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5 01:50: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程会计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公路工程项目中,很多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只是局限于自身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公路工程项目不仅需要对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监督,还要时刻关注同行之间的发展及竞争,并从中取长补短,从而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方案。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还缺乏战略方法意识,无法灵活的应用新的管理方法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1.2会计控制的信息化使用程度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步入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为人们带来了及其丰富的信息资源,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水平。特别是在企业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在公路工程项目会计控制中,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实现资金控制的统一数据化,并建立完整的资源库,时刻关注公路工程项目资金周转情况,这对公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有很大的帮助。但目前,在公路工程项目会计控制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还比较低,这对公路工程项目会计控制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1.3内部会计控制缺乏有力监督
企业要想实现健康、高效、飞速的发展,就需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对公路工程项目会计控制而言,会计控制承担着管理工程项目全部资金的重任,如果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或者规章制度的执行度不够,就很有很能引起资金运转效率差的现象,从而对公路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内部规章制度的监督力度是十分重要的。但就目前而言,很多企业虽然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很差,并且缺乏有效地监督,从而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
2.会计控制中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案
2.1加强投标报价中的成本管理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主要是通过投招标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标价控制成为会计控制的重点内容。施工方在提出报价前,要对市场进行认真的分析,并认真分析竞争对手的综合实力,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科学的提出报价,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投招标报价的准确性,还能有效地降低成本。
2.2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时,会计部门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工程施工所需的设备、材料等价格进行认真的核查,并对工程量进行认真的审核,确保工程成本在可控制范围内。在施工过程中,会计部门还要对影响工程成本控制的各项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出现成本超支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会计部门还要加强对人工成本的控制,避免发生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
2.3工程竣工后的成本控制
当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结束后,并不代表整个工程施工已经结束,在这个阶段,会计人员要及时对是施工期间的各项数据进行清算,同时要审核整个工程实际花费的资金与预算资金的差距,并分析引起资金差距的原因,对超额款项进行分析总结,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竣工后,会计控制人员要为工程评价提供真实的资料,并参与到工程后期评价工作中。
3.公路工程项目中会计控制措施
3.1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
在公路工程项目中,很多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过于简单,错误的认为会计部门只是简单的进行收账、支出,从而对会计控制不太重视。企业要及时纠正这种错误的观念,改变思想,加大对会计部门的重视力度,从而为会计控制工作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由于公路工程项目与其他工程项目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会计部门要灵活的应用、调节资金,从而为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3.2建立完善的会计控制管理体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健全的会计控制管理体系能为会计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在公路工程项目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会计控制管理体制,并将其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从而确保公路工程项目资金的良好运转。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重对管理体制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会计管理体制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会计控制效率,提高资金利用率。
3.3加大会计控制的信息化建设程度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能为公路工程项目会计控制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并且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得会计控制更加高效、准确。计算机信息技术还能为会计控制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信息及行业的变化情况,这对公路工程项目的会计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要加大会计控制的信息化建设程度,确保会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同时还要注重对会计控制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会计控制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会计控制水平。
3.4强化监督管理
在公路工程项目会计控制中,要进一步强化责任管理、制度管理等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会计控制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从而确保会计控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在以往的会计控制监督中,往往依靠单一的内部审计,这对监督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扩展对会计控制监督的渠道,通过多方面来监管会计控制情况,从而为公路工程项目会计控制的真实性提供保障。
1.社会方面这一方面对造价管理产生制约作用,是由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因素,具体体现在三点:①这一方面的工作的进行没有具体的制度的约束和指导,因此,一些具体的工作步骤不能够明确,导致一些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现象。这些行为为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因素,为企业的资金的使用带来了问题。为了缓解资金问题,企业的首选就是暂不支付材料费,从而使今后的各项会计工作难以进行。②此外,还存在不能按时给工人工资的问题,这一拖欠行为也使会计的工作进一步滞后,为造价的管理工作带来制约。③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发票的出具成为了另一大问题。
2.企业自身的制约作用对于企业造价管理工作的制约,不仅仅体现在社会方面,企业自身的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比如:(1)企业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可循,在贯彻的过程中也不够彻底。(2)相关的从业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素质还有待提高,在决策的时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企业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目标的指引,相关工作的进行也没有责任到人。(4)企业没有注重发挥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
二、如何改善造价管理工作
