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1 20:23: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汽车电器实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155-02
面对汽车的社会化普及和汽车电控化的出现,部分高校的汽车实训教学不只限于对汽车专业学生开设,也延伸到了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汽车电器实训教学。但目前教学的单一、枯燥等问题制约了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发展。汽车电路只是其中的一门课程,教材内容涉及汽车电路控制知识技术和实习技能课题很少。特别是汽车电路实习课本没有将电路实习内容、方法、操作、注意事项等完整编写,教学时没有针对性,仅靠教师指导学生实习,造成毕业生就业时工作能力差。信息反馈,汽车电路实习教学需要我们加强探讨,努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一、汽车电器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落后。汽车电气课程教学仍采用传统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再好,讲解得再生动,也只是在黑板上开机器,只会越来越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短时间教学中传授越来越多的知识、信息,操作技能仅靠原有教学手段,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教学工具使用不足。目前的教学仍然用挂图讲解,或用圆规、三角板、粉笔在黑板上画图,然后根据图讲解。而汽车电气课程实物图多,线路图更多,仅画图这一项就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导致复杂电路无法讲解、个别部件的结构讲不明白,用多媒体、幻灯片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教学的少之又少。实训台架使用频率也因课程安排而使用较少。
3.理论课时与实习课时比例失调。课时分配的状况是这样的,理论课时太多,实习课时太少,有的实习课一学期只有一两次台架参观机会。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实习设备少、电器实训开发较少、实训用电安全等问题,还有教师的主观意愿在起作用,认为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学生才能实习好,毕业后的实习机会很多。
二、汽车电器课程实践教学
1.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路。因这门课程包含的知识面较广,不仅要求学生懂电工电子和机械原理知识,还要求学生对化学等学科也要有所掌握,这样教师就必须考虑到如何综合这些学科的知识,把内容简单化、明了化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汽车电气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笔者总结了汽车电气课程在教学思想、教学环节、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方案,并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践,改革思路如下:一是运用现代化教育理念重新设计教学系统,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利用声音、图像等信息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启发性,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二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制定教学计划,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然后根据阶段的成果设计下一阶段的教学方式。
2.课程教学实践的方案。根据汽车电气技术发展的特点,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汽车因电气引起的故障的判断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行了以下几项对策:
(1)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加强理论课教学。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了教师的共同智慧,以计算机作为工具,运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来传授知识,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供大量的信息,还可以把无法在传统课堂展示的内容用模拟的动画演示出来。
(2)采用分组小班式教学,加强实训课的训练。汽车电气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为了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在该课程中设计了3种类型实训模式,一是结构原理,二是故障检测与排除,三是整车仪表线路的检测。每一模块结束后,要求学生做到自己动手拆、装、检查测量,这样学生可以直接看到实物,研究其结构、原理,等于把课堂知识进行二次回炉,加深印象;对故障的判断与排除实训采用人为事先设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障,找出故障所在,直到解决问题;最后集中一周的时间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整车的电气设备检测。
(3)增加实训内容操作考试。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走出校门后,能较快地适应工作需要,课程结束后就进行实训操作考试。操作考试内容紧密结合国家劳动部的考核标准,贴近岗位实际,体现出很强的实践指导性。实训项目要求每个学生能独立完成,有统一的考核评分标准,使学生获得了较好的实操锻炼。
三、实训考核方式的改革
1.汽车电器实训考核准备。新的考核方式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在整个实习训练中的整体表现,突出了学生个人能力在考核中的作用,避免了“大锅饭”或“小锅饭”现象。适应了汽车电器实训的教学特点,从多方面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了教学。利用这样的考核方式,必须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准备好理论考试试题库和实践操作考核题题签。理论考试题要与《汽车电器》课程考试有区别,主要考查学生汽车电器故障诊断和分析能力。同时为了避免前后进行实习的班级出现试题重复,要构造一定数量的试题,形成题库。在每次考试前随机抽取。
(2)设计合适的考核项目。学生实践操作考核题目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度,主要以汽车电器部件拆装检测为主。工作量一般在1h内完成,一个班4个组学生,利用4~5h就可以考核完毕。
(3)器材、仪表、设备的准备。实践考核项目涉及汽车电器的各个部分,使用的器材、仪表和设备种类较多,考核前指导教师要逐一检查,避免因为器材短缺、仪表和设备的损坏而使考核无法进行下去,保证考核顺利进行。
2.汽车电器实训考核方式。根据汽车电器实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我们设计了如下的考核方式:
(1)平时表现(20分)。主要考查学生实习纪律和平时实习操作时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的劳动纪律意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团队意识。该项内容由每天指导实习训练的值班教师点名考核纪律情况,巡视检查学生操作情况并作相应纪录。实习训练结束后对每位学生进行综合评分。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改革;汽车电器构造与检修
Key words: laboratory opening;reform;automotive electrical equipment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253-02
0 引言
