们的自我评价、对未来的规划和期望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就不同个体而言,社会比较方式及比较内容的不同选择,可能产生压力抑或是动力。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及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提出了以下社会比较建议。

1.要有合理的目标定位

确立目标是实施行动的起点,目标定位是否恰当对后续行动的展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同龄人的影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攀比心理,会导致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现象出现,一旦目标与自身实现能力不匹配,个体就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感,体验到挫败感。所以社会比较有效进行的第一步,就是要以促进自我发展为总体目标,选择可行、现实的具体实施目标。

2.掌握合理的比较方式

比较方式是否合理,对于比较结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恰当的比较可以获得相对客观的结论,减少消极影响的产生。大学生应当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合理的比较方式。选择合理的比较对象,通过有效的比较,对自己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比较带来的影响,实现自身更高层次的发展。

3.转换社会比较的视角

社会比较是在缺少客观标准的情况下,通过以其他群体为参照点进行比较,获得自我评价的行为。但在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个体很容易产生嫉妒、自卑等消极情绪。为了避免这些不良结果的出现,个体可以采取转变比较视角的方式,即采用时间比较法。时间比较是指一个人比较两个不同时间段上的自我品质。如可以评价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否较过去有所提高,当前的心智状态是否比以前更为成熟等。通过这样的评价,个体可以发现自己不断成长的地方,为增强自信、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发挥重要的作用。

4.选择新的比较维度

合理面对社会比较带来的挫折。当大学生在某一领域失败或受到挫折时,他们会通过关注自身其他方面的能力来对抗这种威胁。这是Steelet提出的自我肯定理论的核心内容。自我肯定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自我的一些领域受到威胁时,他们不需要特别反击那个威胁,而是需要恢复全部的自我价值。也就是说个体整体形象感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有更大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要学会客观、理智地对待不可避免的被动社会比较带来的消极结果,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适当调整比较维度,形成积极稳定的自我评价体系。

通过对研究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比较的结果使他们的情绪受到较大的冲击,继而影响了他们的后续行为,对其自身发展方向的确立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掌握合理的比较方式,采用有效的比较策略可以为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与促进自身发展提供帮助。学校等相关教育机构应遵循大学生社会比较的特点,关注社会比较带来的情感影响,引导大学生形成多维度、建设性的社会比较视角。

参考文献:

[1]张帆.浅谈社会比较对大学生情绪健康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0(9):50-53.

[2]Festinger.Leon,Atheory of socialce comparison Processes[M].Human Relations,1954-17:117-140.

[3]方华.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自我发展关系探究[J].发展,2008(11):11-14.

[4]白红敏,许莹,张荣华.大学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9(4):41-44.

[5]韩丕国.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自我发展行为方式:基于社会比较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6]吴宁.大学生人格、社会比较对后悔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3.

[7]黎琳,徐光兴,迟毓凯,等.社会比较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7(5):1218-1220.

篇(7)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职业适应范围,不同的职业对人有不同的要求,两方面的最佳结合就是择业者的个人特征与职业对人的要求相匹配。就大学生择业而言,通常是通过 “职业三倾向”评价表现出来的,即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

      1.职业体力倾向:职业体力倾向是通过对择业者的身体素质的评价、分析,判断出其所适应的职业倾向。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力气;(2)身体动作的敏捷性和平衡性;(3)下肢或腰背的协调性;(4)手臂的灵活性与协调性;;(5)言语器官及视、听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状况;(6)整体协调控制。

      2.职业能力倾向: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顺利地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具体来说,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主观条件,是主观条件的一种心理特征。能力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职业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职业能力既与一般能力有关,更与特殊能力密不可分,人的职业能力倾向,主要就是指人的特殊能力,它是表示从业人员为胜任这一职业要求而必备的能力。

      3.职业个性倾向:职业个性倾向是指劳动者个人对职业的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和理想等。在择业之前,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还要考虑自己的职业性格特点,考虑职业对人的要求,从而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最易于适应的职业,或者改变自己的性格特点来适应职业的要求,实现人职的匹配。

    二、自我评价的原则

        自我评价是建立在自我观察与自我分析基础上的自我身心素质的全面评估。正确的自我评价,应把握如下原则:

