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7 13:54: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母鸡教学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把握诗歌的情节,认识木兰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赏析木兰的英雄形象;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有哪些?
学生回答: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
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英雄——花木兰,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千百年来,她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她的艺术形象还被美国迪斯尼公司搬上银幕。今天我们来欣赏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北朝乐府民歌。这首民歌可能产生在后魏,形成于民间,经后代文人加工润色,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诗集》是一部完备的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三、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朗诵时的断句和节奏。
2.识记生字。教师重点强调:“十二转”的“转”zhuàn、“可汗”kèhán等。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对字音,读准句读。
4.疏通文义,质疑释疑。
5.学生分组开展诵读比赛。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什么故事?
明确: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依据故事发生、发展、结局的几个阶段,诗歌可分为哪几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第1-3段),交代木兰从军缘由,叙述出征前的准备、征途中的见闻。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出征,十年转战凯旋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请求还乡,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第四部分(第7段)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五、品读探究,走进木兰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同座位交流。
明确: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深明大义、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愿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总结木兰形象特点,板书: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诵读并体会木兰的形象。
2.写法探究:
(1)第3自然段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2)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
(3)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什么样的情操?
(4)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她怎样的心情?
(5)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6)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明确:
(1)不繁琐。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②表现木兰准备从军的繁忙细致和出征前的急切。③这是乐府诗常用的铺陈写法。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4)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5)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赞美木兰的机智谨慎。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6)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准备――详写;关山飞度——详写;沙场征战――略写;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
这样写,(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诵读并体会诗歌的写法。
六、体验交流,分享智慧
任选下面的一个话题,先小组内部讨论,再全班分享。
1.试想你是木兰姑娘,说说自己替父从军前后内心的想法。
2.假如你是英雄木兰,说说自己的十年征战生活。
3.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相别十年,如今见面会说些什么呢?做些什么?
七、拓展延伸,练习巩固
(1)诵读与背诵课文。
(2)完成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板书设计
深明大义 巾
木 果敢坚强 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目标
1.有条理、清楚地讲述生活中的事情,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发表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在生活中感受,在感受中进入情境,在情境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感受母爱,珍惜母爱。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母亲节) 老师非常高兴在这个充满爱意的五月给同学们上一节口语交际课,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是“感受母爱,珍惜母爱”。
(二)聊母亲、夸母亲
过渡:老师不了解你们的母亲,想通过你们的介绍来认识你们的母亲。
1.让学生用三言两语介绍自己的母亲。要求:说出自己母亲的基本情况(姓名、职业、爱好…)。
2.让学生抓住母亲的某一方面夸夸自己的母亲。
过渡:如果你们的妈妈就在现场,她们一定会非常高兴,因为听到自己孩子的夸奖,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但也有一位母亲,她和你们的母亲一样,勤劳、善良、能干,可她的儿子是怎么对待她的呢?请学生观看视频――《旅日留学生刺母》。
3.让生说话:如果此时犯罪嫌疑人汪某就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4.小调查。
过渡:汪某令我们痛恨,这位母亲值得我们同情,二十多年来他理所当然的享受着母亲对他的付出,那么我们又是怎么对待母亲的付出,出示调查表:
(三)感受母亲的辛劳
1.生胸前背书包扮演准妈妈,让生体会母亲孕育子女的不易。
(创设情境:妈妈带着宝宝出去散步,妈妈弯下腰吃力的系鞋带,奔跑着赶公交车。)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用语言描述所见到的准妈妈的不易,或采访准妈妈,或说说自己观后感。
2.过渡:伴随着一阵清脆的啼哭声,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播放婴儿啼哭声,观看孩子成长的图片)
3.欣赏歌曲《母亲》,观看视频感受无微不至的母爱。要求:仔细观察说一说视频中哪些细节感动了你?(学生说话,要求说完整)
4.让生联系实际谈谈身边的母爱。
(1)创设情境:第一次上幼儿园,我哭闹不止……那一天天气突然转凉,我上学时少穿了一件衣服…… 我十岁生日那一天……有一次,我考试考砸了……
(2)同桌先互说,再全班交流。
5.过渡:母爱伴着我们成长,不知不觉我们长大了,不再一放学就扑入母亲的怀抱,我们变得任性、倔强,甚至觉得妈妈工作不体面,长的不如别的妈妈好看,甚至开始与她们争吵。(实话实说――说一说自己和母亲之间发生的不愉快,要求表达清楚具体。)
(四)感谢母亲的付出
1.书写母亲节贺卡;2.大声地读出来,表达对母亲的感谢,对母亲的歉意或最诚挚的祝福。
(五)总结
山,没有母爱高;海,没有母爱深;天,没有母爱广阔;太阳,没有母爱温暖。让我们珍惜母爱,好好的孝敬自己的母亲,全体起立,向全天下操劳的母亲深深的鞠上一躬,共同说出――我们爱您,您辛苦了!
