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2 08:35: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网络互连实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前言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课程设计必须建立在符合职业情境的工作分析基础之上。这就意味着在教学环节也必须有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职业环境相吻合的硬件条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与普通的课堂教学不同,涉及到师生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实践参与度的提高,它对教学场地、教学工具、设备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从专业技能、需求分析到现场管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需要必须的教学设备及环境(如专业实训基地或院校实习工厂)。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将工作过程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是一种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的“体验式”学习,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而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网络互连”是计算机类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核心课程,学会网络互连是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我们根据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岗位,针对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从而进一步整合确定了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网站开发的三大领域。
我们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结合课程教学量的大小,在网络管理领域中设置了“网络基础”“网络互连”两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系统管理领域中设置了“Windows2003管理与服务”“Linux管理与服务”“网络安全”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网站开发行动领域中设置了“网页制作”“SQL 2005”“Web程序设计”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贯穿三大行动领域中设置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基础”“顶岗实习”等学习领域课程。
三、“网络互连”课程建设的思路
我们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行动导向为原则,根据企业网络组建的典型工作过程,开展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按照需求分析、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的步骤开展课程的开发。
四、学习情境开发
我们以网络设备为载体,设置了九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按照完整的工作步骤进行。如下表所示:
■
从网络组建的技术来说,前八个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九个学习情境是前八个的综合,整个学习情境设计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原则,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且都属同一范畴,九个学习情境所应用的技术包含了网络互连主要采用的技术,每个学习情境的工作步骤都是完整的,体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点。
(一)所有学习情境的详细工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
(二)教学过程总体设计
1.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演讲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
2.教师传授:需求分析、绘制拓扑图、选择网络设备、配置网络设备、所有故障排除、测试;
3.学生自主:绘制拓扑图、连接设备、制订网络规划方案、配置网络设备、部分故障排除、测试。
(三)教学过程中相关计算的优化
1.子网划分的计算优化
将一个标准网络划分为n个子网,不要将主机位的借位全部取二进制再计算出十进制,得到所有子网地址。将所借主机位的最低位置0、1,其他借位均置0,算出最小的两个子网地址,得到其不同字节的差值x,其他子网均可快速计算出:后一个子网在前一个子网地址的基础上加x。
例如:将192.168.1.0划分为16个子网,从主机位借4位,只要算出最小的子网是192.168.1.0/28,192.168.1.16/28,网络地址最后一个字节的差值为16,则能快速得到所有子网分别为192.168.1.32/28,192.168.1.48/28……192.168.1.240/28。
2.OSPF配置中反掩码的计算优化
反向掩码=255.255.255.255-子网掩码
则如:某子网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28,则反向掩码为0.0.0.127。
五、学习情境的教学实施
教师在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首先根据用户需求的工作任务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制订网络规划方案,并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制订工作任务实施进度计划,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实训室的网络设备资源,在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都按照“分析工作任务、设计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评价工作任务”这样四个环节运行,学生先观察教师的工作任务准备和演示操作,然后模仿操作、练习操作,完成“学中做”。
在每个学习情境开始学习时,在学生模仿、练习之后,对学生实训小组布置相对应的工作任务。学生根据工作任务的描述来开展学习,小组团队由组长进行任务分工,依据实训指导书互相协作,按照“接受工作任务、设计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评价工作任务”这样四个环节,根据实训室提供的实践环境去完成工作任务,进而实现“做中学”,充分体现“教、学、做”于一体。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教室与实训室学习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一体化。
六、考核方式设计
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任务实施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任务实施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30%。1.平时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占平时考核的30%,学生在完成各个学习情境过程中回答问题的表现占平时考核的20%,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时表现的考核占平时考核的50%。2.任务实施考核:针对课程设置的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学生的自评占任务实施考核的20%,实训小组成员的互评占任务实施考核的30%,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对每名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占任务实施考核的50%。3.期末考核:依据职业资格鉴定及行业知名认证的内容及要求,进行笔试与上机考核,各占50%,主要考核学生对工作任务的技术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设置完成部分工作任务的操作题。
七、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实施,本课程采取了基于企业网络组建的工作流程重组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通过源自企业的案例引入,学生以企业的角色去自主学习参与网络规划的组建与互联,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员全程参与的开放教学系统。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案例,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网络设备模拟实战网络组建与互联,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零距离。这样以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为载体来实施课程的宏观设计,将整个教学变成完整的网络规划的组建与互联的实战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有力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向丽.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9.188~203.