      1.适度性:不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

      2.全面性: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既要对自我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评价,又要对其他各个方面的整体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到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3.客观性:应努力克服个人主观因素的干扰,努力使自我评价趋于客观和真实。

      4.发展性:应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自己。

    三、自我评价的方法

      1.自我现实分析:(1)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有效地把握自我;(2)要正确地对自己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自己最适合的职业;(3)要考虑社会的需要。

      2 运用测评手段:使个人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对自己较为客观的描述和评价。

篇(8)

评价教学是大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同样重要,它能够全面、客观、准确的体现出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了正确有效的反馈信息,还能够更加清晰的反映出教学效果,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也是学生们直接了解自身学习情况的手段,学生们能够通过形成性评价调整学习方案,提升学习效率。终结性评价指的是标准化的考试为代表的一系列应试考核,形成性评价则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学习过程的考评手段。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形成性评价指的是使用特定的测量程序来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中使用的策略以及学习阶段中造就的学习成就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形成与教师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周期性,并不是以某一项标准为平价基础,二是结合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来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仅仅算是形成评价的某一项指标,并不能够通过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名学生的优劣。形成性评价通过评价来获取更多的教学当中的反馈信息,能够找出教学活动中教师工作的缺陷和不足,同时改良教学手段,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作用。

2.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意义

形成性评价不仅对于大学英语对于整个学习时代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意义主要分为四点,第一点是改进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通过形成性评价结果,大学生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现阶段英语学习的不足之处,然后针对性的改进自己英语学习方法。第二点是定位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通过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学生们能够了解现阶段的英语学习情况,然后根据结果来制定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合理的定位了大学生英语学习进度。第三点是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形成性评价是除了学生考试成绩之外,对于大学生现有英语知识的肯定,能够强化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动机还有认识作用,鼓励大学生们能够用更大的学习经历来学学英语知识。第四点是帮助大学英语教师调整教学方案,大学生的英语教师能够通过国分析形成性评价,了解到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只是需要,然后综合教学内容,优化自身的英语教学方案,提高大学生英语教学质量。

二、大学生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现存问题

1.评价概念比较狭小

目前的大学评价体系一直被大部分的教师简单的当做是教学活动测验,只是在日常的期末或者是期中测验中简单的为学生做出一个评价,并没有发挥出评价体系的主要作用。教学评价能够更加快捷方便的反映出某个科目的动态、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评价的设置需要贯穿学生们的整个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不仅包含有日常学习测验,还需要包含学生们的日常学习行为,帮助学生规范学习行为。

2.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大学英语教学当中,都是由任课教师或者都是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评价,作为被评价对象的学生却没有参与其中,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重视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想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生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本人需要参与到教学评价当中,大学英语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加有力的教学信息。

3.评价内容重视成绩轻视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还是针对学生们的成绩来进行的,导致现阶段还是有很多大学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还在使用原有的评价体系,重视学生们英语知识的离机额和掌握,忽视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采用还有学生的情感态度,传统的评价体系忠实的是学生成绩,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略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建设。

4.评价体系缺少激励机制

目前大学教师基本上都已经承认了评价体系是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但是却也仅仅是把评价体系作为检验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学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评价的检验和验证过程,然后通过检验结果,把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为优良差,学生们按照分数站队,并没有把评价体系的激励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应用

1.课堂表现中要使用形成性评价

科学的进行形成性评价能够有效帮助大学英语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大学的英语教学开展过程中,要在课堂表现评价中使用形成性评价,首先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到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学习表现,再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做出不同的评价。大学英语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中重视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评价,例如说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课堂互动方面的因素,大学教师们需要根据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的针对学生开展评价工作,教师还能够及时的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点拨和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课堂上一定要针对学生们的形成性评价进行记录工作,做好教学的记录和反馈,能够及时地记录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们的课堂表现,针对课堂表现来丰富形成性评价。

2.作业批改和日常测试中使用形成性评价

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教学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所以可以在批改作业和日常学习测验中结合形成性评价来进行,这样不管是针对大学英语教师还是针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来说都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在批改作业过程中,能够直接了解到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水平和英语知识掌握程度,而学生也能够通过教师反馈的评改评价真实的获得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教师还能够通过英语测验来了解学生们在整个班级中的英语知识掌握水平,并适当地进行形成性评价,能够通过批改作业和日常测验来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英语学习。