高等业院校制造大类汽车专业的开设的课程非常多,汽车电器构造与检修是其中核心课程之一。课程要求比较高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学生普遍反映出学习难道较大。课程标准要达到了解基本汽车电器、培养汽车电器检修能力,提高学生汽车电器维修技能等。但对于传统的汽车电器课程教学中,由于学校教学条件与人均实验设施相对不足,造成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形成相对缺乏,对学生培养提升具有较大的局限和制约影响。所以,在学院倡导下,开展了实验室开放教学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总结,基于实验室开放的汽车电器构造与检修课程教学非常有利于教学。其核心是以电器实验室为教学基地,通过设置实验项目,学习在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开展,汽车检修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特别是其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相结合。充分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不至于在短短的几十分钟课堂时间内学习消化不了的内容,可以延伸到课后。课程效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汽车电器拆装操作与实验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汽车电器构造与检修的知识技能,而且在培养学生解决电器故障的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有利于实现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1 汽车电器构造与检修课程体系与教学分析
汽车电器构造与检修课程这门课程开设于大学二年级,课程开设对于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来说是一门专业能力课程,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车辆使用的蓄电池p发电机、起动机、点火系、照明与信号系统、仪表报警灯与显示装置、汽车辅助电器等电器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整车电路图的识图方法,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扎实基础。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分析而设置的,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器结构原理,具备现代汽车电器拆装、调整、性能检测、维护和保养能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汽车电器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知识,是培养“汽车医生”的重要一环。
在汽车电器构造与检修整个课程的教学中,汽车电器构造是课程教学的基础部分,汽车电器检修是课程教学的目的。通过汽车电器课程教学的实施,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达到以下能力:
①能识别汽车电器设备零部件;
②会描述汽车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
③能根据维修手册技术要求拆装电器设备;
④能检查调试电器设备。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诊断系统对汽车技术状态与故障进行识别、判断或预测,进而满足职业岗位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开展中,教师应加强汽车电器课程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锻炼,避免传统教学中惯用的汽车电器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安排,积极培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寻求创设教育情境,利用目前时新的微课教育,安排课前教育,而课堂中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汽车电器故障实践项目时,减少验证性实验教学,必须充分发掘学生创新思维与主动性学习的能力,给予学生充足的实际操作时间和练习。
结合上述汽车电器课程体系及其教学目标,笔者发现汽车电器构造与检修这门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开展和学生动手时间的把控非常重要。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将是我们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
2 基于实验室开放的汽车电器构造与检修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开展实验室开放的汽车电器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汽车电器构造与检修这门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开展问题,解决方法在进行汽车电器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结合现代汽车电器发展,充分发掘学生探究知识能力,让学生从汽车电器结构中了解电器变化的实际情况,学生进行汽车电器基本原理和构造的认识,而这些环节归结都需要在实验室开放的大环境中实现。利用实验室开放的大环境,教师加强引导学生就汽车电器原理和结构展开讨论,减少惯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即验证性实验教学。教师有充分的实训教学时间,就可以开展当前流行的以教师示范、学生验证为主教学模式。即教师结合教学计划进行操作示范,并有针对性对实操步骤进行详细讲解后,学生就可以按照教师的示教和结合自身情况开展操作实验,学生有了自主的意识。反观单纯的的验证性试验会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例如:学生对汽车蓄电池的构造了解过程中,知道了解到汽车蓄电池的产生电的原因和当前市场流通汽车蓄电池种类,引导学生知道蓄电池的检测方法是测量电解液密度,但是目前的汽车蓄电池都已经是免维护的,密度量使用密度检测仪有点不贴合实际,最后在学生的探索中得出目前流行使用汽车蓄电池电子检测仪和仪器的使用方法。这些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的探讨,可以加深学生对汽车电器部件结构和测量仪器参考数值的印象,对汽车电器合理维修检测进行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等,对于满足职业岗位需求也有着积极作用。其次,在汽车电器构造与检修课程实验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电器设备的检测设备的选择应用,使学生选择合理合规的检测设备,能够进一步增强实验的兴趣与积极性。通常情况下,汽车电器需要使用设备不仅包括传统的y量仪表、仪器等,还包括一些先进的测试设备,例如博世的FSA740。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动手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为汽车电器实验操作做好准备。
汽车电器构造与检修这门课程对学生动手实践时间的要求是很高的。怎么能够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课堂教学中,既要灌输理论知识,又要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对于课程的安排是非常难的。想要实现好教学目标,就有必要开展课中与课后的相结合,将课程延伸到课后,给学生良好充足的实验过程和时间。就笔者学校而言,针对此问题就实行从课前延伸到课后开放实验堂,不但是课中开放,课前和课后都是开放,开展课前课后实训课堂的活动。每一天下午安排不同的老师在不同实验室内进行开放,参与的老师每个老师每星期轮流一次,针对各自老师的专长设计讲解一个项目,学生在实验室有不同的老师进行管理与指导。这样就实现教学充分挖掘课后课堂,充实了实训时间,学生真正获得可靠的实训实验保障。
3 结束语
总之,基于实验室开放的汽车电器构造与检修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打破汽车电器的传统验证性教学模式,提高汽车电器这门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都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改革有利于提升适应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值得研究和关注。
参考文献:
[1]邓庆.《汽车电器设备》实训技能考核方法实践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2.
