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杂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微震研究专辑论文、2021年云南漾濞6.4级、青海玛多7.4级地震快速产出等。
该杂志收稿方向广泛,涵盖了地质的多个重要领域和前沿话题,为地质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
《中国地震》杂志投稿要求
(1)同一文献两次或两次以上引用,第二次引用时,若紧接第一次引用注文,则径注“同上注,第×页”;若第二次与第一次引用之间有其他注释,则在作者名之后,注明“前引注N,第×页”。
(2)摘要采用第三人称写法,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100-300字为宜。
(3)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工作或学习单位、职称职务等,并注明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
(4)文中小标题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标题用“一、”、“二、”、“三、”标示;第二级标题用“1.”、“2.”、“3.”标示,第三级标题用“(1)”、“(2)”、“(3)”标示,每级标题序号前均空两格。
(5)注释和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不作页注和文内夹注。注释和参考文献采用流水编号,前后重复出现采用不同编号。
《中国地震》杂志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办的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1985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刊号ISSN为1001-4683,国内刊号CN为11-2008/P,该杂志级别为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预计审稿周期为1-3个月。
中国地震杂志数据统计
中国地震主要引证文献期刊分析
该杂志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多次获得国内外权威奖项,如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科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等。
在收录方面,《中国地震》杂志被多个知名数据库收录,包括: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在地质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是地质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重要参考刊物。
中国地震杂志发文分析
中国地震主要机构发文分析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地震局 | 513 | 地震;地震活动;断层;强震;震源 |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300 | 地震;震源;地震活动;震前;地震前 |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 282 | 地震;M;震源;震前;地震前 |
国家地震局 | 129 | 地震;地震活动;前兆;断层;震前 |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 121 | 地震;震源;余震;地壳;地震活动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 109 | 地震;震前;震源;地震前;M |
四川省地震局 | 90 | 地震;震源;地震活动;断层;裂带 |
云南省地震局 | 89 | 地震;震源;地震活动;震前;地震前 |
河北省地震局 | 77 | 地震;震源;震前;震源机制;地震前 |
山东省地震局 | 71 | 地震;地震活动;震源;前兆;断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