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
以下是查询杂志审稿周期的方法:
1、查看期刊官网:许多杂志会在其官方网站的 “作者须知”“投稿指南” 或 “常见问题” 等板块中,明确给出大致的审稿周期。
2、参考作者投稿经验分享:可以在一些相关的学术交流平台上,搜索杂志的名称,其中通常会提到从投稿到收到审稿意见的时间,从而了解其大致的审稿周期。
3、分析期刊过往发表文章:随机选取该杂志最近几期发表的文章,查看每篇文章的投稿日期、接收日期和发表日期,通过计算时间间隔,能对该杂志的审稿及发表速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4、咨询期刊编辑:如果在官网上未找到明确的审稿周期信息,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作者投稿经验分享,可以直接通过期刊官网提供的联系方式咨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创刊于2020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学术理论期刊,该杂志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刊号为CN 10-1664/G1,国际刊号为ISSN 2096-8795,杂志社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该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反映文化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探索文化规律,为深化文化改革、繁荣文化科学服务。其内容突出理论性、学术性、实用性和探索性等特点,主要栏目包括非遗理论与实践_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非遗理论与实践_传统手工艺、形态·方法·路径、文化传播与文明互鉴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创刊于2020年,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杂志始终秉持着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的原则,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作为专注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平台,不仅承载着记录与弘扬民族瑰宝的使命,更在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创新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深度挖掘、广泛传播与深入研究,该杂志为坚守民族之魂、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杂志致力于构建全面、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体系。它不仅关注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等具体项目的记录与保护,还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学科间的对话与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通过设立专栏、举办学术论坛等形式,杂志鼓励学者和从业者从不同角度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推动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学术体系的建设,则体现在杂志对高质量学术成果的重视与推广上。它积极发表国内外学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论文,涵盖理论探讨、案例分析、田野调查等多个层面,旨在构建一个开放、包容、严谨的学术讨论空间。通过组织专题研讨、学术沙龙等活动,杂志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激发了新的研究灵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