[2]崔兴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一、 “汽车电器系统检修”课程项目化教学所需条件
1. 校内实训条件
汽车实训中心使用面积为2592平方米,能容纳300人实习培训,拥有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检测、诊断、维修和模拟仿真实训设备,满足了汽车类各专业实训、实习教学的要求。汽车实训中心包括电器实训工作区、发动机拆装实训工作区、电控实训工作区、汽车整车实训工作区等七个实训功能区,形成了集教学、培训、对外服务、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开放性、共享性、现代化的理实一体实训基地。
2.教学环境
基本教学环境:教材采用《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钱强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参考资料:《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检修》任春晖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检修》胡光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以及车辆维修手册、维修车辆全车电路、汽车电器、汽车维修、汽车维修技师期刊等参考资料。网络教学环境:主要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源,包括汽车电器视频和动画、景格汽车维修仿真软件、多媒体课件和计算机等。
二、“汽车电器系统检修”课程内容及要求
1. 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汽车电器系统检修”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需求,选取7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故障作为课上项目,分别是桑塔纳2000轿车全车线路基本故障的排除、充电指示灯显示异常故障的排除等课上7项目,包含21个子任务,总计88学时。同时,设计“丰田凯美瑞轿车电器系统检修”作为课下项目,学生提交具体检修方案,由教师和企业专业共同进行验收考核,课下项目最终记录在成绩中。
2. 教学情境建立
利用4S店接待与维修相关视频向学生展示今后的工作场景,汽车实训中心为4S店,教师为4S店维修总监,学生是4S店维修部的维修工。将学生分成5个维修小组,每组5~6人完成维修作业,小组分工明确:组长1名,主要负责统筹安排工作;安全员1名,主要负责维修作业过程中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工作;记录员1名,主要负责记录数据和作业现场清洁工作;操作员2~3名,主要负责故障的诊断与修复工作,小组内分工采取每次任务进行角色轮换制度。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3 课程实施过程
以课上项目“桑塔纳轿车灯光不亮故障排除”中的“桑塔纳轿车转向灯不亮故障排除”子任务为例,结合项目化教学六步教学法要求,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资讯:学生分别扮演客户和维修工,客户向维修工反映其驾驶的桑塔纳轿车转向灯不亮,要求维修工查找故障原因并将故障排除,同时将故障原因和修复方法告知客户,得到客户签字同意后提交一份维修工单存档。
决策:通过客户反映的情况确认故障,并进行小组讨论,制定出“桑塔纳轿车转向灯不亮故障”维修方案,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及工具,明确各自分工职责,老师扮演的维修总监负责巡回指导。
计划:维修小组组长汇报维修方案,其余维修小组及维修总监帮助其优化维修方案,待方案完善后,填写维修工单,将故障原因及修复方法告知客户,得到客户签字认可并存档,由维修总监派工到车间。
实施:各维修小组按照维修方案合理分工,进行故障的检测与排除。
检查:维修工完成检修后,对故障部位进行再次检查,并完成现场5S整顿。维修总监进行过程检查和结果检查。
评估:维修工完成自我评定与小组互评工作,整理维修工单。维修总监根据维修工的维修作业表现对各维修小组进行打分。
4. 成绩评定方式
建立过程考评和期末考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其中过程考评成绩占70%,期末考评成绩占30%。过程考评中课上项目占80%,课下项目占20%。课上项目作为重点考核,具体分为技术总监评定(60%),自我评定(20%),小组互评(20%)三部分。同时,不同的任务所占的权重有所不同。最终考核成绩取每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成绩。
三、“汽车电器系统检修”课程设计情境和真实场景的关系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授课场所“汽车实训中心”设置成“4S店”,学生作为汽车维修工,教师为维修总监。
以工作过程作为导向组织实施教学,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现知识、技能一体化,做、学、教一体化,将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等贯穿于工作任务中。完成学习任务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中的六步工作法“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与维修企业标准工作流程“预约接待客户诊断车辆制作工单、车间派工检修车辆质检验收、清洗车辆服务跟踪”相对应。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维修工单与企业的施工单相对应,考核单计算出的考核成绩又与维修企业员工考核绩效相对应。
四、实施产生的效果及思考
1. 效果分析
(1)课程通过对企业调研基础上选取典型项目的实施,模拟今后真实的工作场景,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学生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学生毕业后竞争力大大提高,并且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2)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由原来被动接受,变为现在主动学习,学生的参与度与团队协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通过教学情境的建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项目的实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工作热情,故障现象排除后,学生具有成功的喜悦感。
2. 需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校企合作力度。通过校企共建汽车快修厂,实现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起到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推进合作企业成员参与课程建设。
汽车电器结构与检修是汽车专业主干课程,是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课程。学生通过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 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的学习为本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又为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本课程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从事汽车电器维修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主要知识目标就是使学生理解常用汽车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汽车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能力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分析汽车电器常见故障,并且具备排除常见汽车电器故障的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善于沟通、团队合作的职业素质。
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与分析,依据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又考虑知识的递进和认知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制定了五大学习单元。分别是汽车电源结构与维修;启动与点火装置结构与维修;汽车照明装置结构与维修;仪表与警报装置结构与维修;汽车辅助电器结构与维修。每一个教学单元26学时共130学时。考虑到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又在学习单元二加入了发电机―起动机一体机技术,在学习单元三加入了智能照明技术等新知识。这些教学内容的设置,是依据企业维修一线人员的建议和笔者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又结合校内设备情况以故障率高的元件为先,以普及车型为重点来设立内容与技能项目。本门课的重点是汽车电器元件的结构与维修,难点是汽车电器综合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通过对内容的梳理,选择的教材应当包括配套的信息单、技能单、作业单、考核单等。这门课其它的教学资源还有PPT课件、在线课程、教学录像、题库资源、动画图片资源、维修手册与维修案例、职业标准等。
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完后,首先我们就要对授课的对象――学生有一个了解,我们的学生有以下一些特点:思维敏捷、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但是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自律性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教师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就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本门课就是基于此设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在教学模式上笔者,选择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课堂和实训地点一体化,这样更好地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甘当指导者、 助手角色,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
