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3 18:32: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考试题纲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中学生物教学和高考命题的依据,“考纲”是依据教学大纲所编制的,它体现了教学大纲的精神和内容,但“考纲”又必须反应时展的变化,体现当今生物学科的特点,所以应正确理解“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这句话的精髓。复习时,要以“大纲”为标准去对照和理解“考纲”,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
二、认真研究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
仔细分析近几年来高考生物学科的试题,有利于追寻高考命题的轨迹,捕捉高考命题的规律,洞察高考命题的信息。通过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①复习要立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对“三基”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头戏。
②突出对生物主干知识的考查,考点主要分布在新陈代谢、调节与免疫、遗传与变异这三块中。
③注重对识图、析图、及绘图的考查。
④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⑤关注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对高考试题和考纲的研究,找准特点,把握要点,面对高考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有效。
三、确定复习模式和安排复习计划
采用二轮复习法。第一轮把选修教材的知识内容穿插整合到必修第一、第二册的内容中,根据知识内容分成七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生命的基础、结构基础和细胞工程;第二单元是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发酵工程;第三单元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四单元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五单元是遗传、变异和基因工程;第六单元是生物与环境;第七单元是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按照知识复习———课时练习———单元测试———讲评归纳———构建知识网络的模式进行复习,每个单元复习结束时用一节课来构建知识网络,把本单元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高密度梳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兼顾能力培养。
第二轮主要是模拟测试阶段,其中穿插一些小专题。这种模式既注重知识系统性又节省时间,有利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相关知识的交汇点,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精选精练,总结反思
对高考的热点、重点、难点、易错和薄弱环节要多练,对典型的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总结,多开展举一反三的变式训练,提高应变能力。还要演练高考真题,高考试题凝集了高考命题专家的思维和智慧,容量大、科学性强、突出主干知识和逻辑性强等特点,且能反映出高考命题的趋势,也能使学生感悟高考命题的思路和方式。在练习中注意总结反思,每隔一段时间将原先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整理出来,看看自己错在哪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
五、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节奏快,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到复习效果和高考成绩优劣。复习过程中要加强解题技巧和学科语言能力的训练,有效提高复习效果。在第一轮复习中穿插解题方法的小专题,如选择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填空题的解题方法、遗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等。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强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教学生如何在审题中找到关键词、隐含条件等,并指导学生规范答题,减少失分。
六、加强试题讲评课的研究
试卷讲评课不能从头到尾面面俱到,而应有选择,有侧重,否则既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又难有成效。试题的讲评,一是要抓典型,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比如选一道题能集中表现某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二是分析命题思路,把握试题规律。教师在阅卷时找出问题的共性,看学生哪里错多,错的原因是什么。三是要善于将试题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凡是碰到这类试题该注意哪些事项,并教会学生进行比较性小结归纳。四是对试题的延伸和拓展,这类题可能还涉及到哪些知识点,与现实中的哪些现象相关等。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目前的高考也已经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近几年生物高考试题的分析来看,生物高考命题已经完全从“经验型命题”转换到“素质型命题”。“素质型命题”就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查生物科学素养,重视对考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关注生产实践、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实际问题,反映生物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了高中生物高考复习的策略。
一、以《考试大纲》为主导,充分发挥《考试大纲》的重要作用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认真解读《考试大纲》,深刻地参悟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方向,理清各个知识点的考查方法,是高中生物教师在指导高考备考必须开展的基本工作。
1、老师要以《考试大纲》为主导,发挥《考试大纲》的重要作用。
在进入高考复习阶段的时候就要认真研读上一年的《考试大纲》,明确高考的要求,寻找考试的要点,知道哪些地方是需要重点花时间复习,为学生的复习找准方向,与高考接轨。通过认真做前三年的本地所有高考试题,体会考试大纲在试题中的体现方式,以及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程度。认真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多渠道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分析与全国卷高考题在考查形式方面的异同,同时,各学校领导也要重视组织老师学习外地先进经验。
2、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理解《考试大纲》的要求关键是做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大方面文章。“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就是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技能。
对于基础知识,我先让学生在复习中先把课本各单元的重点知识先掌握,突出重点,加大对主干知识的复习力度,然后注意细节知识,再掌握各重点单元间知识点的联系(如遗传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所谓的难点知识,我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必须掌握,其他同学必须尽量理解。这样在做题过程中,基础知识分就尽量不会丢失。