[4]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11~13.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52-02
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和出版的依据,也是职业教育教学必须达到的质量标准。在教材开发之前,应组织相关行业专家、课程专家及骨干教师对该课程所包含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并参照教学目标、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要求和学生的基本素质等来确定教材的内容及组织形式。
Cisco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与理论深度。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系统集成、网络管理员岗位所必需的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的配置、管理与维护、网络组建等技能,是一门面向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类课程。根据Cisco网络技术课程的定位,其相应的教材主要用作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因此,在校本教材编写时应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要让学生“便于学”、“学中做”,而不能首先考虑教师“便于教”。本文以Cisco网络技术课程教材为例,探索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校本教材编写。
一、教材目标
(一)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路由协议RIP、OSPF等的工作原理,掌握无线网络技术,掌握VLAN、STP的工作原理,明确它们在网络互连中的作用。
(二)技能目标。在网络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中,需要具备网络规划、网络组建、网络管理与维护的技能。Cisco网络技术课程承担利用网络设备互连网络的训练任务,具体讲需要具备以下职业技能:(1)Cisco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无线路由器、无线交换机、无线AP)的基本配置能力。(2)利用Cisco交换机构建交换网络的能力。(3)利用Cisco路由器构建路由网络的能力。(4)构建广域网互连的能力。(5)构建无线网络的能力。(6)利用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实现网络安全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的编排
(一)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作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为系统集成技术员岗位、网络管理员岗位、网络产品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岗位、网站建设管理与维护岗位、网络编程岗位等。我们通过大量调研工作总结出与本课程有关的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并以此组织教学内容。网络专业典型的职业岗位是网络管理员,该岗位有四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其中Cisco网络技术课程对应的是网络互联技术工作任务。
教材内容要体现出针对性、适用性、职业性。在内容的选取上,打破原来知识系统的分类,根据课程对应的岗位技能来选取,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功能导向”为思路,对网络互联技术岗位职业技能进行模块划分,每个模块包含若干个技能训练任务,每个模块、每个任务与岗位技能相对应,以功能为目标,避免过深的理论,强调培养学生在功能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材内容的组织上看,要考虑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为线索组织教材内容。
(二)依据岗位工作过程设置项目和子任务。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加强与岗位工作过程的结合,每个项目对应一个教学模块,每个子任务实现一项或几项基本职业技能。项目与项目之间,任务与任务之间在内容编排上既遵循网络互联岗位任务的职业技能要求,又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还要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学组织的便捷性等因素。
在课程教学模式上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主讲教师在整个任务教学过程中承担任务指导作用,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体,这样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全书可以分为若干个大的实践项目,每个项目下面有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的结构是:任务目标、任务描述、支撑知识、任务实现步骤、任务总结和课后训练。首先给出任务的目标,再对该任务进行简要描述,并以“支撑知识”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然后是任务的具体实现步骤并对整个任务进行一个小结。最后,为了加强学习效果,为每个任务配备若干道习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校企合作的教材编写团队
在进行课程教学与建设时,要组织一个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这个团队中不仅有专兼职教师,还要有企业技术人员,要保持教学团队成员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合理,“双师型”教师多,教学队伍稳定。
在进行教材编写时,要组织一个合适的团队,这样才能编写出较高水平的实用教材。该团队是由多年从事Cisco网络技术教学的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Cisco培训的社会培训机构讲师、网络中心负责人等组成。教材编写完成后,由教授、工程师、学生一起从不同角度,全方面地对教材进行审稿。
四、融入现代教学技术的立体化教材建设
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要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达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材建设也要相应实施立体化教材,提高教学效果。常用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有:
(一)利用课程网站指导学生学习。Cisco网络技术课程教材要提供所有与课程有关的学习资料,如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PPT课件、习题库等,在网站上公布,供学生学习。
(二)教材要包含利用虚拟仿真环境的操作指导。虚实结合的实训环境是教学的趋势,教材既要有先进的网络实训室进行真实的实训的指导,同时又要有虚拟仿真实训环境的构建指南,为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向学生推荐优秀专业网站。在编写教材的同时要考虑到配套相应的实训指导书、PPT课件、习题集等辅助资料并公布于课程网站。为了便于学生的自学,在教材附录中可以介绍两个最常用的Cisco路由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是由Cisco公司的一款Cisco设备模拟器,为学习思科网络课程的初学者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网络模拟环境。另一个是Cisco,它是一个集成环境,功能强大,几乎能够模拟所有的常用网络实验,而且是图形化界面,可以实现可视化操作。有效地构造立体化教材可为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打造体现最新技术的校本特色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抽象。学生在学习理论时单纯学习理论,导致理论的学习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理论的同时不能动手做实验,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理论学习比较排斥,在做实验的阶段无法有效地将已学理论和实验结合起来。尤其是我校是中职院校,学生们学习理论知识相对比较困难,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在教学方面有所改革,根据教学目标和我校现有条件,利用学校机房实施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每次上课既讲理论又做实验,利用PPT课件中的图像、动画手段深入浅出地讲解网络理论知识,使得理论的学习易于理解,应用机房计算机硬件、虚拟机和其他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了理论教学。