在教法上综合运用分层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心得教学法、竞赛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这里着重说一下竞赛教学法,在笔者多年的企业工作中,体会到一名好的企业员工必须具备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团队和竞争意识呢?笔者是通过这种竞赛教学法来实现的,首先是组与组的竞赛主要是各组选出一名同学与其他组选出的同学比赛老师教授的内容,然后由老师和小组同学共同找出薄弱环节,教师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指导,使学生把知识真正弄懂弄通弄会。人与人的竞赛法,主要是老师通过在实践中设置一个有难度的故障,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说明这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已经比较透彻和熟练,可以对其在技能考核中给予加分等奖励。通过竞赛教学法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团队和竞争意识。
在学法上要求学生要博览群书,要反复练习,要交流沟通。博览群书就是一个相关的教学内容,要看3本以上的书,每一本书作者的重点都有侧重,希望学生能博百家之长,掌握更多的相关的专业知识。反复练习就是要多动手,技能不是看会的,是练出来的,熟能生巧,每天要给学生开放实训室,使学生在业余时间能到实训室练习技能; 交流沟通就是要常和学生沟通,使学生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才更有动力。
教学过程是整门课的核心和灵魂,我们只有通过教学过程将这些教法与学法实施出来。首先通过情景引入,激发认知冲突;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情景,一辆捷达轿车早晨无法启动,由同学扮演维修人员排除故障,教师将同学们排除故障的方法记录下来,在接下来的讲课过程中,让同学自己找出合理的方法,那些不合理的方法,最终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在思考中完成他的学习过程。接下来通过实践,巩固知识。利用实验台的练习、实车的故障诊断、试验仪器的试验、零部件的拆装等实物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学会总结,取长补短,总结要能讲出来能写出来,能讲出来让别人听懂,能写出来让别人看懂,这是层次上的提升是知识的内化;通过总结使学生明白自己的长处与缺点,然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学生在总结中进一步提高自己。
最后评价方法,我们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反映我们的教学成果,来检验我们的学生是否达到了要求。
笔者的评价方法是通过理论考核、技能考核、过程考核三个方面体现的。理论考核,在课程的最后进行一次理论考核,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技能考核,除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外,还加强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考核,学生操作过程中零件摆放是否整齐、合理,操作完毕工具是否随处乱放,学生在考核当中是否用礼貌用语等,都作为考核标准以相应的分数计入实践考核中。过程考核主要看同学平时的出勤率、课堂表现是否积极主动、学习态度是否认真。教师通过学生的综合考核情况,可以给予学生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
一、研究背景
汽车产业是我国经济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亟须汽车专业人才,然而高等职业院校毕业学生与汽车企业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怎样培养出适应我国汽车发展的“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汽车电器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把所有的理论知识讲完,然后在学期末安排一周实训课,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在进行实训时,无法在实践中结合理论操作,因此影响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项目教学“六步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应当保证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即包括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反馈等六个阶段。如姜大源教授所述的六个普适性的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就是高职项目化教学中通常采用的项目教学“六步法”:资讯是学生获取与项目任务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计划是为完成项目任务制订的初步可行的方案;决策是通过研究、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最终确定实施方案的过程;实施是学生按照实施方案独立完成工作的过程;检查是针对最初给定的工作任务要求进行核对的过程;评价是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表现和质量进行总结的过程。
汽车电器课程作为汽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必须紧紧围绕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教学。因此对该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项目教学“六步法”教学设计与实施
我院汽车电器课程总计划学时为48学时,该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是项目来源于生产实际,并按项目教学“六步法”完成每个任务。下面以“任务3.1启动机的拆检”为例,说明项目教学“六步法”在汽车电器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具体实施如表1所示。
“启动机的拆检”项目教学“六步法”实施过程表
在教学实践中,利用项目教学“六步法”组织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讯阶段,学生自觉自律性、主动性较差;实施阶段学生参与协作能力较差,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项目式教学,顾名思义,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相关项目作为载体,通过最开始的接触项目,到分析、接收、并顺利完成项目。该方法的具体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项目式教学中,每个项目都有独立的主题,各项目间有着技术联系,通过从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使学生逐渐掌握相关知识;项目式教学的这种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脉络;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通过不同的项目支撑,在某一特定的阶段,将某一项目作为学习的主体,所有工作都是围绕该项目而展开的。这样就大大缩小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各个击破;项目式教学的开展为技能操作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了完成项目的各项指标,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操作调试,他们会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理论与实际的对照,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现实中复现,加深理解,在无数次的重复之后,所学知识也会得到质的飞跃;项目式教学强调团队合作,同时,教师的主体地位也会有所改变,他们不再是讲台上一味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有力的助手。
二、项目式教学实施需具备的条件
在汽车电器课程的教学中,要想顺利实施项目式教学改革,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主要包括:完善的实训室。由于项目式教学的实施,不再有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之分,教师也不在分别配备,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在实训室中完成的,没有明显的教学和动手实验的界限,教师将必要的理论知识作简要介绍后,就开始各小组的动作操作。所以,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有完备的物质条件作支撑。实训室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开放,保证他们有足够多的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根据各人自身的不同情况安排盹间综合l生主讲教师。项目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将真实的项目作为学习的载体,通过对项目工作过程的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分阶段和分步骤的学习,这就对主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精通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相应的生产和管理也要有较深入的了解,因此,项目式教学需要的是集学术和实际工程为一体的综合性主讲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在项目式教学中,项目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带课教师需要对生产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同时,对相关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也应该有所了解,明确企业需要怎样的技术人员,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相关训练。综合考虑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后,结合自动化工业的发展,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此过程需要注重情境性和科学性,各个知识点具有连贯性。