三、关于本设计的说明
今年五月,黄华老师参加合肥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所有课题里仅有的两个五年级口语交际类的课题,黄老师抽到了其中一题。由于没有规定具体内容,虽给教师备课带来了难题,但同时也是为教师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了更广泛的自主选择性。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076
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巧妙将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与精心设计的任务或问题结合,使学生投入到具体的项目任务中,通过设计真实性的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强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各种学习途径相互整合,倡导交流与合作,支持与引导等,从而完成在做中学,在做中领会和掌握,较好贯彻了高等职业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
1 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就是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部的一种教学方法”[1]。“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2]。
2 项目教学法一般实施步骤
2.1 教师提出项目任务
成功实施“项目教学”的一个首要前提是要有合适的项目案例。选取的教学项目要以实际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为活动中心,以现有设备资源为教学材料。项目既要涵盖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巧妙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而教师在准备项目设计时必须充分调研与实践,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能要求的岗位要求为调查对象,设计出实用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均较强的项目。可以鼓励让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注意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最好能把学生已掌握知识技能与计划传授的知识点做好有机结合。以无机化学为例,可选取“大输液生理盐水的配置”为项目任务等。
2.2 划分小组制定计划
教师事先根据全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特点,结合学生本人意愿进行项目小组划分,每组设“项目经理”一人。项目分组的原则、小组成员的搭配、组内工作的分工、各组成员的数量等将直接影响各项目小组的学习效果。采取互补方式进行搭配,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学生在整个项目学习中将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协作学习方式。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组员分工要明确,防止出现依赖思想。然后按照项目任务,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立工作步骤和程序。
2.3 教师示范“分解项目”
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结合当前学习的知识点,选择多个合适的小项目,并依次通过课件或演示操作示范解决“分解项目”的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分解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综合项目打下基础。以“大输液生理盐水的配置”为例,教师可依次选取“浓度表示方法”、“液体溶质的溶液配制”、“药用氯化钠的鉴定”等作为“分解项目”。
2.4 评估完善实施方案
根据项目任务,结合教师示范的“分解项目”,师生共同讨论项目计划中出现的问题,审核计划的步骤是否合理,分工是否得当,分解项目是否易于完成,知识点是否查找全面等,防止在具体实施中操作性不强,影响完成项目的效率和最终结果。
2.5 具体开展项目实践
各小组学生根据实施方案,分工协作。一部分学生查找“溶液浓度”的知识,一部分查找“GMP对大输液生产要求”,一部分学生查找“溶液配制”等知识,分头开展项目实施工作。
2.6 相互进行成果交流
项目任务完成后,各项目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围绕项目任务进行相互交流,分享项目完成的成功和喜悦,总结、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同时各小组之间进行相互学习借鉴,交流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成果展示会,可以是成果报告会,也可以是不同方案优劣的辩论会,通过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达到全班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2.7 共同评价学习效果
项目任务完成后,启发学生首先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各小组分别汇报后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各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各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结合成果交流的步骤,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团结协作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3 项目选取艺术
在整个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项目是学习的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一环。选取的教学项目要以实际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为活动中心,以现有设备资源为教学材料。项目既要涵盖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巧妙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选取难度适合的项目,覆盖大多数,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项目选取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合理创设学习情境
以“大输液生理盐水的配置”为例,在项目任务布置之前,首先播放几段大型医药公司GMP车间的生产片段或者“齐二药事件”等某品牌药品的质量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其科学探究兴趣。
3.2 深入研究学习内容
在项目教学中巧妙组织学习资源和创设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关键的工作,这要求教师务必熟悉项目内容,了解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并注意与其它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协调。推出教学项目要讲究艺术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及讨论的热情。
3.3 巧妙构建职业场景
由于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一线实践操作,巧妙构建仿真职业场景更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实施。比如“大输液生理盐水的配置”的教学场所可以选取在实验实训车间,仿真的职业场景激发学生的职业神圣感和责任意识,教学项目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教学效果自然有效提升。
项目教学法依托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建构学习内容,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远离职业工作实践的弊端。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通过项目或者是工作任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同时,学生能综合应用本课程各章节相关知识,促使了全部或部分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迁移,加深了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尤其是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参考丛书[M].经济科学出版社.