例如:“脂肪肝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脂蛋白摄入不足”很多学生包括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在选择题时认为这个说法是对的,就是因为课本的基础知识面不熟悉,正确的说法是“脂肪肝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磷脂摄入不足”。
另外,类似这种因为基础知识不熟练而造成的失分的现象在选择题别突出,所以在选择题讲解过程中,反复通过解释复习题目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加强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寻找关键词的能力,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从学生心理上来讲,就是要不断地强化训练,他们才能逐渐养成解题过程中注意基础知识的习惯。
二、抓基础知识,知识要点重点复习
1、重点知识复习到位。
新高考的重点内容和常考内容有细胞呼吸、遗传定律、伴性遗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和生态系统,针对这些重点内容,教师要做到精心组织教学,并让学生反复训练,让学生对这些单元内容了如指掌,每一个考点都非常熟悉,要求学生对些基础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确实经过复习,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还是相当熟练的。
高考试题每年都有变化,但是,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取胜于高考必须具备的。对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把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
2、制定计划,加强教研合作
针对高考复习,教师要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计划,这样以便学生进行科学的复习。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强了校本教研,每一轮复习开始前都组织各高中老师集体教研,各高中老师回校后都能按照总体安排和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本教研,制定合理的复习方案,从而不断使学科复习水平不断提高。
3、复习全面
新高考题量增大,考查面也进一步增大。因此,除了要对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外,其它内容也进行全面复习,如细胞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细胞的生命历程、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等,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书本中的知识。
4、注重单元检测,精选习题,实现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在复习过程中,练习是熟练掌握考点知识和检测复习效果的常用的和较好的复习方法之一,也是必不可少的途径。针对单元检测的结果,师生都进行科学的总结,总结复习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经验要在下段复习中继续发扬,不足要进行及时的改进。教师要精选习题,不同类别的练习题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在做练习题的时候设计要求新、精、基。新是题目新颖;精是练习题要层层精选,保证复习效果和课堂效率。基是题目要回到课本基础知识上去,做题的目的还是引导学生看书。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生物实验一直是生物学高考试题中必考的内容,约占20%的分值。近几年来生物高考实验考查呈现多样化,有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基础实验的内容,也有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评价。
高考生物试卷中突出的变化是没有了独立的实验设计,而是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到各题干、选项和解题思维过程中,并且着重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验题的突破上,我进行实验专题的复习时,归纳了常规实验和实验设计两个类型,实验设计题又包括常规实验设计题和遗传实验设计题两种类型。
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能让学生有条不紊的进行学习,规范总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校沿用三轮复习:① 基础复习;② 针对专项;③ 综合演练。
第一轮,回顾熟悉初中数学基本脉络,展开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本人针对河北中考数学进行长期研究分析得到一些总结:河北省中考近几年共26题,前22题基础分数在74左右,2011年中考基础分值增加到80分,选择题由几年来的24分增加到30分,可见试卷的基础知识覆盖面变得更广,试题多是由课本知识演变而来,是对知识的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课标,夯实基础,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严密的知识体系,强化训练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提高应变能力。可见强调学生系统的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学生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掌握,而且要灵活运用,为下面阶段复习夯实基础。
第二轮,结合中考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练习。熟悉中考命题方向及特点,精心选题,整理归类选择代表性的体型进行专项训练,已达到消化每一模块。
数形结合动点问题,同种题型善于归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不可脱离教材,紧扣新课标,明确章节之间的联系,作用,善于归纳、善于转化等思想方法。分块练习,分类推进,为第三轮综合复习做充分准备工作。
第三轮,综合演练,根据中考试题的综合性,知识点的结合,一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综合运用,把知识整合起来解决综合问题。训练学生的综合解题策略,具体做法是抽调中考试题,汇编模拟试题进行训练,及时批改点评,查漏补缺。
在进行模拟综合训练时,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都会有所提高,但面对试题变化也会有紧张,所以要进行必要的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而且教师在这项环节中还要注重对试题的筛选、整理,在查阅批改时要做到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试题的掌握程度,制定补救措施。
二、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的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中考试题中有些题信息量非常大,很多学生见到这样的题型就发毛心生抵触,在这种心里影响下,没有耐心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盲目做题,从而失误。在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支出学生要有耐心,遇到这样的题型,不要慌,先平下心来把题多读几遍,把题型中的重要数据,重要信息联系起来,只有把题审清,从而达到解题目的。沉着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技巧已达到准确解决问题 转贴于
数学方法初中所接触到的有: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这些是解决问题和分析处理问题的基础,教师和学生不能一味的通过做题提高成绩,而要经常总结概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初三复习时,有意识、恰当地总结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在考试中做到灵活运用处理问题。
