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
国际刊号:--
复合影响因子:--
--国内刊号:--
审稿周期:1个月内
创刊年份:2007年
综合影响因子:--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杂志创刊于(2007)年,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以刊载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西北边疆地区(即传统意义上的“西域”,主要包括现今的新疆及周边地区)少数民族历史、语言、考古、地理、宗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要宗旨。辑刊内容涵盖了广泛的议题,从古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到现代田野调查报告,从语言学的微观分析到宏观的历史文化变迁考察,形成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平台。
该刊涉及西域诸语言的研究,如吐火罗语、回鹘语、粟特语等,包括语法、词汇、方言等方面。报道西域地区的考古发掘成果,尤其是与历史语言研究相关的文物发现。探讨西域多元文化的交融及其宗教信仰的演变,如佛教、摩尼教、景教等在该地区的传播。汇集了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多角度的综合研究视角。不仅包括中国大陆学者的研究,也有来自国外学者的贡献,体现了国际学术交流的特点。对于高等院校师生、研究人员以及对中国西北边疆历史感兴趣的公众来说,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知识宝库。
(1)计量单位:执行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一书。
(2)论文要有摘要、关键词,注释采用脚注形式,论文文件标题格式为:姓名+单位+论文题目,文后附个人简历。
(3)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篇名、作者注置于当页地脚;对文内有关特定内容的注释可夹在文内(加圆括号),也可排在当页地脚或文末。
(4)正文:一般应包括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三个部分,层次系统为1~3层,如:“1”,“1.1”,“1.1.1”,各级标序均左顶格,第2层后空1字距排标题。
(5)题目:简明确切地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30字,不得使用不常见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
(6)来稿若为课题研究成果,则凡被省级以上单位正式立项的课题,应在文中标明课题的立项单位、级别、时间和编号等信息。
(7)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照正文中出现次序列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每一条目的最后均以实心点结束。
(8)引言是学术论文的开场白,主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该项研究工作,提出文章中要研究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
(9)摘要须用第三人称写法,去掉废话、套话、空话,慎用结论性、定义性的字词和语句。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10)为保证期刊的质量,对于所有的论文,将邀请2位专家评议确定提出意见。然后根据评审意见,由本刊编委会确定用稿意见。确定最终入选文章。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主办的半年刊,期刊级别为省级期刊,预计审稿周期为1个月内。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華能大厦,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