1.逐步提升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注重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在工作的过程中,依靠工作人员的个人业务素质来提升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只有相关的从业人员能够做到管理理念的更新和进步,才能够从根本上将造价管理这一工作做好。一般情况下,管理人员还扮演者利益调节者的角色,当开发商和用户两方因为意见分歧或是利益分歧产生冲突时,相关的负责人要妥善处理好这一冲突,并在此基础上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石。
2.防止市场价格大幅度的波动,控制好市场的价格在对市场价格的管理方面,加强对这一环节的控制能够有效的提升造价管理的效率和水平。(1)结合现在的形势看,需要为造价管理工作的更好的进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使相关的工作有据可依。(2)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这一工作进行系统全面的管理和规划。(3)在造价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咨询这一项功能的开发。(4)合理的分配和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并做好对价格的控制工作,为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建立良好的环境。
3.不断对管理技术进行探索和实践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发展也要随时结合市场的变化开展工作,并作出一定的工作调整。在建筑行业,对于财务管理的工作调整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对于造价的管理能够对整个工程的资金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更加应该关注这一工作。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开拓更多的市场,合理的利用资源,使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2工程会计中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2.1坚持成本控制与全方位工程核算的基本原则。坚持成本控制与全方位工程核算原则的要求如下:提高相关企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及内部对财务状况的监管力度,这其中包含对经济型财务的工程核算以及账户往来的成本控制等等,为了全面贯彻该基本原则,应该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加强重视,不仅要对项目本身进行科学的分析、检测,还要对影响工程成本的众多因素进行预算,确保在进行工程项目核算能够顺利完成。其次,针对工程采购环节以及质量检测方面,企业单位需要进行记录,一旦出现问题,以便于在第一时间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2.2坚持工程总体成本最佳的基本原则。何为工程总体成本最佳状态,不是指工程经济成本达到最低,而是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以及检测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之后,选择出能使工程总体效益最大化、成本最优化的方案以及相应实施措施,这样才能称之为工程总体成本最佳状态。而工程成本最佳状态还要属于科学有效限度的范畴内,只有满足了建筑工程设计理念和施工实施策略,便可最大程度减小施工成本的浪费。值得注意的是,在工程会计的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内容当中,还要不断提升对各个影响因素的监管力度,从而有利于细化、落实策略,满足坚持工程总体成本最佳原则的要求。
2.3坚持科学化以及有效化的基本原则。工程会计在进行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期间一定要坚持科学化以及有效化的基本原则,科学化的基本原则主要指使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方案,来对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进行合理的管控。有效化的基本原则主要指企业通过最低的资金投入来获取最高的效益产出,换言之即最少的总体成本来获取最高的总体利益。
3目前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3.1工程会计中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方案较为陈旧。建筑企业、单位由于受到初始凭证不齐全以及产区性质不明确等原因,在进行工程核算以及成本控制阶段不能科学、合理的采取相应监管措施,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计人员经常只根据工程项目所具有的初始凭证来分析、研究,久而久之便会导致工程会计预期目标与实际环节差异较大,从而造成工程会计工作的不严谨性与无效性。而且成本控制方案的陈旧,还会让约束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生产,降低整体项目的工作效率。
3.2工程会计中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的管理组织不到位。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研究,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工程企业、单位在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方面的管理组织还不够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成本控制环节不能以动态的角度去处理,动态思想较为匮乏,所以也不能对工程会计进行全方位的把控。第二,责任制度不够明确,在管理组织方面没有对员工的责任进行合理划分,把工程核算任务简单的交给财务部门来处理,然而却没有考虑到财务部门管理的实际内容并不是工程核算,而是成本控制内容。其次,在成本控制工作的管理组织方面,相关人员没有充足的了解,失控问题也时有发生。
3.3企业对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不够重视,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企业对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只关注施工的内容,对于成本控制与工程核算内容而言,只是采取记录数据、统计成表的方式。所以加强企业对工程会计的重视程度是目前炙手可热的话题。在会计人员的素质方面,许多企业员工还没有意识到在二十一世纪的时期,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是我国市场环境中的中流砥柱,该环节可以对项目经济的节流起到巨大作用,从而起到把控工程会计的重大意义。
4针对目前问题应采取的解决措施
4.1设计环节的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措施。设计阶段是工程项目的开始,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所以在这一方面一定要处理好关于预算内容,建立完善的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体系是目前最有效方式。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建筑企业往往会忽略预算工作,只注重施工内容,所以便在工程会计内容上出现了滞后的现象,这一现象最终会导致工程会计中的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偏离预期的目标。与此看来,建立完善的体系是保证成本预算科学性志在必行的措施,在建立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技术情况、经济状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与估计,从而最大限度的确认成本控制与工程预算的幅度。
二、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和监控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控的垄断性。目前,在我国很多的工业企业中成本管控机制不够完善,成本监控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企业原材料采购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都存在集中管理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下,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就会忽略环节与环节之间的成本,从而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不仅影响了企业整体运行,而且使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受到影响。
2.工业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的自利性。在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采购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原材料采购市场在市场机制的影响下,企业在原材料采购方面会有很大的自由,采购商能够比较多家供应商的原材料并从中选取质高价廉的原材料进行采购。同时,原材料采购商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会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大幅度的压价。这样的话,会使供应商的利润降低,而在原材料供应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供应商会在较低的价格下接受采购企业的价格。但是,原材料的供应商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会不断寻求其他的原材料采购商,一旦新的原材料采购商所给出的价格高于原来的采购商的价格,供应商就会停止与原来采购商的合作关系,转而与其他采购商合作。而原材料采购商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新的原材料供应商,工业企业在缺少供应商的情况下会形成原材料供应压力,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不良的影响。