三、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电器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本节结合汽车电器课程中的一个教学实例,具体介绍项目式教学的整个实施过程。项目名称为:蓄电池的测试与维护。首先,将该项目分成两个子项目,分别是蓄电池的测试和蓄电池的检修,两个子项目都有自己的技能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突出,理论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实践中岗位需要为指导。下面对第二个子项目进行分析。
(一)教学计划:通过4学时的学习将理论知识做大体介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5到6人为一小组;希望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蓄电池的检测工具,弄懂其工作原理,面对出现故障的蓄电池,能够有条理的进行故障原因分析,找出故障处理办法;提供给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硬件为:汽车电器实验室以及相关仿真设备。
(二)在新课的讲授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讲述蓄电池的相关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不必牵扯太多深奥的专业知识;在项目式教学中,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事先设计好项目的工作页,根据事先分好的小组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各个小组独立的设计出任务的完成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成为学习中的主角,教师则起着引导的作用,当然其中也不免会出现学生的设计不合理,有漏洞,表达不清楚等问题,此时,教师应该给予必要的小组讨论,确定出最终的完成方案。
在项目的实施环节,学生将会对蓄电池仿真软件进行系统性学习,之后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车辆实际操作,在汽车检测环节,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是:首先要对蓄电池进行清洁和检测,将其在回车上安装好;然后对蓄电池的电缆和线夹头等进行检查,做好相应的观察记录,比如:车辆的机型、出厂时间、蓄电池清洁过程中用到的工具等;最后对蓄电池液的高度和密度进行检测。在完成以上环节之后应该对检测结果做相应分析:当单格电量在75%以上,需要对负载的容量做再次检测;当单格容量在75%以下,需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之后再进行检测工作。
最后,是项目的总结环节,仍然以小组的形式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教师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实际应用讲解相关知识,使学生从本质是理解蓄电池。
关键词: 汽车;电器设备;工作过程;高职院校
Key words: automobile;electric-equipment;working process;vocational colleges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274-02
0引言
《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是普通高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一门必修专业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方面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工作技能,培养学生对现代汽车电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该课程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方式,基本都是先上理论课,后上实践课,实践教学仅仅是为了辅助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不紧密。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就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提出,应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要求,在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情况下,引领学生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基于这种一体化的教改理念,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众多高职学校积极研究和探索的主要课题[1-4]。
1工作过程
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创立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想与理论[1]。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稳定的系统。一个职业的工作过程是完成一个企业工作任务的完整的劳动进程,工作成果始终是其所要达到的目的。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包括:工作组织、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手段及工作产品,并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下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的工作成果,工作过程便随之结束[1]。
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首先对所学专业内容和工作的环境等有感性的认识,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技术和专业理论不再抽象,而是企业、社会和技术工人个人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
2.1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既要稳定又要有一定弹性。相对稳定的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课程实施的客观条件。课程的管理者要根据来自在校学生、毕业生、教师等各方面的反馈信息,根据一定规范对课程设置进行修改,使课程设置处于一种动态的调整之中[2]。该课程的教师应及时收集和整理先进的汽车电器知识补充到课堂中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始终都能够符合生产实际的需要,走在技术的前沿,这样才能在就业后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应该把让学生读懂电路图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电路图了解电器系统的控制方式和工作原理,并对电器系统的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并且能够建立简单有效的诊断流程。内容的设计上,应该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导出关键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一些常见任务的堆砌。比如,汽车电源系统维护作为一项典型的工作任务,在设计该任务时,应该以汽车维护为载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操作规范,能正确使用工具、量具,查阅维修资料,深入领会5S理念等。在专业课教学安排上,应该遵循从到核心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熟悉企业和工作的基本情况,再按照规律,在活动中学习系统化的任务。
2.2 工作任务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确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是实际工作和课程之间的桥梁,是课程开发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专业核心课程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1]。在充分考虑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社会、企业实际维修岗位及岗位要求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按照汽车维修岗位的工作职责及流程把课程内容整合成电源系的故障诊断与检修、起动系的故障诊断与检修、点火系的故障诊断与检修、照明信号仪表及辅助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全车电器线路故障诊断等七个相互关联的工作学习项目,每个工作学习项目下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下又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程序和方法,构建了集理论、方法、实践操作为一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