3.建立学习档案

学习档案指的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品还有教师和同学做出来的相关评价资料,从而反映出学生在某个特定的领域中的进步和成就,大学英语教学的学习档案需要使用形成性评价,明确大学英语的学习目标,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快的提升大学英语学习水平。学习档案需要学生和教师评价共同完成,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

4.学生之间自评和互评的有效利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方式,因为自我评价过程是学生们自我反思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形成性评价中应用自评的评价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学英语过程中通过自评的方式,针对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样能够帮助形成性评价发挥出它的促进作用。在开展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需要跟学生一起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这样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评价标准的结果,同时在进行自我评价过程中也能做到有章可依。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们能够反思当前的学习情况,并根据结果不断的改进学习方法。除了自我评价之外,学生们也可以参加针对他人的评价过程,这样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检验大学英语学习效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优势和不足,同时还能够通过评价别人来提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机会,弥补教师做出的形成性评价中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形成性评价非常重要,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还有互相评价环节,发挥出学生们在英语形成性学习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形成性评价不仅重视学习成绩,同时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从而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响应了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号召。大学英语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综合项目,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想要开展形成性评价课堂教学,需要在课堂表现、批改作业、测验中有效适应形成性评价,通过建立学习档案和让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方式,创新形成性评价方法,不断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效率,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帮助大学教育快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襄平,徐文域. 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西部科技,2010,09:96+88.

[2]谢娜. 论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7:74-77.

[3]郭茜,杨志强. 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05:103-108.

篇(9)

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大学生开展道德自我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大学生处于青年期,自我意识经历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的发展过程,进入了心理自我趋向成熟的发展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使得大学生可以轻易地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进行分化,能把当前的我指向未来的我,在“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心理活动中,形成“理想自我”的观念。“理想自我”以“现实自我”为对象,对“现实自我”进行分析、监督、调节,努力促进其向“理想自我”的目标迈进。“理想自我”作为一种强烈的内部需要或发展动机,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理想自我使他们内心充满了责任感、使命感和理想、抱负。自我意识的发展,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是青年行为自律的必要条件,也是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内在心理条件。据调查,只有不到7%的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的动力出于外在需要或主要出于外在需要,而有近90%的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动力是出于内在发展需要或主要出于内在的需要。因此,在高校德育中探讨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而且也具备现实性和针对性。

2.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

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能力支持。认知能力是个体对外界事物认识、判断、评价的能力,认知能力的高低与身心发展、实践经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信息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们思想行为形成的主观因素之一。经过激烈的竞争,步入大学的校园,大学生面对的是全新的学习生活,中学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要求。大学生必须探索全新的学习方式,汲取各门学科先进的知识和理论,迅速扩大自己的信息储量,思维能力也因此得到快速提高。大学生追求新知,反应敏锐,创造力、想象力、记忆力都进入了更高的发展阶段,对外界事物有较强的判断力,对人生、对社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自己的认识、分析和评价也更加全面和深刻。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大学生的道德自我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维基础。

3.大学生的群体生活方式

大学生的群体生活方式也为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进入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活动、娱乐活动、生活活动都呈现出鲜明的集体性。班级、宿舍、社团等各种类型的群体,为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它能激发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动力。群体生活中大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取向、品德言行得以充分的展露和频繁的互动,彼此间的差异、矛盾、冲突,相互间的比较、竞争、压力,激励着大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竞争态势和自我超越的搏击精神。另外,群体生活还能有效促进大学生从他人身上更加客观、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并从他人的成功、失败中获得“替代性强化”(班杜拉语),促进自我教育意识的深化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因此,群体生活为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客观环境和条件。

二、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发展动力

发展动力是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重要心理机制,也是激发与维持引导自我教育的关键因素。从根本上来说,道德自我教育的发展动力来自于大学生自身内部的需要、动机、理想、目标、信念等行为激励因素,但这些行为激励因素的形成和动力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外部环境条件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刺激与诱导作用。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对矛盾的对立统一。