3.生产过程中过分追求节约材料成本,过分调低库存量。材料成本占据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大部分比例,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材料进行适当的节约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但是,近些年,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质量较差,价格低廉的原材料进行生产,使产品的质量降低,从而影响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工业企业在生产中必须具有一定的库存量来保证原材料的供应,使企业能够顺利生产。企业中会存在一定的产品库存。用于企业生产的原材料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也很多,而这些库存会占用企业一定的资金,如果原材料不能尽快生产为产成品,或者生产完的产品不能够及时销售就会造成产品积压,不能使企业资金流动。所以,一些企业为了减少在库存中所积压的资金,而过分调低库存,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原材料供应不及时而耽误生产,或者出现产品不能够及时供应导致信誉降低等情况。
4.企业会计成本和监控不够严格,成本核算方法落后。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是对企业的各项费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和审核的过程。企业的成本核算的大部分问题是发生在费用发生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花费的各项费用缺乏有效的监管力度,使企业的监管和审核机制流于形式,导致费用超出计划范围。此外,企业中还存在大量的不合理费用支出和超额支出甚至是浪费的现象。企业的成本审核应依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不能企业自己私自制定。但是在企业的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认识到企业进行成本审核时应执行的具体依据,导致企业对成本核算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企业的具体开支不够透明,使企业的成本开支过大,直接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然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些企业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效益上,而忽视了企业管理的成本核算过程。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在成本核算中方法落后、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企业成本核算的正确性还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受到影响。
三、改善成本核算和监控的具体措施
1.建立完善的成本监控体系。工业企业进行管理时,企业成本管理应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各部门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并做好成本监管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但是,这样会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忽视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使整个企业管理出现间隙,容易使企业的整个成本管理体系受到影响。因此,企业管理时必须对各个部门出现的间隙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各个环节进行处理,从而保证企业部门之间能够实现有效地连接。
2.进行充分的沟通协调。企业的供应链条是指企业通过不断协调和管理自身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从而优化和整合供应链中的信息和物流信息。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正确地掌握所需商品的数量和质量,将企业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进行销售,从而使利润达到最大化。企业的成本监控具有持续性的特点,所以,企业在进行原材料采购时,应与相关的供应商进行及时的协调和沟通,从而不断优化企业主导的供应链条。
3.引进物流金融,降低库存成本,构建企业文化。物流金融是指在物流的运营中,通过对金融产品的有效运用,从而使包括存款、贷款、信托、抵押和贴现在内的一系列货币资金得到有效地组织和利用。企业在金融活动中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增强下游企业资金实力,并通过物流服务对下游企业进行融资,从而扩大自身的销售量。此外,企业在对库存进行管理时,可以实行以销定产的管理方式。库存的数量和品种根据顾客的需求来确定。也就是说,企业的生产活动以客户的需求为主要依据,这样的话企业的库存减少,库存所占用的空间和企业用于库存管理的制度和管理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从而能够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意识和素质的整体体现,同时也是企业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的体现。制定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为企业的生产注入道德血液,为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提供保证,同时也为企业正确成本核算的实现提供保障。
4.选择合适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加强费用核算的监管机制。企业成本核算中包括品种法、分批发、定额法和分步法等多种核算方法。这些方法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其具备的优缺点也不同。所以在进行企业核算时,应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选出适合企业生产的成本核算方法。此外,应加强对费用发生过程中的审核机制,减少或避免超支和不必要的浪费。
工程企业与其它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经济业务主要体现在工程项目上,但是工程项目在建设工作上所需的技术较高、工艺较为复杂以及情况较为多变等。另外,再加上近几年来,工程施工对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各种项目在材料的选用上规格、品牌、质量以及价格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有时即使是同一品牌、同一规格、同一质量其价格也是不一的,因此也造成了工程企业在项目的预算上较难合理的做出实施方案。并且,由于市场的日新月异,新品牌层出不穷,导致了工程企业在价格控制上较难实行,最后提高了工程的建设成本。
2.在执行力度上较为缺乏
工程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执行力度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对会计控制工作的不重视。二是企业内部部分管理者没有做好带头作用。从有关工程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说起内部的会计控制规定异常的严密,但是部分管理者由于缺少实际的重视,部分制度并不能发挥出作用,形如废纸。
3.在风险的防范机制上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工程施工市场的规范上还不完善,大多工程项目在风险的背负上只在工程企业这一边。而工程企业出于提高业务、赶工期等方面的考虑,有时即使是项目资金没到位依然垫支款项来施工,如果企业自身资金不足时,企业还需要自主融资,而这一部分的融资不仅降低工程企业的利润空间还加大了企业风险;另外,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并交付使用后,部分业主也会有意、无意的扣留或者缓交一部分的工程建设资金,因此也会造成企业内部资金的断链,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加强工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
1.实现会计委派制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工程企业在项目的建设工作上,一般是靠外派的项目部进行实际掌控,而项目部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则由项目部经理直接指定。因此,处于工程项目工地的会计人员则需要接受企业总部财务部门与项目部经理共同领导的尴尬地位。而一旦出现财务会计人员直接听命于项目部经理的现象时,其将无法发挥出互相制约的作用,进而可能出现违规的现象,给工程企业带来声誉与经济的损失。因此,工程企业在项目的建设工作上可以实行会计委派制,在具体工作的表现上,主要是项目部会计人员由工程企业总部直接委派与管理,处于各个项目部工地的会计人员在人事关系、薪金发放等方面依然在企业总部进行。另外,项目部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与分析工作直接报达企业总部的高层管理者。
2.加大内部审计与监督力度
工程企业在面对工作难度大与执行力度缺乏的问题时,最主要的是加强内部监督与审计工作的力度,保证企业在经营与业务活动上每一环节都接受着实时的监督。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与加强内部的审计与监督力度,聘请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实行专职的内部审计,对企业已经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改与完善,核查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在有关制度上的执行工作,对企业每一个业务活动带来的经济行为进行审计。另外,部分企业出于避免本企业人为对审计工作的干扰,还可以签约其它专门的会计审计机构加入到本企业的相关工作上,提高审计工作的真实性。
3.设立企业内部“银行”
