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4 11:16:07
21世纪,“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数字化浪潮对于我国传统期刊业既是一个冲击,又是一个机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改变了传统的学术生产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阅读与信息获取的方式,改变了学术期刊单一的运作模式,数字化作为期刊新的存在方式应运而生。如何把握好数字化浪潮,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把优秀的精神文明成果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在广大的阅读群体面前,是传统期刊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生产活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的评价、引导功能不可小觑,对于匡正学术风气或提升研究水准,其作用都不可或缺。在互联网时代,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将学术研究成果与成果需求者直接联系,在思维观念、运作模式、产品呈现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打造学术研究与期刊共生的平台,这是学术期刊最理想的发展路径。当下,高校学术期刊普遍加强数字化学术平台建设,在给读者带来了查阅方便的同时,大量的纸质学术期刊乏人问津,纸质学术期刊的生存环境进一步萎缩,生存压力增大。如何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更好地融合,对学术期刊的新媒体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
一、高校学术期刊的转型现状及问题
1.未实现真正的数字化
我国高校学术期刊的新媒体转型,还处于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刊物采编印发的全流程信息化阶段。即将纸质媒体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数字化,纸质版与电子版内容大多一致,只是将纸质换成了智能计算机和显示屏的学术期刊数字化,将传统纸质媒体的“千刊一面”变成了大数字媒体的“千网一面”,即使是建有独立网站的学术期刊单位,编辑部在自建网站上完成审稿、编辑、出版等环节,大多是网站格局雷同,无法满足读者对信息获取的需求。这只是个工作平台而已,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数字化学术期刊。各个学术期刊网站、大型数据库之间,缺乏整体性的统一标准,缺乏统一的布局和长远目标,无法充分挖掘出学术传播的内容价值[1]。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之间的联系大多表现为以学术期刊为主体的数据库网站,其中链接有学术机构的网站,或者是学术机构的网站中链接着与其专业相关联的期刊网站,这样在链接不能提供完整、方便的信息连接服务,也不能反映学术研究的全貌,更不能形成有效的媒体经营和学术成果转化经营,及学术研究所需要的有效信息提供、畅通的传播渠道,一个完整的学术研究与产生的主体展现平台还无法实现。
2.缺少完善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的学术研究评价体系是以刊定文,期刊的等级决定了论文的质量高低,的数量和所发表的学术期刊级别,已经成为衡量学者学术水平的标准。尽管各核心期刊的统计源和统计参数不同,但不能阻挡核心期刊成为各高校及研究机构争相追逐的目标。影响因子、转摘转载量、引文索引等已经成为被关注的期刊指数,职称评定、科研考核、硕博毕业等也都与核心期刊挂钩。这种评价机制显然不利于学术期刊的评价,加之国内出现了对核心期刊的盲从,正是这种将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紧密联系起来的评价方式,使得大多数规模小、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学术期刊影响力不够。
3.缺乏专业的经营型人才
传统出版单位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特别是既懂出版又懂技术研发的人才,绝大多数高校学术期刊都缺乏经营型人才。目前,我国多数的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均是把自己的电子期刊在大型期刊网站上,由网站统一制作、统一收费、提供浏览下载服务,与此同时,学术期刊出版单位也把自己的电子版经营权转让给了各期刊网站。即使是拥有自主版权的主页或独立网站的学术期刊,也缺乏对网站的经营权与自主权,因为网站的建设与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维持网站大量的访问量,必须提供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设备和良好的经营管理,这都是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单位面临的棘手问题[2]。编辑部缺乏对网刊的自主权,当然不利于期刊的发展。数字出版流程及审读规范也不完善,缺少适应数字出版要求的编辑人才。对人才的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阻碍人才引进及造成人才流失,使人才培养与数字出版发展不同步。
4.编辑力量不足
目前,在我国的学术期刊中,每位编辑几乎要承担多个学科稿件的编辑加工任务,因为每种学术期刊都包括了近十个以上的学科,尤其是一些综合性院校规模较大的学术期刊,为实现办刊目的,需要包容学校所设立的各种学科,而编辑部一般只有七八个编辑人员,有些编辑部甚至仅有两三个编辑人员[2]。这种编辑队伍偏小与学术期刊稿件专业涵盖面较广的矛盾必然会导致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编校质量的落后。
5.管理模式未更新
高校学术期刊的管理模式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的期刊管理机构和人员。一般的高校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在许多方面缺少进行市场竞争的条件及意识,缺乏管理的理念,不具备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期刊编辑部因没有与市场接轨,内部没有形成良性的工作竞争,办刊人员没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因而期刊的内容和形式与市场脱离。
6.主管主办重视不够
由于期刊编辑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不被重视,导致了期刊编辑人员在职称评定、工资晋升等方面都低于教师,编辑人员待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致使编辑队伍流动频繁,影响了期刊质量的整体提高。有些学校甚至把编辑部列为教辅单位,经费支持不足也导致学术期刊发展受到限制。在高校的整体工作中,期刊编辑工作往往很难得到重视,有些期刊呈现出“主管主办不办”“编辑部办刊”的局面。因经费缺乏,审稿费、稿费标准偏低,无法以优稿优酬吸引高质量的稿件。经费缺乏也导致印装质量不高,读者的审美需求无法满足,学术期刊只能实行低成本运作。加之学术期刊的专业性强,读者面窄,发行量小,经济与社会效益都不高。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