2.3 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对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利用教学车间,教学的实施采用任务驱动,实现“理实一体、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完整性。以点火系统的故障为例进行情景设计,如图1所示[3],以故障案例为载体,分三个阶段实现易到难,由显性到隐性提升,实现递进式培养,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且将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贯穿全过程。
通过对《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这门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让学生体验到了职业成长的快乐,逐渐改变了学习方式,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所培养的学生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相信通过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将更能适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
2.4 教学方法分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授课过程中可尝试采用行动导向法,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2.4.1 项目教学法该方法主要用于汽车电器各总成检修项目的教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该项目的教学目的、操作步骤、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注意事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明确每一步的原因,工艺要求和操作失误可能出现的问题等,从而得到故障诊断、排除、调试等方面的综合训练[4]。比如:在发电机故障检修学习情境中,将学生根据实训场地和设备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按照发电机检修工艺制订工艺卡,通过讨论明确每一道工艺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然后通过分工合作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拆卸――清洗――检修――更换零件――总成装配――调试――装车。对操作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讨论、判断和排除,完成发电机检修工作项目的训练。教师在一旁进行必要的辅导和安全方面的提示,以及必要的疑难故障的解答。
2.4.2 案例教学法这种以现场为中心,以实际问题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职业教育中,将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也将提高他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起动系统故障检修学习情境中,以桑塔纳2000轿车,起动机正常,但无法起动发动机为例。根据故障现象,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应如何抓住关键点,进行检修。每一个学生都参加讨论,他们一方面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同时也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根据相同的故障症状,老师和学生有不同的检测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在课堂上交锋,充分展示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及对问题解决的不同思路,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设置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2.4.3 四阶段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是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的程序化技能培训教学方法。具体教学程序是:准备(设置问题情景,教师讲解)教师示范(怎样做)学生模仿布置练习,学生练习,教师观察、检查、纠正、归纳总结。教师可从实例开始,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比如,在讲述电子点火系统的工作过程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一下电子点火系统的各个组成,再演示过程,让学生观察、描述现象,然后让学生试着演示,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提升,演示之后,总结出电子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而引出本堂课的能力目标,有步骤地完成本次课程的任务。可以利用幻灯片、动画演示点火过程,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4]。
2.5 教学实践建设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为一体的专业教室是保证专业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这种一体化教室既不是简单的将理论课室和实操课室安排在同一个场所,也不是直接将企业的生产车间照搬至学校,而是尽可能模拟实际的汽车维修工作环境,并且考虑到学习与工作的差异。因此在设计一体化课室时,需要仿效企业配备整车维修工位必须配备仓库保管室、资料室等,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规程、工作安全与健康环保制度等管理性文件。同时,还应该配备适用于教学的总成台架、示教板等教辅设备和摄像头、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在工位布置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方便性,并尽可能做到规范、标准。
3结语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也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建设“教学硬件”和“教学软件”,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丰富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毕业后能真正地实现“零”距离上岗,成为国家合格的蓝领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媛,蔡凤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169-0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突出了对技能的培养,适合中职教育特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1 建立一体化教学场所
“教学做”的内涵是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其实质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建设了汽车维修实训车间,营造了仿真的企业岗位化工作环境,使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具备了条件。学生可以在车间观看实物演示,进行电路测量、更换部件等基础操作,促进知识理解与运用、培养操作能力,以适应真正的汽修工作环境。
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这样重视一体化教学,是看到各种深刻教训之后的一种选择。有些学校限于物质、资金条件,实训课流于形式;有些学校侧重实践、削弱理论教学,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遇到实际问题无从下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两手都要硬”,让学生掌握实操过程的同时,还了解其原理和本质。
2 依据职业岗位要求,合理设置教学项目
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统筹安排理论和实习教学,确保学生够用、适用、会用。具体到汽车电器教学,有以下一些要求。
删改落后、应用狭窄的内容 现在汽车行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很快,但许多落后淘汰、应用狭窄的技术仍然见于课本,如老式蓄电池、老式分电点火系统、复杂电子部件拆解维护等。安排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合理取舍,避免学生学无可用,节省有限的课时。
配备合适的演示教具 实车演示受限于结构、尺寸以及经费,尤其是很多小部件如传感器,往往位置隐蔽、难以观察和测量,演示效果并不理想。使用演示教具,成本低,便于观察和测量,运行中有明显直观的反应(机械运动、电表指示、灯光等),更方便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进行故障诊断。
做好泛用知识与专门技术的平衡 现在汽车行业发展迅速,车系、品牌众多,线路布局、接线插口、元件安装方式都有极大差异。但中职学校的教学课时有限,不可能详细传授,那么教学重点该在哪里?在日常教学中,重点是“泛用知识”,也就是最通用的知识、技术,让学生先打好基础,尤其是使用维修手册。如果是为大车企进行订单式培养,可以专修某个车系的相关维修技巧,其他则作为选学或者高级进修内容,以求深入学习、精进技巧。
3 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
中职学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的一线工人,所以教学内容以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展开,也就是要告诉学生学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做的程度如何等知识。理论教学突出应用性原则,以掌握实践技能必需、够用为原则。