三个不同内容的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儿歌”情境是直接用字母表示数;“年龄”情境和“摆小棒”的情境不仅用字母直接表示一个量,同时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一个量。通过三个情境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作用。
根据知识点的连接性,教学时,可以把教材第二个情境图和第三个情境图教学顺序进行对换,并对教材有所拓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书中情境图1
2.让学生读一读“青蛙儿歌”。
3.引导提问:这首儿歌中的数据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学生可能说:(1)有多少只青蛙就有多少张嘴。(2)青蛙的数量与它的嘴巴的数量是一样的。(3)有几只青蛙就有几张嘴。
4、揭示课题:几只青蛙就有几张嘴,这里的“几”表示数量不一定,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板书: n 只青蛙 张嘴。估计,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n只青蛙 n张嘴。
[策略建议:估计学生会很有兴趣地朗读这首儿歌,并且会继续补充读:4只青蛙4张嘴,5只青蛙5张嘴……当学生感觉这首儿歌怎样也读不完时,教师引导学生当数量数不完时,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书中情境图3
2.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根据图中文字说明,自主探索如何表示需要小棒的根数。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4、汇报反馈。
(1)请个别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出示板书,结合说明。
(2)指导书写。
先提问a×3还可以怎样写,再让学生尝试,最后教师明确说明:a×3写作3?a或3a,数字通常写在字母前面。
[策略建议:让学生独立进行尝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如果a×3有的学生写成,必须说明3?a和各自的表示意义。3a表示3个a或a个3相加,而是表示代号(并举例说明)]
三、启发思考,建立模型
1.出示书中情境图2
2.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可能说:(1)妈妈的年龄比淘气大26岁。(2)淘气的年龄比妈妈小26岁。
3.自主探索:淘气和妈妈的年龄各怎么表示。
4.汇报反馈。
方法可能有:(1)淘气的年龄“a”岁,妈妈的年龄“a+26”岁。(2)妈妈的年龄“a”岁,淘气的年龄“a-26”岁。(3)淘气的年龄“n”岁,妈妈的年龄
“n+26”岁。……
[策略建议:给足时间,让学生经历方法的探究过程,并深入学生之中关注他们探究的过程。(1)如果有学生提出,用字母“a”表示妈妈的年龄,那么“a-26”表示淘气的年龄,应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求异。如果没有学生回答这种表示方法,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2)如果学生只用a来表示,就要追问还可以用其它字母表示吗?让学生充分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灵活性,建立用字母表示数的模型。]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中“试一试”的第1、2题。
2.拓展题。
出示:如果淘气比笑笑多2岁,淘气、笑笑的年龄各怎样表示?3年后,淘气、笑笑的年龄各又怎样表示?