1.社会要求和大学生自我塑造的对立与统一

人是环境作用和自我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要求与自我成长的矛盾调和。道德自我教育的外部动力来自于社会发展要求与个体自我塑造的对立统一。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站在知识创新、信息交汇和文化对峙前沿的在校大学生,能强烈地感受到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脉搏和走向,对社会变化及未来发展态势十分关注、异常敏感。同时,特殊的社会角色和明确的自我塑造意识,也使得社会发展要求与角色自我塑造这一矛盾在大学生身上获得集中体现。大学生经常将时展趋势与自身理想抱负、社会价值导向与自我价值取向、学校德育要求与自我发展需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差距,寻找对策。正是这种体现社会发展的外部要求与体现大学生自我塑造内部需求的对立、差异和矛盾,构成了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重要外部动力源泉。

一般说来,大学生在感受时展与未来趋势的过程中,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了解社会、他人对自己各方面的评判(或者说是社会、他人可能对自己形成的评判),潜意识地关注自我,并与社会文化环境、身边的小环境进行心理上的对比、分析,形成一次次的“对比差”,即自我与社会要求、自我与社会文化环境标准、自我与社会群体、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差距,从而找出自身与社会道德规范不相适应的内在品质。学校德育也提供了造成这种差距的环境,德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都会使学生在接受德育影响的同时,形成对自己的高度关注,使他们“感受和认识到他内在道德矛盾已经达到的水平和应有的水平之间的某种‘差别’和‘脱节’,使他(她)产生不安,从而产生提高道德的愿望”。但是,这种对比差往往是一刹那或者是短期的思想意识和情感冲动,一旦这种影响被其它后来的思想、情感所取代,这种差距感就消失了,自我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育者必须在高校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的、科学的道德自我教育的作用机制,营造浓郁的自我教育环境和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自我关注意识方案和相对稳定的自我塑造愿望态势,才能保持受教育者有一个较为长期的自我教育活动。

2.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与统一

为使大学生形成自我关注和自我教育的稳定心理和持续态势,必须将社会发展要求与大学生自我塑造的矛盾,落实到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这样,个体才不会停留于刹那间和短时期的思想意识和情感冲动,个体瞬间或短暂的自我关注与自我塑造意识才能转变为长期和持久的自我教育过程。所谓现实自我是指个体目前所具备的实际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及发展水平,所谓理想自我是指个体在高度自我关注后,心目中认为自己经过努力后应该具备并且可以具备的理想素质和发展水平,它是个体将自我与社会要求、群体规范、典型人物进行对比后形成的一种自我“理想”状态。大学生一旦意识到社会要求与自我塑造的对立统一,会在内心形成强烈的自我关注意识和自我发展愿望,审视自己、分析自己,对现实自我形成一个基本认识和评判,并根据现实自我的发展特点和外在社会要求,确立一个自己认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理想化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目标,即理想自我。这样,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便产生了分化和对立,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运动开始形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运动,促使个体调动自身的动机、情感、意志、信念、潜能等动力机制,激励、调节、监督自我,努力促使自己向着理想自我的目标迈进,致力于克服乃至最终消除二者的差距和对立,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协调和统一。因此,“这种‘理想’化的自我,一旦在个体思想意识里成为必须,就会对个体产生巨大且持久的推动力,推动个体积极主动地去开展自我教育活动”。

理想自我从总体来讲,是个体不满足于道德自我的发展现状,对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提出的积极要求。但理想自我并不总是积极的,它有可能掺杂消极的因素,甚至有可能是根本错误的。这是因为社会环境是良莠并存、泥沙俱在的,学校教育环境也不可能是纯净的;而且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选择也是千差万别的。教育者要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社会、正确地看待自我,在自己的内心形成一个从基本要求来看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从今后发展的可能性来看是高尚、卓越的理想自我,从而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道德自教能力,并发展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道德终身自我教育。

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类型来看,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运动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积极统一。个体树立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与自身发展实际的理想自我,就会积极地调动自身的潜能,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完善现实自我,使之与理想自我达到统一。而且会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运动中,一方面完善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迈进,另一方面又根据现实自我的发展状况和社会要求的不断变化,调整和修正理想自我,力求达到两者积极、动态的统一。第二种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妥协统一。个体树立了理想自我,但在改善现实自我的过程中,或因理想自我不切合实际,或因遇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困难挫折,使得理想自我难以实现,为消解矛盾、苦闷、失望和消极情绪,往往会选择放弃理想,安于现状,消极处世,得过且过。这是放弃理想自我以迁就现实自我的自我妥协。第三种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虚假统一。个体缺乏对现实自我的清醒认识,狂妄自大、自命不凡,以主观臆想代替客观现实,通过对现实自我的过高评价或虚妄的判断,获得与理想自我的虚假统一,则会沉浸于自我陶醉之中过着虚幻自足、不思进取的生活。第四种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消极统一。个体形成的是与社会发展要求相背离、因而得不到社会认可并且最终也难以实现的理想自我,个体为实现自己的所谓“理想”,往往会做出有违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行为,但个体仍执迷不悟、顽固不化、破罐破摔,在消极抵抗社会规范、正面教育中获得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因此,教育者要密切注意大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对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进行及时有效、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介入。