工程企业对内部“银行”的设立,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有利于企业资金的融通,企业内部在建立“银行”后,各部门与各单位在资金的使用上,主要有“银行”统一拨付,并实行资金的有偿使用,进而使企业资金即统一又促使各部们与各单位在资金的使用上精打细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有利于相关费用的结算工作,往后企业在项目资金的结算工作将主要由“银行”进行。
一、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是指各种证券的价格能充分反映所有可能获得的信息,也就是说,有效率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每种证券价格在任何时候都等于投资价值的市场,投资者可根据最新获得的信息,迅速调整对某一证券的买卖计划,从而准确地把资本导向收益最高的企业
有效市场的建立需要四个条件:(1)信息公开的有效性,即有关每一只股票的全部信息都能充分、真实、及时地在市场上得以公开;(2)信息从公开到被接收的有效性,即有关每一只股票的全部信息都能充分、真实、及时地被关注该股票的投资者获得;(3)信息接收者对获取信息做出判断的有效性,即每一关注该股票的投资者均可据所获信息做出一致、合理、及时的价值判断;(4)信息接收者依据其判断实施投资的有效性。但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完全满足以上四个条件的情况。根据四个条件满足程度的不同,HarryRoberts将有效市场分为三种:强式有效性、半强式有效性和弱式有效性。
1.强式有效市场证券价格已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与非公开的有效信息,任何投资者运用任何信息,都无法获得超额利润。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对强式有效的证券市场毫无意义,因为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已作为有效信息的一部分反映在股票价格之中,充分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2.半强式有效市场证券价格不仅反映了过去价格或收益的一切信息,而且还融会了一切公开可以得到的信息,投资者仅利用可公开获得的信息,无法获得超额利润。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一经公布,立即会引起证券价格的调整,从而引导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变化。因而,能否合理配置资源,一方面取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能否真实,充分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状况,另一方面取决于投资者理解的正确性。
3.弱式有效市场证券价格能够反映所有历史价格或收益的信息,因而投资者不可能通过技术分析方法预测股价而获得超额利润。在弱式有效市场上,证券价格与会计信息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在引导资源配置上具有时间的滞后性。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们知道,除强式有效的证券市场(现实中并不存在)外,弱式有效性和半强式有效性证券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功能的实现,都有赖于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故证券市场若要发挥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必然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提出诸多严格要求,如要求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可理解性、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充分性等。反过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将影响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会误导信息使用者(主要是投资者),并导致无效市场。故规范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证券市场的有效发展,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披露不充分部分上市公司对于会计信息披露流于形式,避重就轻,对于有利公司的信息过量披露,对不利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如对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有股份及变化情况等披露不充分;对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的揭示不够充分;以及对资金投放去向和利润构成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等等。
2.信息披露不规范、及时尽管国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定了系列规定,如要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必须按照统一的内容和格式标准公开,并以最快的速度公开与其经营和财务状况发生变化相关的信息。但仍有许多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式、披露内容和披露时机的选择上很随便,有些上市公司的相关重要信息(如业绩、分配方案、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等)尚未公开披露,市场上一部分人已了如指掌,从而作出早于其他投资者的决策,有时严重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3.信息披露不真实会计信息是证券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不实的会计信息使得证券价格不能完全反映所有已经公开的信息,无疑将损害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有的上市公司出于种种目的,蓄意歪曲或不愿披露详细、真实的信息;有的运用不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提供误导性财务报告,粉饰经营业绩。此类违规行为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虚假陈述,二是未按规定履行有关文件和信息的报告、公开义务。在这些形形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后面隐藏的原因有:
(1)从主观上看,首先,上市场公司利益驱动是主要内容之一。
国家明文规定:连续3年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的上市公司将失去支配股资格;连续2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被特别处理;连续3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被停牌。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上市公司为不失去配股资格、不被特别处理或停牌,或者为了在证券市场上有一个良好的形象,提高股价,圈到更多的钱,而不顾其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恶意粉饰财务会计信息。其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权比重大,其产权主体缺位,流通股少且分散,造成股东对上市公司管理权的失控,出现了利润操纵者。
(2)从客观上看,首先,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这主要是上市公司会计约束的法律、准则和制度不完善和不科学,存在执法不严、处罚不力等现象。如《会计法》虽然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在整个《会计法》中还没有如单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单位负责人到底要负怎样的法律责任的规定;又如《会计法》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义务及对违规行为的相应处罚,但并没有明确会计人员的权利,使得会计人员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制于人。其次,一些中介机构执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无法发挥独立审计对会计信息的鉴证作用。
三、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我国现在的证券市场还很不完善、成熟,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探讨的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国的证券市场目前勉强可以达到弱式有效市场;更有一些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目前还未达到弱式有效,正处于无效市场向弱式有效市场过渡时期
而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效向有效市场的发展进程,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得投资者在与信息披露者的博弈关系中处于劣势,无法作出正确决策,从而造成证券市场上供求双方大量的非理性投机,一方面加大了证券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则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以期加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更好地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
1.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应当依靠自身的实力,根据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组织并有效实施,而不是靠人为调控企业信息流,直接干预企业信息的生成,通过粉饰会计信息达到其各种目的。
