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30 21:52: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水墨画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水墨画教学

篇(1)

在当今的小学美术课本中,低、中、高年级均有“水墨游戏”课程,在新课标中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对于学生的要求有如下解析:学生应分别在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而具体到阶段目标,低、中、高学段在“造型·表现”一栏分别提到“……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现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美术课本中出现的“水墨画”课程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统教学”,更不可能也不应是成人水墨画技法的“传授教学”。对比过去的教学,新课标的要求更强调“形象、感性、情绪、想象、个性、创造、体验和实践”。

一、传统水墨画教学弊端及思考

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所注重的只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学习表现的内容往往仅局限于教材和书本,不能很好的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学生跟随教师一笔一画的“依葫芦画瓢”,在这种概念化程式化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表现空间、个性发展受到局限,他们得到的仅是“像与不像”、“对与不对”、“行与不行”、“好与不好”这样的评价。水墨画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己水墨画基本功的舞台,学生成了台下的观众,他们看着老师的表演,既赞叹又望尘莫及,当他们自己拿起画笔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只能跟着教师临摹,一旦离开教师的牵引,他们更是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他们逐渐对学习水墨画失去了兴趣。

因此,作为今天的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重新思考两个问题:“水墨游戏”的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位?如何上出既能吸引学生又能体现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水墨游戏”课呢?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锐意改革创新。笔者认为改革创新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深入了解学生,体察他们的所思所想;二是采用多种教学策略,灵活掌控课堂;三是启发学生,变僵硬的程式化构图为个性化布局;四是鼓励激发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进行多元评价。上述这些,都是为了充分地调动和培养学生们的独特思考力和创造力,使教与学的关系充满着灵动、活跃、和谐、个性,使水墨画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是想象”。试想,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人有了想象力便有了思维的最大空间。如何让水墨画真正的走近学生?如何让学生运用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展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如何让少儿的独特创意(写意)通过水墨画的构想去呈现他们的真情实感?如何以更多的物质材料和创新策略的介入成为探索少儿水墨画教学新路的艺术手段?教师通过水墨画的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地发散思维,给予水墨画想象的天空、创造的灵感、表现的激情。水墨画既有高雅、深奥的一面,又有自由、游戏的一面。儿童的感觉是很直观很真诚的。

二、水墨画教学的理性认识

每一位从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老师都应该清楚的知道,对儿童进行的美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不是某种专业技能技法的培训教育,水墨画教学正是如此。在小学美术课本中,水墨画课常以“水墨游戏”这样的课题呈现,目的是想让水墨画教学与学生之间更加贴近,并且,游戏的形式更能唤起儿童的兴趣。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更能引起儿童心理上的有意识的注意。与其他少儿美术门类的学习相比,水墨画对少儿的吸引力显得较弱,究其原因有如下几项。

1.工具的差异

水墨画传统的技法,要求“笔、墨、纸、砚”等一应俱全,如果再备足水、色、盘、印等工具,要摆满整张课桌,学生作画的空间只能小了又小,课前准备繁琐,课后收拾亦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其他画种的学习,对于工具的要求,显然会精简许多,

2.认识的差异

持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态度的教师,往往将“临摹”看成是水墨画教学的常用模式,认为临摹走的是一条“捷径”。殊不知,“临摹”会误导孩子,长此以往,他们只会画临摹过的画,除此以外,便无从下手。因此,对水墨画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

3.观念的差异

有些教师认为,今天正处在信息化时代,诸如“水墨画”这样老套的画种对儿童来说已是可有可无,因此不认真对待水墨画教学。长此以往,儿童也对水墨画兴趣不大。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理念的背景下,笔者不禁要问:儿童水墨画教学,路在何方?“水墨游戏”教学,路在何方?

水墨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和中国京剧一样是国粹。正是为了推动我国少儿学国传统艺术,增进儿童对我国水墨画的了解,提高兴趣,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承,同时也是为了锻炼少儿的创新能力,水墨画教学因此被编入美术课本,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有不少教训,特别是在观念和方法上存在问题。正如美术评议家陈履生提到的“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消解使中国人的水墨感退化,对于儿童来说,那种感觉可能仅存于血缘之中”。可见,要让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率真与程式很强、规范很严格而且积淀又很深厚的这么一个文化遗产来相互碰撞,就是要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与我国的传统艺术靠得近一些,同时将自己幼小稚嫩的感情融入笔墨之中,将水墨画的高雅、深奥与儿童的童趣、游戏结合在一起,在这样激起的火花中,我们会看到儿童的天性得到了尊重,传统艺术得到了拓展。

三、少儿水墨画教学方法与策略

既然说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人才的培养目标,那么,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思考,怎样才能探寻出在一条少儿水墨画教学的新路呢?

1.引导孩子从认识自己的生活入手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对于孩子而言,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要画出最美、最有真情实感的水墨画,必须到生活中去体验。例如:美术课本中为了让孩子理解水墨线条,表现出水墨线条的枯,湿,浓,淡,粗,细,连,断,把“画线”比喻成“去散步”,因为孩子对散步有直接的生活体验,他们也能够较好的理解“经过草地、小河、山坡,天气不断变化着;下雨了,下雪了,电闪雷鸣……”这样,教师引导他们先从心理上握住墨笔,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一番,心中构思好画面,之后再拿起毛笔,一边寻找感觉,一边自由地让线条游走于纸端,也许在不经意的“涂鸦”中,反而会产生神来之笔,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

2.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学会取舍、学会表现

每个孩子都对周围世界非常感兴趣,但他们往往只注意事物的表面。要让他们去表现生活中的场景,或是自己感兴趣的物体,教师必须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要表现的对象或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用到多媒体,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被观察对象的影像制成幻灯片,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仔细地观察,找出事物的大体特征并且大胆地进行整理和概括。一般说来,儿童时期正是手、眼、脑的协调发展时期,也是感觉、知觉、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的萌动时期,他们对事物的敏感和观察力特别强,思维灵活,想象丰富,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注意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并适当进行范画演示,鼓励他们乘兴而作,勇敢释放自己的创作激情,相信孩子们会放下思想包袱,在水墨世界里自由驰骋,也一定会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画卷。

四、水墨画教学应成为真正的水墨游戏

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游戏”是指教师通过安排学生做游戏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各种造型活动的乐趣,最终实现自我真实情感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还能够使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到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中来,有益于班级体的团结和合作能力的形成。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游戏前,首先要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一个最佳的点。

要让水墨画课堂生动起来,要让水墨画成为真正的水墨游戏,教师还要作更多的思考。

1.作画工具的多样化

我们知道,传统的水墨画技法只能使用毛笔,儿童水墨游戏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毛笔的替代工具。比如:棉棒、鹅毛、柔软的树枝,甚至还可以鼓励孩子们直接用手指去画。儿童在接触这些工具时,首先是惊讶和好奇,然后便急着想去尝试。此时,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示范就变得尤为重要。要告诉孩子们的是,这些工具和毛笔比起来,有较大的差别,在表现物体时,既要大胆,又要谨慎。

