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考古》杂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城市考古与保护、大运河考古发掘、学术动态等。
该杂志收稿方向广泛,涵盖了历史的多个重要领域和前沿话题,为历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
《华夏考古》杂志投稿要求
(1)文中引用文献,首次列注时需标明全部出版信息,再次列注时方可简化。注释按照(作家,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第几页)的形式进行标注。
(2)征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3)引言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引言作为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一问题。
(4)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具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正文、参考文献、基金项目、作者简介等格式。
(5)编辑部有权对文稿进行规范性修改,作者如果不同意修改,请在文末标注。
《华夏考古》杂志是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管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主办的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1987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刊号ISSN为1001-9928,国内刊号CN为41-1014/K,该杂志级别为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预计审稿周期为1-3个月。
华夏考古杂志数据统计
华夏考古主要引证文献期刊分析
该杂志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多次获得国内外权威奖项,如全国优秀社科期刊、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社科双效期刊、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等。
在收录方面,《华夏考古》杂志被多个知名数据库收录,包括: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在历史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是历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重要参考刊物。
华夏考古杂志发文分析
华夏考古主要机构发文分析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172 | 遗址;考古;墓地;墓葬;遗存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141 | 遗址;考古;文物;汉墓;石器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140 | 遗址;考古;出土;考古学;古学 |
北京大学 | 108 | 遗址;考古;墓葬;考古学;古学 |
郑州大学 | 95 | 遗址;考古;考古学;古学;聚落 |
山东大学 | 58 | 考古;遗址;聚落;石器;石器时代 |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 56 | 遗址;陶器;标本;泥质;绳纹 |
吉林大学 | 53 | 遗址;考古;石器;人骨;出土 |
河南大学 | 44 | 遗址;考古;铭文;政治;射礼 |
武汉大学 | 42 | 遗址;考古;遗存;石器;石器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