要提倡、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积极统一,并为他们树立先进典型,提供模范事迹,形成方法指导,营造支持氛围;对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妥协统一的大学生,要看到他们身上潜在的改善自我的积极愿望,引导他们调整目标,转变心态,培养能力,重树对前途的信心并努力发挥自身的潜能;对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虚假统一的大学生,在及时提醒,打破其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心理状态的同时,要帮助他们寻找差距、发现不足,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目标并付诸行动;对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消极统一的少数大学生,要做到说服与惩诫相结合,正面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人手,引导他们改变原先错误的理想自我,建立健康向上的理想目标并促成其改善现实自我的积极行动。

三、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发展过程

学生道德自我教育从其发展来看,主要体现为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自我意识上的心理体验及实践过程。具体体现在认知方面,就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体现在情感方面就是自我体验、自我激励,体现在意志方面就是自我监督、自我调节,体现在行为方面就是自我训练、自我践行。

1.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身道德品质、个性特点等方面的感知和分析。自我认识是以直观感觉和外部观察为起点,运用理论思维和逻辑抽象,达到对主体本质的认识过程。自我教育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只有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感知、觉察、思维、分析这样的自我认识活动,才能形成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的分化、差异、矛盾和对立,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自觉塑造、积极完善的自我教育过程才能开启和进行;只有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认识是全面的、客观的,才能为正确的自我评价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自我评价,是个体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或自我认识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原有的价值取向或外在的价值标准对自我所作的总结性判断和评估。自我评价的正确与否,并不是看主体自我单方面形成的结论,而是看主体自我的判断是否与客体自我一致或基本一致。自我评价有四种类型:与客体自我相符合的自我评价(有自知之明),高于客体自我的自我评价(自视过高),低于客体自我的自我评价(自视过低),与客体自我完全颠倒的自我评价(倒错自我评价)。显然,只有与客体自我相符合的自我评价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推动个体开展正确的自我教育,而其它的自我评价则会产生消极的作用甚至将个体自我教育引入歧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生的真谛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辩证地评价自己,才能发现差距、明确不足,确立改善现实自我、实现理想自我的奋斗目标,由此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需求和动机,并转化为自我教育的积极行动。

2.自我体验和自我激励

自我体验,是个体在自我意识过程中形成的情绪体验和情感态势。情绪体验往往是即时的、情境化的,而情感态势则常常是相对稳定的、长期的。个体在自我意识过程中,总有一种或几种情绪处于主要的、经常出现的,甚至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如自尊、自信、自满、自卑、自贬等,这就形成了个体对自身的主要情感体验。在自我教育过程中,个体对自我的情绪与情感体验的影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个体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时,或者在自我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体验到的主要是抑郁、自责、悲愤、失望、焦虑、懊悔等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个体无法进行积极的、自觉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在正确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向上的情绪与情感状态,成为高校德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自我激励,是个体为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目标而对自己的情绪情感进行的自觉调整、积极储备和有效激发。在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不断接近的自我教育过程中,个体会遇到来自客观外在环境与个体自身内部环境的限制所导致的困难、挫折,引发个体的情绪变化和情感反应。这些情绪与情感的变化反应,既有自信、自强、勇敢、节制、奋发等有益于个体调动自身潜能的积极情绪,也有沮丧、悔恨、愤怒、自卑、失望等不利于个体克服困难、调动自身潜能的消极情绪。自我激励的作用和意义在于,个体能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感受和分析自己的情绪、情感状态以及由此带来的效应和后果,通过自我反省,借助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他人的经验教训,积极自觉地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整和改变,做自己情感的主人和有效的管理者。自我激励的积极作用和意义还在于,当个体向理想自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个体还会对成功经验进行充分的自我体验、自我享受,这种积极的情绪与情感的积累,是个体进行自我教育重要的情感储备,十分有利于个体强化自我教育的动机、信心和发挥自我教育的潜能。