[策略建议:在用教材的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可以创造性拓展教材。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所谓的项目式教学法是以工程实践为导向,融合多种现代教育理念,包括现代认知心理学、自适应学习理论,探索性学习架构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此种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项目教学法成败的关键是能否设计一项合适的工作任务,即一个具体的工程案例,项目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案例设计须注意以下事项:
1.生动有趣,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则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表现为有集中精力、不畏艰难、不惜时间主动求知、积极探索的意愿。因此,在项目案例设计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1案例应尽可能来自工程实践。来自工程实践的案例具备高度的真实性,这种与学生将来要就业的岗位具备高的关联度的项目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以便为胜任未来岗位打下基础。案例可以来源于各种相关竞赛题目,尤其是国内、国外重大竞赛,通常给参赛人员带来较大的挑战性,能够充分调动和体现参赛者的各种综合能力,大学生群体通常愿意尝试这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1.2学生可以参与案例设计或者自主设计案例。学生可以参照身边非常熟悉的产品,重新设计和制造产品,提高学习兴趣。
2.难易适中,便于操作
学生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成果的过程中,培养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合作等关键能力。过于简单的案例由于比较容易解决,往往不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而且由于缺乏挑战性,学生容易厌倦;过于复杂的案例往往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学生较难有成就感,这对于学生的信心、毅力都是巨大的挑战,将极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所设计的案例应该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成功解决大部分问题,并且通过自主学习、讨论和实践,在付出一定的努力后能够较好地解决剩余问题。
3.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在同一门课程的案例设计中,要注意相关理论知识的系统性,防止各模块教学过程衔接不当。项目之间应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而非简单的重复。后续项目相对于前一个项目而言,不仅是知识体系的循序渐进,更是能力体系的逐层递升。
如果一个项目中用到大量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新技能,那么学生单靠自身努力短时期内可能无法完成该项目,甚至是无从下手。其结果是在项目正式实施前,教师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详细讲解这些知识和技能,然后才能实施相应的项目教学,这种教学过程与传统方法的先按顺序讲基础知识和技能,再通过作业的形式做综合练习几乎无异。
4.目标清晰,重点突出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在设计的案例中必须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融合。每一个案例所覆盖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都比较广泛,但在案例设计时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突出某一个或某几个能力要求,即要在所设计的案例中体现出教学目标。
5.典型案例,举一反三
教学案例应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既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应用,又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案例可来源于工程实践,但绝非将实际案例全盘搬到课堂上。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很多企业的产品相对比较单一,因此对能力的要求相对侧重于某个方面,把这种案例全盘搬到课堂上将不利于学生全方位综合能力的培养。工程实践的案例应来源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所以,需要采集行业内多个产品,并对每个产品所要求的能力的侧重点进行分析,然后对某个案例进行适当的修改,或重新设计一个案例使之能够体现本行业内未来的从业者所需具备的全方位的能力要求,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未来能够很快胜任不同的岗位。
6.不断完善,精益求精
案例的设计并非一劳永逸,而是要尽可能不断完善。一方面,教师设计的案例也是一件产品,要经受实际教学的检验,聆听学生的建议,及时接受用人单位对所培养的学生能力的反馈,并认真总结,不断改进项目教学案例。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紧跟行业内技术发展的形势,与时俱进,了解行业对从业者的新的技术、能力的要求,并通过改进项目教学案例融入这种新的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数控加工工艺学》的项目教学案例设计中注意以上事项,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对比分析后发现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所培养的学生能更较好地适应就业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杨结群.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研究),2007,1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150-02
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对话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教学情境,需要采用不同的对话教学设计加以灵活的实施,毋庸置疑,目标设计是对话教学整体设计中的关键一环,但也需要对其目标进行设计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1、对话教学目标分类
对话教学是师生在真正民主、平等、尊重、宽容和爱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体验、反思等互动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教学、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教学形态。但关于对话教学目标的分类研究甚多,其中以布鲁姆和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最具代表。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Benjamin S.Bloom)认为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其中认知目标包括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目标包括接受、反应和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体系、形成价值情绪;技能目标包括观察、模仿、练习、适应。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obertM.Gagne)把教学目标(学习结果)分为五类:智慧技能,即学习者对照他所知的某些存在条件,知道如何完成一项活动的能力:认知策略,即学习者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追忆和思维的能力:言语信息,即语言化的信息或知识;动作技能,即执行身体运动的外在操作;态度,即学习者的“反应倾向”或以“反应准备”为特征的状态。
尽管布鲁姆和加涅分类结果有所不同,但都涉及三个领域:认知、能力和情感,鉴于此,本文把对话教学的目标定位在认知、能力和情感这三个方面对对话教学的目标加以论述。2对话教学目标设计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取向