二、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制作简明易懂且形象生动的PPT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动画,图像手段讲解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有许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如果没有动画,图像,凭空理解起来很困难,如数据通信基础理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路由原理与技术等,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为了将抽象的理论讲明白,必须认真准备教学课件,做到简明易懂,只讲授其中最核心的理论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图像和动画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动态的画面。例如,在当讲到数据通信基础理论的交换技术时,学生对三种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易理解,我就把这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制作成动画形式,改善了教学效果。可以用动画将电路交换分为三个阶段:建立电路、利用电路传输数据和释放电路,课件能生动地反映这三个阶段;报文交换不需要建立电路,但每个数据文件可作为一个报文整体进行路由寻址,通过中间的交换节点进行存储转发,直至最终到达目的地,利用动画课件能形象地展示整个过程;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相似,只是将报文分成了多个数据片段(称为分组或包),通过中间的交换节点进行存储转发,有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方式,纯粹理论讲授学生恨难理解,甚至会让学生感觉这个课程恨难学,以至于厌学,对这么课程失去兴趣。通过动画课件的教学,学生基本能理解这三种交换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学生情况分析
网络工程专业(春季)的生源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夏季本科学生而言,虽不适合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本科教学模式,但他们已具备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春季班的学生在向应用型本科过度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3教学方式转变
随着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工作的不断推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也正在由以前注重单纯理论向理论和实践并重迈进,因而实验课教学的开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春季)班学生的情况,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开展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引导。
3.1理论课的开展
根据不同章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由于构成计算机网络的四大要素分别是:计算机、网络互连设备、通讯介质、通讯协议,而前三大要素都属于硬件设备,在工程实践中常用到交换机、路由器、双绞线、水晶头、光线等,对于此类内容的教学宜采用实物教学[2];而对于通讯协议部分,如数据在各层的封装和解封、CSMA/CD工作原理、TCP三次握手、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域名查询等内容[3],教师应利用一切资源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因为多媒体技术集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图文并茂,形式多样,使用灵活,信息量大,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本来抽象复杂的网络协议原理。此外,要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网络关键是用网络,通过网络可以将课堂带到任何地方。具体可以采取的方式有:第一,利用学院提供的网上综合教学平台系统,让学生在线学习系统上传的资源,并提供在线交流,教师可以出模拟训练题,学生可以在线答题,教师分配任务,学生自己搜索相关资源完成任务并提交报告;第二,可以建立微信、QQ的群和讨论组等,在群和讨论组里进行师生的讨论交流。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并在求解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培养了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实验课的开展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实验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学院实验中心具备网络实训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及在建中的网络协议分析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实验环境。此外,虚拟网络实验技术的发展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学生做实验免受时间和地点的诸多限制,学生使用虚拟机Vmware在一台计算机上就可以组建虚拟局域网,完成虚拟机之间、虚拟机与主机的网络连接,实现各种操作系统的安装、服务器的搭建和软件的开发调试的实验;使用模拟软件PacketTracer可以完成交换机、路由器、无线网络设备、服务器、各种电缆和终端等的连接和配置,所用操作界面和配置命令同真实设备几乎完全一致,利用虚拟的网络实验平台,学生可随时进行各种网络实验训练而不必担心网络设备的损坏,可以迅速搭建虚拟网络并配置和调试,还可以一个人完成较复杂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3]。真实实验和虚拟实验相互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第二课堂的开展
为了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生活,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院成立了网络协会,由协会的学生负责全院乃至全校的网络咨询和服务,协会定期举办相关活动,并安排相关老师进行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知识,并且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第二课堂的活动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和提升,到达学以致用的效果。
4考核方式转变
以往《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核大都将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及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作为对该门课最终的成绩的评定[4],这种方式不能客观的考核学生的实际到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对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快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在考核学生时引入实验操作能力的考试及课程设计的评定,加之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及课堂表现,给出最终的考核成绩。
1.引言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应用技能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并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没有符合教育部提出的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因此,在《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及相应的课程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对学生职业岗位的适应性有较大的助推作用。
2.工作过程导向的含义
工作过程导向,是旨在达到工作目标而采用的行为逻辑结构的一种管理学思想。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了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模式,突出了"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核心;教学方式以情景教学为典型;教学环境以真实职业环境为代表"的典型特征,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能够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3.《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研究背景