2.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不仅规定了公司股东、董事会、总经理之间的责、权、利,使之形成紧密相连的委托关系链,而且明确了决策公司事务时应遵循的规则程序。而信息披露不完善的问题大多源于公司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如: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无法真正确保委托人的权益不被侵害。今年年初,中国证监会、国家经贸委共同了《上市公司的治理准则》。《治理准则》明确了公司治理中各方的角色定位、制衡关系和行为准则,对公司治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加以防范,并结合中国国情,确立了公司治理的初步规则。尽管《治理准则》还需进一步摸索、完善,但《治理准则》的出台,无疑将有助于解决上市公司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从源头铲除虚假信息的生成。超级秘书网
3.制定科学、配套的会计规范体系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规范体系主要由《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规范制度构成,对规范我国企业会计行为发挥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但仍存在漏洞与不足,如财务信息披露中对重大事件披露的规定显得不够明确完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现象、经济业务不断出现及中国加入WTO,为避免因会计规范与会计实践之间的“时差”而造成会计舞弊,完善会计规范已成当务之急。其中,主要在于不断完善《会计法》,加强企业会计准则的技术性,同时处理好借鉴世界已有成果与结合我国具体实际的问题。
4.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按《会计法》要求建立“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即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的国家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以单位为主体的内部监督,是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有效保证。对各单位会计工作进行监督首先是财政部门要经常进行指导;其次是由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事务所对其会计行为进行查验、评估。由于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必须经过中介机构的审查之后才能向社会公布,因此,提高中介机构执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质量,维护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三是通过内部利益者权、责、利合理安排,形成一个相互交叉、相互制约、相互检查的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从上市公司内部根除虚假会计信息的土壤。
参考文献:
[1]吴联生.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研究[M].哈尔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6.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会计经济主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可靠与否,是会计信息使用人能否作出正确决策的关键。经济活动越复杂,会计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越大。然而,由于受复杂的社会环境与会计信息生成系统自身因素的影响,已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种社会痼疾与国际性现象。
一、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 (一) 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驱使 现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并存,经济利益多元化。企业领导从个人或企业的利益出发,为了获取贷款,减少纳税,吸收投资等,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甚至一个单位设立几套账。如给合作伙伴的是“如意表”;给贷款银行的是“放心表”;给税务部门的是“叫苦表”;给企业主管的是“业绩表”,这使财务报表成为无所不能的“万能表”。从另一个方面考虑,目前对企业领导的考核往往以实现的利润等指标为主要依据,某些领导为了捞取政治资本、骗取经济指标等,置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于不顾,指使会计人员采用非法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技术加工”,这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二)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有可选择性 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一,准则只能对企业的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样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就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企业对存货采用不同计价方法,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有不同的影响,究竟何种方法才算“如实反映”?此外,会计准则的制订颁布常落后于会计时间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使会计处理“无法可依”。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事业单位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考核和评价而制订的制度、方法和措施的总称。然而一些单位没有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错误或因两个不相容职务缺乏相互制约而发生舞弊;还有一些单位,虽然内控制度一应俱全,但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执行,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不少企事业单位以及管理人员对这方面认识不足,致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制订过于马虎、简单,各种错账不能即使被察觉和抑制,其反映的会计信息自然不可能真实可靠。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对要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但目前有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有些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平时又不加强学习,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由于对会计核算规范掌握不透,对新的理论和刚出台的经济法规研究应用较少,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而日常核算工作不符合规范,对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判断不准确,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水平;有些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为了个人的私利,知法犯法。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探讨 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也要采取综合治理对策。除了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外,对于会计工作失误的主要对策是建立和健全内部的控制,加强内部检查;对会计舞弊的主要对策是强化外部检查和监督及其处罚力度。此外,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也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因素。
(一)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与公正、经济业务合规合法,并提高经济效率。健全内部控制,通过适当授权和职责划分,确保经济业务合规合法;通过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与审核、记账与对账、资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及审核等相互交叉稽核和内部审计的独立稽核,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以此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这也是新《会计法》中增加了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理论依据,实际上也是反映了国家希望通过相关法律促进各单位内部建立内部控制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愿望。健全的内部控制能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基础,各单位应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稽核制度等,以便会计人员遵照执行,减少漏洞。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健全以审计监督为主,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监督检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外部监督体系。审计组织是进行经济监督的专职部门,它们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性方面具有其他经济监督管理部门不可替代的优势。国家审计机关重点作好财政、税收、国有金融机构、重点基本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主要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及审计,其他单位交由民间审计组织进行审计;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作为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应充分体现其职能和作用;提高审计覆盖率,逐渐做到有关单位的年度会计报表均经过审计。同时,也充分利用和发挥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和社会力量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做到齐抓共管,形成综合的会计信息监督体系。