三、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及大纲》归纳中考试题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了,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正带领着学生在高三奋斗,现在我想根据去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和今年的考试大纲说明来总结一下语文科高考试题的特点以及复习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备考提供一些微末的帮助。
一、稳重求新,秉承过去的复习原则,渗透新考点,彰显文化
蕴涵
2012年是湖北省实施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为了实现平稳过渡,试卷的结构、分值、难易度及试题的基本立意和价值取向都与传统高考基本一致,体现的是“稳中求新”的命题思想。作为地方出题,湖北试卷一直注重彰显深厚的文化蕴涵、高雅的审美追求和博大的人文情怀。如,论述类文本阅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又如,第20题要求为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写阅读宣传语,关注当代生活,富有地域特色;第21题要求用对偶句描述“宝黛初会”的情景;第22题为漫画“题诗或配文”,结合考生的语文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来检测语言运用能力,具有浓郁的“语文味”。
2012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如此,在高三的复习中我们也应该如此强调。从所考的题型来看,没有超出复习范围的题型,每一个考点在复习当中都曾经落实过,特别是字词和默写的基础知识,前后都是经过了三轮反复的强化型训练。文言文、现代文、诗歌的文本阅读方面也是经过了答题技巧的总结和反复的题型训练,保证了学生在高考中遇题不乱,能够平和地面对试卷,有自信地答题。
二、回归课本,落实课本内容,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早在高二结束的时候我就开始对必修及选修的课本进行整体梳理,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复习。立足课本,熟悉课文,梳理笔记,掌握教材的重点知识,进行课文题目训练。通过这些准备工作,让学生对课本做到心中有数。所以,高考面对这类题型的时候,学生能够拿到较好的分数,答题时有话可说。
2013年考纲中也有变化,对附录二“古诗文背诵篇目”中的初中篇目进行了调整,将《论语十则》《岳阳楼记》《关雎》《春望》等四篇古诗文撤下,换上《鱼我所欲也》《醉翁亭记》《使至塞上》《水调歌头》等四篇,那么复习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顺应变化及时调整。
三、突出能力,紧扣课改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
2012新高考如何彰显课改理念?突出能力立意,尤其是突出探究能力、写作能力的考查,是试卷的着力点。
散文《耳边杜鹃啼》就是体现学生探究能力的考题。命题以文末“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作为切入点,题干要求“选取一个角度探究原因”。这样的设计给考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便于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选定探究视角,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发表个性化的见解。这篇阅读前面的题目考查文段的作用及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能力,学生不难答题。2012年作文试题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一段关于“书信”的试题材料以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片段的形式呈现,以背诵篇目《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作为议论的触发点,与考生的生活实际及语文学习实际紧密
联系。
总的说来,2012年的高考试题和2013年的延续性考纲让我们明白,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高三的复习工作,在平时的高一、高
二工作中我们也应该精益求精,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和探究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高考是学生进入大学的必经之路,也可以说学生在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高考,而高考也成就了很多的鱼跃龙门的神话,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经历。因此高考试题在出题的过程中,都是专家精心设计的,反映出了整个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教与学,高考试题命题的精彩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大大提高高中教学的有效性,我国的大部分高中都将高考试题引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作为学生练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够真实的反映出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质内容。
一、高考试题的题目
在2011年的全国数学高考试卷(一)中的第21题是这样的: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F是椭圆方程式正半轴位置上的一焦点,椭圆方程式是■,在焦点F处,又存在着一条斜率是■的直线I,直线I和C在直角坐标系中相较于AB两点,点P符合■的要求。
求:(1)证明:点P位于C上。
(2) 假设点P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有一个对称点是Q,那么证明:A、B、P、Q4点是位于同一个圆中的点。
解:(1)省略。
(2) 通过问题(1)和题干信息可知:P、Q两点的坐标:P(■),Q(■),因此P、Q两点之间的垂直平分线I1的方程式是:
■ ①
假设AB之间存在着一点M,恰好是AB的中点,那么点M处的坐标是M(■),那么AB的垂直平分线I2的方程式是:
■ ②
通过公式①、②可以得到两条垂直平分线的焦点的坐标是:N(■)。
根据两点间距公式可知:
■
通过弦长公式可以得出:
■
通过计算可知■。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
■
使用勾股定理后得知:
■
因此,得出■
又■
■
A、B、P、Q四点在圆心是N的圆上,椭圆的半径是NA,方程式是:
■。
三、高中试题所引发的的感悟
1、忽视解题技巧,重视问题的实质内容
通过对本题的解答可以看出,本题在解答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解题方法都属于高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没有解题技巧可言。因此通过对这几年的高中数学试题的解读和研究发现,高考中数学的考试越来越偏向于高中数学基础,比较重视问题的实质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就非常注意给学生强调基础内容的重要性,万变不离其中,考题与考题之间是互通的一种关系,只给学生介绍一点解题的技巧,特别是高三的学生,一再的向他们强调基本方法与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任何题目都离不开课本基础内容的支持。
2、以数学教材为源头,遵守考试大纲规定的原则
有的老师和学生在高考数学结束之后会说考试大纲中没有对这一部分的内容作规定,超出规定的范围了,但是很多的题目需要经过消元法来求解,只要知道其中的一个根就可以了。这种解题的方法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案例,因此只要学生细心一点就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联系,更何况高考数学试题中大部分的试题都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核,只有一小部分的试题属于源于教材,但是又高于教材,考试大纲中的规定的要求明确划分出了高考数学考试的范围,指明了高三进行数学复习时的方向和目标,严格遵守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要求进行,不仅能够大大减少高三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本文章中一开头中所引用的全国高考数学试卷(一)中的题目就与人教版选修4-4也就是课本第38页中的例4非常的相似:已知在椭圆方程式■中存在着两条相交弦,分别是AB、CD,焦点是P,且两条相交弦之间产生的倾斜角又有互补的关系,求证■。因此说要以数学教材为源头,遵守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原则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一切数学高考题目都来源与高中数学教材,是对数学教材的延伸。