2.独立作画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在新课标理念中,也十分提倡孩子们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帮助营造合作的氛围是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之一。在水墨游戏课堂里,小组合作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可以像“过家家”一样,先讨论,再分工,然后来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你画小鸟,我画大树;你画人物,我补外景;你画小河,我添远山;你画动物,我加森林……孩子们在合作中游戏,在合作中快乐,在合作中寻找感觉,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天空。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习内容

小学段的水墨游戏课程应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上,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将看、画、玩融为一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兴趣跟随、体验、感受、发现,有目的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须给他们增设适度的水墨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创作练习,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张扬个性。

五、尊重儿童天性激发创造潜能

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人们都听不懂鸟鸣是什么意思,但却都喜欢听它的声音。”

对于儿童水墨画,或者说水墨游戏,我们需要关注的,不应是他或她画得像不像、对不对,而是要在课堂上保护孩子们的天真和灵感,更不能强迫他们过早的按成人的标准临摹名家的画法,“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激发创造的潜能”应成为包括水墨游戏课在内的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儿童水墨游戏有别于成人水墨画。这是因为儿童幼稚,单纯,心灵纯净,他们的画不受绘画“程式”的限制,因而形成了儿童画独特的稚拙美。他们在用水,墨,色表现物体的时候,往往没有细节刻画,也看不到透视变化,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所限制的。如果我们看到他们画的人物只有眼睛、鼻子、嘴,而没有耳朵和眉毛;如果我们看到他们画的汽车只有车身和轮子,而没有车窗;如果我们看到他们把人物的腿画得上细下粗且没有脚……我们只能说,这时的孩子还处在对事物进行认识的初期,这是他们思维活跃,大胆的童真的表现。重视水墨游戏教学,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的创造。一幅水墨游戏作品就是一颗童心,就是一个纯真的童年的影子,还是一片情感的净土的写照。我们能从一幅幅水墨游戏作品中感受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色彩的赞美,感受到画面中旺盛的生命力。而这正是在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下,儿童自己用心灵绘制出的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生命力的水墨画。

对于水墨游戏教学方法的探索,路还很长。在师生不断的学习与交流中,相信我们会迈出更具创造性的脚步。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3-0087-01

现行的小学美术教材中,低、中、高年级都有“水墨游戏”内容,新课标将其归入“造型・表现”领域。它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一样的要求:低年级要能够大胆地把所闻、所见、所思、所感的事物自由地表达出来,从而体会造型的快乐;中年级要在活动中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高年级要能够培养美术构思和创作能力,并通过活动传递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看重知识与技能技巧的讲授,学生只是跟随教师一笔一画地学习,离开教师就不知如何下笔。可见,少儿“水墨画”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存在根本不同,不能像成年人那样讲授水墨画技法,它更多强调的是“感性、想象、情绪、个性和体验”。

一、继承传统艺术,培养创新能力

少儿美术教育不是单纯地教授专业绘画技巧的培训,而是启发学生对艺术的感知,水墨画教学也是如此。与其他美术分类相比,无论是绘画工具还是意识观念上,水墨画对儿童的吸引力都远远不够。而水墨画教学旨在推动儿童传承传统艺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只有使少儿的率真天性与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相互碰撞,让他们稚嫩的感情融入其中,把少儿的童趣和水墨画的高雅通过游戏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既传承艺术,又尊重孩子的天性。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在水墨画教学中既能体现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二、学会观察生活,学会取舍和表现

俗话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画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画,就必须让他们去用心体会生活。而孩子都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但是他们往往只是注意事物的表面。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要表现的事物,启发孩子展开想象,学会取舍。少儿时期正是各个感觉器官协调发展的时期,他们对事物的敏感程度和观察力都很强,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正在快速发展。此时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只要老师能够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他们就会勇于释放自己,在水墨画里自由翱翔,画出心中最美的画卷。

三、把水墨画教学变成水墨游戏

水墨游戏就是指学生通过参与教师安排的游戏,去体会各种造型活动的乐趣,最后实现在造型过程中释放自己真实情感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水墨游戏来完成水墨画教学,可以激发少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之间的合作意识与班集体的凝聚力,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要让水墨画教学真正成为水墨游戏,教师必须做好以下的准备与思考。首先,工具的多样化。传统的水墨画工具一般只会用到毛笔,而在水墨游戏中,可以用一些身边常见的东西来代替毛笔,比如柔软的树枝、羽毛、棉棒,甚至直接用手指来作画。孩子们在用到这些新鲜工具时,都会很好奇,并且迫切地想要去尝试。其次,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合作学习是被人们所提倡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孩子独立作画外,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作画。在水墨游戏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感觉像在“过家家”。大家在一起先讨论,再分工,然后各自完成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你画小鸟,我画大树;你画人物,我补外景;你画小河,我添远山……这样,孩子们通过游戏,在合作中寻找快乐的感觉,在合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天空,把对水墨画的兴趣激发出来。再次,适龄教学,因材施教。小学阶段的水墨画教学重点是引导孩子去感受、体验,教师要根据少儿的特点来引导孩子,让他们将看、玩、画融为一体,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进一步了解孩子,观察他们的思维动向,才能在教学中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在低年级时不宜过早地介绍水墨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必须给他们增设适度的这方面的训练,并且在创作中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张扬个性。

四、尊重儿童天性,激发创造潜能

毕加索曾说过:“人们都听不懂鸟鸣是什么意思,但却都喜欢听它的声音。” 在少儿进行水墨画游戏时,教师和家长不要过多地关注孩子画得像不像,而是要保护他们的天真与灵感。尊重孩子天性,保护他们的创造灵感,激发孩子潜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原则。少儿水墨画因为没有绘画模式的限制,在表现事物时往往没有细节刻画,比如他们所画的人物可能没有耳朵和眉毛,只有眼睛、鼻子和嘴,所画的事物比例不协调等等,这都是他们思维活跃,幼稚童真的表现。所以,在水墨游戏中,要尊重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地去创造。每一幅作品都是一颗童心,一片纯真的情感写照。教师要通过这些作品感受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对色彩的追求。

五、结束语

虽然水墨画教学的探索之路还很长,但是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不断尝试,终会找出一条更加适合少儿天性之路,从而充分地调动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课堂更加灵动、和谐、有个性、充满活力。

篇(3)

如《熊猫》一课,首先是让学生观看熊猫的图片或让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熊猫的故事等,在学生了解了有关熊猫的结构后讨论一下用墨的处理。再让学生分析熊猫的生活习性,或者讲述熊猫有关的动画片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形象以及周围环境作进步的练习,并且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就给予了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创作的空间。