(三)依法处置会计舞弊者。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刑法》等规定了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处理处罚规定。只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会计舞弊行为就会越来越少,会计信息质量将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成本管理将科技人员排除在外。
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参与人员,大多数只限于财务部门及其下级成本核算人员。因为成本管理只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事情,科技人员很少参与,他们更重视产品的开发和研究、生产质量控制等。这种在成本管理方面缺乏合作、沟通的方式导致相当多的企业成本分析意识淡薄,成本构成分摊失实,成本信息失真,从而严重影响了管理者决策。
2、成本控制忽略产品设计阶段的决定性作用。
一般大多数企业的成本控制仅仅限于生产过程,忽略了产品设计过程对成本大小的决定性作用。在整个产品成本控制过程中,产品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产品在设计时就决定了材料、制造工艺的复杂程度等。不同的产品结构、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制作过程,其产品成本的差异会很大。其次,一个新产品的功能和成本水平基本上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决定了。设计不合理引起的产品技术的先天性不足,是用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成本控制措施所无法挽回的。要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就必须依靠科技人员优化产品设计和工艺等。
3、财务透明度低,限制了科技人员参与财务分析和管理。
这里的财务指成本核算的账目,包括总账和各种台账。除财务人员和管理当局了解之外,其他人无权过问,从而导致科技人员历来就以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生产质量控制为主,无权参与财务分析和管理。同时科技人员缺乏财务会计知识,也不具备参与成本管理的能力,因此不太关心企业成本核算。
4、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和培养制度。
激励机制的强弱与成本控制力度的大小是成正比的。但大多数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只有惩罚制度,而没有激励制度。工程技术人员无论是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成本,还是变废为宝,均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科技人员降低成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期以来,大多数国有企业高科技人才的收入和贡献极不对称,严重影响了科技人才作用的发挥,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正是以上原因导致了目前国有企业成本管理落后,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为此,笔者提出,必须重新对科技人才进行定位、培养和管理。应在国有企业实施“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人才体系,这对成本管理大有裨益。
二、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参与成本管理的设想
1、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的内涵。
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是指既精通本行业技术,又懂科学管理,同时熟悉财务工作的一种复合型人才。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应具备如下素质:①精通专业技术知识。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首先是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的技术骨干,是研发新产品的带头人,是产品设计的主要力量,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问题能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②熟悉技术部门的管理工作。能够在带领科技人员参与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地处理好科技人员之间的工作配合和协调问题。同时,还能参与成本管理,开展成本分析等。③掌握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熟悉宏观经济、企业管理、法律等学科知识。其中财务会计知识包括会计学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尤其熟知企业成本的组成、成本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并能熟练地将财务会计知识应用于技术成本管理之中。
2、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的职责。
(1)协助财务人员将传统成本的管理范围进行扩张。美国学者指出,现代产品包括了核心、形式、附加三个层次,它们构成了产品整体。同时生产环节重要性的下降及产品成本知识含量的增加使得企业的成本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集中表现为研发成本、服务成本或后援成本的比重日益上升。在这种成本结构中,非产量驱动的研发成本和服务成本的比重已上升到了重要程度。此时,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已不能传送准确合理的信息。因此,为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可以协助财务人员对传统成本的管理范围进行扩张,从单纯的生产阶段成本核算扩张到研发阶段成本核算及服务阶段成本核算。
(2)将技术革新同降低成本相结合。任何企业都涉及大量的技术,有优势的技术能为企业带来持久的成本优势。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应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运用价值工程手段控制产品设计成本。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设计方案。在新产品的开发中,设计者必须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通过价值工程分析,确保产品的基本功能,合理保留为实现基本功能而添加的辅助功能,坚决剔除过剩功能。为此在开发与设计新产品时,工程技术人员不能只考虑技术问题,还必须树立成本意识和效率意识,开展价值工程分析,追求技术和经济的最佳组合。
(3)参与成本管理的全过程。①参与成本降低目标数额的制定和调整。新产品的现行成本是指没有采取任何降低成本措施,并且对新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变化情况予以调整之后的现行制造成本。这个数字完全通过经验估计而来。可实现的成本降低目标数额必须通过总工程师、产品设计者和财务人员的协同努力来确定。当供应商价格或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也主要依靠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和财务人员对成本降低目标数额进行调整。只有成本降低目标数额制定恰当,才能为降低成本指明方向,正确考核经营者业绩。②参与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标准不能仅由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和管理当局制定,还要有科技人员参与,否则该标准可能有失偏颇。③参与成本差异的分析。在实施标准成本的企业,成本差异的分析一定要由责任中心的生产人员、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使标准成本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根据差异分析情况作出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决策,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针对标准成本的状况,作出销售经营决策。
(4)其他职责。企业有时候会出现资金的暂时困难,除了正常的筹资渠道外,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在企业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利用企业的设备和科技力量承接外来加工业务,获得加工收入。同时对企业的废料进行再加工利用,变废为宝,节省原材料资金,也是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的职责。
3、实施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的优势。