3、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加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减轻学生的负担成为我国教育的目的,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现阶段我国高中学生的学习并不轻松,尤其是高三学生负担更重,这种负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我们这些老师造成的,期望能够通过大量的试题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是学生往往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机械性的写做,学生自行思考的内容较少,因此高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随着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不断创新, 这种创新一方面体现在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体现在更加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应用的考查;高考重要的使命是选拔人才,以高等数学内容为背景的试题因为背景公平,能有效考查学生后继学习能力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因此,高中数学老师需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数学教材中的试题和内容进行筛选,以选择出最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试题,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学会有选择性的学习,通过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和不同形式例题的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思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自主思考的能力,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4、基于个人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感悟
在高三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历年高考试题屡见不鲜,但多数情况下只是将其作为课后练习题对待,匆匆带过而已。时候反思发现,该种做法未能真正发挥历年高考试题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可以说是一种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实践中可以看到,高考试题主要出于学科专家之手,其科学性、准确性以及构思之巧妙自然值得称赞,而且也考虑对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深入考查。对于高中数学老师而言,应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高考试题教学中的价值,并将其作为高考复习与备考的重要资料。实践中,若想真正的用好和发挥好高考试题的作用,最为重要的就是对高考试题结构进行全面解剖,从中挖掘构成要素,在明确试题考查的目标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高考试题的动向、难易以及开放程度。实际教学与复习过程中,不能为了解题而去解题,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高考试题进行形式的变化,积极引导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知,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还可利用对高考试题的探究程度变化,不断的对学生强化分层教学,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基于本文所讲述的一道数学试题,笔者认为应当从解题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综合应用实践能力,这样所取得的效果非常的理想。高三数学课堂上上的高考试题分析与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积累解题经验,不断提升他们的解题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之间的共鸣,并在此基础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高考题试题应用,不能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盲目的追求训练数量,搞题海战术,而是应当追求针对性、实效性,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应当给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质疑、反思空间和时间。高考试题之于高三数学课堂教学,实际上所起的作用就是资源提供、教学导向作用,并非试题本身,而是更多基于试题却有高于试题的教学本质。教师基于高考考试大纲要求,通过对高考试题进行分析研究,指导他们进一步明确自己应当掌握的相关知识、规律以及解题思路和方法,尤其是高三复习教学过程中,可将历年高考试题作为章节复习“导航仪”、“风向标”,以此来增强学生复习和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以笔者之见,高三数学课堂上的每位学生的头脑并非一张白纸,他们经过不断的学习,对数学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认知与感受。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学生看作“空容器”,或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其“灌输”数学知识和解题思路、技能,这是一个教学的误区,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如出一辙。老师、学生之于数学知识、活动经验以及兴趣爱好和生活阅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以致于他们在面对同一个教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感觉大相径庭。在回答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时,多数老师的回答是因材施教,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又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位学生,这实际上是非常矛盾的。基于此,笔者认为仍应当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比如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考试题的命题队伍中,高校老师占有绝对的比例,因此可以从高考数学试题中看出从高中数学转变为高等数学存在的一个衔接度。从上述考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越来越向着注重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方向发展,忽视了解题技能,重视高中数学的实质性内容,以数学教材为基础,严格按照高中数学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试范围进行数学教学的安排,不仅有效的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有针对性的学习,大大提高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学波.一道高考试题 一番学生探究 一串教学感悟——一道高考数学试题的多视角开发利用[J].数学教学研究,2012(03).