2 改变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我在课堂教学中如《猴子》一课,是让学生观看猴子在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猴子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猴子的画法了解了,再让学生自己分析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了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3 多渠道,培养创新意识

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要求。②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③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

4 内容形式多,学生热情高

在传统的儿童画教学中,大多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从整体到局部,太过理性,不适合针对儿童这种年龄层较小的对象。儿童与成人的艺术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维活动。儿童所表现的视觉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观需要上。由于儿童特殊年龄段的独特心理,他们的注意力注定不会坚持太长时间。因此,有必要让儿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象或画题进行描绘,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还要经常让儿童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摄影、绘画、雕塑……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这将对以后的儿童画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篇(4)

古往今来,松、梅、竹、被称为“岁寒三友”,被历代文人画家歌颂和赞美,今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画梅花,梅花在严寒中开放,枝干遒劲,花朵飘香。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们凌冬不败,傲霜斗雪,血象征着坚强的意志,寓意高洁不屈的精神。有好多的画家喜画梅花,以各种方式赞美它,追求表现崇高的人生境界。在这节课堂里,我们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学习运用传统国画表现方法来画梅花,体会传统绘画表现的乐趣。

二、示范引导,探索创作的方法

水墨画传统上有“墨分五色”之说,主要是说明黑的浓淡干湿的差别。墨是通过水解,渗化,渲染,积破等的方法达到浓淡,厚薄,干湿,苍润的无穷变化。墨离不开水,我们学习研究讨论用水,讨论水墨与宣纸相互作用的因素,从中掌握它们的特性。可以说精通了用水也就有助于用墨。

中国画用笔讲究书法的意味,中锋,侧峰用于不同线条的表现。一般来说,用笔快慢,行笔速度变化对宣纸的吸水性影响很大。行笔速度越快,宣纸的吸水量就越小,行笔速度越慢,吸水量就越大。如画梅水平,太快线条浮滑,墨色也薄,太慢则墨迹庸漫无章。不能见笔,因此用比速度变化,要掌握在有快有慢,不快不慢的尺度内。这就要用笔沉稳,心中有数,用笔的轻重疾徐,抑扬顿挫,或线或点或面,或长或短,或勾或X,也就是“忽干忽墨,忽浓忽淡:墨迹以不堙漫,不庸胖,不浮躁为宜。也就是行笔快慢时墨色忌飘,忌淡:行笔慢时墨忌滞。

在画梅花枝干粗干或出枝时,要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一笔之中无浓淡为死笔,数笔之间无浓淡为死墨。那么怎样才能把枝干画的有浓有淡呢?这除了首先熟悉所使用笔,即大小,粗细,软硬,含水量和纸的质地,吸水性能,还要具有一定的调墨功夫,和得到的方法。一般调墨的方法是,先以笔蘸清水,把水分抹到所需的程度,然后蘸墨调开成为淡墨,之后再蘸黑墨调,第二次调墨就只调笔肚下的一部分(以保持一笔中的墨色过渡)。如画的是重墨,在落笔前还要在笔的尖部在蘸一次重墨(略调或不再调也可)然后落笔。这样落下的笔中就有浓有淡。讲解中,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上,学生可边看边拿毛笔在小纸上试墨。在空中模仿教师的运笔。由于时间关系,教师不一定很完整地画完一幅画,可以只是对画中的组成部分,如枝干画法,树枝和花瓣的画法,单独示范即可。最后是落款,它是一幅国画的组成部分,不可忽视。

三、课堂练习,架起成功创作的桥梁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在教师精彩的示范和生动简练的讲解下,部分学生已跃跃欲试了,此时此刻教师再用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有没有兴趣完成“已幅好竹图?”“想不想画的比老师好?”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画好!”等等。在教师肯定,温和,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感到教师尊重和信任他们,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欲也达到了很好的调动。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布置课堂练习,并要求学生按教师示范的方法,步骤,结合课本画梅,画竹的有关技法,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完成一幅梅竹图。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组之间进行比赛,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脑在教师的白板上放一些名家作品并放音乐。伴随着舒缓的古典名乐,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知道。教师只在大的方面予以指导,不必要太细,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创作思路。因为初中学生对中国画并没有太高的素养。但先天的禀赋却不比成人差。大部分学生平时并不进行专门练习,心中也没有承认的那种范式,那聪颖,质朴的禀赋,就会在画面上自然地流露出来。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适度地表扬和鼓励学生,如梅花的花朵聚和散点的不错。在用笔上,画枝干由上而下,一气呵成:用墨上能用浓墨和淡漠表现出竹竿的圆浑体积和走势。树干竹枝画的有干湿,浓淡的变化。快速将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学生的优点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和表扬。针对一些学生在技能上的不足,教师予以启发,提示,或适度降低,改变要求,换角度,改变方法,换作业互相交流尝试。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发现体验,感悟,获得新的知识。

篇(5)

中国水墨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传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艺术。它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与诗文、书法及篆刻紧密相连,形成其显著的艺术特征。和西方绘画相比,水墨画属于意象造型的东方绘画体系,有小写意与大写意之分。初中生画水墨一般以大写意为主,水、墨、色在宣纸上的奇妙变化,画面妙趣横生,会使初中生产生极大兴趣。水墨画所能表达的情境是十分广阔的,因此石涛说“黑墨团里天地宽”。初中生通过水墨画学习,可以体验笔墨情趣,了解和体会我国传统绘画的一些特别,掌握一种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

在传统的水墨画教学中,教学方法是采用临摹教学。许多老师毫无顾及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势必让学生的作品看起来只是一些“缩了水的成人国画”,毫无童趣可言。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造就成艺术家,而是着眼于素质和品位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敏感。

原本水墨画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完全可以像中国诗词、汉字一样,更早进入孩子们的学习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光注重技法的学习,还要学会欣赏前人的优秀作品,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多背诗词、学书法、练笔墨,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注重把诗意融合在绘画里面。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其他的一些与学生生活以及他们感兴趣的媒介尝试,把这些融入他们的水墨画创作中,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去发挥,不受束缚。我们的美术教育应贴近童真本性,注重创造才能这样才符合今天的美术教育,符合课改新的教学观念。

初中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12-16岁,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他们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别。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水墨画教学实践与体会,谈谈我的认识,具体如下:

一、欣赏拓宽视野

新课标中要求“培养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审美的眼睛”,“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让学生与大师的艺术作品进行心灵的交流,无论是水墨画,还是油画,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启发和影响,他们作品呈现出来的形式感,色彩感,气韵,个性化等对学生来说都是值得借鉴的重要源泉。