3.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

自我监督是个体在整个自我教育过程中,根据自己所确立的理想自我目标,通过自我观察、自我体验,有意识地、自觉地、经常地反省、检查、督促、提醒自己的自我教育活动。自我监督既是自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贯穿于自我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是个体进行自我调节的前提和条件。自我教育之所以不等同于他人教育,其中的重要区别就在于自我教育是一种针对个体自身的教育活动,是与充分的、高度自觉的自我意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活动。在自我教育过程中,贯穿了个体不满足于自我发展现状,自觉确立理想自我目标,主动反省自我、克服内外困难、改善自己品质的意志活动。

自我调节是个体根据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的反省、检查和监督,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目标、管理自己的情绪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转化的意志活动过程。自我调节贯穿于自我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并集中体现在客观的自我评价、有效的自我激励、自觉的自我训练和自我践行之中,是个体改变现实自我、实现理想自我的前提条件。

4.自我训练和自我践行

自我训练是个体为了达到理想自我目标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能力、意志和行为训练过程。在自我教育过程中,个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理想自我目标,通过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发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并针对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自觉确立能力发展、意志培养和行动训练计划,以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意志和行为品质,为自我践行和理想自我向现实自我的实质性转变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

篇(10)

任何学习活动都是发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之中,当前高校教学中自主学习环境创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大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基础和特点,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学习材料等,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以实现自觉主动学习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1]。根据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我们认为自主学习环境应包含任务情境、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学习策略、多向互动和学习者自我评价六个基本要素,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教师创设自主学习环境重点是利用信息技术对这六个要素进行设计。

一、任务情境的设计

任务情境是自主学习环境的核心,因为任务情境直接蕴含着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以任务的完成或解决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力,对整个的自主学习活动具有直接的统领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为学习者设计真实的任务情境,支持学习者对整个问题或任务的自,设计支持和激发学习者思维的学习环境。教师在任务情境的设计中应注意:(1)所设计的任务情境必须是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应与现实世界有相关性,情境应当最大限度地反映知识、技能在实际中运用的方式,亦即要注重与日常情境中的学习特点相关联,将知识和技能“锚定”在现实的情境中,这是最关键的一点。(2)任务情境应该是结构不良的(ill-structured)、开放的(open-ended),使大学生感到问题的意义、挑战性和趣味性,目的在于给学生自由、宽松的探索空间,任其大胆地思考、自由地想象,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所设计的任务情境应具备“承载力”,即能蕴涵或体现与所学领域(单一学科或跨学科)相关的概念、原理和方法。(4)任务最好能包括若干重要的侧面,学习者有协作学习的机会,便于组织分工合作,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5)任务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迁移性,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资源,以便学习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持续性的审视。(6)教师应该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以此培养学生管理学习时间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工具的设计

学习工具是指有益于学习者查找、获取和处理信息,交流协作,建构知识,以具体的方法组织并表述理解和评价学习效果的中介[2],信息技术可以为自主学习环境提供多样的学习工具,常见的有:提供认知支持,促进学习者认知和思维发展的认知工具(如“几何画板Geometer’s Sketchpad TM”);呈现问题和学习任务的情境工具(如“动画软件”);提高学习效率的绩效支持工具(如“数据处理软件”);提供学习者查找资源的信息工具(如“搜索引擎”);记录和评价学习者学习过程,促进学习者反思的评价工具(如“网络日志”);进行“会话”与“协商”的交流工具(如“电子论坛”)等。

高校教师在自主学习环境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作为各种学习工具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指导学生探寻和使用各种学习工具。利用各种学习工具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建构,让学生学会在建构中学习、在做中学、在交流中学习和在反思中学习等多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以帮助学习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知识的学习效果。总之,让学生学会用信息技术去学习,而不是从技术中学。

三、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资源是学习环境设计中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支持自主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信息化自主学习资源一般有三种:一是本地资源,指教师把自主学习需要的资料收集整理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参考使用;二是远程资源,指教师在自主学习平台上利用“page to page”的方式超链接到互联网;还有一种是学习者根据需要直接利用“雅虎、百度、搜狐”等搜索引擎上网查找获得的资源。