[2]黄耿跃.一道高考试题的高数背景揭示及其推广[J].中学数学研究,2010(11).
[3]李红春 卢琼.新课程理念下高考试题的整体感悟[J].中学数学(高中版)上半月,2012(05).
[4]张琥.形式新颖内涵丰富——一道高考试题的解法研究与解题感悟[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0(01).
进入高三复习之后,由于学科的自身特点,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科望而生畏;加之复习时间的有限,学生难免产生浮躁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稳住学生,把学生从紧张、慌乱中拉回来的策略就是引导学生透视大纲,知晓考试内容,熟悉考题设置,梳理考点分布。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用心研究考纲,那么,知彼而知己,则百战而不殆。事实上,《考试大纲》是在充分体现《教学大纲》涉及内容的基础上,是对命题考试的纲要性指导,更为命题人、考生、教师提供了一个共同展示智力水平的舞台。考试考试,怎么考?以题来考。所以,这一舞台上最能体现各方水平的就是试题。试题命制得如何,体现命题人的水平。当然,高考的水平是国家级的水平,其科学性、权威性不容置疑。但是,高考命题必须坚持的依据说到底就是《考试大纲》。所以,学生能否在很短的时间里达到复习的高效率,不仅体现着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更体现着教师的指导水平。而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熟悉《考试大纲》是体现自身水平、播发考试能力的一个关键的因素。为此我们要以知彼而知己为复习策略,就是要以纲为纲,熟悉高考试题的命制趋向,明确高考复习的备考依据,把握高考试卷的命题原则,找准英语学科的常考点和复习重难点以及对学科能力的要求,以保证复习的科学性、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劳动,减少无用功。同时,针对英语学科特点,明确学科复习思路。为英语复习的整个过程做好计划,树立目标。
2.抓根而务本的双基强化策略
我们说,万丈高楼平地而起。对于高三复习而言,强化双基仍然极为重要。要知道,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题.哪种层次的题,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基本技能的灵活变通。尽管高考试题中不会出现教材上现成的语料,但从词语、短语和语法等方面却能在试题中发现教材中的蛛丝马迹。要知道,高考试题也是对课本内容的变型、拓展、掘深、拔高,乃至改造和综合。所以,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策略就是抓根而务本,强化双基。换句话说就是以本为本,即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切入点,在强化中提高,但也不能无目的地随意演绎,过分拔高。事实上,通过积累强化单词记忆,坚持每天复习三十到五十个单词,并有计划地反复轮回识记,直到高考,由少到多,就能丰富词汇量。而且,为了强调基础中的基础,必要时,教师还要把高考试卷中最常用的几百个单词,尤其是把试卷使用频率高的动词、短语及典型用法整理出来,集中印发给学生,重点进行复习。对教材中的重点词汇、短语的用法,特别是经常活用的词汇要重点梳理,并精要地进行巩固性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活学活用这些重点而可以多方面使用的词汇、短语。当然,通过阅读训练在具体语境中让学生标注常考生字词,然后笔记到识记本也是识记、积累的主要方法。尤其在复习后期,教师应由点到面,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梳理知识、查漏补缺,以本为本,抓根务本,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和复习时间引导到回归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材上,以保证学生每天有至少三十分钟的时间再读课本,以此为学生搭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桥梁或通途。另外,在最后阶段还要适当地做一点各种类型的新鲜材料的阅读练习,以此保持学生作答于英语试题的题感。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80-01
一、关注考纲,把握动向
2012年(陕西卷)考试说明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在我省现行教材中,除标*号者外,所有内容均在考试范围内。教材中标*号的内容有:1.余切函数的图像,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tan(■+α)=-cotα,tan(■-α)=cotα);2.双曲线的渐近线;3.正态分布。
(二)考试说明中加强了对考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的要求。新课改下的高考数学更关注从理论到实践的考查,及对运用公式、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要领会如何运用公式、图表(如函数、统计图、三视图)、数据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读数据、析数据、用数据、求数据的能力。
(三)考试说明内容的变化。立体几何中提出:理解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理解并证明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二、研究考题,明确考情
2010年陕西省首次实行新课改高考,试题实现了平稳过度,完成了承前启后的衔接,而2011年陕西高考试题的形式是稳中求新,稳中求变,内容体现了数学本质,凸显了数学思想,强化思维量,控制运算量,突出综合性。2010年、2011年陕西卷高考数学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一)创造性的回归课本,落实双基。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是还原于课本。分析近两年的高考,试题越来越“朴素”,试卷紧扣课标、考纲和教材,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如11年,18题叙述与证明余弦定理为必修5第49页第二章解三角形第1节内容,完全来源于教材;第2题是选修2-1练习2(3)的改编等等。通过以上试题的列举说明试卷更加注重教材的意义和作用。
(二)减弱传统内容,强化新增内容。2010年、2011年陕西高考试卷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和说明》命题,既未超“标”,也未超“纲”,试题紧紧抓住课标中的主要内容,对增加的内容和弱化的内容把握到位。近两年高考加强了对向量、概率、算法、线性规划、极限、导数、定积分等涉及高等数学内容的考查,涉及这部分内容的题目及可用其方法解决的题目呈增加趋势。具体如表1所示:
对于新增内容,由单独命题逐渐转向在知识的交汇点处命题,例如2011年第19题是导数与数列综合问题,题目比较新颖。新增内容中的向量和导数在高中数学的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导数与函数及函数与方程等内容在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因此,新增内容与传统知识结合考查是高考的趋势。
(三)淡化技巧,注重通法。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它是架设在知识和能力之间的一座桥梁。试题着重体现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以2011年陕西卷(理)为例:第3、6题体现转化的思想;第3、5、6、16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第6、12题体现方程的思想;第10、21题体现分类讨论的思想;第13、14题体现类比、归纳的思想;第19、20题体现整合思想。
(四)注重能力,考查思维。试卷以能力立意,突出了考查数学能力和素养的导向,检测考生已有的和潜在的学习能力,体现高考的选拔性。试卷中没有偏、难、繁、怪的试题,没有死记硬背的内容和繁琐的计算。如在11年理科试卷中第5、16题以空间概念与空间想象能力为主,主要考查点、线、面的关系及相关运算;第10、14题考查考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第20题对考生的阅读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近几年的数学试题均加大了对各种能力的核心即数学思维的考查,体现在绝大多数题都涉及对数学思维的考查,体现在加强对推理论证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这也体现了数学的学科特点。
三、立足考纲考情,扎实全面复习
2012年高三数学的复习已经逐渐进入以综合模拟适应性训练为主的第三阶段,结合考纲考情,对本阶段的复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础,稳打稳扎。高中数学中的“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近两年高考试题中,中等题、容易题占120分左右,分析试题不难看出,基础仍是主线。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基础,注重落实,注重知识的引入、发生、发展过程,要做的这一点关键是回归教材,用好教材。对于用好教材建议做到以下几点:1.能叙述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重要定义、法则及定理;2.能独立完成一些常用公式的推导,重要定理的论证;3.能独立完成每一道例题、习题的求解;4.尽可能的对典型例题、习题进行变式、引申和推广;5.建立基础知识体系,形成有效知识链。
(二)抓好细节,强化规范。规范源于细节,细节关系成败。考试的一个特点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这就要求不但会而且要对、不但对而且要全,不但全更要规范。我省已实行网上阅卷多年,规范的过程、工整的字迹、清洁的卷面、不越界的书写都是答题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在平时的考练中严格要求学生的规范表述,强化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并养成良好的规范书写习惯。
(三)做好试卷分析,错题反思,建立错题本。现阶段复习已经进入套题强化训练阶段,教师应该注重质量而不要一味的追求数量。
首先,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如表2所示的表格,学生教师各一张,目的在使学生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问题,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每个学生对各模块知识的掌握情况,从横向、纵向全方位的掌握学生的学情。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71-01
一、复习的指导原则和指导思想
笔者认为:高考数学总复习的指导原则和指导思想是以“纲”为“纲”,明晰考试要求;以“标”为“标”,把握通性通法;以练促学,学会“举一反三”;以错纠错,提高解题技能。“纲”就是《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标”就是“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必须对照“一纲一标一说明”(“一纲”即教学大纲,“一标”即新课程标准,“一说明”即考试说明),狠抓“双基”,(“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知识主干,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树图,整理知识体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应试技能,淡化特殊技巧,掌握通性通法,才能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复习策略的研究,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细悟“一纲一标一说明”,狠抓“双基”,强化知识主干,彰显高中数学章节结构,构建高中数学知识树图。对照近几年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以课本章节为单位,以高三教辅资料和高中数学课本为载体,以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为研究对象,逐章逐节全面系统的复习高中数学的全部内容,细悟“一纲一标一说明”,真正做到考点明确,内容全面,知识点不遗漏,在同学们大脑中真正建立起课本章节知识树图,形成高中数学章节目录结构,构筑知识网络,整理学生认知结构。
2.加强数学概念的复习,展示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注重知识的交汇与整合,锻炼学生的解题策略与答题技巧。数学是概念的游戏,概念是实施数学教学和创造的源泉,没有概念,教学就无法入手,无法深入研究,解题也就失去依据,同时,创造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高中数学总复习中,必须牢牢把握高中数学概念的复习,使每个考生对高中数学考点中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实际上,高中数学公式很多都是根据概念推导出来的,这样不仅熟悉了数学概念,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公式的来龙去脉,展示了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公式的发现过程,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再说,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3.展示问题、结论的探索过程及思想、方法的深化过程,给学生提供知识再创造,再发现的环境和平台。学数学离不开解题,但解题不等于学数学,解题是在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应用,解题可以训练人的思维和技巧,磨练人的意志。在解题的过程中,首先应判断解题的大方向、大致的思路、设计到的概念、已知条件、隐含条件,所要求解的结果等,然后在大脑中呈现与之相关的知识点、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策略、手段,最后根据得到的信息实施解题,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待问题严谨、负责、全面的科学精神。