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和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预设性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制定的教学目标,它具有确定性、预设性和行为性等特点,接下来的整个教学活动就围绕制定好的目标来开展。生成性目标指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根据特定的教学情境所自然生成出来的目标,它的根本特点就是过程性。对此,教学追求是:有预设而不拘泥、有生成而不随意,在生成与预设之间保持恰当的张力。
为此,要做到:第一,充分关注预设,把预设目标作为教学要追求的基本底线。必须强调的是,预设目标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起点,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底线。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点,教学过程中不顾预设而盲目地追求生成,抛开原先的教学设计,就势引导学生大搞探究,课堂气氛看似热闹,但已经偏离了教学轨道,迷失了课本中悟理促智,在教学实践中出现失误。第二,注重目标的“弹性预设”,而不是“刚性预设”。“刚性预设”指对完成目标所需要的程序、方法和组织形式等方面的要求刻板单一。显然,对教学目标的“刚性预设”反映了设计者对教学活动的非预期性和不确定性的严重忽视,它最容易导致的结果是机械式地兑现。对话教学的目标设计更注重的是“弹性预设”。所谓“弹性预设”,是指教师先有一个大致的教学意图和设想,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具体情景创造性地发挥。可见“弹性预设”的教学目标不但为生成留出了广阔的空间,而且在一开始就为生成铺平了道路。
3、对话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
对话教学是需要具有指导性的目标进行导向的教学,因此,目标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对话教学的开展。为了更好地设计对话教学的目标,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
3.1 全面考虑三个领域,正确处理好目标之间的关系
认知、能力和情感是构成完整的教学目标的三个领域。对话教学目标设计要全面考虑这三个方面,但这三个领域仅仅是理论上的划分,在教育学时间中有时候是很难区分的,有时他们互相联系地交织在一起,有时某一方面并不表现出来,甚至某一教学内容里根本不渗透某一方面目标,这就需要设计对话教学目标的时候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
3.2 目标设计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取向相互结合
对话教学的展开首要需要预设性目标作为向导,没有预设目标作为导向,对话教学就会失去教学的基本方向,预设目标具有一定的规定性,但对话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不断生成新的认识、思想和情感,一定程度上会超出、偏离预设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境调整教学目标,不断生成新的目标,促进对话教学的顺利进行,坚持对话教学目标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取向的相互结合。
3.3 目标设计坚持以学生为出发点
对话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是学生学习发展的目标,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对话教学首先要尽可能的兼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水平,目标反映的是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情感的变化,目标的主体是学生,传统的教学在目标上确定是教师主观意志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这种对话教学目标设计必须加以改变。其次目标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是对话教学目标需要十分关注的问题。对话教学是以人为本的,要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目标设计中尽量把不同水平的学生纳入其中,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3.4 目标设计具有可行性与发展性
对话教学的目标设计要具有可行性和发展性。所谓可行性是指切实可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学生努力能够实现目标。所谓发展性是指教学目标应高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但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这个水平,达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对话教学的目标设计要基于所要展开对话的话题和内容,也要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求通过教与学可以实现。对话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坚持“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目标设计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寻找一个适切点,从而促进学生持续的发展。
3.5 目标设计突出重点
不同的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目标侧重点,对话教学目标设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在确保目标完整性的前提下,明确主要目标,其他的目标都要为主要目标服务。根据课程的内容不同,对话教学目标设计也会有侧重点,要明确和准确的把握其核心目标。
4、对话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
对话教学目标设计过程要遵循一般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通常包括准备、确定和编写。
4.1 目标设计的准备
为了设计适当的对话教学目标,需要作好生课前跟文本的对话。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分析。
(1)师生课前跟文本对话。教师课前要备教材,掌握文本教材,吃透教学内容,明确文本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目标,在教
学过程中可能会生成新的目标的知识点,以便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奠定基础。学生课前要预习教材,初步熟悉教学内容,便于课中生成目标。师生课前跟文本对话有助于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新的目标的生成和贯彻。
(2)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学生在哪个年龄发展阶段,在这个年龄发展阶段的学生有什么样的特点,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便于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发展特点的目标。除此要了解学生个体发展差异,这有助于教师在目标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便于制定弹性化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个性发展留有余地。
(3)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在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情况下,教师还要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学习需求就是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成绩与所期望达到的结果之间的差距。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有助于教师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领域的教学目标。
4.2 教学目标的确定