《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是为计算机网络专业而开设。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局域网网络各种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各种组建技术,以及网络互连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在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普及、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的今天,能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和主要作用,典型的协议体系结构和网络的应用,了解和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组网方法和技术,对每一位学生将是有益的。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的使学生灵活掌握所需知识、技能,因为它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知识内容繁琐而陈旧、与实际岗位结合不紧密等问题。课程内容冗余而缺少针对性,不利于专业能力培养。这就使学生无法通过在校的学习,掌握行业所需求的技能,造成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不强,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具体而言,目前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局域网组建技术这门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符,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比较多,而且部分理论空乏,实训操作的步骤几乎都是用文字描述,很少图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学到的抽象理论知识与实际网络应用联系起来。面对实际应用,学生们会感觉无从下手,无法学以致用,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滞后
传统教学方法中,把知识看成是实际经验的总结,而忽视知识得到的过程和过程中所存在的情感和态度等的体验,它只是在传递知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方法与手段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的能力,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已经不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任务需求。
3.3 职业能力训练环境薄弱
《局域网组建技术》是一门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工程性的课程。目前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主要是在学校内部进行的。知识传授式的教学缺少服务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和情境,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无法按企业实际应用通过自己动手组建网络,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技术、锻炼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使得学校的培养场所缺乏真实工作环境的氛围,难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技能,从而无法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开放式教学。
4.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改革
4.1 进行岗位任务分析,构建教学环境
按照“职业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思路,结合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工作岗位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要求,按照“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局域网组建技术这个典型工作任务,搭建了七个学习情境。
4.2 依据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变化进行调研,深入分析,把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吸纳到课程教学中,进而开发和设计各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采用项目教学。教学项目分为真实项目和单元项目,课程围绕一个真实项目或多个单元项目开展教学,教学内容打破理论知识加课程实验,以项目为导向,按照具体项目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过程来开展教学,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并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将认证内容嵌入课程体系,学生完成学习后,通过考试、考核,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4.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导向教学,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每门课程成立一个课程小组,采用专兼结合由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结合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典型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和校企双方的优势教学资源,设计出能够进行课程教学的单元项目和真实项目,并按项目的工作过程在校内专业实训室开展教学。
结合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典型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和校企双方的优势教学资源,组织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教学项目研讨,设计能够进行课程教学的单元项目和真实项目,教学实施时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每3-6学生组成一个项目小组,让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对要完成的每个任务,首先是提出问题,大家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保持师生互动,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来获取知识,培养职业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4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评价体系改革
本课程建立由形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形式组成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技能的合理性评价,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注重全程各阶段的表现和成果,减少终结性考试所占比例,激励学生全程努力学习;注重项目成绩,鼓励学生在项目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成本核算等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笔试、实践技能考核、项目实施技能考核、岗位绩效考核、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厂商认证等多种考核方式。
5.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改革,顺应高职教育模式的发展,在实行过程中可以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与行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探索,更广泛深入地开展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建设研究,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中高级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雄军.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8(5).