欣赏中国大师的作品。大师的作品所展示出现的、虚怀若谷、大气磅礴、水墨交融、个性流淌的艺术风范,使学生在扩大艺术视野和思维空间的同时,为他们的水墨画创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生本身对笔墨的感悟、表现方式的稚拙、真诚朴实与水墨大师们的返朴归真可谓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使孩子们在欣赏是格外钟情,感到大师与自己之间的似曾相识,而正恰恰是这种联结暗示了中国人与中国水墨画之间所显现出的生生不息的自然情结。

欣赏西方大师的作品。西方各种艺术流派的粉墨登场、川流不息,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对学生的心灵是强烈的震撼,儿童在这种不断交融变化、目不暇接的艺术形式中逐渐形成了欣赏和审美的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升华,眼界得以开阔,加深了对水墨画的新的认识和感受,有机会进行中西融合,中西合璧的新式水墨画的表现。

二、尝试感受表现

教学中一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容易、乐意接受,所以在技法的示范教学中,只要学生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初步了解水墨的浓淡变化和水分的控制,具有简单的造型能力,就可以了。当然基本的用笔、掭墨、蘸水、调色等还是要认真对待,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法,儿童完全可以像用其他媒材一样,在宣纸上自由挥洒,表现出色彩的绚丽多彩、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在水墨色的交融中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

中国水墨画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从临摹入手,教师当堂师范,让学生观察老师的运笔,在临摹老师作品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临摹画家的作品。所选的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接近的、熟悉的事物。当然,临摹不做很高的要求,不苛求形神一定相似,只要能够尝试一下,在欣赏、临摹中初步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想法技法,也许学生画的比画家的更有童趣。同时,在临摹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三、体现水墨韵味

鼓励创新出新意――“出新意于法度之外,寄妙理于豪情之中”。

1.鼓励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当今艺术发展的主旋律是“走向综合”,提倡各种材料的灵活运用,给中国水墨画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颜料的运用方面可以用墨、水粉、水彩等,笔既可以用毛笔、水粉笔,还可以用手指作画,还可以在画面中适当加胶、加矾、撒盐等等,还允许学生在水墨画中辅以其他材料来更好的表现作品,如:实物拓印、撕纸剪贴、涂蜡等,神奇有趣的想象加上肆意放纵的创新手段,广泛使用多种制作方法,让学生思路开阔,不拘一格,纷彩流呈,创意无限。

2.鼓励改画在师作品。对大师作品采取第一印象后的模仿法。先将某位大师的作品(水墨画、西画皆可)出示在学生面前,先请学生观察、讨论,谈感受,然后将画隐藏,让学生根据印象以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在绘画时努力捕捉对该画的第一印象。

之后再将原作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评价,发现各自的优劣,进入了理性的层面,会格外关注作品的形式感、构图、用笔、色彩、个性化等内容,从而为学生的思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寻找新的切入点,使学生有了厚积薄发的创作热情和基础,画起水墨画来得心应手,兴趣变得持久高涨,无疑为孩子今后的水墨画学习铺垫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坦途,事倍功半。

自古以来,我国的许多文人墨客,同时在诗、书、画上的造诣都很深,如王维、苏轼、郑板桥等,他们即是画家、书法家、又是诗人。所以读诗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而给自己的画配上恰到的诗歌,会使画作更加耐读,具有诗的优美意境;给自己喜欢的诗配上想象的画面,会让诗焕发出多彩的生命力,从而达到了“状难言之景列于目前,含不尽之意溢出画面”的无限遐想空间。

四、利用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大大加强了课堂容量,为水墨画教学注入了活力。实物投影使教学示范的每一个步骤都被全班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示范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

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找到很多制作精良的名家作品做成课件展示出来,其中的细节还可以局部放大。也可以带学生上网去看更多的作品,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好的提高,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我还把学生的水墨画作品用数码相机拍成照片,在学校的校园网和相关的美术网站上,供大家交流评价,集思广益,使自己得到提高。

以上只是我在水墨画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只希望通过这些途径能让学生逐渐理解、接受中国水墨画所彰显的文化内涵、历史积淀以及作为中国人对于开展中国水墨画应该担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虽然这样说来有些沉重感,但毕竟是作为每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去保护它、继承它,并将它发扬光大的。

(瑞士)让・皮亚杰著,傅统先译:《儿童的心理发展》,山东出版社,1982年版。

(美)罗恩菲德著,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篇(6)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握笔方法;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多看实物,了解作画对象的外形特征、颜色等;

3、教学生一些简单的运笔方法;

4、如何构图;

1、教学生学画水墨画,首先要教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执笔方法,初教时我是用以下方法指导孩子们的,“左手拿起毛笔,右手伸出大拇指,放在衣服第二颗纽扣上,指甲朝里,向前推,二哥哥压过来,三哥哥中指碰过来,四弟弟顶出来,大哥哥在二哥哥下面。”但效果一般,孩子们记不住,因为太繁琐了,于是我又编了一首儿歌让孩子们边念边执笔:一指按住笔,二指三指勾住笔,四指顶住笔,五指靠在底(从拇指到小指按顺序为一指、二指、三指、四指、五指)。此外,还可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些水墨画的工具和材料,如:纸张、笔墨、颜料等。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多看实物,了解作画对象的外形特性、颜色等,选材也很重要,要选择学生喜欢的、经常接触的实物进行教学。如:常吃的水果、蔬菜和小动物等,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3、范例和演示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范例应该是多种形式的,如果教学生画猴,那么范画就要丰富有趣:有的猴在吃桃,有的猴在爬树,有的猴在荡秋千,有的猴是侧身的,有的猴是正面的……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想像猴的其他动态。示范,能帮助学生了解到怎么样把观察到的实物画到画面上去。通过教师清楚的示范讲解,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作画的方法与步骤。如:教学生画苹果时,可边画边说:画苹果,可用两笔完成,先画一个半圆形,再画左右二半圆就是苹果的外形,顺笔补充中间的部分,最后添果柄,这样一个苹果就画好了。还可以用边念儿歌边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

4、在教学生画水墨画的过程中,可教学生一些简单的运笔方法。如:什么是中锋?什么是侧锋?(逆锋、顺锋等不一定都要教)。什么时候该用中锋?什么时候该用侧锋?例:教学生画金鱼尾巴时,告诉学生,先用侧锋画尾巴,再用中锋勾眼睛,通过反复练习,举一反三,学生就能逐步掌握这些简单的技巧。

篇(7)

现在水墨画已经走入小学课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为之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对水墨画的兴趣为基础,着重让学生掌握水墨画的基本笔法,重点让学生在水墨画上的创作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培养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一)水墨画的欣赏

欣赏是一种情感的陶冶,欣赏大师的或者优秀作品的水墨画能够培养学生对水墨画产生兴趣,从而喜爱上水墨画。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学生的兴趣培养好,就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水墨画,并且进行水墨画的创作。美术具有丰富多姿的色彩、形状、结构和材料,学生们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的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