(1)连接了科技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传统职责的断层,在成本管理中起着桥梁的重要作用,使双方能更好地协调、沟通,避免成本降低措施的盲目性;在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的努力下,能实地解决成本项目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优化成本状态;进一步发挥广大科技人员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实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
(2)在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的参与下,成本核算能够实实在在地反映成本实际状态,成本信息能够真实反映生产耗费状况,成本控制更有针对性,成本分析落到实处,成本考核更加合理;增加成本核算的透明度,通过了解成本状况,更能让广大科技人员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提出技术革新措施,降低成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实施和培养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的途径。
会计学院各系、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2012届本科毕业生:
根据我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安排,我院毕业论文工作严格按照教师指导选题、教师下达任务、学生开题、学生做毕业论文、结题、评阅、组织答辩、综合评分和总结的程序和步骤进行。鉴于目前我院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现将我院2012届毕业论文指导有关事宜再次通知如下:
一、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1年11月7日至2011年12月4日。
2.对学生的要求:接受指导教师下达的毕业论文任务书。
3.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对完成选题的同学下达任务时,要求内容具体,工作量饱满。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向学生下达论文任务。另外,要有学生签字确认的指导记录。
4.对系主任的要求:监督本系的教师对学生下达任务书。
二、学生开题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1年12月5日至2011年12月21日。
2.对学生的要求: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地进行毕业论文调研、资料收集,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的写作;在得到指导老师同意开题的前提下,提交开题报告。
3. 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调研、资料收集;检查学生外文资料及译文,审阅学生撰写的文献综述并签上指导教师姓名及检查日期。在符合开题要求的前提下,准予学生开题,并审阅开题报告,签署审阅意见。另外,要有学生签字确认的指导记录。
4.对系主任的要求:根据“毕业论文的工作条例”中对开题的要求,监督本系的教师指导学生开题。
三、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1年12月22日至2012年3月21日。
2.对学生的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收集的资料以及论文要求,积极认真的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在本阶段,学生必须找指导教师指导4次及以上,并对每一次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写出50字以上的记录(包括指导老师对论文评语),交指导教师签字。另外,每位学生还要填写“毕业论文(设计)承诺书”(从教务处网页下载),由指导教师签名后,装入学生的毕业论文资料袋中。
3.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认真的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在本阶段,教师至少要对学生进行4次及以上的指导,并在学生填写的指导记录表上签字。
4.对系主任的要求:做好本系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检查和报告工作。
四、毕业论文结题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2年3月22日至2012年3月29日。
2.对学生的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结题工作,并按“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打印、装订,然后向指导教师提交所有毕业论文材料,准备答辩。学生应提交的资料有:(1)毕业论文任务书;(2)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针对毕业论文课题任务的调查记录或报告;(4)外文资料的译文及原文(须有指导教师检查签字);(5)文献综述(须有指导教师检查签字);(6)毕业论文正本(含磁盘);(7)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8)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从教务处网页下载)。毕业论文材料用学校下发的论文档案袋装好,对于所提交资料在档案袋封面目录中没有的项目,请自行填写在封面上。材料不全或未
按时提交者将不予安排答辩,由此造成不能按时毕业的,后果自负。4月29日未能定稿的同学,不能参加集中答辩。
3.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指导学生结题,检查学生提交的论文资料袋中上述项目是否齐全,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下评语,并打出指导成绩。另外,要有学生签字确认的指导记录。
4.对系主任的要求:检查本系毕业论文指导结题工作进行情况。
五、毕业论文评阅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2年3月30日至2012年4月26日。
2.对学生的要求:认真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3.对评阅教师的要求:根据本系负责人的安排,交换毕业论文。根据论文评阅要求(“毕业论文工作条例”),在2012年4月26日前完成毕业论文的评阅。
4.对系主任的要求:做好本系毕业论文交换评阅安排工作,并指导和督促教师按时评阅,检查毕业论文资料是否齐全。
六、毕业论文交换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2年4月27日至2011年5月4日。
2.对学生的要求:所有学生需认真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3.对评阅教师的要求:根据本系负责人的安排,在2012年5月4日前完成毕业论文的交换工作。
4.对系主任的要求:提出公开答辩教师名单,做好公开答辩工作和本系毕业论文交换答辩安排工作,并检查教师评阅情况,核查毕业论文资料是否齐全。
七、毕业论文集中答辩和综合评分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2年5月5日至2012年5月12日(其中:2012年5月5日和6日为集中答辩时间)。
2.对学生的要求:根据划分的小组,准时参加小组答辩。严格考勤,不得缺席;等候成绩通知。
3. 对答辩教师的要求:根据学院及系的统一要求,检查毕业论文资料,认真地完成对学生的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4.对答辩小组的要求:按照成绩评定标准对学生的答辩成绩进行评定,并计算出毕业论文的总评成绩(评定等级和分数),完成毕业论文成绩的登记工作。然后交学院毕业论文工作委员会处,向学院推荐优秀毕业论文。
七、毕业论文资料整理归档和总结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2年5月13日至2012年5月23日
2.对毕业论文工作委员会要求:整理毕业论文资料,做好毕业论文资料的归档保管,进行毕业论文相关资料的上报和总结工作。
在整个论文期间,各指导教师应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阶段应本着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指导、评阅、答辩和评分;学生应有专门的毕业论文工作记录本,并做好论文写作工作的各项记录工作;应该由指导教师确认证明的记录必须要有指导教师签名和日期;学生提交的论文资料由指导教师清点,在论文评阅交换前如有遗漏由指导教师负责。
以上要求如有不完善的地方,由我院毕业论文工作委员会另作要求。
论文题目:富铁轨枕有限公司成本管理分析与探讨
一、选题依据、意义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理论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成本管理是为解决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而存在的,成本管理理论得以存在和不断发展这一事实本身也印证了成本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对企业起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富铁轨枕有限公司节约劳动耗费,增加生产,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盈利。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提供保障。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在成本管理问题上提供借鉴。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成本管理信息有用性和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拓展成本管理功能、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方面,特别是作业成本的应用和结合ERP的实施对成本管理的创新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英国教授罗宾-库珀(RobinGooperand)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全面引入作业成本法,关注企业竞争地位和竞争对手动向的变化,从而构成了一种崭新的会计岗位--战略管理会计。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成本管理的理论界和企业界也开始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及其竞争情报的应用等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这种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是从事物的最初点开始,实施充分透彻的成本信息分析,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比较,来设计产品的成本,从而使成本达到最低,其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的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国内:国有企业的成本预算内容不全面,不能发挥预算在成本管理中的指导作用。成本管理比较单一。成本管理的内容由产品成本逐渐向企业成本和战略成本管理发展,理论研究者和企业也在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办法