【中图分类号】G640
【基金项目】山东传媒职业学院院级规划课题(YKY201108)
一、引言
目前,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它使得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能力产生了巨大的进步。在这种背景之下,《计算机网络》课程不再仅仅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越来越多的高校针对理工类、管理类甚至文科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对于没有计算机基础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等特点,因此探索适合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细致周密的专业定位分析,教学目标定位过高
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面向非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也是刚刚开始,只有经过细致严格的市场调研,才能够把握各个专业学生毕业后所面临的主要就业岗位,才能进一步分析专业的定位,才能明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分析现有《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与相关计算机网络技能大赛考核大纲的差异,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有效的考核方案。
2、教材不能适应高职教学的要求
高职计算机网络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践性教学和实训内容不足,教材没有体现出实用性和职业性,缺少高职教育特色。有些教材中充斥着大量概念,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的研究比较深入,这样以来就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降低了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理论联系实践不够,不能学以致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有大量抽象的概念,这些概念在教学中往往需要学生先对具体的设备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再进行深入理解,同时实验的过程也能够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然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所需的实验环境不仅需要有独立的计算机,还需要一些专业的网络互连的设备。这些网络设备的利用率低,价位高,许多经费相对紧张的学校放弃购买网络实验设备,最终导致学生没有机会动手实践。
三、如何按专业分类教学
1、转变授课理念,合理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理工科、文科类专业的学生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往往缺乏与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的知识,有一定特殊性,授课理念必然要区别于计算机专业。首先要明确授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要突出培养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熟练应用网络的能力,因此,多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教材的选定要充分考虑教学需要,尽量选用高职高专教材,保证优质教材进课堂。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紧密结合工作岗位需求的教材。其次,对教师而言,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学时普遍不多,要在短时间内将计算机网络的所有内容都讲解给学生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学内容必须要根据具体的专业有所选择。再次,在授课时要刻画网络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明确学习目的,同时在具体讲授时要注意启发学生不断的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从本质上把握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从而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企业的结构,学生和教师分别在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过程中扮演企业的负责人和多个岗位职员。在每个学生小组中,根据项目情况由技术能力好、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项目经理,其它同学为技术人员和支持人员,协同完成各个项目的流程,达到分工合作、共同提高的实战目的。学生通过锻炼,激发了学习热情,感受了企业氛围,得到了岗位的经验和职业素质的锻炼。
(2)案例教学法为了加强学生对实际网络工作过程的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将同轴电缆、光纤、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搬到课堂上,对照实物现场进行讲解,同时在课堂上现场给学员演示如何制作网线,如何制作简单的网页,如何配置家用路由器和交换机,帮助学员更直观、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和实用技术。学生对实际网络工作过程加强了解,开阔了视野;同时让学生了解如何做网络研究和开发工作,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3)自主研究式教学法为了加强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教师在讲授完计算机网络核心知识后,指定若干自主学习专题,要求学生组成研究小组(每组3~4个同学),利用Internet和图书馆查阅资料,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展开某个专题的自主性学习。最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报告,教师就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行评估,并计入平时成绩。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既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实践环节的力度
为了引发兴趣,提高积极性,使学生对抽象概念有感性的认识,我们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学校应加大对网络实践教学课程所需设备的投入,另一方面,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利用现有通用设备完成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新方法。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许多模拟软件,如PacketTracer、Vmware虚拟机等已经具备相当完善的功能,可以胜任复杂的实验环境。先在模拟软件上进行实验,可以使学生对实验的流程、框架和功能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然后再分组操作真实设备,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拥有从整体到细节的掌握。对于一些基础的验证性实验,我们应采用真实的设备进行操作;对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由于用到的仪器设备较多、配置较复杂,可采用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合理整合,以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
四、总结