4.深究高考试卷,预测考试方向,把握高考脉络,提高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我们不难发现,高考试题始终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这样以来,我们只要细细研究高考试卷,就会发现,实际上高考试题的命制是有章可循的,比如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年年必考,立体几何中的二面角的求法年年必考,三角函数、数列年年必考,这些知识我们就必须重点复习,重点研究。
三、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理性思维能力的复习
《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数学能力的考查”,“对能力的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切合考生实际,对思维能力的考查贯穿全卷,重点体现理性思维的考查,强调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为此,我们在总复习中既要重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复习,还要重视数学理性思维能力的复习。
一、指导思想
高考命题的趋向更加注意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增加了能力型和应用型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针对考生存在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不强;自然地理难点知识理解困难;文字表述不准确、规范等问题,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们认为在高考地理复习中应关注
①紧扣考试说明,运用图导法全面系统地复习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地理能力,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扎实知识体系,考试才有源和本。
②有针对性地做练习,有针对性地训练,不搞题海战术。
二、所教班级基本情况
1. 史地班1个26人,物地班2个52人。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好,但大多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属于中后学生多,前头学生少的情况。
2. 普遍存在对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特别是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读图综合题却无丛下手。
三、本学期复体思路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本学期进行第一轮复习抓基础落实图
1、抓住重点骨干知识,突破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复习过程中不留盲点,重点放在梳理知识系统,强化知识的逻辑性与层次性。
2、重视主干知识,训练掌握出现率高的知识点。
3、充分重视利用地图,提高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分析、比较与推理能力。
4、教学研究上关注课程改革,研究高考,提升质量。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必然会对高考模式和高考内容产生影响。高考试卷的命题趋势和走向,会在坚持对重点知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的同时,突出对能力的考查,适当加大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时代性和综合性。因此我们要求同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以及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备课讨论交流。在教学与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重点落实《考试说明》的能力水平要求,把教学内容与之对号入座,使知识与能力形成网络。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十分注意联系生产、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产实际、社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
高三的学生时间很宝贵,只有科学有效的安排好课堂,才能减少浪费。因此要精讲、精练、精批、精评,做到讲练结合,单元过关:解决好以讲代练问题,学生懂的不要讲,从而提高效率。
另外,近年来江苏省地理高考命题强调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在难度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备课组教师及教研组的老师都要注意收集各方面信息,作为教学与复习的参考。
2017年高三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
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XX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
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
①学两纲
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
②研两题
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
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
近年的地理试题强调地理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和学科本位.因此,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中最根本的环节.只有在复习中坚持以双基为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轮复习强调重组知识,可以结合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人地关系,区域特征和差异以及地理的技能,通过地图来进行.