(二)水墨画工具的多样

水墨画的工具是丰富多样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深感好奇,因为水墨画的工具跟一般正常用的水彩笔和纸不同,学生对这样的绘画工具产生了兴趣,抓住这点对学生进行绘画工具的教学。毛笔的柔软沾上自己随意搭配的色彩甚至是混合色彩,让学生自己调配,他们爱上了水墨画;利用毛笔的柔软性能够画出大小不一的点,粗细不一的线条,让学生感觉到自由,他们对水墨画有了兴趣;利用颜料的流动性,可以用吹墨法、拓印法等等来创作,让学生寓学于玩……

二、分阶段,分教学内容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水墨画中,学生的学习中,要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学好水墨画。

(一)低年级

在低年级中,学生初步接触水墨画,以着重了解水墨画为主,知道最基本的绘画工具、材料,了解颜料和墨是可以和水一起用来改变颜色的深浅变化,如在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九课《水墨画树》,学生不可能画出很有大师风范的作品,启发学生分别用直线、横线、斜线、大点和小点,画出不同特征的树木,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自己喜欢的水墨树。在学生们能够用简单的线条绘制水墨画后,就可以进一步教他们用弧线、圆圈等通过用墨技巧来画比较复杂的作品了。这样在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就要画出适合他们年龄的作品。

(二)中年级

中年级的学生对于水墨画有点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可以让学生多欣赏一些能够提高他们绘画水平的作品,在欣赏作品之时,要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让学生知道水墨画原来那么的深奥,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将握笔、蘸墨、蘸水、配色、用笔、用墨分别进行重点学习和训练,然后在熟悉重点的基础上,逐步学会综合运用。在教孩子们用笔、用墨、用水和用色时,我都采用了他们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来指导练习和巩固。如:在小学美术第六册第十一课《水墨画鸟》,着重学生的笔法,在宣纸上作画,当第一遍水墨尚未干的时候即在上面画第二遍,使水墨产生反复渗化交融的效果,这种方法叫“破墨”。常用的破墨法有:浓破淡,即用浓墨加在未干的淡墨上;淡破浓,即先画浓墨,未干时用淡墨画第二遍。点、线、墨块、干擦,在破墨时可交替使用。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给学生进行创作练习,如在小学美术第八册第三课《水墨变体画》,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上有一定的笔法基础,那么学生突显出来的作品总会出人意料。

(三)高年级

高年级的学生在进行创作水墨画中,要投入情感。这时学生还是需要大量欣赏作品,从而来感觉画家创作时的心情或者当时的背景。如《风雨鸡鸣》图是徐悲鸿1937年创作的,画面表现了一只站在岩石上的雄鸡,激昂地高声鸣叫,画家喻意唤起人民赶快觉醒,加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表达了画家对祖国的深情,对正义的伸张,对光明的向往。李可染、林风眠创作的《万山红遍》、《秋》以中国画不同的表现形式,鲜明地再现出秋色之美,浓郁醇厚、明艳诱人。画家用饱蘸深情的笔墨,赞美家乡的可爱,祖国山河之壮美。通过欣赏画使学生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迸发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感。

我们采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使他们增强自信,培养兴趣。那么高年级的学生需要进行构图的训练,首先从简单的单一构图入手,要求学生作品主题突出,背景干净,并且主体部分要求比例协调,位置要放中间。教师除采用范例教学外,请孩子们一起评价自己的作品,在比较中领悟其中内涵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接着从均衡式构图入手,要求学生对画面内容自由组合,使画面均衡、饱满、和谐。

三、参加活动项目

(一)有了目标才有动力

学生的荣誉性和积极性都很很高,那么我们就需要给他们创造一定的有利条件给他们发挥,给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除了参加校外的各项比赛活动之外,在学校里可以组织定期性的活动,既丰富的学生的课外活动,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明白要想取得优异的成果,必须付出相应的劳动。最后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表扬,颁发荣誉证书,也给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

(二)除了比赛,还有给学生增加广阔的视野

如在社会上举行了大型的中国画展览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观摩,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中国画给人们带来的魅力。

参考文献:

篇(8)

1.幼儿水墨画教学的价值。《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就美术教育而言,它的多元性包含了让幼儿接触不同的绘画艺术,如水彩画、水粉画、油画、水墨画等,在欣赏了解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展开想象创造的翅膀。

中国的水墨画蕴含着丰富的民族艺术语言,展现着“诗画一律”之美,通过开展幼儿水墨画的教学,能让幼儿在笔墨游戏中接触和感受传统艺术的精髓,从小培养幼儿对国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既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又为国画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幼儿水墨画教学的挑战。在教育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中国本民族的文化认识是不足的,特别是对中国水墨画这一文化瑰宝更是了解甚少。许多幼儿在外学画,大多涉及水粉画、油画、蜡笔画,却没有水墨画。对中国文房四宝的认识中,个别幼儿能认识毛笔,但对砚、墨、宣纸就无人知晓了。再看我们的课程中有欣赏米罗、梵高、鲁车、马蒂斯等名家的画,很少有涉及中国画画家的作品。

然而,传统水墨画讲究墨色的运用及线条的表现,初学水墨画者必先经过练习、临摹,才能运用自如。枯燥乏味的练习并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对墨色运用与临摹感到困难,线条皴法的控制掌握不好,常常难以成功地完成作品。况且水墨画的色彩又不如西画艳丽活泼,对于处在色彩敏感期的孩子来说,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

3.幼儿水墨画教学的可行性。如此具有挑战的中国水墨画教学能否在幼儿园顺利开展呢?

首先,水墨画通过水和笔墨的变化产生出生动、古朴、简洁、概括的艺术境界,和幼儿的思维发展相符合,容易被幼儿接受理解。其次,水墨画的构图,不受时空限制和焦点透视的束缚,与幼儿的作画特点非常相似。再次,水与墨随机渗透,自由变化的游戏性与幼儿自由自在的天性相符合,这也是有利于幼儿学习水墨画的地方。第四,虽然幼儿的笔墨稚嫩,但已经形成了物象,通过教师的指导,幼儿能很快表现物象,享受成功的喜悦,这一初现将会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为今后学习水墨画打下了基础。最后,水墨画在运笔、用墨、用色等技法上有很多特殊的要求,对于习惯于油画棒画画幼儿改用毛笔作画也是一种挑战,更能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这些都为在幼儿园开展水墨画教学提供了可行性。

二、幼儿水墨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在水墨画教学中如何正确取舍,使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又能体现时代的精神呢?我作了以下尝试:

1.游戏化的水墨画教学。把枯燥的笔墨知识融于有趣的游戏中,将笔墨教学赋予游戏般的形式与趣味,追求游戏的境界。

在第一次和毛笔接触时,我和幼儿玩跳芭蕾舞的游戏,手中的毛笔是芭蕾舞演员,用脚尖走路是中锋,站在地面上走是顺锋和逆锋,幼儿在和老师比赛跳芭蕾的游戏中掌握了运笔的方法。

水墨画很讲究线条,我就和幼儿用毛笔画线条走迷宫,提高兴趣,以后用线条画画就会逐渐得心应手。

在游戏中我不要求具体绘画内容,只是随意画,用毛笔沾水使水墨相溶,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奇特的韵味,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领悟到水墨画的技巧。

2.生动的水墨画教学语言。在教学中我用故事、儿歌来辅助示范外,还把花卉树木、蔬果动物化作不同的符号,进行符号之间的组合,迅速形成物象,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水墨画《一群小鸡》的教学过程中,用“两个小鸡蛋做好朋友,碰在一起”的指导语言,幼儿很快掌握了这个方法,随意的两个组合画出了神态各异的小鸡。

《林中小屋》中:“树婆婆、树公公弯腰点头问声好”,就将树干画好了,小屋又运用了几何图形的结合。

《淘气的小猴子》中猴子的脸,正面猴子用画8、侧面的猴子画个6,猴子的身体是大C和小C。运用这些符号幼儿就很快掌握了画猴子的方法。

3.动静交替的水墨画教学形式。孩子是活泼好动的,长时间地坐着学画,不利于幼儿专注学画。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了走动画画的方法,我将墨色放置在教室四周,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走动取墨色,在来来回回中增加了学习水墨画的乐趣。

4.适宜的水墨画欣赏教材。对于水墨画教学中的欣赏,除了选择一些名家作品,我还根据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们欣赏老师和小朋友的作品。

在我选择的名家作品中往往以传统的黑白水墨为主,如齐白石的《墨虾图》、徐悲鸿的《奔马图》,让幼儿从中感受墨的深浅变化和画面中的气势。在老师的作品中我选择色彩比较强烈的作品,引发幼儿对墨、色结合的兴趣。而选择幼儿的作品则是为拉近幼儿和水墨画之间的距离。

除此以外欣赏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也能让幼儿对中国特有的图案花纹有所了解,加深对中国文化的印象。

三、水墨画教学中的创新

传统水墨画的学习过程以技法练习为主,作为幼儿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方式,寻求活泼有趣的方法,才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1.有趣的水墨色游戏。在传统的水墨画中,墨分五色:焦、浓、重、淡、青,将墨当色使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运用水墨游戏让幼儿来感知墨色的变化。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幼儿满足于对工具的摆弄,对水墨之间墨色变化的感知则处于被动感知阶段。而如果在过程中添加一些色彩,幼儿的兴趣性立刻爆发。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我在原有的水墨游戏的基础上设计了水墨色的游戏,从“不用笔的画”到“水墨万花筒”再到“刷刷画画”:整个游戏分成三个部分,层层推进,形成一个系列。在操作过程中让幼儿观察墨在水中会怎样?水彩颜料滴进水中又会有哪些变化?再滴几滴油,又有什么变化?水、墨、色三者之间的关系?

篇(9)

一、前言

水墨画作为中国一项传统的精粹,应该得到更为广泛的继承和发扬,从儿童时期便开始注重对水墨画的兴趣培养,能够对日后的相关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儿童水墨画的教学,有必要分析研究其教学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1]

二、儿童水墨画教学概述

作为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水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艺术教育的深入推进,水墨画教学在中小学校也逐步开展起来。儿童水墨画教学可以让儿童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培养孩子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的热爱。

环顾当今儿童水墨画的教学,总难免有一种沉重感。面对种种问题,笔者将当今儿童水墨画的教学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沿袭了传统儿童画的教学方法,一味地用毛笔勾线填色,任由儿童自由发挥,表现出趣味十足的水墨画。这类的水墨作品虽然具有一定的童趣,但完全没有传统技艺的传承,也就没有了谢赫提出的“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的意蕴,就没有了笔墨传情的技艺,岂不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画传统湮没了?

其二,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临摹作品作为学习水墨画的唯一捷径。不论儿童什么年龄、什么个性,在什么样背景下成长,都重复着这种绘画形式。让一群幼小的孩子成天跟着老师,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画,画得“像”才是好作品。这种单一枯燥、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方法捆住了儿童的思维,使他们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学习水墨画的兴趣也就日渐消失在那一遍遍的临摹之中了。[2]

其三,教师心态过于急功近利。一个充满理想与浪漫的事业变成了纯粹的功利,这是美术教育的悲哀。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以证明其优秀,参赛获奖成为一个最直接、量化的标准。急功近利地参赛,使得水墨表现的不确定性、孩子对材料的难把握和造型能力的欠缺,三者结合,让孩子的作品具有了某种纯绘画意义上的稚拙与单纯,而这种稚拙与单纯恰恰是我们成人绘画最缺少的东西,于是老师与家长对这种成果津津乐道。

三、儿童水墨画的教学对策研究

1.激发儿童的学画兴趣

儿童处在一个混沌初开的年纪,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充满着好奇。教师若能激发起他们的学画兴趣,他们就会自觉地投入水墨画学习,这将有利于提高水墨画教学的效率。目前,小学美术中对水墨画的课标要求就是要用学生的兴趣带动水墨画教学。同时,兴趣也是学生创意能力培养的关键,只有存在兴趣,才会有独特的、有价值的想法,如果对这个领域很厌烦,就不必提创造力和创意想法了。

在进行水墨画入门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趣味性演示,可以将蘸满墨水的毛笔在宣纸上进行简单的作画,寥寥数笔,学生只是看到了几条线和几个点的勾画,一只栩栩如生的大虾就诞生了,学生纷纷惊叹水墨画的神奇,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拿起手中的笔试一试,只用简单的点和线,看看还可以画出什么,这时学生就会动手作画,有的画小鱼,有的画树木。

2.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要想水墨画体现出神韵,创作者就必须通过细致的观察对所要描绘的事物有一个总体认识,抓住关键部分才能画出成功的作品,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画各种花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不同种类的花进行展示,让学生先进行观察。其中,的花瓣是细长而卷曲的;月季则是片状的花瓣,而且层层包合在一起;牡丹又有自身的特点。要画好这些花,就要对花的形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描画局部,才能画得生动传神。在着色上,这些花的颜色是不同的,即使都是红色,也有深红、浅红之分,颜色的划分是非常详细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选择合适的颜色,同时要学习调色。

3.因势利导,培养创作

儿童存在着个性差异,由于个人素质、生活经历等不同,创作能力也必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我将其归纳为如下类型,并在教学实践中相对调整了教学策略:

3.1传承型:偏爱传统,对水墨语言感悟力强,往往精于摹写而缺乏独立组织画面的能力。这类学生让他们多做默写练习。

3.2原创型:喜欢表现自我,不愿在技法上下工夫,拿起画笔就爱自由挥洒。这类学生多让他们凭记忆或联想等方式进行水墨画创作。

3.3创新型:想法多,爱猎奇,但缺乏恒心;既看不起原创型的“小儿科”,又不想在传统上下工夫。这类学生让他们尝试多种表现形式,激发兴趣。

四、运用教学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能集形、声、色、动感、肌理于一体,既形象又直观,能够以新激趣。浓厚的兴趣是儿童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儿童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

儿童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新奇的东西很容易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地方引入媒体工具,能极大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媒体工具能使水墨画教学由笼统变为具体,由抽象变为形象,由模糊变为清晰。例如,构图规律原本是抽象而复杂的,仅靠语言描述很难让儿童理解,而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能让儿童发现、理解规律,更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枯燥说教的模式。同时,可以通过投影仪从视觉角度发展儿童审美能力,也可录制与课文内容吻合的背景音乐,为创作创设良好情境,启发儿童积极思考、进行创作。范画要教师自己画,与儿童生活贴近,容易让他们在心理上接受。

教师还要让儿童尝试各种新的水墨画材料,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心就不会产生兴趣。水墨画课应将教授理论与操作训练有机结合,如画一个桃子,可先让儿童触摸以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加以引导,让儿童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充分调动儿童的多种感知器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结束语

通过对儿童水墨画教学状况的分析以及对策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儿童水墨画的教学是一项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教人员要严格分析教学实际条件,结合儿童发展的客观环境,制定出最具针对性的合理化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对相关工作的开展可以产生积极作用。

篇(10)

水墨画作为一项极具艺术魅力的绘画形式,以它的生动性、活泼性和可操作性受到幼儿的喜爱。教幼儿学画画,可以加深幼儿对生活的认识,推动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发展。水墨画简练、概括的造型,独特的表现手法,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很适合儿童绘画的特点,加上绘画过程中,特殊的作画工具,宣纸与墨色千变万化的现象,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水墨画造型与儿童画不同,有其特有的规律,把水墨画强调自然、物趣,不拘形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追求和孩子纯真率性的天性特点相结合,不但引导幼儿绘出自己的水墨画,也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和求知欲。正是水墨画的材料和用笔的形式比较适合幼儿的思维特性,才有助于幼儿大胆挥毫、无所顾忌地作画,对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近几年,很多幼儿园在水墨画教学上,尤其是在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和富有创造性审美思维品格上用了很多心思,并已粗具规模。在幼儿园时期开展水墨画教学,幼儿可以体验水、墨、色在宣纸上的神奇变化和笔情墨趣的美妙,对幼儿熟悉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培养对中华文化和艺术的爱好与兴趣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水墨画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现状解析

水墨画也称写意,用毛笔调墨或颜色在宣纸上直接作画,具有富有韵律的线条、多姿多彩的墨和色、变化多端的水墨渗化、容易成型等特征,其构图不受时空限制和焦点透视束缚。在中华文化体系中,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自成一套完整的绘画美学体系,长时间以来,由于中国画内涵丰富、文化品位高,因而被认为很难为幼儿所接受。但是,我们的先辈在“仰观天象”“俯察鸟兽之迹”的历程中,缔造了最初的绘画,中国画的形是万物与人心相互交融天人合一的产物,是在自然中产生的,从这一点来说,与幼儿有相通的地方[1]。英国著名美术教育家汤姆林逊认为“儿童是艺术家”,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也说过“儿童是真正的大师”。把儿童的画与成人的画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儿童的画的生动性是无可比拟的[2]。画画对幼儿来说,是本真的感情与情绪传达的最佳方式。水墨画独特的墨色效果,为幼儿提供了一种诗意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和思绪的方式,但是由于成年人不当的教学方式和评议,可能使幼儿不能完全自由自在地用墨色描画自己的内心世界。目前,我们还有很多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作品缺少充分的认识和估价。他们不相信幼儿的创造性,怀疑幼儿的表现能力。有些教师和家长担心不告知孩子画什么、怎么画,孩子就会不知所措、无从下笔,其实这完全是成年人看高了自己而低估了儿童。在我国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以成人的意志和标准要求并规范幼儿创作的情况随处可见[3]。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对幼儿来说是重要的,只不过成年人的指导并非是让幼儿“照我的意思去做”,而是要引发幼儿的绘画兴趣与创作热情,鼓励孩子大胆创作,因为幼儿自有其特有的绘画语言,有其特殊的表达方式。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理想境界。在水墨画的学习进程中,幼儿要面对诸多事情,例如毛笔的使用,对不同层次墨色的把握,以及水墨画特有的意境营造,“与物传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等。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也缺乏相应的造型能力和手、脑协调的控制力,使他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熟练地运用笔法、墨法,以及表现水墨画的意韵、情趣。因此,幼儿园里的水墨画教学活动有更多的启蒙意味,对幼儿的品评也应当联系幼儿自身的成长程度,采用鼓舞和建议这样有发展性的评价方法。为幼儿制造一个舒畅的内心空间,防止幼儿在过度地干预、批评、嘲笑下形成恐惧心理,帮幼儿建立自信心,勇敢地进行多种创作和尝试。当幼儿遭遇失败和挫折时,教师应适时予以指点迷津和心灵的安抚,为幼儿自由表现提供时机与空间。

二、激发兴趣,让幼儿在艺术氛围中感受水墨韵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如果对水墨画迸发了兴趣,通常注意力就能特别集中,再通过教师恰当的启发与鼓励,孩子就会大胆、无拘无束地进行绘画活动。不同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幼儿教育应以幼儿能承受的水准,挑选观赏的作品和创作的题材,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这样才能在幼儿的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在学习环境方面,教师应创设有深厚书卷、水墨氛围的作画空间,幼儿走进活动室,拿起毛笔,泼、墨、点、洒时能沉浸于小文人的情境中。例如,将活动室的一角布置成国画角,在墙上贴挂水墨画作,有人物、动物、植物等,那简洁生动的形象,丰富多彩的用笔,深化酣畅的墨与色,生动传神的场景,让孩子们感受水墨画的无穷魅力,从而被深深的吸引,兴致盎然。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这些水墨画是不同于油画棒、水彩、线描画的,是用毛笔、宣纸、墨、国画颜色画出来的,表现的是事物的特征、意境,能够提升孩子对水墨画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孩子们发出“我也想画”的强烈愿望。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兴致,如采用让幼儿跟着画、变画、添画、组画等手段,使孩子能兴致盎然地进行学习,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可以离开活动室,指导写生与画家谈话、看资料片等。孩子经过各种赏画、谈画、画画等活动,就会不断增强审美及表现的能力。孩子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有些是天赋使然,有些是与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息息相关,因此首先要从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着手。由于幼儿对水墨画比较陌生,如果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刻板地摹仿教师的范画,他们可能会出现厌倦的思想,从而不喜欢画画,错过画好水墨画的良好时机。教师应指导他们将看、画、玩合而为一,把握幼儿对水墨画的新奇感,指点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例如,教学中引用齐白石91岁时作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中白石老人用简洁的墨色,在两座石青色远山的衬托下,几只黑色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溪流中摇着小尾巴欢快地顺流直下,它们不清楚自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开心地游玩着。教师讲述白石老人在作这幅画时的想法,从而让孩子们了解这幅画,让幼儿体会水墨画的无穷奥妙,以及变化多端的笔墨形式,从而引发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三、将美术教学活动与游戏相结合,感受水墨所带来的乐趣