本文结合作者近四年来的教学经历,分析了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按专业分类教学的解决方法,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一、充分认识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社会经济信息化与信息产业作为推动“南融北接”战略实施的助推器,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优先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电信光缆达到2.45万皮长公里,已覆盖所有乡镇,并延伸到80%的行政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分别达到131.16万户、250.4万户和19.87万户。全市电子政务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各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和市直部门政务网站全部开通,全市电子政务一期工程稳步推进,已完成了网络铺设、政府门户网站改版等工作。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和服务业信息化快速推进,社会信息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信息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77亿元、利润5.9亿元、利税9.4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4%、51%、60%。无线电管理工作领域不断扩展,技术手段逐步增强,空中电波环境明显改善。但是,与我省其他市相比,仍存在信息化建设投入少、信息资源分散、传统产业比重大、信息产业企业规模小、人才缺乏等问题,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需要。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及信息产业发展,有利于实现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加强自主创新,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促进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促进我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需求主导、稳步推进,资源整合、互联共享,鼓励创新、产用结合,深化应用、确保安全为原则,以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及信息产业发展,切实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实现新崛起、建设新*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到2010年,信息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全面建成能够支撑多媒体综合业务的宽带信息传输网络,数字电视普及率明显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信息技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应用取得明显进展,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电子制造业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总额达到135亿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明显提高。三、工作任务
(一)加快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1.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在化工行业,重点推广集散控制(DCS)、安全连锁装置及资源计划管理(ERP)等技术,应用计算机监测、监控,实现闭环控制,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安全系数,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经济效益。在纺织行业,加强产品设计、加工、管理和营销等环节的信息技术改造,运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提高服装生产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生产的能力和纺织工艺的控制精度。在建材行业,把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作为重点,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水平。在机械行业,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技术,抓好设计、生产等环节的信息技术改造,优先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数控设备、数控加工中心等机电一体化产品。在食品医药行业,重点推广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全面提升检测和生产控制水平。在造纸行业,强化解决企业的疑难参数在线测量问题,实现造纸自动控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应用自动化装置,减少环境污染。电子产品制造行业,注重通过网络、智能化信息系统和生产优化系统改造,提升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2.扎实推进信息化与农业融合。在农业生产方面,加强信息技术在品种选育、模式化栽培、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农作物病虫害诊断等方面的应用,逐步提升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水平。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研发、生产和管理等环节的应用,全面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在农产品流通方面,建设一批县域经济特色网站,拓宽销售渠道,形成品牌效应,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运输、销售环节的应用,实现供需对接,积极推动订单农业。在农村管理方面,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切实开展“信息化下乡”活动,加快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深入开展。3.积极实现信息化与服务业融合。推广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特别是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应用,促进物流企业、商贸企业资源共享,推进物流信息化,逐步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的自动化、网络化运作。重点培育发展新兴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服务。进一步健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完善信用信息服务系统、第三方在线支付系统、电子商务认证服务系统,组建电子商务诚信联盟,抓好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示范工程建设。
(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1.强化政务网络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建立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规范和安全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务内网服务平台和政务外网服务网络,建设基于MPLSVPN(多协议标记交换虚拟专网)等先进技术的政务网络示范应用,重点解决网络分离、条块分割、信息孤岛问题,推进各级政府的区域性横向互联和政府机关或行业管理部门的纵向虚拟网络互连。全面整合现有设备和网络资源,提升视频会议、IP电话、多媒体数据等电子政务多业务的融合能力,探索无线政务网络部署的安全解决方案,建立完善的市级高速网络交换平台。2.加快政府门户网站的改造升级。突出完善市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整合各县(市、区)、各部门网站信息和服务资源,形成市、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和市直部门网站的政府网站群。建立信息报送、整理、、维护、考核制度,确保网站信息内容的全面、准确、及时、完整。积极开展网上互动交流业务,促进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便民服务,使政府网站成为为民办事的重要渠道。3.突出抓好政务管理及服务系统建设。围绕财政、税收、工商、质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管等业务系统建设,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市场监管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促进公安、消防、交通、医疗、气象、地震、安全生产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进一步完善社会诚信系统,促进工商、质监、税务、金融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改善市场信用环境。不断完善发展改革、经贸、统计等经济运行信息系统,促进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全面跟踪、监管。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大厅“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在纳税、年检年审、资质认证、劳动保障、建设管理、破产登记等方面提供更加便利的电子政务服务。4.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优先建设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三大基础数据库,加大宏观经济、企业信用、市情资源、政府公共信息资源、法规文件等数据库的建设,加强县(市、区)、市直部门节点数据库建设,明确各层次数据库的信息采集、整理、更新、维护和归档权责,整合各类政务信息资源,构建我市数字资源中心。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责任,保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围绕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各类政府信息,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努力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