研究内容:从富铁轨枕社会成本分析入手,针对富铁轨枕存在的成本管理的问题,找出影响富铁轨枕的成本管理的因素,并进行整理,结合理论所学和相关文献的理论支承,提出解决富铁轨枕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拟采取的办法:实地调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归纳分析、规范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及解决办法
难点:成本数据的失真,由于成本核算技术问题可能会导致相关数据偏离真实值。
解决:技术分析与逻辑分析,实地调查。
五、论文工作日程安排
第六周至第七周开题报告准备及开题答辩
第八周至第十周撰写论文提纲整理资料外文译文
第十一周论文初稿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论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论文定稿、答辩准备
第十六周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冉秋红.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方法与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1,(05).
于婕.基于客户价值创造的营销成本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6.
张智洪.战略成本会计在黑龙江省制造业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
[4]韦德洪,王珊珊.成本管理系统的柔性研究[J].会计之友(下),2007,(01).
[5]葛兆强.战略管理、银行成长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01).
财务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开始全面接轨,国内企业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一部分国外施工企业涌入国内市场,使得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国内施工企业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施工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也很难有突破,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产品和劳务成本,从而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也是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经营过程中所采取的重要手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提高施工项目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对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目前我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改善措施。
二、文献综述
针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专家和学者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
王满,高岩(2003)在《试论成本管理的演进及发展》一文中,阐述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企业若想拥有一席之地,关键要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树立现代成本管理思想和观念,因而,研究成本管理的演进过程,探求当代成本管理的发展方向很有必要。
冯金英(2008)在《论企业成本管理》一文中,阐述了现代成本管理的产生,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同时还列出了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几个新方法。张晓光(2006)在《浅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发展》一文中,在对传统成本管理作出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企业成本管理改革的措施及前景。
强雪峰,高峰(2008)在《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一文中,提出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且日益壮大,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管理,控制施工企业成本。梁明(2007)在《浅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一文中,从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加强全员的成本意识、控制施工成本几方面对施工企业如何做好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了论述,着重对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定额管理的实行、监督约束机制的建立及强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靳刚(2009)在《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探析》一文中,阐述了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尤其是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作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成本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姚庆国(2001)在《论安全成本与安全成本核算》一文中,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安全成本”概念及“安全成本核算”问题,在定义安全成本的基础上,对安全成本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述,提出了安全成本核算的分步核算法和同步核算法。李洁玉(2008)在《建筑施工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研究》一文中,首先谈了建筑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建筑施工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措施。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引言)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给出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第一章)介绍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二章)分析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第四部分(第三章)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改善措施。第五部分(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
本文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及文献研究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先阐述成本管理理论,再分析我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从而指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四、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陈传德,吴丽萍.施工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王满,高岩.试论成本管理的演进及发展[J].经济与管理,2003(07).
[4]冯金英.论企业成本管理[J].科技信息,2008(05).
[5]张晓光.浅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发展[J].今日科苑,2006(07).
[6]强雪峰,高峰.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J].西部财会,2008(11).
[7]王昆芳.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09(09).
[8]梁明.浅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J].山西建筑,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