对话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以教学目的、学科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为依据对话教学的目标是在以上目标的基础上确定的,并结合具体的内容而又突出对话特色的目标。对话教学的目标的确定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断和专利,而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交往和参与来共同生成的。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完全是由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和教材而在课前自主预先确定的,学生处于被控制的、无知的地位,学生仅仅是教师目标的达成者。对话教学则要改变这一状况,目标的确定不能忽视师生对话交往中学生的参与性,教师不应该抹杀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和话题,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这些问题和话题往往是生成新的目标的来源。总之,对话教学的目标确定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对话交往的结果,需要师生对话交往和学生的参与。
4.3 教学目标的编写
关于教学目标的编写,有以下三种典型的模式。
三要素法。美国教育心理学者马杰(R.F.Mager)提出三要素法的教育目标编写理论。马杰提出教学目标应该具有三要素: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典型例子“提供报上的一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诉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至少85%的句子分类正确。”可借鉴三要素法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但此编写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的动态生成性,不适合对话教学目标的陈述和设计。
两步法。美国当代教育学这哥朗兰德(Gronlund)提出的一种教学目标编写方法,就是分两步设计和编写目标,第一步是确定和编写母目标,第二步是依靠所确定的母目标确定和编写子目标。这种目标编写法具有层次性,逐级深入,便于确定和编写出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对于对话教学目标的编写具有的借鉴意义是:对话教学目标的确定和编写要依靠上一级的普通教学目标,在上一级的普通教学目标下深入,突出对话教学的特色目标。
四要素法。四要素法是通常教学中常用的目标编写法,四个要素分别是:主体、行为、条件、程度。这种方法首先有明确的行为主体,即学生,教学目标要表述的是学生的行为变化而不是教师的;其次要说明学生的行为,比如:学生观察、解答等;再次,要说明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比如:通过运算或实验:最后,提出学生实现目标的程度或标准,比如:能认读课后生字。
参考文献:
[1]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5):77-80
[2]高文,教学设计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1(1):7-13,
[3]李森,现代教学论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7
[4]宋秋前,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教育研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并学会把已知数据代入公式求值。
2.学会用简便写法表示含有字母的乘法运算式。
3.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简明易懂,易记的优越性。
4.通过书写格式的训练,养成学生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懂得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及公式。
教学难点:
1.理解由具体的确定的数,符号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把已知数代入公式求值并掌握相关书写格式。
学情与教材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关代数的知识,虽然教材所安排的内容并不复杂,学生也具有学习新知的知识基础,但由于是从认识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思维的飞跃,是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一次整理和提升。本课教材创设了丰富的情境,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真正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等内容,通过情境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作用,渗透了符号化的思想,为后面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重在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时,我对教材中的内容作了“生活化、活动化”处理,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让他们在情境贯穿中丰富学习方式,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KFC――肯德基的标志。这是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2.课件出示:对比字母表示与用汉字表示的优劣:用字母表示简洁、明了、易记。
3.学生观察按顺序排列的扑克牌,A、1、2、3、4、5、6、7、8、9、10、J、Q、K为什么这么排?你知道这里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数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列举生活中用字母表示的事物,初步感知字母表示的优越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由字母表示事物过渡到用字母表示具体的数,让学生感悟用字母表示数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注重过程,获取新知
1.用字母表示数:出示例1第(1)小题。
师:下面每行图中的数都是按规律排列的,你能找到规律说出图中的符号所代表的数吗?
如果老师把和换成字母,你会吗?试试看,4人一组互相讨论,共同完成。
2.出示例题1的第(2)小题。++=12问:这里有几个?3个是12,那么一个是多少?
n×5=15问:n×5表示什么?5个n是15,那一个n是多少呢?
3.出示例1的第(3)小题。
246m1012
问:这个数列有什么规律?m=6+2=8
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可以用符号和字母表示什么?引出今天所学的内容。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你还见过哪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感悟到字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整数、小数、分数;从生活到学习,让学生感知到用字母表示数无处不在。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4.自学例2:(1)例2讲了哪些知识,通过例2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学生说其他的运算定律,课件显示。
(3)用简便记法表示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5.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a×xb×ym×m
6.引导学生阅读45页你知道吗?可结合英语单词的指导。
设计意图:在用汉字表述与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对比中,再次感受到用字母表示的优势,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语言的简洁美,渗透了数学思想,这就是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及时巩固,拓展学生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7.教学例3:
师: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1)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师:通常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S=a×a=a・a=a2
a・a写成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一般写成S=a2
思考:a2写成a×2行吗?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练习:b×bt×tc×c
(2)请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C=a・4=4a
师:a・4表示字母与数字相乘,当字母与数字相乘,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练习:a・7 b・3S・4
讨论:含有字母的算式怎样简写?