在游戏中激起孩子们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积累幼儿的学习经验。在幼儿园,幼儿的主要活动就是游戏,只有在游戏的过程中把幼儿的兴趣激发出来,才能让他们主动地进行绘画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年龄越小,目的就越不明确,他们通常把美术活动作为一种好玩的游戏,描画起来非常投入、果敢、无拘无束。所以可以让他们一同采用以色撞墨、以墨撞色、滴墨、泼墨、甩色、点色、吹色等笔墨方法,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孩子们边玩边画,在这样的过程中,画画已经成为幼儿的游戏了。尽管幼儿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但他们常常只注重事物的外表。所以在教学活动完成后,可通过投影仪展现他们的作品,启发幼儿了解他们作品中所制造的多种墨色,以及墨色是如何出现的,为孩子讲解作品中出现的点、线、面是如何用不同的笔墨描绘出来的。而在这一刻,孩子会十分惊奇本来自己随便涂画中竟然不知不觉间使用了水墨画的几种常用的笔法、墨法,这引起了孩子们有意识地展开一些用笔用墨练习的热情。所以这期间教师可以联系墨色的浓淡变化和如何控制水分,让孩子了解如何画水墨画,让他们在主动画画的同时越发深入地把握水墨画的绘画方法,同时让幼儿熟悉一些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让他们知道“墨分五色”的神奇变化,而“墨分五色”这个词就是指墨在加入适当的水后画在宣纸上所呈现的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变化,让孩子们对于墨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对水墨画不再生疏,让他们学会观察。

四、提供丰富多彩的作品,注重培育幼儿的审美情趣

美妙生动的画面有助于幼儿学习古诗词的内容,中国画向来被誉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情画意的画面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现诗词内容,把美妙的景物展现给幼儿,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给他们美的享受。观赏是制造美的源泉,通过观赏国画大师们的水墨画作品,可以培养孩子的最初感受和表现美的能力与情趣。幼儿园时期的美术活动应当是以感受美、展现美为中心的美术启蒙教育,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才艺素养,在名画观赏过程中,可以用虚拟的音效或合适的乐曲,协助幼儿找寻认识上的共鸣,迸发内心的感动,或重现画面中的场景加强幼儿的体验。例如,在观赏徐悲鸿《奔马图》的时候,可以同期放《赛马》的乐曲,由于乐曲的节奏和旋律能很生动地营造出马儿奔腾的意境,从而可以使幼儿在欢快的气氛中感受国画家所绘马儿的体形和动势。在挑选欣赏内容上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要挑选孩子知道的动物、蔬果、花草、树木或者与人物相关的水墨画作品。如吴作人笔下的《熊猫》《熊猫竹石图》,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的题材,从画面中能感受到熊猫的憨厚、可爱,感受作品中的和谐、恬静之美。齐白石先生的水墨画,题材都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蔬果、花鸟、草虫、小动物等等,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的水墨画简练、清新、明朗、色彩艳丽,能给孩子带来生气勃勃的感觉,往往能够激起孩子喜爱之情。在观赏齐白石先生画的虾、蟹时,让幼儿知道用水和墨便可以替代任何色彩的用笔、用色特点。寻找可以帮助幼儿感受水墨趣味的方式,研究可以调动幼儿的技巧和经验,把水墨画生动地展现给幼儿。

五、大胆创新,展现童趣,为幼儿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

幼儿练习水墨画首先是从颜色开始的,他们用带颜色的毛笔直接绘画,用色大胆、夸张、直接。幼儿绘画常常使用原色、对比色表现事物,使作品看起来靓丽明艳[1],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这也表现了幼儿的心理特点。水墨画不受焦点透视的影响,墨色处理又有很大的灵活性。著名画家米罗说:“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绘画是在认真描画生活,会自然而然出现孩子的形、神及气韵。因此,在引导孩子了解用笔、用墨的时候,教师要帮助他们多研习、多看、多考虑,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墨色表现出来,并且给孩子足够的摸索时间,容许他们出错,鼓励孩子多思考,尝试换几种方法画一画。让孩子有绘画的自由和自信,勇敢地发挥、创作。在水墨画创作中,作者既要了解工具材料的性能,又要熟知对象,还要熟悉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才能胸有成竹地作画。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缺少丰富的生活体验,同时相应的造型能力和手、脑的控制力也不足。所以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不能太注重幼儿所画一点一线的准确性,以免无形当中抹杀了孩子的创造性。因而,教师最好为幼儿提供自由创造的机会,让他们逐步学会巧妙地结合水墨材料、工具特性与形式语言,进行自主创作,慢慢掌握水墨画的创作要领[4]。例如画水墨《萝卜》时,可让孩子仔细观看萝卜的外形特点,并让他们“摸一摸”“闻一闻”,引发他们绘画的兴致,接着再让幼儿动笔绘画。首先,让他们自己多尝试几次,感受墨色在生宣上的奇妙变化,并联想成不同形状的萝卜。其次,让他们看一看,自己和其他小朋友哪些位置画的不同,自由探讨怎样下笔才能更好看。这时教师再加以适宜的提示,如墨色之间的对比、简单的笔触运用等,引导孩子快乐地作画。绘画期间,教师也可以使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例如说:“小朋友们,我们画萝卜的一家好不好?”这样一来,幼儿所绘的萝卜肯定会大小不一、形态各不相同。当然,除了以上浅析到的几点,水墨画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还要注重更多有趣、幼儿喜欢的探索与实践。在幼儿园时期的水墨画教学活动,不光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还能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总之,幼儿园开展水墨画教学,最主要的是在教学中引导幼儿善于发现和选择适合自己情感表现的自然美,以达成寓意于物的创作愿望,创作出别具生机与意韵的水墨画作品来。对于水墨画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趣味探索,路还很遥远,相信在师生的不断努力下,定会为这个新时代画出精彩的画卷。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292—299.

[2]张念芸.幼儿美术活动指导与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74.

上一篇: 心理健康课论文 下一篇: 工程会计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