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传记与质性心理学》杂志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
以下是查询杂志审稿周期的方法:
1、查看期刊官网:许多杂志会在其官方网站的 “作者须知”“投稿指南” 或 “常见问题” 等板块中,明确给出大致的审稿周期。
2、参考作者投稿经验分享:可以在一些相关的学术交流平台上,搜索杂志的名称,其中通常会提到从投稿到收到审稿意见的时间,从而了解其大致的审稿周期。
3、分析期刊过往发表文章:随机选取该杂志最近几期发表的文章,查看每篇文章的投稿日期、接收日期和发表日期,通过计算时间间隔,能对该杂志的审稿及发表速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4、咨询期刊编辑:如果在官网上未找到明确的审稿周期信息,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作者投稿经验分享,可以直接通过期刊官网提供的联系方式咨询。
《心理传记与质性心理学》杂志创刊于2014年,是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岭南师范学院心理传记学与生命叙事研究所主管的学术理论期刊,该杂志为半年刊,杂志社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
该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反映文化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探索文化规律,为深化文化改革、繁荣文化科学服务。其内容突出理论性、学术性、实用性和探索性等特点,主要栏目包括学界视点、名家自传、研究方法、心理传记等。
《心理传记与质性心理学》创刊于2014年,公开发行的半年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杂志内容丰富,涵盖了心理传记学、质性心理学、生命叙事研究等多个方面。每一期都通过深入探讨不同人物的生命故事,揭示其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这些人物既有历史名人也包括普通大众,通过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生命历程进行细致分析,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情感、动机和价值观。
杂志邀请知名学者分享他们对质性心理学研究的独到见解,如黄希庭关于“实事求是是质性研究的根基”的研究文章,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高屋建瓴的指导。对各类人物进行心理传记学研究,如对苏轼、海明威、贝多芬等人物的深入分析,揭示他们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成长历程。通过访谈和叙事研究方法,探究个体的生命故事,如对博士生、留守儿童等群体的生命叙事研究,展现了他们在特定生活背景下的心理历程。介绍和探讨质性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生命线图、扎根理论等,为研究者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和支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通过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回应社会热点,如对新冠肺炎疫情下赴韩留学生、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等的研究,体现了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