设计意图:“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写规则,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对比,突出n与2n的区别,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计算下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A.学生试口述计算求值过程。
B.板演示范正方形面积的代入计算过程。
C.强调:在利用公式求面积或周长时,首先要写出公式,然后把字母表示的数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最后写答。
D.学生按要求独立写出周长公式并代入计算。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简洁性,让学生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从而真正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书46页“做一做”
2.书49页第1、2、3题。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说说身边的事。
设计意图:回顾中,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巩固,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再加上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说说身边的事物,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达到“课已尽而意未止”的教学高境界。
四、分享感受,体验成功
师: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要和大家分享的?学生回答后结语点化:字母作为一个符号,因它的简明易记,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做一个生活的成功者,老师把成功的秘诀送给大家,成功=x+y+z,同学们可想想x、y、z各表示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课尾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再通过生活化的结语点化,不仅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更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与魅力。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符号和字母可以用来表示数
a×b=b×a
(a×b)×c=a×(b×c)
(a×b)×c=a×c+b×c
a・b=b・a
(a・b)・c=a・(b・c)
(a+b)・c=a・c+b・c
S=a・a C=a・4
S=a2 C=4a
S=a2 C=4a
=6×6=4×6
=36 =24
语文学科是一门开放性特别强的学科。一堂语文课要想达到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必须要设定好。可以这样说,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有直接的关系。把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更加的省时高效。因此,我们搞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计好教学目标。然后,按着目标要求,设计好教学环节,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我们设计教学目标,通常要符合三种要求:
首先,我们要设计好学生在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目标。这是基础性目标。
其次,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设定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最后,我们要结合文本,适应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设计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三点。
现在,我们的教学模式发生了一些改变,实行教学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因为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新知识,互相督促,那么在使用教学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我们必须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这种目标意识,让学生清楚每节课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我们要正确的引导他们,一步步去完成这些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分析人物的性格。
3.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沟通,获得有益的启示;体会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分析人物的性格。
2.分析理解插叙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会与父母沟通,珍惜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其步骤:
一、新课导入
升入初中的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依从家长了。于是“家”这个宁静的港湾,开始有了起伏的波澜,今天,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张之路所写的发生在家里的故事――《羚羊木雕》。
(导入贴近学生心灵,易于引起学生共鸣。)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程度,指导学生正确认读和运用。同时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度,使语文的课前预习更加有实效,对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具有深远意义。)
1.读准生字词
犄角 怦怦 寒颤 树杈 仗义 攥着 发抖 撒谎 脸颊 反悔 无可挽回 自作主张 不可抗拒
2.正确理解和运用
从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或文中任选3个或3个以上的词语组成一段话,或叙述一件事,或描绘一幅画面,或抒写某种情感。(学生预习时完成,课上交流,师生予以点评指导。)
示例1:行走在乡间,可以看到墙壁和地面上布满了形态各异的青苔,好像大自然雕成的工艺品。风儿不知为何叹气,引得绿叶微微发抖。这乡间的风景,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让人沉醉……
示例2:冬日里,我和形影不离的小伙伴相约来到山坡上玩耍,我来到树下,她自作主张地抖了抖树杈,冰冷的雪花落到我的脸颊上,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3.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哪些人物?
明确: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黑色硬木雕成的,贵重的羚羊木雕。
事件:查问木雕―赠送木雕―索要木雕―归还木雕。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明确羚羊木雕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人物:爸爸、妈妈、奶奶、我、万芳。
4.教师小结
《羚羊木雕》这篇课文把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展示在我们面前,矛盾尖锐集中。文章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妈妈、爸爸、奶奶先后出场,人物的语言很有特色。这样巧妙的情节、精彩的语言,同学们一定要精读揣摩。
三、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性格
(按照“查问木雕―索要木雕―归还木雕”这一发展顺序读相关段落,课文17~23段插叙部分不读。)
1.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听后发表看法。
朗读要求:①把握好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②处理好语速、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
2.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交流:从文中“ ”看出 (人物)是一个 的人。
妈妈:重财轻义、固执严厉;
爸爸:冷酷、不可抗拒;
奶奶:反衬父母重财轻义,不尊重孩子间的友谊;
“我”:珍惜友情;
万芳:仗义明理。
3.朗读揣摩:通过语气、语调、重读、长短音的调节诠释人物性格。
例如: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四、写作方法探究
1.本文写了发生在哪三个时间的三件事?
明确:万芳拿自己的新裤子换“我”的破裤子――上星期的事。
“我”送万芳羚羊木雕――昨天的事。
爸“我”要回羚羊木雕――今天的事。
2.这三件事是怎么布局的?
明确:先写今天的事,由妈妈的追问写起,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家庭争辩结束,穿插上星期体育课发生的事和昨天送羚羊木雕的事(17~23段),情节紧凑――插叙。
3.分析插叙的作用
交流后明确:插叙了我和万芳的友谊,这样写补充交代我与王芳的真挚友情,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具体,使情节跌宕起伏,突出文章中心。
五、体验反思,口语交际
1.文中的这场家庭风波是因为一只羚羊木雕而起,你觉得木雕应不应该送,为什么?