整个教学过程应当是:第一步,教师示范讲解;第二步,学生分组,逐个操作训练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总结、教师评价;第三步,学生再操作训练学生总结、教师点评,必要时回答提问。有条件可以采用分组教学。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只在首次示范或者纠正学生操作错误时教师才动手,通过提醒能让学生纠正的便不动手。学生的操作错误就是经验积累,也是教学的经典案例,教师应该在学生出现典型错误时及时停下来,召集所有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及改进方法。
4 提高学生兴趣,发挥“导生”作用
一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学得很快,还可以指导别的学生操作,要注意发挥这些学生的指导作用,使他们成为“导生”。“导生”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大大减轻教师的劳动,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要练就一双慧眼,注意发现和培养“导生”。
1)示范时先让一个最优秀的学生做示范,更容易发现学生在操作中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兼顾其余学生,便于管理。
2)分组练习时注意以优带差、多人配合,不再操作的人也要监督操作、检验质量,教师要认真巡视指导。这种模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缓解教师分身乏术的困境,提高教学效率。
3)分组练习结束后,教师要集中学生,先由“导生”点评每组的操作过程、工作成果,再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对共性问题、严重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如果时间允许,由已经合格的学生指导差生再进行巩固练习。
4)课后可以让学生将操作过程用文字简单复述出来,加深印象,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 严格教学管理,保证学生安全
一体化教学管理比常规课堂管理要困难得多,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做好安全管理。汽修操作教学中由于部分部件沉重,需要操作高速运转的机械,使用易燃油料和高压气体,工具繁多,汽车电器实操教学中还需要操作用电器,所以安全事故较为多发,尤其需要注意。在教学和车间管理中有以下可行办法。
1)教学分组与学生管理结合。在学生分组时应指定小组长,协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主要是上课前检查教学工具、设备、材料,上课中注意小组内学生操作的安全,下课后组织学生整理好工具材料、维护设备、打扫卫生。
2)教师要先熟悉操作,尤其是一些有危险性的操作,并给学生认真讲解注意事项、事故案例。教学中要时刻巡视,指导学生的同时,注意发现危险情况。
3)车间中必须张贴危险警告标志,做到事先告知。常规的安全设备一定要有,而且经常检查,需要特殊配备的也要尽可能配备齐全。
4)必须有完善的事故处理办法,包括现场处置和善后;以好玩、好奇等理由故意引起事故的,必须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6 学什么,考什么
建立与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学生考核办法,把学习项目即平时完成的任务作为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汽车电器实训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设计如下考核方式。
1)平时表现(3O分):主要考查学生实习纪律和平时实习操作时的规范性,主要依据是点名考核纪律情况、巡视检查学生操作情况,由任课教师、值班教师做相应纪录。
2)理论考核(30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汽车电器故障分析一般规律的掌握,由实习指导教师从理论考核题库中选题。
3)实际操作(40分):主要考查学生排除故障、进行修理的能力,考核内容由教师根据题库随机设置,学生独立操作,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并做相应记录,根据完成情况和操作规范进行评分。
实际操作最注重器材准备。考核前指导教师要逐一检查,避免因为器材短缺、损坏而使考核无法进行;学校要及时添置、维护器材,并根据现有器材合理安排实操题库。
7 结语
在实习教学中应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是各职校该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真正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运用纯熟、广泛推行,需要学科建设者、讲授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4?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110-02
通过《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情境教学实践,从典型任务的分析到学习领域向行动领域的转化直至学习情境的设置到最后的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发思考,主要通过两大方面来说明,一个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体系开发的环节;另一方面是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所呈现的优势。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开发的关键环节
(一)课程定位
《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职业主要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核心是指该课程在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所起到关键性作用,汽车电器课程的学习要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文化等前修课程为基础,通过汽车电器的学习可以对前修课程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和深化,同时该课程对后续课程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如汽车发动机电控、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所以说该课程与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为了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我们结合职业能力培养设定课程目标,其中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主要指通过汽车电器各系统的学习应掌握相应的组成与功用、工作原理、电路图识别、检测维修与调试及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制定维修计划的能力、电路图识读能力、各系统故障检修能力、维修质量检验能力、汽车维护与保养能力;方法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客户沟通能力、安全防护能力及成本控制能力;社会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资料搜集与运用能力及改善能力。通过汽车电器各系统的学习过程达到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培养,来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最终达到课程培养目标。
(三)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其基本思路是从与职业教育相关的职业行动体系中的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导出相关的学习领域,再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之具体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我们将课程内容情境化并以故障现象为载体设计实施教学情境,把课程内容五大系统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照明与信号系统、仪表与报警系统及辅助系统,通过十个教学情境(见表1)作为工作任务来完成课程目标。
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通过学习情境的形式描述职业工作,同时确定工作任务的难度等级和教学先后顺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旨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是教学的咨询者和主持者。
(四)课程设计
学习情境的载体设计,要体现出基于职业岗位的真实再现,要与职业岗位对接,要源于真实,高于真实。课程开发的目的不单是对专业工作的吸收,而是基于专业工作,有逻辑性、结构性、清楚的工作过程的提取,即将真实情境转化为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实施,使学生自觉学习与练习,获取知识与技能,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自学等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行动导向的课程结构,使课程具体化和有形化,教学情境在一体化实训场地实施,体现出课程设计的实践性。情境教学的具体实施是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评价、总结等六步工作法开展教学情境的实施,注重工作系统化、完整化。
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根据需要,部分教学情境安排在企业实施,由企业人员指导,体现出课程设计的开放性。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特别是对于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共同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对于《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将部分教学情境安排在企业进行,由企业人员指导和评价,实现了教学场所由学校向企业迁移,体现出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与本课程过去传统教学体系的不同