1.加快发展城市信息化。建设和完善城市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自来水、电、煤气等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信息化程度。继续完善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城市交通信息网络和公共交通管理调度指挥信息系统,方便市民生活。2.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加强校园网建设,提高学校计算机拥有量,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建立各个层次、多种类型的网上学校,积极发展远程教育。3.强化推进医疗信息化。搞好各级医院内部管理的信息化,进一步实现医院网络互联互通,发展规范化的医疗和药品网上咨询及服务,逐步推进远程医疗。4.大力发展文化信息化。积极开发适合于宽带信息网络传播的多媒体音视频内容等文化娱乐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图书馆、资料馆、档案馆和音像馆等,发展网上新闻宣传和电子出版业。5.稳步推进社区信息化。逐步建立县(市、区)、街道(乡镇)、居委会(村)三级信息网络,增强社区户籍、外来人口、市政、物业、治安、环境、劳动保障等管理的效能。改善社区的信息化服务设施和居民上网条件,大力推进和发展家庭上网,切实开展社区劳动就业、帮困扶贫、助残育幼、法律援助等信息服务,努力建成一批社区信息化示范小区。
(四)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1.努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面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技术和产品需求,重点在晶体材料、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等新型元器件、电子材料产品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优先发展数字化仪表、家用中央空调变频系统、高性能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的自主生产,提高关键零部件的配套能力。重点推动光电子、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电池等技术攻关及产业化,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太阳谷”。加大节能型电子技术研发力度,促进电子信息产品生态用能设计。推动发展环保型电子材料和电子元器件,逐步建立电子电器回收利用和污染防控体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变。充分发挥天衢工业园省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品牌效应,促进人才、技术、资本和企业聚集,拉长产业链条。2.加快发展软件产业。积极开展“双软认定”,努力提升软件企业的档次和水平,做大做强我市软件业。加大宣传力度,严格落实软件企业及已登记软件产品有关优惠政策,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围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传统产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等各个领域,支持与鼓励有条件的经济园区、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联合设立软件研究与开发中心,大力开发应用软件,提高应用软件的技术水平和集成服务能力。以全球软件外包服务产业转移为契机,积极扶持软件企业转变业务模式,拓宽业务渠道和市场。以电子政务等信息化工程建设为契机,吸引和培育领军人物和实用人才,提升设计开发能力,提高软件企业自主创新和服务能力。3.积极推动信息服务业。继续加快“村村通光纤”工程,切实提高电信和广播电视传输等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计算机服务业,努力开展面向社会公众和政府服务的各类信息咨询、信息增值服务,电子信息产品销售、租赁和售后服务,为各类重要信息系统提供外包服务。抓住下一代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手机加快普及的机遇,加强发展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新兴数字内容产业,积极推动系统集成、工程监理、项目咨询、安全评测、专业培训、电子认证服务等行业发展,引导系统集成企业开展资质认证,努力培植信息服务企业。加大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信息服务项目的支持力度,逐步完善全市信息服务业产业体系。(五)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政务、重点行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要求,加强和规范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监测系统,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的防范能力和网络失泄密的检查发现能力,并统筹规划应急响应与灾难备份建设。完善密钥管理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密码、访问控制等技术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促进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采取措施保障信息系统安全。2.加大无线电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无线电管理基础设施,有效发挥技术设施的作用,为无线电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撑。加大无线电管理的周边协调力度,加强我市频率资源的科学管理,严格技术审查,切实提高频谱利用率。提高对各种无线电波和频率使用状况的技术监测能力,加大无线电干扰查处力度,切实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把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市信息产业局要加强规划和工程建设管理,对从事信息工程设计、开发、施工和监理的单位具有的资质证书进行严格审查,坚决杜绝未取得或超出资质证书许可范围承揽工程。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对政府投资的信息工程项目按照程序审批前须报市信息产业局审查,并由投资主管部门会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各县(市、区)也要加强对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科学规划,大力推进,努力促进我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根据《山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要求,各县(市、区)应安排信息化专项资金,市发改委、经委、科技局、财政局等部门要合理调配市其他各项扶持资金,引导和推动我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要重点对有关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国家、省、市已批复项目、工程中心、产业园区进行扶持,对获得资质认证的企业、列入国家、省、市推荐目录的产品、示范工程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同时,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种优惠政策,并强化企业投资主体意识,扩大投融资方式和渠道,加大对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