(引导学生清晰流畅地表述观点,说话有理有据。)
2.既然“我”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了,假如你是“我”的父母,你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既拿回羚羊木雕,又不伤害“我”和万芳的友谊?
3.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认真分析了课文,知道了文中人物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也阐述了我们自己怎样处理这样的事。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作者是怎样的态度倾向?倾向于谁不对呢?这样写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倾向于父母不对;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父母亲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总之,一句话,作者是在呼唤真诚,呼唤友情!)
六、延伸积累
关于友谊的古诗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勃
学习者分析
初中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比较感兴趣,通过前面插入文字、图片,文档的编排等内容的学习后,发现大部分学生是有能力有兴趣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②学会更改艺术字、文本框的大小和位置。③学会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制作目录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自主探究,在插入“艺术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利用“艺术字”工具栏设置艺术字格式的方法来设计版面。②通过自主探究,在插入“文本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利用“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设置文本框格式的方法设计版面。③通过教材和网页资料,自主探究目录制作的一般方法,学会目录的制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封面目录的设计制作,初步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课前我们已经准备了制作作文选的材料,为了方便读者的选择阅读,我们还要设置图书目录,请大家观察自己身边的图书目录,看看目录应该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呢?
学生动手翻书,观察后思考、讨论并积极回答:标题、目录、主编、出版社……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图书目录这一活动,集中了注意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引出了目录设计的要素,导入课题。
板书:目录的制作。
2.引入任务,知识铺垫
讨论学习,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图3.1~12,并展开讨论。
师:目录里面有哪些元素呢?分析这些元素是如何制作的?
学生以4~5人为一个小组,分析图中目录里面有哪些元素、各个元素是如何制作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相互讨论,总结目录中各元素制造时要注意的事项。
教师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图。
3.任务探究,自主学习
(1)自学探究
分组探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用艺术字制作标题(板书)。
师:我们应如何插入艺术字呢?
生: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打开教材和网络课件自学,讨论作文选目录艺术字的制作方法。而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如何制作艺术字这一问题。
学生自行探究,完成艺术字“目录”的插入和编辑。教师巡视,发现个性问题单独辅导,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2)解决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及时解决制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学生示范并讲解艺术字插入的两种方法。让学生进行讲解,既解决了问题,又能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发展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
师:当我们插入艺术字后,会发现不能移动艺术字对象,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行探究,发现必须对艺术字格式进行修改,并就此展开讨论。
师:我们该如何修改艺术字的格式呢?
(3)重难点突破
教师引出“艺术字”格式的修改方法问题,这部分是本节的重难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难度很大,所以采取演示讲解法对学生进行讲解。
师:这时我们必须对插入的艺术字对象进行格式设置,方法是双击艺术字对象,会出现“艺术字”设置对话框,选中上面的“马”的图形,然后设置环绕方式,一般我们选择“四周形环绕”,这样“艺术字”对象才能移动。这里打个生活中的比方:当人走不动路的时候,会找匹马来,骑着马人走就很省力了。我们选定了对象,至于怎么走,不同的环绕方式就代表不同的走法。
设计意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做类比,学生很容易理解设置艺术字格式的方法,突破了重难点。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然后展示自己的标题,要求能够移动、修改大小、字体等,其他学生说出优缺点,并改进方法。
任务二:利用文本框来设计版面(板书)。
师:为增强排版的灵活性,一般可用文本框规划版面布局,请大家思考,你所见到过的文本框分为几种呢?
生:横排、竖排。
师:那么该如何插入文本框呢?其实,方法与艺术字的插入差不多。
学生思考、讨论后自主探究,然后由小组长总结后回答文本框的两种插入方法。
师:灵活运用文本框对修饰版面的整体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家在制作过程中要学会设置文本框格式、设置边框和底纹等方法,要使自己的作品有个性有特色,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大胆构思。
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文本框的插入和修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点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讨论,总结文本框的插入及设置格式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讨论交流,明晰知识点,明确重点和难点。
学生小结:①打开“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双击选定的文本框;二是右击选定的文本框,弹出快捷键,选择“设置文本框格式”。②通过“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设置文本框的颜色与线条、大小、版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