1.课程编排体系不同。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是从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和程序入手,划分不同的行动领域,对具体的职业行为而言情境教学编排的内容是完整,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技能性。而过去传统教学体系的课程内容编排,一般都是把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安排在不同学期,实习往往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这样学生的知识体系是完整的但是对于将来从事的职业行为而言却不完整。这就导致学生毕业后职业行为较差,企业不得不对其进行上岗培训,使职业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2.课程内容不同。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可以紧密联系目标工作岗位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从而能够全面有效地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完成进入职业岗位前的角色转换工作。过去传统教学体系由于过度强调和重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导致实践教学环节相当薄弱,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违背了职业教育的本意和宗旨。
3.课程的传授方式不同。情境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师不再是施教的主体,更多时候是学生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咨询者、协调者。过去的传统教学是教师用心地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认真地复制知识,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同时还抑制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4.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同。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追求的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职业能力的提高。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所以评价标准不是对与错,而是好或更好。传统教学体系课程评价标准是固定的两种可能,要么对要么错,注重结果的评价而不是过程的评价,考核的重点是知识而不是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7-5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83-01
1 教学目标
根据《汽车电气》教学大纲、《汽车空调维修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汽车电气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考虑到中职学生目前的现状和以后实际工作的需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以下几方面。
1.1 知识目标
(1)能叙述汽车空调的基本组成及功用。(2)能叙述汽车空调控制电路常用控制装置的作用及简单原理。(3)能叙述汽车空调控制电路常用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2 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识和使用汽车空调面板各按钮。(2)认识汽车制冷系统各部件的位置及作用。(3)通过实践操作,能够初步判断和检测压缩机电磁离合器控制电路、鼓风机控制电路、冷凝器风扇控制电路和发动机怠速控制电路的简单故障。
1.3 情感目标
(1)感受空调给人们带来的舒适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和文明生产的职业习惯。(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在工作中严谨认真的作风和在检修中认真做好记录的职业习惯。(4)通过实践操作,严格落实“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的7s管理理念。
2 教学过程
2.1 教材分析
《汽车空调电路的检测与维修》课程选用的教材为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汽车电器》。该教材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机电维修专门化方向课程教材。
教材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方法编写的。内容分为汽车电源系统、汽车启动系统、汽油机点火系统、照明信号系统、仪表和报警系统、汽车空调系统、电动车窗及刮水系统的检测与维护,汽车解码器的基本操作,传感器的检测九个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个任务组成。
2.2 教材处理
为了更好地适应宁夏银川市汽车4s企业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提高教学效率,我以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所必备的汽车电路维修技能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降低理论教学难度,简化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的知识要点的讲述。强调以典型工作任务引领,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悟”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建构迁移。
2.3 教法学法设计
(1)教法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中职学生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而中职学生的现状恰恰是缺乏学习兴趣,所以教师的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解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首要问题。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让学生学有所用。“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岗位工作任务为起点”,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首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中心,学做合一。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自控能力欠佳的中职学生采取“先看―― 再模仿―― 最后独立完成”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要因效果而选择,要“适量、适用、适合”。针对性的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达到更加关注课堂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目的,使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有机融合,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学法设计。我校2010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中职班共有40名学生,全部为男生,本学期(第三学期)开始学习汽车电气的检测和维修。学校现有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THCEZX―1A型汽车整车(帕萨特)电气系统实训考核装置10台。
为了便于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现将40名学生分为10组,每组4人,每人一份实训手册,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搭配。
第一步,老师在实训台上事先设置好故障(一),老师先进行示范,再由能力较强的1名学生,根据故障现象和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进行故障检测及维修,其余3名学生在一旁观摩和思考。故障排除后,由这名学生向其他3名学生讲述发生故障的原因和检测故障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其余3名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排除同样的故障每人做一遍,能力强的学生在一旁指导。使每一位学生对电气故障的检测维修有一个入门。知道根据故障现象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第二步,为了使每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都能得到锻炼,采取轮流的方法,由老师设置故障(二)、故障(三),每一个学生独立去排除故障,同时记录每个学生排除故障的时间。
第三步,每个学生将自己所排除的故障的过程进行整理,按实训手册上的要求进行填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将在检修中弄不明白的问题列出,并反馈给老师。
第四步,老师根据每一个小组反馈的问题,集中在教室进行讲解。
2.4 教学流程
五步教学流程图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专业教学的科学性、客观性的要求,在感官认知、行动体验、反思内化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技能(见图1)。
2.5 教学反思
(1)激发兴趣,项目导入。汽车电路的检修是一个比较难学的内容,根据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推出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储备,激发兴趣,完成项目任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