在设计自主学习资源时,高校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围绕任务情境为学习者提供所需资源的信息库。信息库可以包括多媒体素材、试题、案例、课件和相关文献资料等信息。只要是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的内容,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信息,都可以放入信息库作为学习资源提供给学习者使用。各种资源按学习者学习的思维习惯,采用超链接的方式组织,便于学生通过自行控制的方式,快速获取相关的信息。教师根据学习情况确定资源的提供方式,可以提供现成的资源给学生,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按照学习目标查找资源。应多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查找资源,对于学生查找获取的资源,经过师生们的集体评价,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在网上,让同学们共享,这也是学习资源的一种共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查找资源、对资源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鉴别能力,还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四、学习策略的设计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依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特点、条件等,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选用的调控学习以及过程的恰当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必须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作为保障,也就是要“会学”。学习策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的学习策略,它适合于任何学科的学习,如分解学习目标、管理学习时间、理解学习内容、调控学习时的情绪等;另一类是具体的学习策略,适用于具体的学习内容,如作笔记、复述、列提纲、作小结、画示意图等[3]。面对既定的学习任务和情境,如果学生缺少相应的学习策略,即使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也不可能得到顺利进行。

自主学习既需要一般性的学习策略,也需要具体的学习策略。高校教师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中要结合学习任务情境和学习内容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各种一般性的和具体的学习策略;同时,需要提供一定的学习“脚手架”,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内容的帮助,也提供一部分元认知知识和策略,通过提供多个范例来帮助学生学习相关学习策略,讲明策略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并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策略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熟练地进行设置目标和作出计划,寻求、组织和转换信息,记录和监控学习过程,寻求教师、同伴和其他成人的帮助,自我评价等,即学会学习。掌握这些学习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而且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科学习效果。

五、多向互动的设计

互动是自主学习环境的灵魂,缺乏互动,自主学习环境各要素的力量就难以发挥,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自主学习环境中主要存在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学生与信息资源之间三种互动。学生与信息资源的互动是指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学习,这种互动可以极大地满足个别化学习需要,适用于学生个体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指互动双方借助同步异步通讯工具进行的互动,既是满足学习者学习交流的需要,也是满足学习者情感发展的需要,协调学习者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

高校教师要设计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多向互动,除了设计信息资源对自主学习的反馈之外,还必须通过开辟学习论坛、BBS、聊天室、MSN、电子邮件、留言本等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所需的“会话”和“协作”提供支持。教师要有目的地去引导互动活动,营造一种和谐、健康的互动氛围,要经常进入交流平台,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予以帮助、指导。学生通过与信息资源、教师、同伴等多向互动,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并获得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方面的提高,也能消除学习中的孤独感。

六、自我评价的设计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作出分析和判断,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活动。学习的自我评价并不是随意性的、主观的评价,而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这里的评价标准主要指预先制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习的自我评价实质上是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意识和行为的反思和调控[4]。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更需要加强学习者自我评价,发挥其自我诊断、自我反馈和自我激励的功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高校教师在自主学习环境创设中,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要为学生提供利用信息技术对学习动力、学习策略、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和工具。自我评价的方式有很多,信息技术环境下,最常用的有“电子学档”和“博客(blog日志)”,两者都便于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等,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监控;都能使自我评价作为学习的一部分来进行,与自主学习融为一体,实事求是地、科学地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能更好地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这两种评价技术也各有特点,电子学档可以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和进步,“博客”更方便学生与老师和同伴交流,可以很好地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关于“电子学档”和“博客”的详细信息可查阅相关资料)。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用适合的评价技术,根据已定的目标考察自己的学习活动,养成随时评价自己学习活动的习惯。

学习环境是一个动态概念,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进程是共存共生的,随着学习活动进程的展开,学习环境中的情况和条件也不断变化[5]。因此,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自主学习环境和动态的自主学习活动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自主学习环境中的六个要素也必然围绕着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不断的地发生变化。想要构建出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需要针对自主学习活动过程不断地对自主学习环境各要素设计进行修改与更新。

参考文献:

[1]潘飞南.论大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注意策略[J].江西社会科学,2003,(3).

[2]钟志贤.张琦.论学习环境中资源工具与评价的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05.3.

上一篇: 化学导论论文 下一篇: 助理工程师职称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