2017年高三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 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20XX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成绩和高二期末考成绩,高三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对本届学生的地理学力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一致认为本届学生整体的地理素养较低,基础较薄弱,缺少尖子生,本校学籍学生落后面较大,地理高考备考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有效提升我备课组老师的教学水平,搞好第一轮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第一轮复习必须紧抓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热点问题应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一轮复习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XX--20XX年高考题,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重视每次月考后集体备课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
在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三复习备考的依据。研读《考试大纲》,除了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通过研究《考试大纲》我们不仅可以对高考试卷的题量以及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也可以对高考试题的命题走向有所把握。近几年来高考《考试大纲》有几点引人注目的变化,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比如说在写作的基础等级中增加了一点要求,即每错1个字扣1分,重复不计,这就提醒考生要彻底消灭错别字;《考试大纲》中字音、字形部分删去了“常用”限制,这意味着考生的识字量将有所加大,虽然不会考繁、难、偏、怪字,但考查难度肯定会增加,因此考生要加大对字音、字形专题的复习力度;表达应用部分,在“简明、连贯、得体”的基础上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述,这说明在高考中强调了审题的准确性,强化了理解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开阔视野,在语言运用题及写作中注意引入时代鲜明的素材,这一点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完全一致。
2.回归课本,提升能力
高考试题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思想一直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点系统地整理出来。回归教材,是冲刺阶段复习要做的重要事情。重点文言词语、古诗文、名句名篇等是同学们应该浏览的重点,因为高考要默写的名句名篇、高考文言文试题中的重点字词等都在课本里面。
应对语文考试,唯有夯实基础,方可稳操胜券。语文基础部分包括字音、字形、词语、病句、标点符号、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文言实词虚词、语言运用等。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中,要静下心来再认真梳理一遍,温故知新,切实把基础夯实,以不变应万变。积累是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冲刺阶段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多动手写一写,以巩固记忆,防止眼高手低。
3.查找漏洞,总结规律
在冲刺阶段,要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对薄弱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要强化训练。仔细对照《考试大纲》,逐一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检查。凡是有漏洞的,应集中精力赶快弥补。可以把纠错本中的错误按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现代文(包括社科文和文学作品)阅读、语言运用等分别归类,把错误集中的考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题目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经过半年多的复习,冲刺阶段该是总结规律、掌握技巧的时候了。同学们要把老师讲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以及自己的做题经验加以总结,寻找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用来指导自己的实战训练。这样,同学们的实战就会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精选套题,调整状态
精选套题进行训练是冲刺阶段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套题可以是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2013年各省市的优秀模拟试卷等。这一环节旨在帮助同学们积累实战经验,帮助同学们模拟实战状态。当然,各种试卷也有好坏优劣之别,这就需要老师们来帮大家挑选。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总结经验教训,掌握答题技巧,合理分配各部分题目的用时,发现并强化知识能力弱点,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逐步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
5.活用素材,突破作文
作文是高考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举足轻重,不可等闲视之。如何解决写作素材少的问题,是语文备考的一大难点。面对作文,很多同学常常发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其实我们的教材就是一个最好的写作素材库,只要充分挖掘利用,使之成为“源头活水”,不愁写不好作文。要加强训练,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生活素材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着力从审题、立意、表达、结构和卷面这几个方面认真备考。审好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立意的高低决定文章的等级。语言表达力求做到准确、鲜明、生动,适当引用一些格言警句、诗词名句,增加文学底蕴,恰切使用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活泼一些。结构要井然,分段要清楚,切忌老三段。卷面要做到工整、干净、美观,让阅卷人赏心悦目。
如何才能在作文时扬长避短,写出自己的特色?
要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1)训练活用素材的能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类型的文章,力求在任何题目下都能写出自己的亮点。(2)研究几篇近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最好能把一些高考的满分作文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根据自己的情况,吸取其长处。(3)培养快速审题能力。高考作文题目越开放,同学们越要仔细地审题,对题目了解得透彻,写出的文章才更切题、更有分量。
6.浏览报刊,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